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的作文 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的感悟

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的作文 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的感悟

日期:2023-02-27 16:55:3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  誰才是真正的“老兵”  本案例主人公作為單位計算機信息中心的技術骨干,對新任副科長的到來明顯存在成見,因此匯報溝通自然比較少。在單位一次

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

  誰才是真正的“老兵”

  本案例主人公作為單位計算機信息中心的技術骨干,對新任副科長的到來明顯存在成見,因此匯報溝通自然比較少。在單位一次由主人公引起的偶然的網絡中斷事故中,副科長自己繪制的一份網絡拓撲圖對解決問題起了決定性作用,這個時候的主人公終于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上司。

關于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

  引子

  人這一輩子總會經歷很多事情,其中有些事情會讓你印象深刻,甚至會改變你的觀念、你的態度、你的行為,從而影響你的人生軌跡。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一件事。

  職場新丁

  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進入現單位工作,被安排到技術部門負責計算機軟件和網絡系統的維護。當時技術部門有正副科長兩位領導,科長姓趙,年近五十,是“老三屆”的大學生,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副科長姓李,三十出頭,上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系的高材生。

  科長負責部門全面工作,主抓通信,副科長分管計算機硬件、軟件和網絡系統運營與維護。按照分工,主要是由副科長對我的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監督,而科長只是偶爾給我布置一些臨時性的任務。由于年齡相仿、興趣相近,工作聯系又非常緊密,我和副科長很快成了“哥們兒”。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我很快就掌握了本單位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和網絡系統的運營與維護技術要領,相關工作開展得很順利。我的能力也逐漸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開始陸續獲得單位的一些榮譽獎項。那時的我不禁開始有些飄飄然了。

  蕭墻之爭

  當時最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是:副科長和科長的關系處得并不好。副科長技術功底深厚、創新意識很強,他對科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很不以為然,認為科長的觀念和方法迂腐陳舊,跟不上技術發展的形勢。而科長對副科長也看不慣,認為他自負、固執,不聽從指揮。在全科好幾次會議上,副科長還當面頂撞了科長,弄得科長下不了臺。隨著兩人關系的日趨緊張,我感到自己的處境越來越艱難。由于我是副科長一手帶出來的,其他同事自然而然地把我看成是副科長的人,當然副科長也是這么想的。我不知道科長是不是也這么想,但我每次去向他匯報工作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自在,老感覺他的目光中帶著點異樣。而當我每次向科長匯報完工作后再見到副科長時,我又覺得副科長的語氣和目光中充滿了對我的懷疑。到底是他們真有想法還是我自己多慮了,我不知道。

  說實話,我只是一個新丁,我誰都不想得罪,我只想心無旁騖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但現在看來,要置身事外似乎很難,于是我選擇了逃避。我向科長匯報工作沒有以前主動了,與副科長的溝通也越來越少了,甚至連他數次邀請外出小聚我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推托了。漸漸地,我感覺和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疏遠了。但我堅信自己這樣做沒有錯,至少我可以暫時遠離他們之間的紛爭。

  換了人間

  過了一段日子,副科長被調走了,聽說是因為科長動用了上一級的關系。副科長走了,什么話也沒說,什么東西也沒留下。在沒有副科長的短暫日子里,單位里所有有關計算機的活都由我一個人包攬。雖然比以前忙點累點,但既然是技術骨干就得有個骨干的樣子,我干得倒是挺愉快,也感覺挺充實的。

  不久,新的副科長到任了。他姓劉,40歲左右,個子不高,略胖,樣子有點木訥,聽說是早年的.計算機碩士,在技術部門干了十幾年。劉副科長新來乍到,對單位的情況不熟,所以碰到許多技術問題反倒要向我這個“老兵”請教。我當時覺得挺得意的,有時甚至認為如果缺了我這個技術骨干,單位的系統甚至維持不了三天的正常運轉。漸漸地,我向科領導匯報工作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有很多工作都是先斬后奏,從方案設計到具體實施都是自己拿主意,干完后再向兩位科長匯報。有時甚至只向科長作匯報,而把副科長晾在一邊。

  事故緣起:“老兵”也會犯暈

  有一天下午,我在巡查中心機房的時候發現幾個核心機柜的接線很亂,我當即決定把它整理一下。后天會有總部技術中心的領導來檢查工作,我想正好趁此機會把機房的接線理整齊,也好給上級留個好印象。說干就干,我擼起袖子,按照每個網絡交換機 的端口編號順序逐條整理起那一大堆網絡線。整理網絡線必須把網絡線的一端從交換機的端口拔下來,捋整齊了再接回去。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每拔一根網線都會對接在這根線上的計算機終端 造成網絡中斷。但我測算過,每整理一根網線的時間不會超過20秒,這20秒鐘的短暫網絡中斷不會對每臺終端的正常運行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況且由于所有數據都是存儲在總部中心服務器 上的,所以個別計算機終端的網絡中斷不會對數據安全造成威脅。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在我工作了約摸十來分鐘后,報障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到了我的工作手機上。所有的報障都在說同一個問題:“網絡中斷,長時間中斷。”我感到非常奇怪:我完全是按照網絡端口順序來理線的,即便是在同一個時刻也只可能有一臺計算機終端受影響,這次怎么會造成如此大面積的網絡中斷呢?

  我急忙查找原因,沿著我剛才作業的順序進行了細致的檢查。這一查,驚出我一身冷汗。原來我在理線的過程中,只注意到交換機端口這一頭的線序而忽略了另一頭在接線盒端的線序,錯把六根連接到總部數據中心的網絡主干線給拔掉了。在我理完線后接回交換機端口的過程中,可能由于所有連接線的顏色都相同的原因,我在眼花繚亂中又接錯了交換機端口,從而造成本機房核心交換機到總部數據中心服務器之間的鏈接中斷,導致本單位所有的計算機終端無法工作。

  事故處置:柳暗花明,有驚無險

  對一個監管著本地區上萬家企業,每天的業務數據量以TB計算的單位來說,網絡的長時間中斷意味著什么,這我太清楚了,此時我的手心在冒汗。我的腦子在急速運轉,努力尋求解決辦法。但面對那幾百條花花綠綠的網線,我一時竟手足無措。正在我干著急的時候,科長走進了機房,看著他急促的步伐和凝重的神情我想他也已經知道網絡出問題了。他一見到我就問:“怎么回事?到處都在報告網絡故障,計算機終端無法運作,所有的業務都中斷了。”我只好如實匯報了情況。科長眉頭緊鎖,急切地問道:“找到解決辦法了沒有,能不能接回去?”我回答說:“我一直在努力嘗試,但因為接線太多太亂而且沒有做編號,我一時還找不到是哪六根線。”說這話時,一向以技術骨干、部門支柱自居的我真是感到羞愧萬分,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此時科長接著說:“無論如何要盡快找到解決辦法,否則業務長時間中斷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

  俗話說得好,人都是逼出來的。我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唯一的解決辦法:拓撲圖,機房網絡拓撲結構圖 !有了它,所有的線都能按原樣接回去。但是拓撲圖在哪里呢,我手上可沒有。“趕緊問問李副科長,他手上肯定有!”科長認定他昔日的副手是不會袖手旁觀的。我趕緊給很久沒有聯系的李副科長打了個電話。李副科長雖然離開本單位有一段時間了,但在電話里聽得出,他對原單位仍然充滿著感情,聽了我說的情況后他也很著急。他說拓撲圖他當時是存了一份,但在離開單位的時候他已經將該圖紙和其他技術檔案資料一道移交給了我們的科務進行保管,要拿到拓撲圖只能去找科務要。不巧的是,此時我們的科務正在外地休假,技術資料和檔案都被她鎖在單位的保險柜里,而保險柜的鑰匙又恰恰被她隨身攜帶著,真是剛看到了一絲希望的陽光卻轉瞬間又被無情的烏云遮蓋了。

  正當我一籌莫展、瀕臨絕望之際,劉副科長走進了機房,原來他也接到了多個部門的報障電話,想進來查查原因。問明原委后,他平靜地說:“別慌,拓撲圖我那里有一份,現在就去拿。”于是他轉身出去了。兩分鐘后他拿回來一張標注非常詳細的機房網絡布線拓撲圖。我和他一同按照圖上的標注,把六根主干網絡線一一接回了原位。此時距離網絡開始中斷約摸半個小時,由于這個時間段并非工作的高峰期,所幸未對單位的業務造成太大的影響。

  事故結束:誰才是真正的“老兵”

  接好網絡線后,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不解地問道:“劉科,為什么您會有一份我們機房的網絡接線拓撲圖呢,是不是您上任的時候李科給您的?”他笑了笑說:“不是他給我的,這圖是我自己畫的。”

  “您自己畫的?您為什么會想著畫這個圖,而且畫得這么精準?”“呵呵,沒什么,因為這個機房的網絡架構原本就是我在技術中心網絡部工作時設計的,這是我當時設計的布線圖,我來這里上任后根據最新的情況又作了修改和補充。”聽了劉副科長的話,我半天說不出話來,只覺得雙頰一片火辣……

  對事故的反思

  從那以后,我經常在反思:如果我當時能主動和即將離職的李副科長溝通匯報,他會不會把所有的技術資料交接給我保管?如果我在決定整理機房網絡線路之前向劉副科長作請示匯報,這場技術事故能不能避免?如果我平時能擺正位置,端正心態,虛心向前后兩位副科長學習,是不是就沒有我后來的尷尬和狼狽?

  這次技術事故的發生給我上了人生最深刻的一堂課,讓我深刻認識到要在職場上立足、發展、進步和成功,關鍵是要具備以下一些特質: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溝通方式,超越自我的精神底氣。

  【大家點化】無論在什么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俄羅斯】巴甫洛夫

【職場上老兵與新兵故事】相關文章:

注會考試新兵上路十八錦囊10-15

操場上教案11-25

《操場上》教案范文06-21

《操場上》的優秀教案06-23

操場上優秀教案11-16

《操場上》教學教案11-25

《操場上》教學設計07-17

《操場上》教學設計11-17

《操場上》經典教學設計08-10

語文《操場上》教學設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