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書畫印如何在國畫中分析
[摘要]詩書畫印的結合,是畫特有的表現形式。本文筆者從三個方面談了詩書畫印如何在國畫中的結合,即詩畫結合,書畫的結合,印的結合。
[關鍵詞]中國畫 詩書畫印
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里獨樹一幟,自成體系,有著悠久的和優良的傳統。中國畫是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觀點進行創作繪畫而成的。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明暗光線,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肖似,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
中國畫是運用絹和宣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滲性,更加發揮了特有的筆趣和墨彩。在用墨方面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自由揮灑,酣暢淋漓;用筆方面,使用毛筆的尖錐,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無窮變化,奇妙的效果,以表現物體的質感;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末,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意境方面追求、含蓄、深沉,樸素淡雅的畫面配以中國書法,題詩落款,再押署印章,彰顯出中國畫的特點,“詩、書、畫、印”的結合完美構成。
詩書畫印的結合,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融多種為一體,相互輝映。其相互結合是中國畫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文人畫家登上畫壇后才具有的現象。當繪畫還是工匠們的專職時,詩書畫印是獨立的。東漢至北朝,雖有蔡邑、顧愷之這樣的文人畫家,但并無詩書畫印結合的作品。唐朝、五代的文人畫家雖多,也沒有詩書畫印結合的實例。北宋后期,許多文人畫家活躍畫壇,如蘇軾、文同、王晉卿、米芾等,倡導詩書畫印結合,并且身體力行,為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奠定了基礎。到元代迅速發展,詩書畫印結合的藝術形式為畫家們普遍采用,乃至明清兩代,詩書畫印結合的藝術形式日臻完美。以下筆者談談詩書畫印如何在國畫中的結合。
一、詩畫結合
詩畫結合包含著兩層意義:一是畫本身沒有題款,但充滿詩意,可謂詩畫意境結合。二是畫上題詩書款,詩畫相配,相得益彰。詩畫作為兩門藝術,各有其長短。“畫”表現事物比較直觀、具體、真實,便于領略,但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能選取瞬間靜止狀態。而“詩”則不同,它可以寫事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發展變化,容量比較大。二者的結合,使靜止的畫面動起來,空間拉長,容量立刻膨脹開來。繪畫史稱唐代王維是詩畫結合的創始人,他說自己是“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蘇軾說:“味摩詰(王維字)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是“詞客”和“畫師”合為一體的人。在蘇東坡的贊賞之下,王維被視作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代表人物。
詩畫的結合,相互生輝,如宋朝馬遠的《雪圖》,畫的是雪后大地批上了銀裝,明月寥廓,萬籟寂靜,一行征鴻,幾聲櫓響,上下呼應,蘊含著無限的詩情,可謂畫中有詩。
畫上題詩書款,還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幅精美的山水畫或花鳥畫,讓人較難猜透作者的心思或想表達的意境,但通過畫上的題詩書款,人們就易領會作者的意圖。宋徽宗趙佶的繪畫尤其是花鳥畫作品,經常有御制詩題、款識、簽押、印章。詩詞一般題在屬于精工富麗一路的畫作上,如《芙蓉錦雞圖》軸,左下角秋菊一叢,稍上斜偃芙蓉一株,花鳥錦雞依枝,回首仰望右上角翩翩戲飛的雙蝶,順著錦雞的目光,導向右邊空白處的詩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翳。”全圖開合有序,詩彌補了畫未盡之意,畫因詩更顯圓滿。這首詩題,實際上已巧妙地成了畫面構圖的一部分,從中可以見出趙佶對詩畫合一的大膽嘗試和顯著成就。畫上的題字和簽名一般都是用他特有的“瘦金體”,秀勁的字體和工麗的畫面,相映成趣。從而使北宋末年的繪畫走向一個注重畫外情韻的表現途徑。轉有的畫中題詩書款,意在闡明畫理,幫助讀者理解畫家的藝術風格,如元代畫家倪瓚,為張以中畫竹,畫上題曰:以中每愛余畫竹,余之竹,了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茂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涂抹久之,人視以為麻為蘆,仆亦不能強辯為竹,真沒奈覽者何!(《清閣集》)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燮(鄭板橋)為竹石畫作題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來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其題詩書款更強調了畫中意境,體現了畫家的思想境界。
二、書畫的結合
畫的“書”(指書法)與“畫”由于工具相同,操作時又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以二者早已結下不解之緣。書畫的結合也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畫家本人兼長書法,作畫時常常以書入畫;二是以書題詩寫款在畫面上,與畫面構圖協調。
書與畫在某些方面是有相通之處,但二者畢竟是兩種不同的門類,各有不可替代的某些特點。繪畫是以塑造完美的造型藝術為主,充實畫面內容為首任,書法則以其特有的風格,作為補充畫面的不足之處,使一幅國畫作品更加完美。
三、印的結合
印最初只是信物,北宋以前的畫家作畫很少押印,一般只押鑒定人、收藏家的印記,這些印記并非畫面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至元代時期,水墨畫占壓倒優勢,朱文印章已不僅僅是信物標記,而成為畫家們作畫時不可缺少的構圖需求,并對畫面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有的印文本身就有含意。如王冕在畫上押署“文王子孫”印章,趙孟頫常在畫上押署“趙氏子孫”印章。明清兩代制印技術大,畫家對押署印章部位、大小及印文內容和印章本身的藝術形式都很講究。畫家根據畫面內容、風格的需要,押署形狀大小不一的印章,使畫面構圖更加完整,更加提高了觀賞價值。如文征明《清秋訪友圖》,系青綠山水圖,畫面以石綠、花青染樹,以淡墨、花青、赭石暈染山巒,山澗水流清澈,在這古樸雅靜的環境中,好友二人在巖石旁青草坪上賦詩閑聊,其中紅衣白裳,格外顯目,但以畫面設色構圖看,“萬綠叢中一點紅”有點孤立。畫家在畫面右角題款處押署“征明”一方朱印,使畫面頓時生輝,與人物的紅衣裳相互呼應。
依畫面構圖所需,押署印章也各有不同。以表達不同的畫面,體現畫家的風格,可選用不同的押印。印章有各種不同的造型,不規則的大小,內容上也形形色色,有姓氏章、名字章、壓角章、閑章等,均由畫家根據自己畫面所需,配上相關內容的印章,充實畫面內容,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就是押署印章的妙處。
【淺談詩書畫印如何在國畫中分析】相關文章:
詩書畫印結合的中國畫06-24
國畫散文詩精選06-26
淺談中國畫的傳統筆墨與創作中的技術制作04-16
沈學印的詩散文07-05
淺談“敏感分析”在審計中的應用07-11
琴棋書畫詩酒茶散文詩07-09
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07-0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全詩賞析07-14
淺談分析性測試在審計中的運用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