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的節日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節日作文1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跟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跟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跟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跟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跟上學,城里跟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跟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跟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跟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跟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跟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跟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跟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我們的節日作文2提起清明節,大多數人都知道是踏青、掃墓的節日,但清明節的由來也許人們并不知道。據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后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愿再做官,背著母親隱居在綿山。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可是大火燒了三天始終不見人出來,重耳率眾臣上山尋找,發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飄掛著寫有血詩的衣襟: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重耳于是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的同一天,重耳登山祭奠介子推,并勉勵自己勤政清明。
年年萬物吐新,歲歲黎民思親。又是一年清明時。就在今天,就在清明的今天,外公、幺外公、大舅和我等6人一起去老外祖母的墳地掃墓。途中三三兩兩的行人提著一袋袋鞭炮、筒炮、紙錢、吊花、香、蠟,手拿柴刀匆匆前往各自已故親人的墓地。盡管是睛天,陽光明媚,草長鶯飛,但人們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神情嚴肅莊重,這情景令我不禁想起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陰陽兩隔,時間久遠,但心底的思念像瘋長的青草肆意蔓延。
我們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走著,不知不覺地來到老外祖母的墳墓前,外公等人拿著柴刀,先將墳墓周圍的灌木叢及雜草砍掉,修理得干干凈凈,然后將一根剔了葉的樹杈用力插在墳頂中央,再提著一串串五顏六色的吊花小心翼翼地掛在樹杈上,最后我們在墓碑前插三柱香,一支紅蠟,接著點燃它們,香火閃爍,一縷縷香煙裊裊升起,紅蠟在默默地流淚。
我們靜靜地立在墓碑前,凝視著眼前熟悉的墳。只見花白頭發的外公跪下磕頭的時候,嘴中嘰嘰哇哇說個不停,不知道在念叨什么,也許是祈禱祖先保佑家人吧!我也站著朝墳頭作了三個揖,然后雙膝跪下虔誠地深深地磕了三個響頭。磕完頭、作完揖,我們就開始燒紙錢,我蹲下身子幫著外公一邊撕一邊燒,還向周圍零星地撒一些紙錢,望著一小堆燒完的紙錢灰燼,我仿佛覺得老外祖母笑呵呵地來領錢了沉思間,幺外公突然點燃了鞭炮和筒炮,頓時鞭炮聲和筒炮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我嚇得膽顫心驚,連忙躲在大舅身后,怦怦的心跳久久不能平靜,當最后一個筒炮炸完,我心想:這危險的一幕終于結束了。
在鞭炮聲中,在老外祖母的墳頭,有關老外祖母的一幕幕浮現在我眼前:每次我去她家的時候,遠遠地看到白發蒼蒼的她穿著一身臃腫的黑衣,系著圍裙,顫巍巍地從屋里走到長滿青草的田間小路上,伸出她那粗糙而又干枯的雙手,向我反復揮著,大聲地喊道:超超——超超——我的曾孫子來了呀!當我雀躍般跑到她跟前時,她摸摸我的頭,牽著我的手領我到她家,給我糖吃,餅干吃轉在我周圍笑瞇瞇地盯著我問這問那現在慈祥的她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并且永遠地再也不會回來了!這使我陡然覺得要關心珍愛身邊的每一位親人。超超,我們回家吧!外公在叫我,我晃晃神依依不舍地走了,再見了,親愛的老外祖母!明年的清明我會再來看望您!
今天又值清明,是祭奠祖先和革命先烈的日子,心祭勝過形祭!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我應該好好珍惜它,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愛自己,珍愛他人,更珍愛祖國!發奮學習,為國爭光!
我們的節日作文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早早地就嗅到了節日的氣息,盡管天公不做美,接連幾天因雨雪霏霏,冷風習習,而傳來陣陣寒意,可這卻絲毫抵擋不住人們對春節來臨的喜悅之情。瞧,戶外煙火聲、歡笑聲、喧鬧聲,聲聲入耳,戶內親友之情、鄰里情、思親情,情情牽心。恰是那難得一見的老少團圓快樂無休止之熱鬧,而醞釀出了一幅別開生面的氣氛圖。人頭攢動的年貨大街上,更是熱鬧。煙花,綻放紅火;爆竹,唱響熱鬧;彰顯文法的春聯,勾勒格調的年畫,紅透情結的窗花,傳達心愿的“福”字,都透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置辦年貨的大多都是些農民工。他們樸素的衣服與周圍人們的身著光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陽早已把他們的臉龐染成了古銅色,面對商人的搭茬,他們的臉上露出局促的笑。有的要用平時積攢下的錢扯點布做新鞋做新衣裳或換換床單,有的要買過年的日用品,有的要給孩子挑選過年的玩具,至少要給孩子買個新帽子。更多的去各攤點買春聯,買年畫,買中國結金元寶掛件,在他們看來,這些充滿年味兒的東西似乎真的能給他們,他們一家,在來年帶來好福氣。
付錢時,他們掏出包了幾層、裝著承載著他們一年辛苦勞動汗水的人民幣的小包,用充滿老繭的,經受毒辣陽光洗禮的手小心翼翼的抽出幾張,遞給買年貨的商人,舒坦的笑容在皺紋里綻放,那種自豪溢于言表。間或聽到他們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給家里人打電話:“今年收成不錯吧!俺正在買年貨呢,街上人可多了。俺買到車票了,明天就回家……”路過車站,比肩接踵的人群在進站口緩緩地移動著,刺激著人們的視覺與神經,提醒著人們該回家聚聚了。
細細看看,這批浩浩大大的返鄉隊伍中的“主力軍”還是農民。他們手中提著或是肩上扛著大包小包,或是蛇皮袋,或是布袋,或是破舊的背包,或是簡易的旅游箱,手中緊緊捏著回家的車票,生怕因為人多而丟了好不容易買來的車票。過了檢票口的,急切邁向車的步伐似乎注入新的力量,不知疲倦,因為回家團聚是他們最大的動力。坐上車的,心中的激動溢于言表,這時才舒了一口氣,小心放好自己的包,理理自己身上的衣服,不時看著窗外等待的人群,淳樸地笑著,露出并不整齊的牙齒,期待著能夠早一點回家,那個有著妻兒等待的溫馨的家,早一點歡聚一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如此淳樸的話語揭示了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人們內心對家的渴望。
無論在哪里,無論離家多遠,無論是海外學子,還是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家永遠是自己的歸宿。一聲聲清脆的爆竹,表達了十三億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一個喜慶的“福”字,寄托了億萬中國人對和諧幸福的祈盼。一個拜年的手勢,傳承了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相互牽掛。一家人的歡聚一堂,蘊含可多少中國人的血脈親情。如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早已洗去了春節的迷信色彩,春節那朵美麗而美好的花兒在我們面前毫不掩飾地綻開。我們沉浸在春節的喜慶和歡樂之中,我們的生活和命運正像人們所期盼的那樣節節高。
我們的節日作文4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迎著清晨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回家嘍!”空氣中也似乎洋溢著喜悅的心情,與我們一同踏上了回家之路。
經歷了一路的顛簸,我們終于抵達了我們的目的地——河南。快看!外婆似乎已經早早的知道了消息,正笑容滿面地站在家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載著濃濃的年味,向著遠道而來的家人送去新年的祝福。而這一切,在那繁華的大都市上海,是看不見的。
時間很快地來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當我還沉浸在美夢中“流連忘返”,媽媽卻一把把我從美妙的夢境中喚醒,我還沒來得及抱怨,就驚訝的發現今天媽媽一反常態,一臉喜悅地催促我說:“快起床,大年三十早起,一年都會豐收!”我迷迷糊糊地起了床,媽媽又緊接著給我下達了第二道“命令”——跟外公一同去祭祖。
祭祖在河南這一帶也算是老傳統了,每逢過年,那些“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都會去紀念他們已經逝去的父母,燒紙錢,問好等,只見外公他們一個個捶胸頓足,放聲大號,最后還不忘囑咐一句:“快回家過年吧!”
除了祭祖,過年還充滿了各種喜氣洋洋的氣氛,鞭炮聲,鑼鼓聲喧天,真是大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感覺呢!下午時的冬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大人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同聊天,談論著今年一年工作是否順利。而我們這些小輩,則在一旁拿著蒲棒,點著火星,小心翼翼地放爆竹。“bong!”的一聲,“誰家的孩子在搗亂!”“哈哈哈。”我們四散開來,臉上洋溢著喜悅。
而這時,媽媽與外婆正在張羅著今天晚上的“重頭戲”——年夜飯!夜晚,大人們張羅了一天,我們也同樣“忙碌”了一天。自然早已饑腸轆轆。這時,廚房里飄來了陣陣香氣。“好吃的來嘍!”只見媽媽變魔術般從身后抽出一盤盤豐盛的菜肴。我一看——哇!居然還有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卻被媽媽一臉笑意地擋住了。“別急,這可是團圓餃子,要等大人們到齊了一起吃呢!”忽然又一臉神秘的說:“在這里面我放了一枚硬幣,如果吃餃子吃到這枚硬幣的話,可保一年都有好運氣哦!”“真的?”我半信半疑,“當然是真的,看你的運氣咯!”
不一會兒,人們都到齊了。新年的帷幕在這一刻正式開場!爸爸點燃了煙花,那絢爛的色彩,令我們心醉神迷。但那團圓餃子,卻是一直讓我念念不忘。“吃餃子咯!”隨著這一聲喊,我迫不及待地挑了一碗最大的“福氣碗”開始大吃特吃,可直到我吃了個底朝天,還是們看見那枚硬幣的影子。該不是我吃得太快,吃到肚子里了?不應該呀。我納悶了。可又聽到一聲“wow!”原來,是外婆中了頭獎!眾人紛紛向她表示祝賀。我雖心有不甘,但是仍向外婆道了賀。但是我那四歲的小妹妹卻不樂意了。“我要硬幣!硬幣!哇。”我們開懷大笑。
時間過得飛快,“年”仿佛轉瞬即逝。但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仍有一些地方保持著最純真,淳樸的年味。年,雖然過了,但年味,卻在我們心中久久蕩漾,溫暖著我們整個一年。
我們的節日作文5我們的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我最喜愛的節日是春節。春節,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追溯起來,春節起源于殷商的祭神祭祖活動。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人們管它叫“年”。它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一種味兒,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聰明的祖先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就竄到人類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深夜,直至雞鳴破曉,它才返回山林中。百姓們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年關”,于是,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了晚飯,熄燈凈灶,再把雞圈牛欄扎牢實,把宅院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夜飯,后來就叫“年夜飯”。由于這頓飯有吉兇未卜的味道,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還需在吃飯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吃過飯后,一家人擠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養成熬夜守歲的習慣。
我們的春節帶著浪漫夢幻的色彩,發展到今天,活動可多啦,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臘月初八,家家戶戶煮臘八粥。臘八粥形式多樣,有的叫“七寶粥”,“五味粥”。我家愛用紅小豆加江米,臘肉,胡蘿卜,花生米,香青菜,大棗和大米之類來混煮,味道兒可鮮啦,它不僅清香甜美,口舌生津,而且能胃氣舒暢,我極喜歡吃。
臘月廿三,廿四稱“小年”,,祭灶神,蒸花饃,寫春聯,吃灶糖,掃庭院。小年習俗吃年糕,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意取年歲年,籍以祈歲稔”。我家年糕俗稱糯米粑粑。
臘月廿八,吃“出籠”米豆腐,用堿水將大米浸泡,然后和水磨成漿,再用火經過鍋里攪和,最后拿到鋪有稻草的大鍋里蒸出,它堿味兒中和著稻草的清香,進口入胃,蕩氣回腸。
臘月廿九,我家鄉的習俗要置天地桌;臘月三十,吃年夜飯。餐桌上,最顯眼的是魚,魚者,余也,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到80后,電視普及,春晚成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代替圍著火爐“守歲”習俗,成為新的“守歲”時尚。
正月初一吃元寶,燃放爆竹,百年占歲,飲屠蘇酒。當說“元寶”,是將糯米制成米粉,包元寶時中間用紅糖做芯子,讓后放入鍋中,用火煮熟,放入碗中,熱氣騰騰,吃的時候,紅糖溢出,紅紅火火,象征幸福臨門。
最有人情味兒的莫過于正月初二至十五的拜年,借春節喜慶,給親友,長輩,拜年既讓親友長輩高興,又能加強人與人溝通、交流。俗話說,水不攪不渾,人不走不親。俗話還說,客走旺家門,被訪者一高興,還給小字輩兒一些壓歲紅包兒。
春節一直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期間,唱呀,跳呀,耍龍燈,舞獅子,各種各樣的活動,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我愛春節。春節有綿長而深厚的人情味兒,我愿天下人幸福安康!
指導老師推薦語:
舉眼望世界,人們過節的豐厚而盛大,莫過于龍圖騰家族的春節。小作者如話家常,如數家珍,再現民族節日——春節的浪漫與神秘,展現民俗文化特色。寫出自己受到民俗文化熏陶,表達自己對民族節日的喜愛。讓讀者能夠領會春節中每個活動的韻味兒。
我們的節日作文6日子在一天天過去,那過年的氣氛,也在一天天濃郁。我們也許會感嘆道:新年到了!
這個季節,盡管寒冷,但依舊會有陽光的眷戀與流連。因為,人是會不斷制造溫暖的。在這樣靜寂的冬日里,我們會迎來屬于自己的節日。走上街頭,每家每戶貼春聯,掛大紅燈籠,饅頭、團子、花糕的香氣隨風散去,還有屋前的臘肉、咸魚也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在超市里,有準備年貨的人們;在小攤上,有討價還價的人們;在服裝店中,有挑選漂亮新衣的人們……哪怕天氣寒冷,也絲毫不減人們的熱情。瞧那些放了假的孩子們,在有陽光的午后嬉戲玩耍,彼時你可以感受到,冬天給予生命的另一種活力。
除夕之夜,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春節帶來的歡樂與激情。這時,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的響起。是電話,是短信,手機拜年的潮流在中華大地涌動。那些新年收到的祝福與問候,在日光下寂寂地敞著。一碟碟美味的佳肴被端上了桌,一家人終于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回憶起這一年的點點滴滴,話里行間似乎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兒。吃過飯,一家人擠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被熒屏上幽默的語言給逗樂了,時不時因舞蹈演員的優美舞姿所打動,時不時為播放的節目講講自己的見解。
一大清早醒來,相信你們一定會想:新的一年又開始啦!我們要穿上新裝,為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然后走街串戶,向左鄰右舍拜年。出門相見七嘴八舌的嚷嚷:“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心里都甜滋滋的。接著,便是走親訪友,美美的吃上幾頓……
到了正月十五,這過年算是到了尾聲了。元宵之夜,月亮可真圓哩!像一個大玉盤,時而有幾片云彩飄過,仿佛是一位羞澀的姑娘用絲絹遮住了臉,影影綽綽。不知不覺已走進燈會。這條街簡直就是一條火龍,綿延曲折。有活靈活現的生肖燈,有雕刻精細的走馬燈,還有火紅的大燈籠。這盞走馬蓮花燈可真漂亮啊!它被分為兩部分,上面是走馬燈,下面是妖嬈艷麗的蓮花。走馬燈由龍和鳳構成,盤曲著,在龍嘴里還吐出幾個小巧的燈籠,外面用淺藍色的紗布裹著。而蓮花實在惟妙惟肖,真是百看不厭……我細細的欣賞著各種燈籠,全然不知時間的消逝。
“放煙火啦!”全場一片歡騰。五光十色的煙火,將深藍色的夜空裝扮得格外艷麗。最美的是“百花爭艷”。只聽得一聲響,五彩的煙花沖向天際。各彩各色交錯在一起,如百花遍地開放;它從空中飄撒下來,又似仙女散花。我迫不及待開始放煙花。我拿著煙花棒上下左右不停的搖晃著,有時搖成一條龍,蜿蜒浮動著;有時搖成一個個美麗的花環,熠熠閃光;有時搖成飛流直下的瀑布,那飛沫激蕩四射……我開心地笑了,那是一種天真無邪的笑,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五彩繽紛的煙花,滿面紅光的神采,這不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么?
我們的節日,一個歡樂的節日,讓它成為永恒!
我們的節日作文7壯族“三月三”不僅是我區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涉及的人口約有2700余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市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市等一些漢族地區。
“三月三”這一天,家家戶戶制作五色糯米飯,染彩色蛋,殺雞宰鴨,喝酒慶賀,采取不同方式歡度這個節日,還是比較隆重的,有些地方比過春節還隆重。特別是在壯族地區,“三月三”節形式最多樣、內容最豐富、氣氛最隆重、特點最鮮明。每到這一天,壯族男女像趕圩一樣匯聚山坡上對唱山歌,抒發自己的情感;一些地方的群眾用唱山歌的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宣傳科普知識,交流生產技能,歌唱美好的生活等。除唱山歌外,有的地方還開展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如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打扁擔,舞龍、舞獅、舞春牛、演壯戲、師公戲、采茶戲等。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引導和支持“三月三”歌節活動,利用歌節舉辦經貿交流活動,滿足了當地群眾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需要。
“三月三”既是歌圩的時節,也是祭祖掃墓的時節。
壯族歷來以好歌善唱而著稱,而“歌圩”則是壯族民眾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地里舉行的周期性、集體性、傳統性,以唱歌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節日活動。歌圩為一年一度的唱歌聚會活動,古時以男女唱歌傳情、拋繡球結緣為主體。據史料記載,壯族歌圩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歌圩”的緣起和形成,與壯族稻作農耕的生產周期和生活節奏有直接的關系。“三月三”歌圩,緣于祈求豐年,又為投入春耕大忙前行樂盡興鼓勁的活動。從其活動所表現的社會機能及文化現象來看,是以青年男女唱歌結緣活動為主體,都是出于對大地富饒和生育福祉的強烈愿望,為原始儀式從“娛神”向“娛人”發展的產物。
關于“三月三”歌圩的來由,有四種說法:一是,古時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后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是,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并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是,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并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是,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后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后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種求偶的形式,并發展成為歌圩。
關于三月三祭祖掃墓節的由來,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壯族蛇圖騰的祭日。二是祭祀雷神的祭日。三是祭祀龍母的祭日。
我們的節日作文8我們的節日是兒童節。每到兒童節,我們學校就會舉辦嘉年華,組織一場演出,那場面,熱鬧得像過年,不,比過年還熱鬧呢!這一天,真是我們小孩的節日。
馬上又要到“六一”兒童節了,學校已經開始報名節目了。所有節目,都要在德育處報名,經過競選,才能參加學校的演出。
聽到這則消息,我的好姐妹小A馬上找到我:“蘇雨彤,我們也去報名吧。節目嘛,就演雙簧吧。”
“行!”我爽快地答應了,小A和我的配合,默契得她就像我的影子一樣。
排練幾天后,我和小A請一個老師幫我們彩排了一下,我們要做到盡善盡美。老師看完后的評價是:臺詞有些不熟,說話時語速有些快,其它都很好,很有特色。于是,我和小A又用了五天的時間排練節目(當然用上課以外的時間)。
終于,廣播又通知;請所有報名參加演出的同學迅速到階梯教室集合,我們將在那競選節目。
什么?這就開始競選了?我還沒準備好呢!時間怎么眨眼就過去了。好緊張啊!舞臺下肯定有很多老師。我不去行嗎?不行,我們一定要競選上,一定要!這可是我們好幾天的心血啊!
我倆一起來到階梯教室,只見這里有三位老師,還有二三十個同學,我懸在半空的心放下來了。只有這么幾個人,沒事,我一定會被選上的!現在我又信心十足,就像吹足氣的氣球。
其它節目都是跳舞、唱歌、樂器類的,那些同學太有才華了!不過,只有我們的節目是搞笑類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這個雙簧百分百會被選上。
競選開始了,第一大類是樂器類:古箏、鋼琴、薩克斯;第二大類是藝術類:跳舞、唱歌;第三大類就是小品了。除了我們,四年級的同學也趕來了一個,可是太短,被淘汰了,所以小品類就只有我們這個雙簧了。
輪到我們時,我走上舞臺,向老師敬禮后就開始了表演。可是,才表演不到一半,我明明記得滾瓜爛熟的臺詞似乎飛走了。完了完了,臺下可有老師呢!還有那么多同學!這一忘詞,他們一定會笑我的。我死定了!我給班級丟臉了!我成了千古罪人!我們這幾天的努力白費了!上天啊!來個閃電劈死我吧!或者在地上劈個洞,我立馬鉆進去,永遠也不出來了!
這時,小A捏了捏我,一股暖流游蕩在我的心中。是啊!我的隊友都沒放棄,我怎么能輕言放棄呢?我也給自己安安心。剛才飛走的臺詞又回來了,信心也回來了。這下,我們肯定會發揮得更好。表演結束,臺下的評委和同學掌聲經久不息,足足持續了一分鐘!
這一次,我和小A排練的節目成功入選,并在“六一”演出時獲得了觀眾的掌聲。看著臺下的觀眾熱烈鼓掌,我心中滿是自豪,真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喜歡我們的節目,誰說只有老師排練的才是好節目,我們學生排練的節目不也很受歡迎嗎?我們真是太棒了!
這,就是我們的兒童節,我們的節日。每次我們的節日,都能給我留下一段難忘的回憶!
我們的節日作文9年夜飯,是春節期間,確切說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最熱鬧的盛宴。在這個幸福的時刻,美味佳肴擺滿了一大桌子,一家人坐在桌子周圍,一邊品著色香味兒俱佳的食物,一邊互致美好祝詞,心里的愉快是年味兒的填滿。
在年夜飯里,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為,“魚”和“余”諧音,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飯里餃子也是不可缺少的。餃子形如一輪彎彎的新月,是我的最愛。爸爸和媽媽在包餃子時總要在眾多餃子里放一個洗得干干凈凈的硬幣,叫“送財餃子”,說是誰吃到它,第二年不僅會發財還會事事順心。奶奶對我這個孫子特別鐘愛,為我,她跑去“刺探軍情”,從我記事以來她都如此,她希望所有的幸福都降臨我這個孫子頭上。這位春節罩上一層神秘的外衣。
其實,現在的我已經知道這是沒有道理的,但為了奶奶,我在她面前顯示出自己最大的喜歡,因為,老人高興。全家人都會感到幸福。過年嘛,就是要討個歡喜、吉祥,大家都應該高高興興的。
愉快地吃過年夜飯。母親去收拾桌子,洗碗,其他人坐在客廳里話家常。等母親把家務活做完之后,一家人就開始觀看春節聯歡晚會。自從有了電視機,觀看春晚就成了全國人民在除夕之夜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承襲傳統的守歲習俗,這成為我家的現代守歲。
我家的守歲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就是每個人規劃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寫在紙片上,揉成團,混在一起,大家抓鬮,如果是自己寫的被自己抓住就預示你的愿望能夠實現,全家人再一齊送上祝福。這不僅為新年增添熱鬧、歡樂,也帶著神秘色彩,
我家的春晚,還有小孩子表演節目,如游戲、謎語、腦筋急轉彎等,這現場直播的“春晚”,逗得爺爺、奶奶開懷大笑。
央視的春晚和我家的“春晚”共同在除夕之夜聚焦在我這個普通家庭,真是雅俗共賞,平添了幾分節日的吉瑞氣氛。
玩玩鬧鬧,到了12點,這是全家人一齊到屋外燃放煙花。各家各戶都將早就準備好的煙花點燃,在這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五顏六色的煙花連連在空中綻放,仿佛空中打開了花市,如一顆顆明亮的星星墜落,照徹了大地。硝煙在空中彌漫,濃濃的春節之情悄然爬上心頭,我自是欣喜不已。
我想到,我家是一個普通家庭,是千千萬萬華人家庭之一,充滿歡樂,充滿幸福!我想到,春節,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習俗,折射出華夏的偉大文明,萬家同樂,大地歡歌,同唱一曲走向偉大復興的盛世之歌——龍年更加幸福美好!
指導教師推薦語:
短文通過特寫三個鏡頭來表達對民族傳統節日——春節的喜愛。一是團年晚宴,特寫“魚”與“餃子”,折射出傳統的民俗心理;二是自家“春晚”,帶著神秘色彩與歡樂;三是燃放煙花的特寫,聯想到當今的和諧盛世。其喜愛之情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行文簡潔。層次分明,語言幽默,樂觀而積極地看待生活。
我們的節日作文10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農歷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也叫過年,關于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都會吃人或動物,后來人們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爆竹聲。因此,每當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貼上紅對聯,燃放爆竹,這樣就可以把年驅趕走了,就形成我們現在過年的這些風俗習慣。
除夕,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嶄新的對聯。上面寫著美好的祝愿,表達了人們對新生活的憧憬。傍晚,家家都會燈火通明,準備著豐盛的年飯。每年這時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爺爺奶奶家吃年飯,連姑姑一家也從外地趕回來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大家相互敬酒彼此祝福,訴說以前的往事。在這全家團聚的時候,大家都開心極了。吃完年飯后,我們小孩子就拿著煙花興高采烈地到樓下放。這時很多鄰居小朋友們也下樓了,大家你放一個我放一個,一個比一個的煙花更好看,大人們看到好看的煙花也開心的笑了,一時間充滿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孩子的嬉戲聲和大人的歡笑聲,真是熱鬧非凡。可是,奶奶和媽媽卻忙個不停,準備著明天的飯菜。八點到了,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們開始看電視,都坐下來欣賞精彩的表演。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讓我們跟著載歌載舞;魔術、雜技讓我們嘖嘖稱贊。晚會逐漸進入了高潮,“當當當……”十二點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來臨了。我暗暗地許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學習成績能更上一層樓。
第二天就是盼望已久的大年初一了,我早早的就起了床,換上了媽媽早已為我準備的新衣服高高興興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帶去新的一年對爺爺奶奶的祝福,祝福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也會得到了很多壓歲錢,壓歲錢是大人對孩子的一種祝福。接著我們還要去很多的親戚長輩家一一給他們拜年。春節的街頭可熱鬧了,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臉上掛著笑容,享受節日的快樂。大街上的顏色也比平時鮮艷多了。只見彩旗飄揚,各色商家標語、條幅迎風招展。商場門口都掛起了一只只大紅燈籠,看一眼就讓人心里暖和。湛藍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氣球在陽光的照耀下艷麗奪目。微風拂過,大小氣球迎風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點頭致意。商場里歡快嬉鬧的場面透過明亮的玻璃門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隨著彩色的人流,匯入其中。春節是大人的節日,更是小朋友們的節日,兒童玩具、書籍、文具柜臺更是異常熱鬧,孩子們來了一撥又一撥,領走心愛的玩具,留下歡聲笑語。
春節是一個辭舊迎新、團圓祥和的節日,父母也總希望我享受節日帶給我們快樂的同時能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所以我會在節日里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體會勞動帶來的快樂。用自己的壓歲錢買兩本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
我們的節日作文11鞭炮齊鳴,禮花齊放,一年中最讓人興奮地除夕又來了。
一年中最熱鬧的是什么節日?當然是除夕。我想這點大家也是深有體會的。貼春聯、貼年畫、辦年貨……都是除夕那天最吸引我的事情了。你看,家家戶戶大門上張貼的春聯寫得真是讓人拍案叫絕: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百世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這些春聯都寄予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希望,而且它們也讓這個新年的年味更濃了。
除夕,對于孩童們里說是高興的,因為可以穿上久盼的新衣服和領到壓歲錢;大人們當然也很高興,因為這時已經可以痛痛快快地放個大假了。特別是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叔叔阿姨們,只有過年這段時間他們能回來和一家老小共享天倫,平時寂靜的村子一下子熱鬧很多,大家三五成群一起聚在家門口聊天。整個除夕喜氣洋洋。
一年中最隆重的是什么節日?當然是除夕。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不論你離家多遠,都會急趕著回家和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一頓團圓飯。所以每年的春運才會如此壯觀,因為家、年在中國人的心中是無可替代的。吃晚飯后一起守歲,家家戶戶的燈一直亮通宵。午夜,男人們還要出來放新年的第一炮,江蘇的北部還有“漚狼煙”的風俗……許許多多風俗習俗直至今天還在一代又一代的相互傳遞著,可見,除夕在人們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歡慶除夕,包含著人們對新的一年里所有美好的愿望。對我來說最開心的還是和家人一起守歲,那種溫馨的感覺真是太美好了。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很精彩,我很喜歡。感覺這一刻全中國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樣,在電視機前神圣的等待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在邊看這精彩晚會的同時,我們大家一起暢談了一番今朝、昔日與未來。祥和安樂在這個溫暖的家中洋溢著。
現代社會中哪個節日最新潮、最有意思的?當然還是除夕。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讓原本古韻十足的除夕增添出一份高科技的味道:手機短信拜年很流行;春節外出旅行也很流行……現代人和過去人過除夕還一樣,雖然方式更新了,但都透著吉祥味。特別是每天都在變化的餃子餡兒。“吃餃子嘍!”媽媽端著兩盤餃子,放到了餐桌上。我立即舉起筷子,伸手就就往那夾,這時媽媽阻止了我,臉上冒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對我說:“別著急嘛!我們來做一個活動吧。你看這兩盤餃子,一共有三十個吧!這三十個餃子里有一個包著一枚一元硬幣,你要是吃到了這枚一元硬幣,今年的壓歲錢就歸你了,要是吃不到,就沒有了哦!不過有個前提只能吃十個。”我聽了后,覺得有些為難,如果吃不到怎么辦。不過最后我還是決定了,“我吃”我大聲的對我媽媽說。我左瞧瞧,右看看,一陣精挑細選之后,我選中了第二個餃子,一吃“哇!”隨著一聲大喊硬幣掉了出來,爸爸媽媽和各位親戚都直說我:“有福氣,今年肯定能學業有成!”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除夕,喜慶吉祥就是除夕的氣息。我愛除夕!——是的,我愛除夕!
我們的節日作文12盼呀盼呀,今天又盼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之夜,月亮顯得格外圓,也特別亮。家家戶戶都喜歡坐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據說吃月餅象征著合家團圓。幾百年來,我的家鄉一直有這一傳統風俗。
晚飯后,我們一家人便早早聚集在樓頂的露天臺上,準備欣賞美麗的'月夜,媽媽端出早已準備好的月餅和水果。我們一邊吃著月餅和水果,一邊聊天,等待著月亮出來。
窗外的夜空是湛藍湛藍的,稀疏的星星閃著點點亮光,像是要與月亮比一比到底誰最亮似的。月亮先是金黃色的,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再向上。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玉盤似的臉,掛著溫和的笑容,靜靜地望著大地,幾朵銀灰色的薄薄的云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薄薄的輕紗翩翩起舞。
正當我仰面細看時,突然,一朵可惡的烏云把嵌在黑夜中皎潔的月亮擋住了。我十分生氣地說:“你這烏云,早不來也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真是太掃興了。”我望著那朵烏云,仿佛聽見了它們在爭吵。烏云說:“你這月亮剛才你出盡了風頭,這下,該我出出風頭。”月亮說:“你這黑黝黝的東西,多難看,而我又圓又白又亮,多美麗,況且,今天還是中秋節。”“中秋節就你能出風頭?中秋節你又能怎樣?別在那兒臭美了。”黑云說。月亮很生氣的說:“今天是中秋節所以我要把我美的一面展示給人間,你怎么能擋住我呢?”烏云說:“我就要讓你的美得不到展示,我就要擋住你。”說著黑云使出了“絕招”把云加厚了許多,月亮完全看不見了。月亮也氣急了,也使出了“絕招”,頓時,天空中白光四溢烏云消失了,月亮再次亮相。
我們繼續賞月,一家人坐椅子上聊天,爸爸說起了李白的《靜夜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媽媽背起了《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雨人不聞,北風吹裙帶。”我說:“你們只會背短詩,看我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桂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爸爸也不甘示弱說:“誰說我不會背長詩,看我來背一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原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忽然詩興大發,自創了一首詩:
中秋夜
中秋月兒亮又圓,
可惜烏云擋在前。
月亮拼搏重新圓,
灑滿銀輝大家賞。
啊!我覺得今年中秋節的月亮格外漂亮,美麗!而且過得特別有意義,它讓我們一家人更加和諧,更加親密。我愛中秋節!
我們的節日作文13還有詩佛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諸如此外,還有很多。小時候的我就很喜歡過節,每到過節家里總是熱熱鬧鬧的。這么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中秋節,一家人圍在一起賞月聊天,桌上擺著月餅和水果,聽奶奶講那嫦娥的故事,看著皎潔無瑕的月亮掛在深藍夜幕中,我總以為上面真的有美麗的嫦娥和可愛的玉兔。是不是月夜的太過美好給予了我這樣天真的感覺?我覺得是,因為現在,我找不到這種感覺了。隨著西方文明的傳入,中華文化好像被人們一點一點地淡忘了,人們似乎更喜歡那些圣誕節和萬圣節,過年的氣氛一年比一年淡;浪漫的傳統七夕情人節比不上外國情人節;問起來竟還有人不知道端午為什么要吃粽子,悲哉悲哉!中華傳統節日反而不被中華民族的人所喜愛。
中華傳統文化就這樣被中國人所遺棄了。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不能遺失我們的靈魂。中國傳統非常優秀,這是其他國家羨慕不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瑰麗無雙的珍寶,我們應該感恩珍惜并傳承下去。我們可以驕傲的對外國人說,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節日,我為中國感到自豪!
我們的節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淀,造就了一個輝煌的中國。秦兵馬俑仍在蓄勢待發;萬里長城依舊蜿蜒曲折;北京故宮仍然屹立不倒。這些物質文化流傳下來不少,可精神文化更多,并且更能打動人心。像那唐詩宋詞,漢賦元曲,在歷史上或濃或淡地傳唱了數百年,還有那沿用至今的二十四節氣和指南針,都是中華文化上璀璨的奇葩。而我今天要說的是,對人們影響最深的——節日!中國的節日有很多,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端午節等等。古代文人騷客留下了不少關于節日的記載,有第一才子蘇東坡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有半山先生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有小杜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多令人痛心!今年的中秋之夜,似乎格外涼淡,家里人外出打工的都沒空回來,家里冷冷清清的,再加上城市里高樓林立,燈光亮如白晝,頗有些喧賓奪主的意味,喇叭的鳴笛聲硬生生破壞了氣氛,一輪冷月孤寂地躲在云層背后,黯淡無光。我默默無言,仰頭注視著這冷月,你也在痛心吧,也在哀泣吧。被遺忘的,難道僅僅是那輪明月嗎?不,不僅是明月,還有那世代傳承下來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底,也是我們中國組成部分和特色,是我們的靈魂,沒了它,這個民族還有什么存在意義!多可笑的事情,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竟不被中國人所接受。當其他國家絞盡腦汁想從中國挖掘一點精髓過去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當美國軍部在學習《孫子兵法》時;當外國人朗誦弟子規時;甚至于韓國想把端午節占為己有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我們竟然漠視著,無動于衷。
我們的節日作文14“咚,咚”伴隨著一聲聲爆竹聲,我們又迎來了嶄新的一年。不管是熱鬧的大街上,還是村莊旁,都洋溢著一股喜慶的味道。人們一會兒忙這兒一會兒忙那兒,真是不亦樂乎!
一大清早,我便被那巨大的爆竹聲驚醒。是的,春節來了。我高興地跳下床,匆匆吃好早飯,便一家子出動,來到鎮上逛街。一到街里,放眼望去,哇塞!真壯觀。只見大街上的顏色比平時鮮艷多了。湛藍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氣球在陽光的照耀下艷麗奪目。微風拂過,大小氣球迎風飛舞,仿佛在對行人拜年。邁著緩緩的步伐,我們走進了茫茫的街道上。頓時,我耳邊傳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來來來,快來買啊!清脆又甜的廣東甘蔗啊!10塊錢一根!”“煙花,買煙花嘍!各種各樣的煙花快來買啊!”“新鮮出爐的年糕啊!紅紅又喜慶,吃了讓年年高,發大財!”
在街上買完東西后,剛一回家,大伙又開始忙碌起來。我看見爺爺正拿著用糯米作的糊貼春聯。于是,我連忙跑了過去,笑著對爺爺說:“爺爺,我和你一起貼春聯吧!”爺爺微笑著點了點頭。我興奮極了,順手拿出了一張對聯,右手用刷子蘸著糊,有順序的涂在春聯背面。然后跑到門旁,踮起腳,小心翼翼的將春聯慢慢地貼在了門上。望著那張被我貼上去的春聯,我心里不禁喜滋滋的。
轉眼便到了晚上,媽媽煮了一大桌香噴噴的飯。最讓我口水直流的就是那個大火鍋。紅紅的火焰將鍋中的水煮的沸騰。我迫不及待的將底料和蔬菜羊肉以及其他的都倒了進去,就等著開過。眼睛死死地盯著它,目光中閃著亮光,恨不得把整鍋的的食物都吞進我肚子里去。終于開動了,我如同一只饑餓的狼,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完飯,當然是我們的最最開心的了,那就是給壓歲錢,我拜爺爺,拜奶奶似的,來到家人面前,一邊伸出手,嘴中一邊喊著:“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望著那一張張大紅票票,我樂開了花,抱著鈔票,不停地跳躍著。
“轟,轟,轟!”爆竹聲響起來了。我趕忙叫爺爺也放煙花。爺爺從屋里碰了一個“大箱子”放到馬路上,接著用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我捂住了耳朵,稍等一會兒后,各種各樣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升向了天空。有的像一竄一竄的毛毛蟲;有的像人們下雨天使用的雨傘;有的像直沖云天的火箭;有的像盛開的鮮花,寂靜的夜空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和五光十色,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禮花的聲音震耳欲聾,響徹云霄,時而似轟轟的春雷,時而似劃破夜空的閃電。姐姐拿出一個瓶狀的禮花,只見禮花似銀絲一條升上云端。再深藍色的夜空中,綻放美麗笑臉,似壯觀的流星雨散落而下,如畫卷。我拿出一捆手搖的花,用打火機慢慢靠近,幾秒鐘后,頂端滋出五顏六色的花,我拿著小棒在空中亂寫亂畫,頓時,煙霧四起,如同仙女的銀紗,美麗極了。
望著那燦爛的夜空,我們歡呼著,快樂著,伴著歡笑,我們愉快地度過了春節。
我們的節日作文15"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農歷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的是紀念屈原之說。傳說,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就是因為這深厚的文化,現在端午節已經成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瑞昌來說吧,在瑞昌,到了端午接這些天,市場買賣粽葉的人會比平時多起來,在菜攤之旁,菖蒲葉子和苦艾草被人扎成一束束出售。這里的人,無論是住高樓大廈的、住出租屋的、住鄉村的,大家都愿意花上一兩塊錢買一束回去掛在門上,以寄驅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里,也許為了環保和不浪費,但大家都記得屈原這位兩千年前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
有一天,我從電腦上看到了韓國準備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憤怒,覺得這件事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我們的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我們的睡眠教案03-22
健康我們的睡眠教案03-24
我喜歡的節日作文(通用30篇)05-24
保護我們的地球英語六級作文11-05
最喜歡的節日英語作文(精選43篇)03-01
保護我們的地球英語六級命題作文01-31
我最喜歡的節日英語作文(精選10篇)10-19
我們要學會做理財08-06
關于節日英語作文(精選10篇)05-07
《我們的學校》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