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500字
中國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富的青少年德行教育資源,因此開發以學習和踐行《弟子規》為核心的德育資源是提高青少年德育實效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弟子規的500字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一《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該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東華學校六年級:章偉鑫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二聽到《弟子規》是在看了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肖老師就是以弟子規為根本進行教學的。因此令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終于機緣結合,我看到了《弟子規》這本書。它是儒家的`根之根。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訓蒙文。內容是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共七個內容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禮儀與規范。弟子就是學生,規是規范。
第一時間看到本書真的愛不釋手。本書也是教師一本很好的讀物。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雖然只是兒童讀物,但它已經涵蓋了人生的各方面。而這些本身對于教師來講就應該以修身為本,而后才得以教學。作為教師在家都孝順父母,何以讓學孝順父母;作為教師,明明見到垃圾不動身拾起,何以要求學生主動撿垃圾;作為教師,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而自己毫無緣由姍姍來遲;作為教師,在要求學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體力行,怎么會影響不了學生呢?
教師見到垃圾不動身拾起,何以要求學生主動撿垃圾;作為教師,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而自己毫無緣由姍姍來遲;作為教師,在要求學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體力行,怎么會影響不了學生呢?
教師的職責不僅傳道授業。而更是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敦厚善良的心性。這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但自己要無愧于學生。我努力著往這個方向去做。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三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么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己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非常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后,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己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干什么,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06-10
弟子規讀后感12-28
《弟子規》讀后感08-28
弟子規的讀后感09-03
弟子規的讀后感12-09
《弟子規》讀后感06-05
弟子規讀后感08-11
弟子規心得11-22
關于《弟子規》的讀后感12-14
弟子規讀后感范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