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范文(精選13篇)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范文(精選13篇)

日期:2023-03-03 09:42:0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范文(精選13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范文(精選13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范文(精選13篇)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1

  看到一則報道,說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醫學專家吳孟超在查房時,總是先把手揣在衣服里暖熱后,才開始為病人檢查。在許多人看來,這不過是平淡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細節,但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動作,讓我牢牢地記住了這位老人,除了在醫學領域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外,更為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懂得愛的老者,因為具備了這個前提,他才能從高高的神壇上走下,坦然地接受我們凡俗的尊敬。就像吳老在教育他的學生時說說的那樣:關心和愛護是實實在在的,應當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

  在我們的文化與生活中,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具體到每一個人,愛又是一個有點概念化的語詞,讓很多人在實際的生活中無處說起。每每談及,都有些毫無來由的緊張,仿佛這個小小的字眼承載著我們難以承受的重量。時常也會感動于身邊媒體中那些令人動容的故事,可總是無法讓自己的行為和愛坦然地對等起來。而年逾花甲的吳教授用他那始終如一的耐心與執著,為我們進行了一次關于愛的生動的人生教育,他用自己多年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原來愛也可以這么從容,從容到我們一不經意間的流露,便可以讓接受的人感激涕零。

  其實,只要稍加留意,便可以發覺我們身邊到處充滿了學習的標本,那風雨中的相偎相依,那前途迷茫時的伸手相助;那面對貧困時的感同身受,遭遇苦難是的風雨同舟;甚至是那愛莫能助時的一聲嘆息,那滿溢同情的著意一瞥;那公交車上起身讓座,那人群中的伸手相攙,每一點行動都讓我們感動,每一分愛意都是那么坦然與從容,每一幅畫面都可以讓人淚流滿面。

  畢業后來到醫院工作,我得以從一個特殊的視角來體驗愛的真諦。在這個潔白的世界里,任何人的關系有了詮釋的多向性,白衣天使、白衣戰士們在生與死的邊緣,成為每一個憂患者心中的救星。愛在這片特殊的領域內成了點點滴滴的生命甘泉,成了絲絲縷縷希望的曙光,每一位穿著白衣的人于病人來講,都鍍上了一層熠熠閃光的神奇。的確,當以生命相托時,那零星的愛意就是沉溺于深水中的人說能抓住的稻草,明知稻草不一定能帶來一片曙光的前程,可抓在手里畢竟能夠增添一份踏實。可愛之深則責之切,當這份愛有些不若所想的時候,在失望之余,便有了超乎尋常的反應。可醫生和護士畢竟是普通的人,即使穿上了白衣,也不能完全避開人生的諸多煩惱,完全超脫于塵世之外,當他們的客觀或者主觀影響了日常行為的時候,便遭到匪夷所思的局面,這可能對他們一些不公平,但從另一個立場看他們所面對的畢竟是一些亟待幫助的人,正如我們面臨醫療糾紛時所產生的尷尬一樣,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前不久安徽省立醫院的護士長丁艾梅因過度勞累而英年早逝,引起全國新聞媒體得廣泛關注,同時也使得這段比較緊張的醫患關系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有人說,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潤滑劑,沒有人能拒絕微笑。同樣,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是生活中最好的黏合劑,可以把冰冷的兩顆心溫暖如春地連在一起。丁艾梅并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她同樣要應對每一個普通護士所面對的一切困難,并且還有需要關心的家庭、尚還年幼的孩子,但她把愛當作自己行為的準則,并且始終如一地堅持了下來,正如有報道中所說,在丁艾梅這里這里,愛心已經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切實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堅持,積累成她身上可貴的閃光點,使她成為時代的一個標志。

  我們經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而交流總是從握手開始的,由握手到交心,這是一個過程,那么,親愛的朋友們,在你伸出手之前,為了愛能在彼此之間更好地傳播,請先暖熱你自己的手。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2

  吳孟超,這個名字對我并不陌生,他是2005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不過當時對他的了解也僅限于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醫術卓越的肝膽外科醫生,他在學術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說,迄今為止全國只有十四人獲此殊榮。

  然而讓我敬仰的是,他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大家,更是一位好醫生、好老師、好黨員,這其中的事跡更讓人動容。在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前夕,我有幸身臨吳孟超先進事跡報告會中國科學院專場,現場聆聽他的戰友、學生和患者講述他的感人事跡和他本人發自肺腑的話語。作為聽者,感動之處不禁潸然淚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像我這個年齡的人,是在正統的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下長大的,并很早就把它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我不得不承認,在市場經濟大潮到來的時候,我還欠缺與時俱進地與之相融的能力,因而感到迷惘、感到彷徨、感到孤獨。這場報告會,讓我重溫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又經過了一次人生意義的心理歷練。吳老是我為人、做事的楷模,他的事跡使我有了繼續堅守的信念和力量。

  作為黨員,學習他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做法。

  吳老說,“我一生中有過兩次宣誓:當醫生我是宣過誓的,加入中國共產黨我是宣過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諾言!”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這句話在吳老那里可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他甚至是用別人不解的行動來實踐這一宗旨。

  2005年冬天,吳老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上級確定的考核談話時間與原定的手術計劃相沖突。吳老得知后,堅持手術不能推遲。不解的人以慣性思維問到:這是個什么病人,怎么這么重要?吳老說:“一個河南的農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這就是吳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還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吳老所在的醫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用便宜的藥,盡量減少重復檢查。為了減輕患者的負擔,他寧愿不辭辛苦手工縫合手術刀口。他曾批評主刀的大夫:“你干嗎非要用那個器械?咔嚓一下幾十塊錢,病人的負擔該多重?你不會用手術線?那一根才多少錢?”挨了批的大夫不敢回嘴,可在他離開的時候還不解地嘟囔:“沒見過院長攔著醫生為醫院賺錢的!”

  什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什么是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吳老這里還需要蒼白無力的闡述嗎?他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詮釋。當聽到這樣的事跡,我才為自己也是一名共產黨員而挺直了腰板,才讓我重新相信我曾經的選擇沒有錯!

  作為科學工作者,學習他“標新立異,一絲不茍,奮勇拼搏,親自動手”的精神。

  醫界有一句話: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吳老是一位傾心為民、德技雙馨的一代名醫。

  他創立了我國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他創造了我國肝臟外科手術的經典方法,他推動了我國肝癌基礎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因而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這樣一位大家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跟隨他身邊近30年的護士長說:“很多人都想知道,吳老的手術成功率為什么那么高,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術,更不是靠運氣。他真正的過人之處,是他對待每一臺手術都極其認真負責。”

  “盡管吳老醫術高超、經驗非常豐富,但他對每一臺手術都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不管這個病人是誰,不管病情輕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結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動手術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醫生做一次術前病灶確認,上手術臺之前,還要在看片燈上再次查看病變部位,驗證一下,好做到萬無一失。”

  “當遇到比較復雜的病情時,吳老一定要召集專家會診。一次會診不滿意,就再來一次,甚至換一批專家會診,充分吸納各個方面的意見,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預見到,把各種應對措施都制定好,他才會上手術臺。”

  于是,吳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稱“中國第一”的手術;于是,吳老是全醫院中做手術最快的大夫;于是,在手術過程中,他就像一個叱咤風云的將軍,大膽謹慎,有繁有簡;于是在走出手術室,摘下口罩的時候,吳老才會輕輕地說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可是,我心里深深地知道,沒有之前那些嚴密、認真準備的不容易,這樣輕輕的一句“容易”談何容易!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得記起了汪德昭先生為我們立下的所訓:“標新立異,一絲不茍,奮勇拼搏,親自動手。”吳老面對科學工作的態度恰是這十六個字的生動寫照。如果沒有標新立異,他何以取得那么多的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一絲不茍,他的手術怎么會做得又快又好?至于奮勇拼搏,親自動手,我記住了一組數字:吳老從醫68年,做過14000多例肝臟手術。作為一位快90歲的老專家,他目前仍堅持在臨床一線,僅去年就主刀手術190臺。

  報告人以平和的語氣,聲音也并非很洪亮地報出這組數字,然而會場上卻立刻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熱烈掌聲。一個中國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師竟然還在做著一個普通醫生都在做的手術,而且數量如此之多。這與那些成天夸夸其談、上下“忽悠”卻鮮做實事的“科學家”相比,吳老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我想,越是期待的東西可能正是自己當前最缺少的東西,這掌聲正是一種對于科學研究真正回歸的最大企盼。

  作為老師,學習他惜才愛才、甘為人梯、傾囊相授、虛懷若谷的大家風范。

  一位良師可以讓學生受益一生。

  吳孟超的老師是醫學大家裘法祖。老師給了吳孟超一生的影響,其一就是教了他怎么干凈利索地做手術,其二則為他指出了將薄弱的肝膽外科作為以后業務的努力方向。于是這一指點,指點出了中國肝膽外科的創始人,一個人又帶起了中國肝膽外科整個學科。

  裘法祖是一位良師,他的學生吳孟超也是一位良師。

  如今在肝膽外科領域,有不少領軍人才,都是吳老從普通學生和普通醫生中發現、培養起來的。比如,他會將偶遇的一位“外語水平不錯、工作認真細致、科研思維也好”但眼下卻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大夫推薦到國外留學;若干年后,他還會冒著風雪交加的嚴寒,夜間驅車6個多小時去拜訪這位學生,邀她回國工作。于是這一次并不經意的接觸和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薦成就了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老的愛才之心、惜才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吳老技高于人而心胸坦蕩。他開辦進修班,自編教材,親自示范,把他獨創的“吳氏刀法”毫無保留地教給每一個進修學生。有人提醒他:“外科醫生靠的就是一手絕活,教給別人,你的優勢就沒了。”吳老卻說:“我國有幾十萬肝癌患者,我一個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術貢獻出來,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吳老不僅毫無保留地授之于人,而且甘為人梯。有的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感到“吳氏刀法”還有可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但考慮到這是老師的成就,不敢貿然嘗試。吳老知道后,熱情地鼓勵說:“后人有質疑前人的膽識,學生有超過老師的勇氣,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你們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去試。”于是,肝臟手術技術一次再一次地得到發展,手術成功率不斷提高。

  吳老胸襟開闊、虛懷若谷,雖身居領先地位卻絕不居高自傲、固步自封。他甘愿做學生的學生,從學生那里學習了先進的腹腔鏡技術,從而最早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肝臟手術上。

  吳老還是一位嚴師。他的學生現在有的已近60歲,提起老師還是吐舌頭:“老師兇!”每到吳孟超查房,年輕大夫們就全身緊張,他會手拿病歷,一項項讓他們背著說出病人的各種化驗數據!病歷上的字寫錯一個都不成!

  老師是過于嚴厲了!可嚴才是真愛,正所謂嚴師出高徒!

  為人師是一件極神圣、嚴肅的事情。我常常會這樣想。每當想到此,越想就越感到沒有足夠的底氣來擔當。作為一名老師,吳老也是為師者的楷模,給我榜樣的方向和力量。

  吳老自己說:“作為一名醫生和老師,看病、治病、做學問、帶學生,是我的本職工作。”這不是什么豪言壯語,它樸實無華;也不需要成為大師,人人可以為之,但現實卻遠遠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吳老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他成為了大師。我自知與吳老無法相提并論,吳老所達到的高度是我無法企及的,但我還是可以像他一樣做人、做事,盡管沒有他做得那么好。

  吳老是夜空上的一顆星,縱然夠不到,但當我困惑、迷惘時,他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在我困難和疲倦時,他給我堅守的力量。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3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是三國時期蜀相諸葛孔明為報先主劉備知遇之恩在《后出師表》中飲淚成書的一句肺腑忠言,至今仍為世人所稱道。戰位有高低,使命盡相同。21世紀的今天,吳孟超同志作為我國醫療科學戰線的一面旗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同樣被今人所傳頌。古今對比,人活在世上一輩子,始終決定他的生命狀態的核心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亦或稱之為一個人的主觀心靈的力量驅動。我們站在今天,站在歷史的當下,吳孟超先進事跡激活了我們對價值觀的深刻思考,他用自己的生命激情,為黨和國家的事業、人類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做出了更加豐富的詮釋,提供了更多價值的“附加值”。作為一名黨員,他把一生獻給了黨的偉大事業;作為一名軍人,他用一生躬行踐履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醫生,他將一生凝結為以心獻行以行獻愛的力量源泉;作為一名國人,他用一生追求卓越的專注、矢志報國的信念、艱苦奮斗的實踐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的自強不息和一代人的高超膽識。

  “只要能拿得動手術刀,我就要站在手術臺上;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國家肝膽外科事業作貢獻。”這句闡釋自身追求的樸素話語,是吳孟超同志作為一名醫生仁心大愛的真情流露,是一個普通黨員人生觀心靈力量的真誠獨白,更是一名軍人為黨為國為民奮斗一生的真實寫照。古人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吳孟超同志生動感人、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比肩去對照實踐,但更多的是讓我們感受那種對黨性的感悟,對境界的升華,對心靈的穿越,對智慧的啟迪,對精神的點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們要把學習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跡內化為混合動力、外化為長效拉力,始終以他那種追求光明、愛黨報國的堅定信念,勇攀高峰、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奉獻社會、傾心為民的高尚品格,忘我工作、不懈奮斗的人生境界,甘為人梯、自強不息的使命意識,作為自己終身努力的不竭動力和常青載體。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讓我們學習吳孟超同志為黨盡忠、為祖國奉獻、為軍隊立功、為人民服務的風范和精神,時刻以他的先進標志為人生坐標,以他的先進事跡為畢生榜樣,瞄準優秀學習實踐,貼近先進對照實踐,成就模范努力實踐。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仰不動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不猶豫,始終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偏移,始終堅持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停步,始終堅持緊緊抓住主題扣住主線不松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懈怠,自覺在具體工作中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確切的講,今天是吳孟超個人先進事跡,明天就是吳孟超集體先進事跡,現在國際組織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以后世界將推崇中國吳孟超效應或吳孟超定律。一言以蔽之,“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4

  由上影集團出品、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的傳記電影《我是醫生》點映以來,在觀眾中引發了熱烈的反響。近日,在《我是醫生》北京觀摩研討會上,北京評論界人士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片用影像藝術地塑造與再現時代英模風采,書寫時代畫卷,弘揚了時代精神。同時影片在藝術手法上的諸多創新,也為當下國產電影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贊美英雄,反映時代,從來都是文藝作品的使命。中國文藝評論家主席仲呈祥說,英雄人物往往集中體現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與廣度,自有一種人生況味和人生意境。影片《我是醫生》將鏡頭對準吳孟超這位當之無愧的時代英模,真正體現了文藝工作者的擔當,體現了中國電影優秀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彰顯了中國精神和中華審美風范,有一種美學和藝術的高度,是當下中國電影的重要收獲。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5

  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讓我們重溫2011年5月6日,“人民醫學家”吳孟超院士與網友在線交流,分享自己的從醫經歷與人生感悟。當時89歲高齡的吳孟超,仍保持著年均200臺的手術量,這種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狀態。吳孟超說:“這在我看來不是很稀奇的事。”面對每年不停歇的手術,時刻不停的醫學研究,吳孟超說:“作為醫生,離不開病人,總是要看病,作為外科醫生就離不開手術,我的本事就是開刀治療。”面對家人的擔心,以及當老伴吳佩煜勸他不要做手術了、回家休息時,吳孟超說:“我做了心里高興,病人治好了心里很高興。”

  吳孟超的“幸福觀”

  訪談期間,吳孟超院士一直笑呵呵的,他的笑容很有親和力也很有感染力,仿佛一下子就能讓人感到踏實且平和,對眼前之人充滿信任。吳孟超還為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幸福觀”:“我有20個字、五句話,我跟很多人都講過,我自己總結出來的。”

  第一句,心態平和。心理狀態要好,我們是為人民服務,我就是一個外科醫生,不要想我怎么樣,心態要平和。

  第二句,常用腦子。了解世界的情況,了解全國的形勢,了解科學的發展情況。

  第三句,手腳常動。我的工作就是鍛煉,上樓、下樓、查房、開刀,都要動,不斷地做,反而身體好。

  第四句,管住嘴巴。現在年輕人都胖,容易形成脂肪肝、代謝病、糖尿病、高血壓。現在喝酒、吃飯,管不住嘴,人就容易生病,而且短壽,自己要控制住。

  最后一句,定期查體。一般來說年輕人至少一年體檢一次,40歲、50歲以上至少半年查一次。要抓住要害,自己哪里不舒服就查哪里。要有針對性地檢查,不浪費錢又解決問題。

  從醫70余年,吳孟超救治了近20000名患者,每次看望患者,他總是先把雙手搓熱,才跟患者接觸,每次檢查都主動拉上屏風,檢查完還會幫助患者掖好被角,擺好鞋子。吳孟超說:“一個好醫生,應該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

  他曾把自己比作戰士,“只要我活著一天,就要和肝癌戰斗一天”,年過九旬的他每周仍堅持做3臺以上的手術,2019年,97歲的吳孟超退休了,他在退休感言中寫道:“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斗”

  披肝瀝膽,醫者仁心

  5月23日-25日,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為吳孟超院士舉辦追悼會,多位市民前來吊唁。

  5月26日,吳孟超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將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

  致敬緬懷,致敬吳老!一路走好!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6

  吳孟超院士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在專業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帶領中國肝臟外科走向了世界領先地位。

  他創造了切除腫瘤重量最大、肝臟手術年齡最小、肝癌術后存活時間最長等世界紀錄。

  他一生給16000多名肝癌患者開過刀,用神奇的雙手挽救了數以萬計病人的生命。

  吳孟超院士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

  冬天查房,他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再使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他都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系好。

  吳老曾經說過,“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7

  在《朗讀者第二季》中,嘉賓吳孟超先生講述了這樣一件往事:

  在他86歲時,遇到了一個年輕的病人叫甜甜,這個剛剛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姑娘,肝臟上長了一個籃球那么大的腫瘤。沒有一個醫院愿意收留她,因為風險太大了,治療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血管破裂而導致死亡。但是吳老很快就給甜甜安排了手術。當時跟了吳老三十年的護士長就跟他說:這樣的病人也收嗎?風險太大了,一旦手術失敗,會影響到你的名譽,屬于晚節不保。吳老是特別溫和的老先生,但那次他非常嚴肅地說:我吳孟超的名譽和一個人的命比,哪個更重要?于是,在吳老的帶領下,經過近10個小時的手術,甜甜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8

  2005年,吳孟超被推薦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

  這一獎項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科技部工作組要與候選人進行談話,院領導覺得這可是件大事,就取消了吳孟超本來已經排好的手術。

  沒想到吳老堅決不同意,他說:

  “病人是一位河南農民,60多歲了,病得很重,家里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我不能再讓他們等我了。”

  最后,吳老還是按約好的時間走上了手術臺。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9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被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用手術刀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他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冬天查房,他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再使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都會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系好。吳老曾經說過,“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我們都應當像吳老一樣,胸懷大愛,心系蒼生,在造福人民的同時成就自我。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10

  當今社會,許多人都把金錢與地位作為畢生追求。被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卻是功利社會中的一股清流。他從來不拒絕疑難病患,就算手術風險太大,需要賭上自己一輩子積累下的聲望,他也在所不辭,盡全力去幫病人擺脫病痛。在他看來,個人的名譽無論如何不會比患者的生命更重要。古人云“不誘于譽,不恐于誹”,一個看淡個人名利的人,往往更能心無旁騖地把事情做好。相比那些受困于名韁利鎖的人,這樣的心態反而更容易走向成功。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11

  電影《我是醫生》研討會在上影舉行。95歲的吳孟超身著軍裝一出現,場內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吳孟超在感謝電影主創的同時,也幾度敬軍禮,“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要堅持做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中國醫生,始終為人民服務。”

  是醫者,更是醫學拓荒者

  吳孟超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萬5千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

  拍吳孟超的醫者仁心不難,難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電影篇幅里不走尋常路。導演謝鳴曉說:“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頭皮有點發麻,這部電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電影的方式去表現吳老的家國情懷。”

  所幸,編劇黃丹拋開了常規的手術臺救人套路,他總結了吳孟超一生的奮斗目標是:搞超前的科研,從根本上救治病人。“這也是他醫德、醫術中的最閃光之處。”

  《我是醫生》中,吳孟超有句讓人過耳不忘的臺詞:“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

  電影中,吳孟超想搭建基礎研究平臺,擴大實驗室規模,他希望得意門生趙一濤能隨己投身其中。但對外科“一把刀”趙一濤而言,從手術室抽身去實驗室,尤其是要致力于當時還被普遍質疑的細胞治療,他的事業前景不啻于“霧里看花”。

  現實中,由于癌癥至今并沒有攻克,趙一濤的質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間。對此,吳孟超的回應是:“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過橡膠,描過圖紙,但自從拿起手術刀后便再沒有放下。我已經90多歲了,還能做多長?不知道。我要趕緊把科學院、研究院建好,把平臺建好,再培養人才。有人、有平臺,基礎研究就能開展下去,20年、30年、40年總能解決問題。到那時,我在天上看。”

  真實是最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電影中的所有故事都來自于吳孟超的真實生活。《吳孟超傳》作者方鴻輝記得吳孟超說過:“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觀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千臺手術。手術也好,化療也好,放療也好,都不能解決問題,根本性的治療方案就要靠基礎科學。”

  吳孟超口中的這個“基礎科學”是細胞免疫治療。方鴻輝說:“他不僅僅是一個杰出的外科醫生,也是一個醫學教育家和科學大家。他在東方肝膽醫院設立了一個研究院,這個研究院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吳老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早早布局細胞免疫治療的研究,并把他覺得最好的研究生派到這個研究領域。”

  《我是醫生》監制、同為醫生的李捷偉表示:“吳老的眼光非常準確,他認為細胞免疫治療肯定是一個方向。尤其是今年,細胞免疫治療已經成為主流,這在兩年前電影開拍的時候還是天方夜譚。當時,醫療界普遍認為細胞免疫治療像中醫一樣是非主流,手術、化療、放療才是最主要的手段。短短兩年,治療方法巨變,確確實實體現了吳老的戰略性眼光。”

  《我是醫生》的另一條支線落在吳孟超和患癌癥的女兒之間展開。在醫學界,有個不成文的慣例,醫生不給親人開刀。電影中,學生趙一濤主動請纓做手術,吳孟超拒絕了,說自己可以。

  吳孟超的女兒吳玲告訴記者:“這是真實的事情,患病的是我妹妹。電影呈現得略帶戲劇化,真實的情況更簡單。我父親覺得,在手術臺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兒,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這個病人病情的主刀醫生,僅此而已。”

  復旦大學楊俊蕾教授坦言:“這樣一部有正能量的人物傳記的影片,其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醫學手法的結合,藝術效果非常好。”

  “《我是醫生》告訴每一個觀眾:什么叫醫學?醫學就是人學,也是孔子說的仁學。全片充滿了對患者、同事、家庭的關愛。”中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表示:感謝我們這個時代,涌現了吳孟超這樣杰出的充滿人道主義情懷、又有著高超醫術的醫生。

  有意思的是,“閑不住”的吳孟超在研討會上透露,最近因為心臟小問題休息了一段時間,打算下周“復出”繼續到手術臺上做手術。“一個人有飯吃、有覺睡,還能干什么呢?還需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需要更好地為國家、為黨、為人民繼續作貢獻。”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12

  中心組織部分職工在電影院觀看了“我是醫生”這部電影,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這個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用影像藝術地塑造與再現了時代英模風采,書寫時代畫卷,弘揚了時代精神。

  吳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片中以不同視覺講述吳老先生的傳奇人生,工作中對待病人他一視同仁,盡自己最大能力救治,他親自主刀的手術記錄超過18000臺,而術前術后也都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厭其煩,讓他們在壓抑的醫院環境中感受到難得的溫暖;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癥的大門;而對待家人他更顯親和,看似疏忽卻擁有著無比暖心的備至關懷。

  獨特的人格魅力,出眾的醫學才華,優秀的醫德品格,讓吳老先生成為醫學界的精神楷模。吳孟超老先生至今仍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90多年的人生歷程,兼逢亂世與和平年代,吳老先生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而這短短的100多分鐘影片以寫實手法,通過大量細節和鮮活的人物完美凝結了吳老先生的風采,使觀眾產生共鳴,不可謂是一部擁著歷史縱橫感,有著直抵觀眾內心的藝術佳作。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 篇13

  今天中午,園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集中收看系列片《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妙手仁醫《吳孟超》通過電視我耳濡目染了一位90高齡的二軍大外科醫生、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的先進事跡,聞后除了震驚,有太多太多的感動和感想。

  吳孟超5歲時,隨母親漂洋過海,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抗戰爆發后,17歲的吳孟超放棄了去英國讀書,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今天,吳老已是有著55年黨齡和軍齡的老黨員、老軍人,90高齡的他目前還站在臨床第一線為肝癌病人主刀,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的精力和智慧獻給了祖國。

  肝癌是癌中之王,長期以來,我國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吳老同肝癌斗爭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僅4個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長存活45年,這一紀錄至今還沒被打破。據介紹,現在的吳老拿東西手會微微顫抖,可一上手術臺,性格溫和的他就像換了一個人,很有霸氣,被稱之為不知疲倦的“開刀匠”,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使我國肝臟外科從無到有、領先世界的卓越建樹和挽救過無數病人、創造生命奇跡的醫術仁心,贏得了醫學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贊譽。

  吳老不僅有精湛的醫術,更有著高尚的醫德。吳老說:“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診,都對病人親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與病人的距離。他所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用便宜的藥,盡量減少重復檢查,給患者減輕負擔,一心為病人著想。

  那么是什么樣的精神鼓舞著吳老,在九十歲高齡依然奉獻于祖國的醫療事業?我想吳老的精神力量就是來自于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也來自對外科醫學的熱愛和強烈的進取心。

  作為園區入黨積極分子的我,雖然和吳老從事的是不同的職業,但是并不妨礙學習吳老那一心向黨、立志報國的赤子情懷,有勇攀高峰、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有奉獻社會、傾心為民的高尚品格,有忘我工作、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要學習他做一個愛黨愛國愛民的忠誠戰士,就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把黨和國家的需要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就要像他那樣,始終胸懷遠大目標理想,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就要像他那樣,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要像他那樣,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以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獻身使命。

  以吳孟超同志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跡和高尚情操,以及愛黨愛國愛民的情懷,就是我們黨員隊伍里的一面面旗臶。這樣的旗臶始終將會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感召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學習吳孟超觀后感06-12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跡觀后感(通用12篇)10-19

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跡11-08

吳孟超觀后感06-21

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跡3篇11-08

感動中國吳孟超觀后感范文(精選11篇)09-16

有關袁隆平、吳孟超的演講稿10-18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觀后感10-08

學習之星先進事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