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1教材簡析與設計理念
《秋天》這篇課文圖文并茂,通過描寫秋天的豐收景象,人們歡快的心情,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碩果累累而又美麗動人的秋景圖。通過學習課文,讓孩子們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實,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難點: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秋天的圖片、生字卡片、優美音樂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孩子們,一年有哪四個季節嗎?想不想跟老師一起欣賞幾幅漂亮的圖片?(播放秋天的圖片)孩子們,你們知道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秋季)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
2、板題,讀題
(過渡):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而且是個豐收的季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秋天》。齊讀兩遍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感官上感受到秋天因豐收而更加的美麗;輕松的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聽錄音,整體感知
要求:同學們認真聽錄音,感受秋天的美麗。
2、學習生字詞
(1)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那我們也像他這樣讀一讀。請同學們打開書本24頁,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來。(學生讀課文,劃生字詞,師巡視輔導)
(2)剛才同學們自學時找出了生字詞,老師也把它們找出來,你會讀了嗎?誰來拼讀。(指名讀,齊讀)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生字的讀音。(學生自由發言)
(3)秋姑娘把詞語里的生字娃娃請出來,你們認識嗎?(出示字卡,請小老師考同學;開火車讀。)
(4)獎禮品活動。同學們讀得真好,秋姑娘準備一些禮品要獎勵大家,你如果能把禮品上的生字讀準確,就能得到一顆星星。(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A、指名黑板上演示書寫;
B、生評價書寫;
C、師點評;
D、全班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聽、讀、畫、玩、寫認識生字、讀準字音,了解生字的結構,掌握生字的寫法。游戲結合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三、讀通課文
過渡:同學們真能干,那么短的時間就認識了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想同學們肯定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的。
A、生自由讀課文;
B、指名讀、賽讀;
C、師范讀;
D、配音樂全班讀。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四、作業
朗讀課文、書空生字。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識字量較大,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書空生字能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秋天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上節課我們從課文中感受到了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秋天的。
設計意圖:用輕松愉快的談話,引導學生從上節課感官上了解秋天的美麗,逐漸過渡到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秋天的美麗。
二、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幾個地點的秋天景色?你最喜歡哪個地點的秋天景色?為什么?
(指名回答結合板書,田野、果園、打谷場)
1、田野:田野里中寫了哪些(東西)農作物?(稻子、棉花、高粱)黃澄澄的稻子像什么?(金子)用“像”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農作物是秋天成熟的?(玉米、小麥)
看見這些漂亮的農作物你會怎樣說?(豐收的季節真美麗!)誰愿意試讀這段話?(試讀、賽讀、范讀、齊讀)
2、果園:果園里有哪些水果?(蘋果、石榴、葡萄、棗)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石榴,葡萄、棗分別長什么樣子?積累類似“水靈靈”這樣的詞語。
如果一陣風吹來會聞到什么?(一陣陣清香)還有那些水果是秋天成熟的?
誰能把這段話讀好?(試讀、賽讀、范讀、齊讀)
3、打谷場上:打谷場上有什么?(糧食)公路上有什么?(運糧食的汽車)
田間地頭,房前屋后能聽到什么?(人們的笑聲)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4、除了莊稼,水果。糧食成熟了,秋天還有什么特點?
a、小草黃了。
b、樹葉也黃了。
c、樹葉紛紛揚揚落下來。
讀第一自然段。積累像“紛紛揚揚”一樣的詞語。
5、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課文中藏著一能概括秋天的句子,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豐收的季節真美麗!)(指名回答)齊讀最后一句話。(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6、找朋友游戲:黃澄澄的稻子、水靈靈的葡萄、紅彤彤的棗。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覺得最美的一句讀給你的好伙伴聽一聽,可以離開座位。
8、美美地讀課文一遍。(全班齊讀)邊讀邊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實。然后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自己的所愛,練習邊讀邊聽邊看邊記,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并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理解了“豐收的季節真美麗!”的意思,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你能夠說說自己身邊秋天的景色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說秋天的景色,激發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從而熱愛大自然。
四、作業
把你最喜歡的一處秋天景物畫下來,然后說說你畫的景物是什么顏色的,你為什么喜歡它,下節課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畫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那豐收的成熟的顏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板書設計
田野莊稼
2、秋天果園水果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打谷場上糧食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了、子、人、大”四個字。
2、能正確、順暢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知道秋天的一些變化。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順暢地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知道秋天的一些變化。學情分析:
秋季共有三個月的時間,在秋季開始時安排這一主題單元的學習,有助于指導學生在今后近三個月的時間里,運用本單元學習的觀察方法認識自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這里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的字——汽,“氣”與氣體有關系,“汽”與水有關系。
(2)做辨別形近字游戲,把漢字送回家。天()()水空()()油(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
導學: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的形狀各有不同。(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3)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
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結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義是平而薄的物體。我們還可以說“一片”什么?
(6)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身邊的景物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吧!
(二)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在這么美的藍天下你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邊觀察課文插圖,一邊讀這句話。
(2)大雁南飛與秋天有什么關系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的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
(3)大雁是怎樣飛行的,你能結合課文插圖來說一說嗎?
(4)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理解句子。
(5)導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雁飛行時的樣子吧!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的。
(6)誰愿意讀出大雁飛行時的畫面?指名讀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8)學習生字“大、飛、會、個”。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
飛:(課件出示鳥兒展翅飛翔的動作,出示“飛”字的古文字)“飛”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空中飛翔的樣子。同學們模仿鳥兒做一做展翅飛翔的動作吧。組詞:飛機、飛鳥。
會:認識“人字頭”。運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人+云=會。組詞:開會、學會。
個:運用數筆畫或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個”。“個”一般用做量詞,引導學生試著說一說:一個()。
3、初步感受“一”字的變調。
(1)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同樣是“一”,為什么有時候讀yī,有時候讀yí,有時候讀yì呢?你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一讀。
(2)課件出示詞語: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會兒指名讀,請小老師領大家讀,齊讀。
(3)小結:這是“一”字變調的不同讀法。漢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導學: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吧。(配樂朗讀課文)
(三)品讀第3自然段。
過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
1、指導讀好感嘆句。
這是兩個感嘆句,我們朗讀時語氣要強烈些,誰愿意來試一試?
2、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畫面,教師渲染情境進行引讀:
秋天,天氣是那么涼爽,金黃的樹葉猶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從樹上翩翩落下,我們高興地說道——啊!秋天來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變換隊形飛向南方,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我們不禁感嘆道——啊!秋天來了!
(2)此時此刻,看到這樣的秋天,你是怎樣的心情?(3)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學習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古代莊稼收割后,人們往往在田間就地焚燒禾草。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燒殺害蟲。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組成的。組詞:秋天、秋季。
了:運用數筆畫的方法來識記“了”,也可和“子”對比來識記。強調“了”由兩筆組成,注意“了”的筆順。
4、齊讀第3自然段。
四、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書寫的四個字“了、子、人、大”。
2、學習“了”字的書寫。
(1)出示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演示書空“了”的筆順。(2)啟發學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準每一筆的位置。(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自己練習寫兩遍“了”字。(5)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師生評議,教師根據學生的書寫情況相機指導。
3、運用遷移法學習“子”的書寫。
(1)教師先示范“子”的書寫,教師示范并口述橫的書寫要領:重下筆——輕行筆——重收筆。再示范橫的寫法,強調最后一筆橫從橫中線寫起,略微向上傾斜。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
(3)投影展示,師生評議。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熟讀課文。
2、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現在正值秋季,請同學們投入到秋的懷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變化,尋找秋天的足跡。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
1、認識“秋、氣”等10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會寫“了、子”2個字和“橫撇”1個筆畫。
2、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掌握“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4、認識自然段,學習給自然段標序號。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朗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麗。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教師)
2.秋天樹葉的實物。(教師)
3.大雁圖片。(教師)
4.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實、植物等。(學生)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秋:(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古代莊稼收割后,人們往往在田間就地焚燒禾草。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燒殺害蟲。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組成的。組詞:秋天、秋季
二、任務一:初讀課文,認識自然段。
溫馨提示:借助拼音,自由讀一次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對照拼音多讀幾次,想想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同桌合作在每個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1.認識自然段。
導學: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三、任務二:隨文認讀生字,品讀課文。
溫馨提示:借助拼音,再次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圈畫出本課的生字。(藍色通道里面的生字用圓圈圈出來)
自主學習: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展示交流:
(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這里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的字——汽,“氣”與氣體有關系,“汽”與水有關系。
(2)(課件演示)做辨別形近字游戲,把漢字送回家。氣汽天()水空()()油(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出示多媒體課件)導學: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的形狀各有不同。
(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3)課件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結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義是平而薄的物體。我們還可以說“一片”什么?課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導學:秋天到了,身邊的景物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吧!
(二)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在這么美的藍天下你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邊觀察課文插圖,一邊讀這句話。
(2)大雁南飛與秋天有什么關系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的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
(3)大雁是怎樣飛行的,你能結合課文插圖來說一說嗎?
(4)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理解句子。
(5)導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雁飛行時的樣子吧!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的。
(6)誰愿意讀出大雁飛行時的畫面?指名讀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
(8)學習生字“大、飛、會、個”。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飛:(課件出示鳥兒展翅飛翔的動作,出示“飛”字的古文字)“飛”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空中飛翔的樣子。同學們模仿鳥兒做一做展翅飛翔的動作吧。組詞:飛機、飛鳥。
會:認識“人字頭”。運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人+云=會。組詞:開會、學會。
個:運用數筆畫或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個”。“個”一般用做量詞,引導學生試著說一說:一個()。
3.初步感受“一”字的變調。
(1)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同樣是“一”,為什么有時候讀yī,有時候讀yí,有時候讀yì呢?你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一讀。
(2)課件出示詞語: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會兒“一(yī)”字
指名讀,請小老師領大家讀,齊讀。
(3)小結:這是“一”字變調的不同讀法。漢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導學: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吧。(配樂朗讀課文)
(三)品讀第3自然段。
過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
1.指導讀好感嘆句。這是兩個感嘆句,我們朗讀時語氣要強烈些,誰愿意來試一試?
2.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畫面,教師渲染情境進行引讀:
秋天,天氣是那么涼爽,金黃的樹葉猶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從樹上翩翩落下,我們高興地說道——啊!秋天來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變換隊形飛向南方,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我們不禁感嘆道——啊!秋天來了!
(2)此時此刻,看到這樣的秋天,你是怎樣的心情?
(3)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心情吧!3.學習生字“了”。
了:運用數筆畫的方法來識記“了”,也可和“子”對比來識記。強調“了”由兩筆組成,注意“了”的筆順。
4.齊讀第3自然段。
四、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書寫的四個字“了、子、人、大”。
2.學習“了”字的書寫。
(1)出示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演示書空“了”的筆順。
(2)啟發學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準每一筆的位置。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自己練習寫兩遍“了”字。
(5)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師生評議,教師根據學生的書寫情況相機指導。
3.運用遷移法學習“子”的書寫。
(1)教師先示范“子”的書寫,教師示范并口述橫的書寫要領:重下筆——輕行筆——重收筆。再示范橫的寫法,強調最后一筆橫從橫中線寫起,略微向上傾斜。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
(3)投影展示,師生評議。檢測導結:
讀詞語游戲,送詞語寶寶回課文。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熟讀課文。
2.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現在正值秋季,請同學們投入到秋的懷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變化,尋找秋天的足跡。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4學習目標
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詩歌優美意境,品味優美的語言。
3、培養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一、作家作品: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代表作有散文集《畫夢錄》 。《秋天》選自其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用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二、檢查預習
1、讀讀記記
肥碩()枯涸()丁丁()清洌()寥()闊青鳊()魚夢寐()烏桕()背簍()棲()息
2、積累下列詞語的字音和含義: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聲。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碩(shuò):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棲息(q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歸泊(bó):(漁船)返回,停船靠岸。寥闊(liáokuò):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枯涸(hé):干涸,沒有水了。清洌(liè):水清。夢寐(mèi):睡夢。鳊魚(biān):淡水魚的一種,身體側扁,頭小而尖,鱗較細。烏桕(jiù):也叫桕樹。落中喬木,葉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變紅。
三、朗讀整體感知
1、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描寫鄉村秋景?為什么要選取這些景物?露珠、冷霧、白霜——秋稻香、鐮刀、竹籬、瓜果——農家蟋蟀(聲音)、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聲(遠去)——秋景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竹籬、瓜果體現農家特色;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聲遠去,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描繪了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邊朗讀邊思考,朗讀劃分節奏;找出各詩節的中心句;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第一節:秋天棲息在農家里第二節: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第三節: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農家豐收圖”、“霜晨歸魚圖”、“少女思念圖”
四、品讀詩歌
(一)品讀:農家豐收圖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間接表現出豐收的景象,反映了收獲者愉快的心情。手法+表現+表達
1、這一節詩中哪些詞寫出了“豐收”?寫出了什么內容?“飽食過稻香” “肥碩的瓜果”
寫出了農家的豐收之景和農民的豐收之樂。
2、這一節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飽食過稻香”:“飽食”,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農家的豐收之景,表達了他們的喜悅之情。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擬人,把秋天人格化,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農家因秋收的豐碩而興奮的感情,創造出了喜悅、輕松、寧靜的氛圍。
3、仔細觀察一下這一節詩的用詞,它是從哪些感官來寫農家豐收的景象的?聽覺:伐木聲。寫出了幽谷的深、靜。嗅覺:稻香。寫出豐收之景視覺:肥碩的瓜果。寫出豐收之景
(二)自品:“霜晨歸魚圖”
1、第二節詩中哪些詞語表現了秋天的早晨?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烏桕葉(落葉)白霜:寫出了秋的朦朧。
“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
2、這一節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樣的好處?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把烏桕葉比喻成青鳊魚,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烏桕葉婀娜多姿的情態,體現了漁人悠閑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擬人,把秋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天的活潑,表現了漁人悠閑自得的心境。
(三)細細品讀“少女牧羊圖”
1、第一句中的“寥闊”是什么意思?草野為什么在蟋蟀聲中更寥闊?
寥闊:高遠空曠
秋季天高氣爽,田野收獲后顯得更空曠,在入秋的蟋蟀叫聲中,草野顯得更加“寥闊”了。
2、“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
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響笛聲,洋溢著芳香和熱情。
3、這里是誰在問“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是牧羊女!
4、“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一詞好在哪里? “夢寐”,擬人,將秋天擬人化,賦予秋天人的行為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牧羊女陶醉于美麗的秋景,遐想著夏天”笛聲”的情態。表現了秋天如詩如畫的意境和牧羊女如癡如醉的情態。
五、歸納
1、寫景文章有如下幾種順序:
①空間方位順序。上下、左右、前后、遠近等。
②時間順序。可按季節時令和一日的時間變化(春、夏、秋、冬、早、午、晚)。 ③地點轉換順序。也成移步換景,或參觀、游覽順序。
2、本詩通過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秋景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小結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秋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七、看誰填得好
春初春的腳步還很矜持
之韻
春天緩緩地來了帶著涼爽和溫柔花朵一瓣瓣地綻放艷紅的腮上還掛著笑
是樹枝上的一個嫩芽是花壇里的一顆花苞是舊燕歸春一聲清脆的啼響
小草兒披上了青綠的霓裳一顆顆一片片像原野上碧綠的波濤小小的春雨
八、積累與拓展
在輕盈婉約地舞蹈柔柔的透明的像織成了一塊透明的布秋,是歷代文人墨客鐘情的對象,秋的神韻,秋的景致,給了他們無盡的創作靈感和源泉。請熟記下列詠秋的詩句: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6、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7、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9、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九、作業
1、熟讀課文,并背誦;
2、試著去寫一首有關“秋”的詩;
3、選取你喜歡的一節,把它改寫成散文,150字左右;
4、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2—4題任選一個寫在你們的隨筆中)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5一、課程分析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實踐這種學習方式還是受意識、習慣、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因而還得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本課作為現代詩歌教學,教師應提供一種可供參考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明向、得法、有感悟、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質量。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規律,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我”該怎樣去學習詩歌。有了這種認識之后再結合詩歌語言、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特點,提供有得于學生自主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感受美就是學生自主感知詩文美的內容和美的情感;有了這個過程,才有可能激發學生對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進行揣摩、探究的熱情,同時也加深了對詩歌內容、感情的理解。在此基礎理論上,要求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個人體驗,抓住詩歌中出現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語言將畫面內容和意境描繪出來,達到初步賞析的目的。最后,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意自由地同作品交流、再現。這可以說是作品的,又可以是他們自己受之啟發的新的創造。如據詩意作畫,進行秋的創作等等,從而將文本學習的外延擴至學生的生活領域。
二、學情分析
《秋天》是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設想
實驗教材注重朗讀,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朗讀可以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配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還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品味詩歌語言,體會意境,理解感情。
1、重視朗讀訓練分清朗讀的層次,講究朗讀的形式。
2、教學由五個環節構成:啟導美——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
四、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美讀,體會詩情意境,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培養學生學習現代詩文的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啟導美今天借課前演講的時間,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世界名曲《秋日私語》,同時獻給大家一篇精美的寫秋短文,一同感受音樂和文字的美。(師配樂朗誦)從音樂和文字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秋天。從大家的發言中,老師可以看出每個同學都獨具審美的眼光。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詩人何其芳的審美世界看看詩人用優美的詩句給我們描繪了幾幅秋景圖。
(二)朗讀詩讀——感受美
3、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①、希望大家發揚老師朗讀中的優點,改進老師朗讀中的不足。
②、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文所描繪的景物,盡量使自己融入到景物中。
4、學生齊讀詩文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詩歌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畫面?(嗯,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你覺得一共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試試看能不能用比較優美精練的語言把它歸納出來。)板書:農家豐收圖漁船歸泊圖(漁家打魚圖、晨霜歸漁圖)秋天牧羊女圖(少女思戀圖)
(三)探究詩歌——表現美詩人用生動優美的詩句為我們描繪了三幅秋景圖可謂各具特色。在每一幅畫面中都不乏極富表現力,飽含情感的詞語。如:“飽食”一詞用擬人手法寫出豐收之景,表達收獲的喜悅。再如:“稻香”一詞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1、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感興趣的一節詩歌,對能突出此節詩畫面特點的詞語進行賞析。(小組交流,代表發言)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詩,再進行賞析。第一節: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悅第二節:冷霧滿輕輕游戲:清冷而的閑情第三節:寥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鄉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所有這些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四)欣賞詩歌——品味美詩歌的語言相對比較凝練,它往往通過組合的畫面表現一些事物特征,我們在理解它時就必須對詩歌展開聯想和想象(①在一幅畫內展開聯想和想象,補充出言外之景;②在畫與畫之間展開聯想和想象,使畫面組成一幅完整構圖。)
1、教師示例:
2、大家也試著來寫一寫我們理解的詩中秋天景象。可以象老師這樣對全詩進行再現,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展開描寫。(學生創作)
3、小組中相互交流,選出寫最好的全班展示。
(五)自主探究——創造美請大家從對這首詩歌學習的環節中交流一下學習詩歌的方法。
(六)作業:根據本詩意境自己創作一首寫秋的詩歌,搜集十首寫秋的詩文、對聯,或者畫一幅秋景圖(任選其一)板書:秋天何其芳農家豐收圖漁船歸泊圖秋天牧羊女圖教后反思:從教學環節來看,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在層次分明的詩歌朗讀要求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時間把握上不夠好,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兩個問題。學生在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這一點上感到有難度。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生動的直觀到具體的抽象,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還不夠發展。但是,如果教師在這里多想方法設計有梯度的問題,降低難度。而不是操之過急,在教學環節中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效果會更好。學生在探究“抓關鍵詞語賞析詩歌”上做得較好,但在體會詩歌境界上做得不夠。我分析原因是:
一、是課文多描寫的是農家的、漁家的、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為了攻破這個難點,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盡量采用動態的視頻讓學生真切的走進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中,還要利用調動學生已知的間接經驗來學習新知識。比如,可以請去過農家、漁家、原野的同學描述在那見過的秋景,借此帶學生間接體驗課文中的優美意境,進而理解詩歌的感情。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6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教學課文,本單元主題是“人與自然”,本單元選取的都是寫景的一些文情并茂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還應重視朗讀和默讀。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主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貫穿起來,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歌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詩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a、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并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棲息”“寥闊”“枯涸”“清冽”“夢寐”等。
b、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掌握并運用一定的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a、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通過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來感悟全詩所透露出的清遠嫻靜的詩歌意境美;
b、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以及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只要反復誦讀和對詩中語言的品讀,是可以感知和把握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置如下:
教學重點:a、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嫻靜的意境美;b、賞析一些重點詞和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詩歌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但是語言與情感都是含蓄的,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練的表達中體會出情與景是如何交融的。據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設置如下: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秋天的美景圖和豐收圖,來創設閱讀情境,并且通過教師深情范讀或者放朗讀錄音指導學生朗讀的方式,來感染學生,使之產生閱讀興趣。在教學中還會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欣賞和描繪畫面。然后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鑒賞,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認知準備狀態:
1、學生已經在學習本單元《理想》這首現代詩時掌握了一定的朗讀詩歌的技巧。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朗讀環節,采取師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這首詩歌的'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很容易把握詩歌中的主要內容。
3、本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主題,學生學了《春》和《濟南的冬天》已經受到了美的熏陶,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就能主動自覺地對本文進行“美”的學習,會從修辭,情感,內容等各方面去進行獨特的審美賞析。
情感準備狀態:
1、學生對于瑯瑯上口的詩歌是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美圖,可以感染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很強的動手能力,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欣賞和描繪畫面,可以用語言去擴寫詩歌,也可以用畫筆展現這幅秋景圖。
學習風格:
本班中學生的發展情況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學生思維活躍,基礎扎實,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都較強。而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和閱讀能力都較弱。為此,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求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思維活躍的學生能深入思考。同時也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朗讀任務和分析比較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既能訓練其閱讀能力,又能開動腦筋思考,并且在簡單的問題中獲得成就感。
五、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感知法:品與讀是相結合的,這首詩語言清新優美,意境淡雅清遠,所以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誦讀,在反復吟詠中進行文本與讀者的直接對話,讓學生體會到詩中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而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象法:全詩由三幅畫面組合而成,以“秋”為線索,選取了農家秋天中各種代表性的意象,學生通過對各種意象的組合聯想,一幅完整的清遠嫻靜的鄉村秋景圖展現在腦海中,學生自然能體會出詩人的思想情感。
3、比較閱讀法:在預案準備中,可以根據教學時間,酌情安排將課后狄金森的《秋景》和本文就思想情感上進行比較鑒賞。同時,在對本文的鑒賞學習中,也可以運用詞語替換法、比較法進行語言的品讀分析,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將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引秋”、“朗讀感知——誦秋”“探究精讀——品秋”、“課堂小結——憶秋”、“作業設計——繪秋”、“預案設置——賞秋”這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秋
在賞讀本詩之前,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或自己熟悉的的描寫秋天的詩句: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喜悅);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悠閑);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念)。秋天是喜悅,是悠閑,是思念,那么作家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做一個好讀者,一起走進他筆下的秋的世界。(板書課題:秋天)
(設置目的: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許多吟秋的詩文傳誦不衰,用詩歌引入新課可以創設一個品讀秋天的藝術氛圍。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積累,學生可以補充更多有關秋的詩文。最后我選取了杜牧《山行》王維《山居秋暝》張繼《楓橋夜泊》這三首詩中的句子作為情感的引入,是因為里面所透露出的作者情感——喜悅,悠閑,思念,剛好跟何其芳的《秋天》中三段的思想感情吻合,故選取這三句作為導入。)
(二)朗讀感知——誦秋1、學生小聲隨意朗讀課文。
(要求:弄清字音,理解重點詞的詞義。)
2、請學生個別朗讀,其余學生點評。(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
3、齊聲朗讀。
(要求:在腦海中勾畫詩中的三幅圖景)
4、默讀思考:詩歌這三節分別給我們展示了哪幾幅圖畫?(提示:抓住每段的重點句子)明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鄉村秋景圖少女思戀圖
(設置目的: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探究精讀——品秋農家豐收圖
1、徐志摩在他的作品《私語》中寫到“秋在一片將黃未黃的樹葉上”,那么這節說秋在農家,那么從哪里看出秋在農家的?(提示抓關鍵詞)
明確:稻香,鐮刀,背簍,竹籬,瓜果……
大家找的這些詞對詩很總要,用詩歌的術語來說,這就是詩歌的意象,“詩情畫意”中的“畫意”就是由這些意象所構成的。
(設置目的:在第一節農家豐收圖的精讀賞析中,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向學生引入意象這一知識點。意象是賞析一首詩歌的入手點,初一的學生對這一術語并不了解。所以在第一節中設置的環節的目的就是在于引出意象這一概念,并不需要給學生深入講解,只是點到為止,讓學生能夠隱約體會到意象指什么就可以了。也同時教會他們,賞析一首詩歌,可以從形成一首詩的“詩情畫意”的意象入手。)
2、詞語賞析
思考:能否將下列這些詞句進行替換和修改?
滿披——披滿?“飽食過稻香的鐮刀”一句換為“秋天我們豐收了”背簍——卡車?去掉“棲息”?
明確:不能。“滿披”一詞突出了“滿”字。“飽食”一句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不用“卡車”是因為卡車破壞了鄉村寧靜的氛圍。“棲息”用了擬人手法,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松嫻靜的氛圍。
(設置目的:同時,在賞析中,還使用了詞語替換法,換一個詞語讓學生和原詩的詞語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原詩用詞的貼切精妙。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分析這些精當的詞句。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
霜晨歸漁圖
1、最后一句“秋天游戲在漁船上”實際上這節是在寫什么?明確:漁民打魚
2、那漁民打撈起了什么?漁民的心情如何?
明確:“收起青鳊魚似地烏桕葉的影子”;由“輕輕”可看出心情是輕松閑適。 3、現在能看出是誰在游戲了嗎?
明確:這些寫出了漁人在感受秋天的那份閑適,從賞景中獲得寧靜,體現出他的悠閑自得的心情。
(設置目的:在霜晨歸漁圖的鑒賞品讀中,我設置了三個跟詩文內容相關聯的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出詩文的實質內涵。教會學生通過抓關鍵詞來理解文章,比如說“輕輕”一詞體現漁人的悠閑心情。)
少女思戀圖
1、“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這句怎么理解,正常語序會怎么說?為什么是眼里,而不是懷里?
明確: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在眼里說明是少女眼里所看到的秋景臺迷人。
2、最后一句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提示:從前面幾句的意象入手分析)明確:這句寫出了少女心中所思戀的秋天,體現出了一種少女情懷。牧羊女心被秋景所陶醉,在思戀著遠方的人。
(設置目的:在第三節少女思戀圖的品讀中,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學生質疑為主,以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使用意象分析法,從豐富含蓄的意象中品味出滲透在詩句字里行間的情感。)(整體設置目的:在精讀探究的整個環節中都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小結——xx先寫繁忙夏天之后的農閑景象,具有清靜的氛圍;接著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故具有清遠的氛圍;最后寫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情感,所以具有了清甜的氛圍。總起來說,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設置目的:在課堂小結環節中,將全詩中的重點詞句提出來,融入小結中,起到回憶全文,將詩歌中的三幅優美恬靜的畫面再次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起到收束全文,回味品讀的作用。)
(五)、作業設計——繪秋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設置目的: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六)預案設置——賞秋
課后“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
(設置目的:這個環節是考慮時間上如果有剩余的話,可以就課后練習中舉出的狄金森的《秋景》與本文做一個對比賞析,也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七、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對初中學段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這首詩的內容較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所以在誦讀感知環節,我利用多樣化的朗讀設置來讓學生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教學中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比如精讀探究環節,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采用想像法、比較法,有利于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意在體現閱讀與口頭表達,寫作應用相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礎上從書本走向生活和應用。
但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目標與實際情況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糾正。才升入初一的學生理解能力還有限,對一些詞句不能理解透徹,在激發學生深入研習的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還存在一些方法問題,學生還處于啟而不發的狀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看法“公之于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情緒被壓制了,此時成為了被動的接受。還有,從這篇文章中引發出來的對于學生的寫作指導還不夠,其實可以設置一個仿寫的小環節,讓學生當堂就展示自己學到的描寫技巧;時間安排不得當,在與學生討論分析詞句時,所花時間太多,學生理解不夠透徹時應該及時給予啟發。
【四年級秋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雨的教學設計10-16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模板10-16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范文10-16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模板10-16
有關秋天的雨教學設計10-16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模板10-16
最新的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1-02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模板10-26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模板10-26
有關《秋天的雨》的教學設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