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經》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經》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課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士族的孝道:盡忠職守,尊敬長輩、上級。
3、教育學生從小做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了解士族的孝道。
教學難點:
知道孝順父母,忠誠和順從上級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教學準備:
錄音,多媒體課件,有關愛有事例。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感。(大屏幕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師:剛剛這首歌好聽吧,歌曲內容是什么?生自由回答。說的對,這首歌意在勸誡忙碌奔波的人們不要忘記操勞一生的父母,寫出了這種對老人、對父母的關愛和對親情的懷念。今天我們來學習《孝經》選篇中的第五篇《士章》,看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板書課題:士章第五。解題:士族是古代統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
二、初步感知,聽讀。
(出示課件原文):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1、教師范讀
2、學生根據注音自由讀
3、學生跟著錄音進行試讀
三、再次感知。
1、請學生說說應該怎樣去讀?
2、分小組討論后回答(讀中注意停頓,這篇古文講了一個道理,念時要輕松、流暢)。
3、指名學生誦讀。
4、學生評議。
四、教師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
2、利用多種方式讀。(分組讀、男女分讀、齊讀等。
3、教師進行點撥(指出不足之處)。
4、學生熟讀。
五、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含義,體會孝道。
1、學生自由說理解。
2、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3、重點理解。
事:奉侍。祿位:俸祿和職位。夙興夜寐:夙(sù):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早睡。形容做事勤奮。忝(tiǎn):辱,有愧于。
4、全班交流匯報。
用奉侍父親的態度去奉侍母親,那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侍父親的態度去奉侍國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侍母親是用愛心,奉侍國君是用崇敬之心,兩者兼而有之的是對待父親。因此用孝道來奉侍國君就是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侍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與順從地奉侍國君和上級,然后就能保住自已的俸祿和職位,并能守住自已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詩經》里說:“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4、理解課文大意后再讀文,練習讀出韻律、讀出感情。
六、拓展延伸,繼承美德。
1、聽老師講故事《黃香溫席》。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小朋友,小時候,家中很艱苦,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很悲傷,可是黃香小小年紀就已經知道孝順長輩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血的小蟲扇開,讓父親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偷偷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溫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夸獎黃香。
2、說一說你從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上級的故事?
七、課堂小結,提練要點。
1、教師小結:這一章書,是說明古代士族相當于現代初級公務員的孝道。第一,要盡忠職守。第二,要尊敬長輩上級。
2、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該如何尊敬長輩呢?談談自己的看法。
3、讓我們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從小做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八、練習。
將《士章》讀或背給家長聽,并預習下一章。
《孝經》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情感,并背誦。
2、理解句子含義,體會孝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頓,讀出節奏的美,情感的美。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含義,體會孝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前幾課我們學習了天子和為官的人以及老百姓是怎樣盡孝的。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孝經》選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
3、板書課題《三才章》。
解題:此章的三才是天、地、人的合稱。古人在做事的時候,很講究順天、應地、和民心。所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占天時有天的照應很容易成功,三國時期,馬超和曹操大戰于渭水,時當九月(中國之歷法,現俗稱農歷)盡,天氣爆冷,曹操驅兵擔土澆水,連夜筑完土城,為曹操戰勝馬超贏得了時間。這是占天時的例子。占地利也能使人容易成功,例如世界上有些國家他的地下有豐富的礦產,他的國家也就很富有的;有些地區有天然的美景,當地人不用太多的努力一樣富有;這就是占地利。占人和一樣可以使人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何況上下一心,萬眾合力,沒有不富有的。
也就是說天時、地利、人和占一樣就可以成功。如果三才都占起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這一章之所以叫三才章,也就是意味著孝同時符合了三才。
二、初步感知,練習朗讀。
1、初步感知,聽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
(3)學生跟著錄音進行試讀。
2、再次感知。
(1)請學生說說應該怎樣去讀?
(2)分小組討論后回答(讀中注意停頓,念時要輕松、流暢)。
(3)指名學生誦讀。
(4)學生評議。
3、教師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
(2)學生齊讀。
(3)教師進行點撥(指出不足之處)。
(4)學生熟讀。
三、熟讀理解,體會孝道。
1、學生自由說理解。
2、全班交流。
3、多媒體出示原文、注釋與譯文。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經①也,地之義②也,民之行③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④之。則天之明⑤,因地之利⑥,以順天下⑦。是以其教不肅⑧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⑨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⑩;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注釋】
①天之經:是說孝道是天之道。天空中日月、星辰,永遠有規律地照臨人世。孝道也是如此,乃是永恒的道理,不可變易的規律。經,常,指永恒不變的道理和規律。
②地之義:是說孝道又如地之道。
③民之行:是說孝道是人之百行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品行。
④則:效法,作為準則。
⑤天之明:指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的運行更迭是有規律的,永恒的,這可以成為人民效法的典范。
⑥地之利:指大地孳生萬物,供給豐饒的物產。
⑦以順天下:這里是說圣王把天道、地道、人道“三才”融會貫通,用以治理天下,天下自然人心順從。順,理順,治理好。
⑧肅:指嚴厲的統治手段。
⑨教:這里指合乎天地之道,合乎人性人情的教育。化民:指用教育的辦法感化人民,使人民服從領導。
⑩不爭:指不為獲得利益、好處而爭斗、爭搶。孔傳:“上為敬則下不慢,上好讓則下不爭,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故每輒以己率先之也。”禮:禮儀,指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及對社會行為的各種規范。樂:音樂。好(hǎo):善。惡(è):不良行為,罪惡。邢骨疏云:“故示有好必賞之令,以引喻之,使其慕而歸善也;示有惡必罰之禁,以懲止之,使其懼而不為也。”“赫赫”二句:語出《詩經·小雅·節南山》。
【譯文】
曾子說:“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偉大了!”孔子說:“孝道,猶如天有它的規律一樣,日月星辰的更迭運行有著永恒不變的法則;猶如地有它的規律一樣,山川湖澤提供物產之利有著合乎道理的法則;孝道是人的一切品行中最根本的品行,是人民必須遵循的道德,人間永恒不變的法則。天地嚴格地按照它的規律運動,人民以它們為典范實行孝道。效法天上的日月星辰,遵循那不可變易的規律;憑借地上的山川湖澤,獲取賴以生存的便利,因勢利導地治理天下。因此,對人民的教化,不需要采用嚴肅的手段就能獲得成功;對人民的管理,不需要采用嚴厲的辦法就能治理得好。先代的圣王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人民,所以親自帶頭,實行博愛,于是,就沒有人會遺棄自己的雙親;向人民講述德義,于是,人民覺悟了,就會主動地起來實行德義。先代的圣王親自帶頭,尊敬別人,謙恭讓人,于是,人民就不會互相爭斗搶奪;制定了禮儀和音樂,引導和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處;向人民宣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人民能夠辨別好壞,就不會違犯禁令。《詩經》里說:‘威嚴顯赫的太師尹氏啊,人民都在仰望著你啊!’”
4、理解了課文的含義,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5、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6、各組推薦代表,發表看法。
①、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孝的這種行為,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人的最基本品行。所以,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從小就要做到孝順。只要你做到了,就會有相應的所得。
③百善孝為先,無論任何人都要孝順。
四、聯系實際,走進生活。
1、課件展示漫畫(“媽媽愛吃魚頭”圖,“孝子”圖)。
2、閱讀思考:圖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現象?你對此持什么態度?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類似行為?如果有,你將如何改正?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稱道、尊敬,不孝子孫常常被人譴責。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2、制定孝敬父母長輩的小計劃。
(小計劃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①自己應該怎樣孝敬父母長輩?②在這一周內,我能為他們做什么?③怎樣落實孝親敬長的小計劃?)
【《孝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意》教學設計
2.《春筍》教學設計
3.《石榴》教學設計
4.《書包》教學設計
5.《落葉》教學設計
6.美術教學設計
7.春潮教學設計
8.正弦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