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學地方課 小學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如何上好小學地方課 小學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日期:2023-03-12 14:25:1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習慣是人生之基,習慣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成就的大小,身體的好壞,生命的長短。了解了一個人的習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

習慣是人生之基,習慣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成就的大小,身體的好壞,生命的長短。了解了一個人的習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可見,習慣對一個人是何等重要。而地方課程強調-教學的開放性與生成性,強調要向學生的生活經驗開放,鼓勵教師盡可能采用游戲活動、小組討論、社會調查等活動化的教學方式。因此地方課程有活動的條件,活動又樂于學生的歡迎,在這一點上地方課程的實施和養良好行為習慣有了一個有利的結合點。利用地方課程活動化教學這一方肥沃的土壤,可以養育出一棵健康而富有生命力的行為習慣之樹。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地方課程中培養學生好習慣的必要性

地方課程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機不可失的黃金時期,正所謂“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了”。少年兒童時期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少年兒童正處在發育成長時期,行為方式還沒有定型,喜歡模仿,可塑性很強,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在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和培養下,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教育一個人要從小就注意起的,講話怎樣講,批評怎樣批評,做人的態度,對人的禮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小養成。外國有句話說:‘開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中國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訓,一種習慣之養成,莫不由‘漸’而來。一定要從小就加以訓練,養成種種優良的習慣和態度,在小孩子時代已經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時候,自然可以減少許多問題。‘慎始則善終’,這是必然的結果。”

(一)地方課程標準中提到地方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呈現具體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入手。例如,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一年級入學初,應該從“明日學具,準備齊全” (每天晚上按第二天課表準備齊學具)“讀書寫字,姿勢正確”(一尺一拳一寸和執筆姿勢)等動作性習慣入手培養;一些智慧性習慣,如“讀書看報,查找資料”“學有目標,學有計劃”,則應在高年級重點培養。

(二)同時地方課程實施的教學建議也倡導教學的開放性與生成性,課堂教學不應局限于課本,要向學生的生活經驗開放,教師要明確,很多相關知識應該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在與父母、親友的交流中,在搜尋相關書籍資料中,在探尋社會熱點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從而拓展課程的范圍。

二、地方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好習慣的策略

兒童生性好動,喜愛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活動不僅是兒童認識的源泉,也是兒童發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舉例:“我們先從小孩子說起,他起初必定是燙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過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過石頭才知道石頭是硬的”兒童對活動感知越是感興趣,熱情就越高,活動感知就越有深度和廣度。因此在對教學活動這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整合、設計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學習信息的加工者,學習活動建構的主體,如:游戲活動、演練活動、制作活動等。

(一)教師應該從自身言行做起,培養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良好的師德是一張通行世界的門票,是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一條通向理想教育殿堂的天梯。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效仿的標準。特別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老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加里寧說:“教師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窺視教師優缺點的孩子眼睛。”是啊,一雙雙“精細的孩子的眼睛”在盯著我們教師,因此,老師在要求學生養成好習慣的同時,自己得首先作出榜樣,做到身體力行。看到地上的紙屑主動彎腰拾起;騎車、走路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碰到同學,主動叫上一聲:“某某同學你好”;在辦公室,當學生把作業本送來,老師熱情地對學生說:“謝謝!”;課堂上,當學生幫老師擦干凈講臺和黑板時,老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說聲“謝謝大家”;課堂提問時,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說:“請坐下”孩子們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謝謝”“再見”“你好”等禮貌用語,學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們耳濡目染,也模仿著說起來,無論老師給學生送去什么,學生都會甜甜地說一聲:“謝謝老師!”,在校園里碰到老師、同學,問早、問好、道再見,已成了同學們生活的口頭語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美的語言、美的行為蘊涵著一種無窮的教育力量。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教師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貼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得都很好。教師的語言和行為的對小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起重要的作用。

(二)開墾好教材自身,培養學生遵守秩序的習慣

地方課程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一定的實踐性的特點,要全面實施課程目標,教師需要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以“課程設計者” 的角色,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例如:在一個班級里。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天,這個班的歌詠隊正在教室里演唱,一位老師推門進來,不小心把一位同學的五個手指擠壓在門和門框之間的縫隙里。這位同學雖然十分疼痛,卻以驚人的毅力忍住,繼續和大家一起演唱。演唱完畢,老師發現這一情況后大吃一驚。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喊叫,他說,當時您在伴奏,大家在演唱,我一喊叫,就會影響演唱的'秩序,就會影響集體。這位同學忍痛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三)開墾好學科范圍,培養學生節儉的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指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可量化的能力,它是一組能力。就課程設計而言,應設計多元智力課程,以適應學生多元智能發展之需。如教學《合理使用零花錢》時,結合語文學習中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記錄一星期使用零花錢的情況,形成日記,寫出自己的活動感受,以此引導學生養成節約的習慣。比如放學時我總要買些零食,邊走邊吃,其實這是多么不好的習慣呀,一方面在路上吃東西老師說有很多灰塵會飛到食品上不衛生,另一方面我馬上可以回到家吃晚餐,現在吃那么多,晚飯就不要吃了,這就是浪費呀!我以后應該少花這種冤枉錢。看了同學們的日記我敢肯定學生在活動中打下了節儉的烙印,漸漸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四)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充分強調了習慣對于兒童成長及其教育的重要性。習慣又是一種頑強而又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習慣,會使人受益終生。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的方法要科學,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針對不同班級、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創新。

1、創設環境,培養習慣。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如發動學生精心布置教室,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教室的課桌椅整齊有序,窗明幾凈,舒適溫馨的家需要我們用雙手共同創造。同時在學生中開展“一人一崗”、“爭當值日班長”等活動。讓學生知道,我是班級的一員,就有責任把班級的衛生搞好;我是學校的一員,就有義務為學校的美麗出力。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更加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榜樣激勵,樹立典型。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最簡明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兒童善于模仿,教師的行為成為楷模,自然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從細微處樹立良好形象。要求學生講衛生,注意保持環境清潔,做到的自己先躬行實踐:看到地上有紙屑,教師應主動揀起放進垃圾箱,讓學生親眼目睹什么叫講衛生。

老師在做好自身垂范的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中講衛生的典型事跡,并加以表揚、引導,利用學生身邊的榜樣進行教育,讓同學從他們身上看到閃光點,在自己身上實踐。如請有突出表現的同學站在講臺上,接受同學的鼓掌激勵;開展階段性“衛生小標兵”的評比,在班隊會上表彰。通過榜樣,激發學生爭取榮譽,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衛生習慣。

3、開展活動,寓教于樂。喜愛活動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活動既可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們長知識、增才干,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寓教于樂的活動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受到教育,逐步改正自己的行為。例如:開展制定班級衛生公約,讓公約成為班級同學共同努力的方向;帶領學生參加保潔護路活動、上街宣傳等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學生不亂扔垃圾的習慣;開展講衛生小故事比賽,在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開展值日生評比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衛生習慣。

4、持之以恒,反復訓練。衛生習慣的培養和不衛生習慣的糾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小學生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有“反復”的特點,改變已鞏固的條件反射,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較大的精力,反復堅持,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五)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自律的習慣

反思自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良好品德與習慣的一種方法,其實質是自我修養,讓自覺自律成為習慣。如:有位老師為了培養學生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有意識地將丟垃圾到他人課桌下的學生進行不動聲色地調換座位,有時10分鐘,有時一節課,然后再讓學生找找自己的問題,談談調換座位后的感受,于是乎,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學生水到渠成的認識到了亂丟垃圾是一種不良行為。“換位”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臟環境的不舒適,這只是認識的淺層面,也許過幾天又忘了,為了使學生的衛生意識形成刻骨銘心的記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本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雙休時間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對自己居住的環境進行一次大調查,調查結束后,有的小組上交了調查報告,有的小組寫來了建議信,有的小組發出了倡儀通過實踐體驗活動,學生明白了不良衛生的種種表現及危害,在反思交流中,學生驚嘆道:一個零食袋子可以成為罪魁禍首,一塊西瓜可以成為細菌的培養場,一口痰竟是病菌的滋生地因此,講究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成了一種需要。于是,孩子們在班上自主興起了“地盤承包制”——自己管好自己周圍的衛生,但20個學生就有20個樣,在與學生共同商議下,按照衛生培養細目要求,采取“承包”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齊抓共管班級的清潔衛生,每個學生每天負責本座位周圍的清潔衛生,值日生負責講臺、教室四角和垃圾桶及教室整潔。這樣,通過孩子們的自我管理,教室內變得整潔多了。為了使全班同學都能主動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老師采取了“人人來當衛生監督員”活動,按座次每天有兩位同學輪流值日,對清潔衛生隨時監督,隨時提醒,隨時清理,老師也隨時捕捉先進典型,獎勵他行使一周班主任“特權”,代班主任處理班級事務,學生的興致高漲,講整潔、講衛生的班風已悄然形成。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 [篇2]

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將會有好的品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分析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對癥下藥

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如一些學生不愛預習,一味依靠教師,缺乏自主學習的精神;寫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漏字、錯字、漏掉數字或運算符號、點錯小數點,也常有發生。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于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找其原因,及時糾正,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

二、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課堂前置,將課堂上要學習的知識提前讓學生知道、了解、學習,這就是預習。可有些學生只將新內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學什么,就是預習了,把接受新知識的希望寄托在老師的身上。為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在教學中我將課堂知識前置,每天新課預習要求有三,其一,閱讀數學教材,將例題讀通、讀清、讀懂,其二,談談我們的收獲,我知道了要寫出答案,其三,要試著做后面配套的習題,其四,我的疑問困惑是什么?檢測方式:先出幾道本課的檢測題,讓學生試做,有多少人做對,有多少人做錯一目了然,問題處在和地方也暴露出來了,針對問題以及預習中學生的疑難才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才能在錯誤中找到根源,在疑難處點撥達到畫龍點睛之效,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僅知道什么樣是正確的,還能知道什么樣就會錯誤,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同時,當堂糾正預習中的錯誤以加深理解,鞏固強化知識。課堂的精講,勢必會給學生留下多練的課堂空間,所以迫使學生在課前學習,養成預習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體的正確與否。在作業與考試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有的是把運算符號看錯:在文字中由于數量關系復雜,不僅層次多,而且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術語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視,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在應用題中由于數量關系沒有仔細分析,造成數量關系混淆,列式錯誤。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后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還有,在作一些計算題目時,我要求學生不要馬上就進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簡便算法,估算一下大約等于多少。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的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都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我們卻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

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時,旁邊的學生卻高高的舉起了手,大聲嚷嚷:“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的嘆氣起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的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躍的數學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新的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促使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并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于不認真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給與適當的懲罰。這樣,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也主動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總之,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樣,會對自己的人生之路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五、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在學生的作業中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后后悔,我們習慣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對于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先進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話,只能進行適當的懲罰。不要過于相信學生的檢驗能力,每個問題的檢驗方法往往是有多種。解方程、脫式計算、填空等的檢驗都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回顧,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驗。如:對應用題的檢驗學生是非常困難,然而檢驗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教師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縝密的思維品質。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在地方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英語學習中的良好習慣05-06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05-06

家庭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05-06

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09-14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習慣10-19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05-05

班主任在班級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習慣09-07

如何培養職場人的良好習慣05-05

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