瓷器的鑒定
瓷器鑒定是一門新學科,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四十年來做了很多工作,發掘了很多古遺址、古墓葬,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尤其是紀年墓出土的瓷器為我們鑒定提供了典型的標兵和樣板。陶瓷鑒定本身也是一門科學——器物學。國內一些大學目前教授這方面的課程,為瓷器鑒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我根據自己四十年研究陶瓷的親身體會與經驗,摸索出從以下五個方面鑒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紋飾、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這五方面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偏重一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鑒定會有誤差。五方面聯系起來看,對瓷器的年代、產地的判斷,其可靠系數就比較大。過去,比較偏重明、清瓷器的鑒定,投入了不少精力,出版了《明清瓷器鑒定》等書,對明、清以前瓷器的鑒定很少涉及。二十年前,我曾寫過,后由于種種原因而中斷。今后,我想利用兩三年時間,把明以前歷代瓷器鑒定的關鍵問題寫出來,對同行會有些用處。
首先談鑒定瓷器最重要的兩個方面——造型和紋飾。造型與紋飾二者密不可分,是鑒定瓷器的關鍵問題,抓住這兩方面,鑒定的可靠系數可達百分之八十五。一般來講,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只占很小的.比重,但在某個時期有些器物則例外。
一、魏晉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征
自漢代出現瓷器以來,發展到六朝時期,從墓葬出土情況可以看出,青瓷逐漸代替青銅器、漆器。大陸很多省分的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銅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絕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經成為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這一時期的瓷器,其造型、紋飾與漢代陶器、青銅器有很密切的繼承關系。
西晉青釉洗,腹部有一條印紋裝飾,兩面貼鋪首銜環,具有明顯的漢代特征。這類青釉洗出土數量很多。青釉三足尊,也飾有印紋裝飾,下為三個熊足,兩面貼奔獸紋,另兩面貼鋪首,造型、紋飾也具有漢代特征。西晉谷倉,上部中心為主罐,周圍有四個小罐,是繼承東漢五聯罐和五管瓶造型而略加變化,上面浮雕佛像、鳥雀、動物,下部為罐。谷倉是墓主生前莊園情況的真實寫照,也是其企望死后能過象生前一樣倉滿糧實的富有生活。谷倉在江南地區吳、西晉稍大一點的墓葬都有出土。有銘文謂之“廩”,是裝稻子的。北方裝谷的叫倉。虎子,漢代多有提梁,西晉保留這一傳統,采用立燒,口向上,臀部觸地。東晉虎子吳 西晉 青釉谷倉
也采用這種立燒法。圓形虎子多為正燒。虎身一般刻劃飛翅紋。西晉牛頭罐,肩上有兩個鼠形系,是這一時期比較少見的。從上面器物可以看出西晉瓷器器形、種類及裝飾特征。造型上很多取自漢代銅器、陶器。壺、罐類器物造型比較矮胖,裝飾上也借鑒銅器,多數壺、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飾一條帶狀印紋裝飾,間飾鋪首銜環、獸紋等。東晉瓷器種類與西晉相近,造型上的顯著變化是器形向瘦高發展,肩部的系多為橋形,習稱橋形系。裝飾上以光素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動物眼睛等部位點以褐色斑點,形成了這一時期器物的裝飾特點。從最具有代表性的雞頭壺(罐)的演變,可以看出各時期瓷器造型與紋飾的特征。西晉雞頭罐,肩有雙系,雙系間飾雞頭雞尾。西晉早期罐的最大腹徑在中間,以后重心上移,最大徑在肩部。腹徑與罐的高度大體相近,所以給人短胖的感覺。肩部有印紋裝飾。東晉雞頭壺盤口,壺頭較長,橋形系,有的壺口沿飾褐斑。雞頭有頸約一寸左右,雞尾
演變為壺柄。壺的高度明顯大于腹徑, 故給人瘦長的感覺。除青釉以外,還有黑釉雞頭壺。黑釉漢代已經出現,東晉繼續燒造,目前發現燒黑釉的僅有浙江的余杭、德清兩窯,兩窯同時也燒青釉。到南朝時期,雞頭壺壺身更長,柄向上發展,裝飾上出現復線蓮瓣紋。蓮瓣紋的出現與東漢佛教傳入有關。這一時期其它器形如盤、碗、罐等也飾有蓮瓣紋,形成了這一時期的裝飾特點。東晉除雞頭壺以外,還有羊頭壺,其數量少于雞頭壺,但目前出土數量逐漸增多。東晉香薰,此器型兩晉墓出土不少,西晉造型繼承漢代特征,球體上有樓孔,球體與承盤之間有 三足。東晉改為以支柱連接球體與承盤。
東晉 青釉羊頭壺
南朝仰覆蓮雙系壺,短流,柄上翹,出土數量不多。北方青瓷以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蓮花尊為代表。蓮花尊北魏墓出土兩件,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各收藏一件。通體飾上覆下仰的蓮花,洞窟藝術中的飛天也出現在蓮花尊上,還有團花、獸面紋、葉紋等,裝飾極為豐富。蓮花尊南方亦有出土,沒有北方的氣魄雄偉,北方蓮花尊胎體厚重,釉厚的地方近于黑色。可以肯定,南北朝時期,南北都燒造這種器物,但窯址在南北方都未發現。河北只發現有類似蓮花尊特征的標本,在山東淄博窯發現了浮雕蓮花瓣,這只是一點線索,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查。北朝青釉蓮花罐,上有浮雕蓮瓣,蓮花瓣是印好后貼上去的,肩部六個橋形系,沿用東晉時的,但較東晉時的粗壯。這類器物出土日益增多,北朝晚期釉中含鐵量較低,故釉色為淺青色,與隋代的較為接近。北朝貼花罐,含鐵量高,釉為黑褐色并有窯變。河南北朝北齊墓出土的黃釉綠彩罐,是唐三彩的前身。唐三彩一般為黃、綠、白(藍)。其發展過程是:從漢代單色釉到北朝的黃釉綠彩再到唐三彩。北朝褐釉印花扁瓶,高七公分,兩面印舞蹈人物紋,其人物形態、串珠紋具有西亞地區作風。此種扁瓶北朝晚期出現,隋唐都有燒造。
南北朝時期瓷器繼兩晉繼續發展,可喜的是北方瓷器發展起來了,而且有一些質量很好的器物。它改變了以往僅南方燒造瓷器的局面,同時為北方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矗
二、唐五代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征
隋青釉印花四系壺,高35厘米,盤口,長頸,長圓腹,平底。肩部四個雙條形系,頸、肩、系、腹部作四層印花裝飾,印花為扇形花瓣組成的團花和葉紋。這是隋代瓷器的裝飾特點。釉施至腹部,廠半截露胎,是隋代青瓷施釉的—般規律。湘陰窯、淮南窯、安陽窯產品多采用印花裝飾。常見的有雜花、草葉、蓮瓣幾何紋等,多為獨立的花、葉,連續的花紋不多見。
隋青釉高足盤,南北方瓷窯大量燒造,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器形。隋青釉四系罐,施豐釉,肩有四個雙系形系,系高于罐口,是隋代器物的造型特點。
【瓷器的鑒定】相關文章:
1.瓷器鑒定
2.明清瓷器鑒定
3.宋官窯瓷器鑒定
4.乾隆瓷器鑒定
5.青花瓷器鑒定
6.蘇州瓷器鑒定
7.如何鑒定官窯瓷器
8.中國瓷器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