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樹木對于人類的益處是多得數不清的,氧氣而言,這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元素之一,樹林還是氧氣的制造工廠,一公頃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一噸二氧化碳,釋放出 0.73噸氧氣。植樹節來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與植樹節相關的資料吧。
【植樹節的由來】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的好處】1.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呼吸一輩子。
2.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3.樹林能減少噪音污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樹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
4.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4萬個細菌,森林里只有300-400個。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國家還專門規定了在三月十二日這天為植樹節。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
5.樹可以減低溫度,和提高濕度。30度氣溫可以降到二十幾度左右。
【各國植樹節】中國: 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日本: 每年春季開展植樹節和綠化周等活動。綠化周包括街道綠化日、宅旁綠化日、工廠綠化日、荒山綠化日、學校綠化日、綠化樹木保護日等。
朝鮮: 從1971年開始,每年4月6日為植樹節,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印度: 每年7月第一周開展全國植樹節活動。
斯里蘭卡: 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17日為植樹節。
泰國:每年12月4日為植樹節。
菲律賓: 每年9月第2個星期六為植樹節。
約旦:1月15日是植樹節。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樹節。
埃及: 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美國: 各洲都有植樹節,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
墨西哥: 每年6至9月的雨季里開展植樹節活動。
哥倫比亞: 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
薩爾瓦多: 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舉行。
法國: 每年3月為法定的綠化月,3月31日為植樹日。
英國: 每年11月6日至12日為全國植樹周。
瑞典: 每年3月舉行森林周活動。
【關于植樹節的故事】眾所周知,每年公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歷節。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為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宋太祖趙匡胤規定:“民伐桑棗為薪者罪之。”清朝雍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樹造林,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為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于收回成命。
【植樹節手抄報資料內容】相關文章:
1.小學生植樹節手抄報資料內容
2.關于植樹節小報的資料內容
3.水與生命手抄報的資料內容
4.新年的手抄報資料內容
5.感恩手抄報資料內容
6.讀書小報手抄報內容資料
7.春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8.春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