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6期觀后感 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600字

朗讀者第6期觀后感 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600字

日期:2023-03-06 02:08:1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800字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下面是關于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800字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下面是關于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800字

  【1】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從文字中獲得過快樂。與其說朗讀者在傳播文字,不如說也在傳遞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話道出了本次尋找的意義,聲音傳播情感,情感滋養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讀書",董卿尋找的是朗讀者,更是關于文字、關于閱讀最原始的熱愛,最原始的快樂。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對于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

  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后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制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2】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

  3月11日至3月17日,中央電視臺《朗讀者》欄目組應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之邀,攜“朗讀亭”走進清華大學進行錄制,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次。

  朗讀亭設立在新清華學堂廣場,亭內設置有錄音及錄像設備。朗讀者們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詩歌或經典作品選段,走進朗讀亭,通過誦讀講述埋藏在心底的故事,用聲音傳遞溫暖向上的力量。朗讀結束后,還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頒發的專屬證書,并可在合影墻前進行合影。

  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師張秋和孩子一起走進朗讀亭,希望將熱愛讀書的火種傳遞下去;計算機系研究生矣曉沅選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現于中國文聯工作的校友李麗朗讀了原創作品《難忘鐵凝為我改稿》,紀念難忘的師生情。

  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許鹿希女士的扮演者蔡丹陽,通過朗讀《兩彈元勛鄧稼先》,表達了對“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敬意;蘇世民書院學生李施軍朗讀了《祖國不會忘記》,送給那些和他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當代青年。

  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白本鋒老師也走進朗讀亭,朗誦了朱自清的著名篇章《荷塘月色》,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清華這個可愛而美麗的園子。

  好讀書協會的會員們走進朗讀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好讀書、多讀書的約定;清華大學的國際學生們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朗讀了自己國家的經典作品;來自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朗讀了《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西藏支教日記》等文章,重溫在雪域高原支教的時光,更加堅定自己的責任與信仰。

  伴隨“朗讀亭進清華”活動,校研究生會同期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時光慢遞”活動邀請同學們在訂制明信片上寫下自己近期的讀書計劃并投入郵箱中,一個月后由工作人員將明信片寄到同學手中,幫助同學們自查讀書情況;“書香校園”活動鼓勵同學們捐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用于圖書漂流活動。校研究生會希望借此次活動,推廣校園讀書活動常態化,著力營造全民讀書氛圍。

  《朗讀者》欄目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欄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3】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

  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制作的《朗讀者》第一期終于與觀眾見面了。近1年時間的籌備,一個多小時的華麗綻放,以朗讀者為主角的電視節目,就這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節目叫《朗讀者》,其實“朗讀”的成分少,“者”的分量重。這是一期電視節目,是面對大眾的電視節目,講述人物的.故事和人對朗讀的情感的分量要遠遠大于朗讀本身。這也是電視的一貫手法,好比《舌尖上的中國》,看的都是做菜的人的故事,卻基本上學不到做菜技巧一樣。

  因此,喜愛朗讀,想看到高水平朗讀的觀眾,顯然是有些失望。這期節目中朗讀的內容并不多,朗讀的總體水平也不是很高,甚至有一些英語朗讀,很多觀眾是聽不出朗讀好壞的。

  因此,它并非是一場朗讀的盛宴,而是關于人與朗讀的情感故事,是推動朗讀的一聲號角。雖然無論是講故事,訪談,表現手段和形式的多樣性,主持人的知性敏銳,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以CCTV1這樣的超級平臺,以董卿及一堆大牌明星為推動力量,推動全民對朗讀接納的意義遠遠大于聽到高水平的朗讀本身,功莫大焉。

  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1.2017年朗讀者第六期主題觀后感

2.2017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后感

3.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后感2017

4.朗讀者第六期主題觀后感-朗讀者第六期主題詞

5.看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

6.央視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

7.CCTV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后感

8.朗讀者第六期觀后感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