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教案模板(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教案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游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游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游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么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里,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課題。2、你喜歡旅游嗎?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40人參加春游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后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匯報結果后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里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2)匯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游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么解決?為什么先給爺爺買拐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并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么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師:同學們,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開心吧?而且用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請你把它記下來吧。你這一天是怎么過的,在游玩的過程中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有什么感受?請按下面的格式寫一篇數學日記。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2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3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1的乘法口訣。
3、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準備
小棒
一、復習引入
1、對口令
①教師說算式,學生說口訣。
②教師說口訣,學生說算式。
2、擺小棒,說算式,說口訣。
每次擺2根,擺3次。
每次擺2根,擺6次。……
3、引入新課。
二、學習例3
1、擺小棒。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說,1個1、2個1、……9個1
2、根據擺的情況,說算式。1個1是1、2個1是2、……9個1是9
板書:1×1=1
1×2=2
1×3=3
……
1×9=9
觀察算式,你發現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3、編口訣。
①小組活動,你能編出這些乘法的口訣嗎?組長記錄。
②全班反饋。教師板書: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討論,說一說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記口訣。①你怎樣記住這些口訣?
②熟記口訣。
三、課堂活動
說算式,對口訣。
1×3————一三得三
……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1的乘法口訣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4單元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第一課時認識圓
(1)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3、出示圓片圖形:
(1)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2)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鐘面、車輪、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圓心、直徑和半徑。
1、教師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圓紙片。
(2)課本第56頁動手折一折。
折過2次后,你發現了什么?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呢?
(3)指出紙片的圓心、直徑和半徑。
2、自學,教師巡回指點,發現難點。
3、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個別學生上臺指出。
4、小組討論:
(1)什么叫半徑?圓上是什么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徑?過圓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
(2)58頁做一做第一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讓個別學生說出老師剛才是如何畫圓的。
學生自學課本第57頁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3、小組內畫r=3cm的圓。組長檢查評比,然后全班評比。
三、當堂測評
1、判斷,并說明理由。(40分)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圓的半徑都相等。()
2、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30分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30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查看,發現疑難。
小組內評比,糾錯。組長組織解決存在問題
四、談收獲、講表現。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還有什么提議嗎?覺得在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5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里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么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師布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征:(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折)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折,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么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征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后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么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么?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折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么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么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么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發現這些特征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于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奧秘。瞧,老師這里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厘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6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計算出X=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X÷0.2=0.8
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x=7.2方程兩邊應同時
x÷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7課題: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8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1的乘法口訣。
3、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準備
小棒
一、復習引入
1、對口令
①教師說算式,學生說口訣。
②教師說口訣,學生說算式。
2、擺小棒,說算式,說口訣。
每次擺2根,擺3次。
每次擺2根,擺6次。……
3、引入新課。
二、學習例3
1、擺小棒。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說,1個1、2個1、……9個1
2、根據擺的情況,說算式。1個1是1、2個1是2、……9個1是9
板書:1×1=1
1×2=2
1×3=3
……
1×9=9
觀察算式,你發現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3、編口訣。
①小組活動,你能編出這些乘法的口訣嗎?組長記錄。
②全班反饋。教師板書: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討論,說一說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記口訣。①你怎樣記住這些口訣?
②熟記口訣。
三、課堂活動
說算式,對口訣。
1×3————一三得三
……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1的乘法口訣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9【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課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3.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涂色的想法,并在學生講解后,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
5.得出結果
6.猜想計算方法
觀察這幾個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可以怎樣計算?這個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中嗎?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0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1【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并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才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什么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2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即數量關系相同,區別在于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采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了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于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系。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并寫出數量關系式。
(1)白兔的只數占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于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系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系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么?(找到關系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系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么?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系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三)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系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顧反思,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系?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3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并學會正確計算。
2、通過學習,養成認真審題,規范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設備: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需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順序,教師用框線圖表示順序。
(2)集體校對,說明注意點。
2、教學例1。
(1)把準備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為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準備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準備題的異同,確定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并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匯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互相交流,并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并作出鼓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該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應該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應該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認真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原因并訂正。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特別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確。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4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相機教學“對邊”。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
4、歸納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 篇15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師教案模板(通用15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通用17篇)03-14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通用8篇)02-09
小學交通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11-11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通用9篇)02-22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模板11-30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模板11-30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模板11-27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業務總結范文(通用7篇)11-09
小學消防安全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7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