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日期:2023-02-25 14:17:5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9 17:47:48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9 17:47:48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

  在最近幾年,為了促進農村的發展。家政府和省政府出臺了很多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制度來支持個鼓勵農村的建設,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種農業稅、退耕護岸林、家實施保護價收購農民手中的糧食、學生學實行兩免一補、農業種子費用的補貼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我縣又實施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一系列優農惠農政策。這些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改善了農民的生活平,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減輕了農民看病的醫療費用和學生學的沉重負擔。

  做完這些后,家并沒有停止對農村建設和發展的支持。近幾年來,家又提出了新農村建設這一政策。第十六屆五中全會經過的《中共關于制定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提議》,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禮貌、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要求。這是中共中央統攬全局、著眼未來、與時俱進的宏偉決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任務艱巨,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統籌兼顧,穩步前進。對此我在這段校學習期間,按照校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對我鄉的農村經濟發展和建設況做了靜心細致的調查,我學習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同時也學習到了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矛盾解決辦法并對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表達了自我解決問題的看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年齡主要在20—60歲之間,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學生。大多數人為中,高中的文化程度。

  二、調查方式:

  本次主要是以走訪的形式進行調查的。

  三、調查資料:

  1、在沒有實行新農村建設之前存在哪些問題

  (1)教育方面

  要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必須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人教育。此次對于教育狀況的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和學生家長。他們大多數都表示對當地的教育服務狀況滿意,學校沒有收費的現象。家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給大多數的人減輕了負擔,家的減負政策效果體現很明顯。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供給教科書和教材并不住寄宿生活費用,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家長對教育提出寶貴意見和提議。

  1、提高農村教學質量

  表此刻部分農村教師,在崗不崗。人在學校心在家,不專心講課不按時備課和批改學生作業。給學生講課和批改作業時存在敷衍了事現象,有的教師直接是不批改學生的作業。突出問題是在崗在位率不高,有課的教師在校而沒課的教師卻忙于私事。

  2、提高教師的教學平

  個別教師本就文化平不高,自教學本事不強。但人能渾摸魚同薪不一樣勞,導致一部分自本事強、業務平高的的教師失去了認真代課教學的積極和進心。致使部分學生外流或者是進了縣城的私立和公辦學校。

  (2)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人員嚴重缺乏,設備簡陋。村民普遍映合作醫療報范圍小,比例低,報的醫療費少。對小病、門診報的比例較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需要住院的大病相對較少。而疼發,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要住院治療,這一塊相對報比例低下。

  2、是大部分衛生所都加在村一家中,設施簡陋,看病簡單,待遇差不合格。有部分人認為部分定點醫院不規范經營,有收費現象。給部分農民看病造消極現象,造利益受損。調查顯示品價格較貴,檢查太多急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許多農戶映,疼發感冒之類的小病,在衛生所只需要二三十元就能夠看好的小病。在鄉鎮衛生院,卻要花幾百元甚至于千元。

  (3)經濟方面

  新農村建設實施以前,農民生活普遍比較拮據。都很少有人去建造新房和樓房,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走訪了部分農戶,歸納他們的提議和意見之后,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是農業產業調整方面,農民積極不高。普遍存在怕售難,怕擔風險的思想嚴重。不敢大膽創新,缺乏技術和創新腦。

  幾年來,在委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支持下。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效果和改觀。

  我鄉委政府幾年來一向喊著一個號,就是‘南部瓜果北部棉,中間挑起大菜籃’這一號。這一號一喊就是幾年堅持不變,政府加強引導和督促。目前,我鄉的果業發展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我想現有紅富士蘋果樹一萬五千余畝,占主要農業產業的二分之一。

  2、是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強農民收入。

  我鄉存在勞動力過剩現象,以前農忙過后,勞動力們都閑置在家。整天聚在一齊喝酒打牌,以至于打架斗毆的現象時有發生。經過我想的多措并舉,政府組織和牽往外輸送一批勞動力。再就是本鄉在外的有本事的人鼓勵他們帶動一批,加大了勞務輸出力度。使剩余的勞動力有活干,有錢花。讓他們有了生活和進的信心,更加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

  3、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加快我鄉經濟發展。

  幾年來,我鄉委政府在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勞務輸出的同時不忘在招商引資大下功夫,大下功夫。鼓勵干部和有名望的農民招商引資,實現我鄉工業產業一體化發展道路。前些年,我鄉經過努力。利用外資和內因,建起了‘木蘭食品有限公司’、‘木蘭糖果廠’以及‘麗園服飾有限公司’。雖然這幾個企業已具規模,但仍不能滿足我鄉委政府和當地農民的要求。我鄉委政府又痛下功夫,下大功夫。利用一年的時間引來了‘喬治白際服裝有限公司’,總投資三億元的項目工程。已在我縣工業園區落地建廠,現已培訓熟練技術工人一千余人。預計節后,‘喬治白際服裝有限公司’在我縣工業園區將正式投產。在委政府的不斷努力下,我鄉組要領導又引來‘張辰木藝有限公司’。‘張辰木藝有限公司’總占地150畝,投資1.5億元。此刻有關協議已經簽訂,預計節后在我縣工業園區開工典。

  這些工業企業,在今后的經濟發展道路將會給我鄉經濟帶來很大的推動力和發展潛力。也解決了我鄉的部分青年的就業問題,也更加增加了我鄉農民的經濟收入。

  4、是建設方面,我鄉委政府加強引導。

  我鄉委政府在村鎮建設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專門組織一個隊伍對村鎮建設進行監督和引導。異常是今年一年來,我鄉加大了空心村治理和位村林的改造工作。有效遏制了建蓋和違法占地現象,僅空心村治理和圍村林改造這一項工作全鄉就復耕土地三百余畝。對村鎮建設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今年主要對集鎮區進行統一規劃。利用空心村治理和圍村林改造騰出來的不可復耕的土地進行規劃和建設,解決了農民建房沒有土地和違法占地等現象。

  此刻全鄉每個自然村與自然村之間,都已通了柏油路或者是泥路。這又有力解決了農民出行難的問題,以前每逢天下雨老百姓只能各自呆在自我家里。因為到是泥是,給農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即使有急事兒,也只好深一腳淺一腳的趟著泥出行。自從村村通工程實施以來,老百姓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新農村建設之后農村的變化有多大

  新農村建設實施以來,我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原有的主干柏油馬路的基礎每家每戶都有一條能把小轎車開到家門的泥路。新農村建設之后,喬集鄉五六十年代的泥土路徹底消失了。每家每戶也都蓋了新樓房,門前屋后也都收拾得干干凈凈。以前的臟差現象,已經不再存在了。并且每家每戶的房屋也都進行了粉刷進行了裝修,每家每戶的廁所也都進行了改造。有部分農戶還利用廁所的建起了沼池,這樣既節能又環保。大多數群眾都已安裝了器和太能,隨時都能夠有。及解決了老百姓的飲問題又解決了老白寫的洗澡問題,此刻好多農戶能夠足不出戶就能夠在家里洗澡。大大改變了農村過去的傳統模式,讓老百姓有了一個嶄新的生活環境。

  (5)家和省、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來支持和鼓勵新農村建設

  這是這次調查活動中的調查主要問題,也是一個關鍵問題。為什么新農村建設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農民的積極這個答案也就在那里。為此我走訪了部分農戶和有關部門,并對他們隨做的回答做出了歸納和總結。總結出了家,省、市政府對新農村的建設采取了以下主要鼓勵和補助措施:

  1、只要村民調整好土地修油路,政府無償給修路鋪油。

  2、買汽車給予汽車下鄉補助。

  3、買家電有家電補貼。

  4、安裝太能有太能補貼。

  四、針對調查結果,經過查閱資料我提出我的看法

  1、教育方面

  (1)鄉政府應當把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人教育。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本事放在首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斬落決策。我們必須按照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全力以赴的做好農村教育工作。充分地發揮教育的基礎和引領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供給強有力的知識和人才支撐!

  (2)能夠組織實施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建設遍布鄉村的遠程教育網絡。建立和完善城鎮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制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大幅度提高農村中小學經費保障平。以保障讓所有的農村的孩子都能過學讀書,共同的長提高。

  2、醫療方面

  (1)加大政府的宣傳和監管力度,提高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和緊迫的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系全市人民的民心工程。要讓的優惠政策,實實在在的在農民體現出來。

  從調查況看,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加強醫療技術人員和醫療設施,這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問題。

  要加大選產力度,使各級組織和社會都關心支持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增強職責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農村衛生醫療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改變鄉村醫療機構設施簡陋和陳舊等問題。這是改善和加強農村醫療設施和環境的重要一環。

  提議:一是鄉鎮衛生院要收支兩條線,在崗在編的鄉鎮衛生院人員的工資要統籌統發。嚴格控制價再次搭車加碼和提在醫院出現,異常是醫生的方提更應當得到有效制止。二是對農村衛生所進行整合,規范農村衛生所的功能及村醫的工作職責。

  (3)增加農村定點醫療機構的數量,方便參保農民就醫。把有本事,醫療服務狀況好、技術強的的骨干力量重點培養。

  (4)配齊配強農村醫療機構的設施和器具,讓參合農民能夠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方便參保農民就醫。

  五、后記

  建設新農村,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本事,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資料。是縮小城鄉差距,全免建設小康的長大舉措。相信,在中央,務院出臺的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鄉的新農村建設會越來越好!我們也應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我應有的一份力量,為‘中原之崛起東部戰略支撐’貢獻自我的力量!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2

  本人特對村的新農村建設進行調研,在下著眼于xx村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情景作此報告,報告涉及新農村政策與稅費改革政策,新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社會保障問題,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業科技文化,城鎮化建設,農村醫療衛生等資料。

  一、自然狀況與經濟發展現狀

  xx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先的新嶺腳村和牛歪村合并而來。現有人口2000人左右,勞動力1200人左右,在外勞務人員300人左右,預備黨員15名,黨員42名。全村國土面積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達6000元左右。在上級政府部門的倡導下,xx村堅持以生產發展為中心,以提高生產力水平、農民收入、團體收入為落腳點,以村鎮規劃為突破點,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根本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和畜牧業。主要的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在養殖方面,雞鴨成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組以來,該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狠抓村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圍繞本地獨特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生產,葡萄已經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支撐。圍繞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就地打工創業的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工隊伍。圍繞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村級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發展,農民居住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大為改觀。圍繞建設禮貌新村,科學制定居民點村莊規劃,加強引導管理,為農民娛樂的“文化廣場“已成雛型。

  二、基本情景和民主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xx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禮貌、精神禮貌和政治禮貌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必須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景

  xx村現有耕地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全村主要是以蘋果、蔬菜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后。2004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產業結構情景:xx村一、二組以蘋果、糧食種植為主;三、四組以蔬菜種植為主;五組以林木、干雜果,煙草和糧食種植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景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xx村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120人,65周歲以上老黨員生活補貼6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景

  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4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及意義

  (一)新農村建設目的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向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提高;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僅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僅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所以,xx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二)新農村建設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一樣,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禮貌提高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

  四、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物質基礎較為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占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后,特色農業規模農業構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信息落后。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能夠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向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么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后,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二)農村基礎教育不夠全面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甚至有些地區人們根本不重視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著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制約著村莊的發展,制約著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三)對農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黨在農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層組織忽視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缺乏有效的措施來管理和組織農民。又由于村干部的個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對農民進行經常的教育。

  (四)對新農村建設欠缺理解

  部分黨員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職責感不強,“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農民群眾的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質量意識、商品意識薄弱,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本事不強,各類專業協會工作運轉困難。

  五、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研方法及收獲

  調研主要采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系實際的策略。經過查閱《村志》了解歷史,經過走訪群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提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于改變本村發展現狀,盡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干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愿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干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構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并在此基礎上號召有本事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著“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鑒,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能夠吸收外商投資。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范圍

  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可是我們完全能夠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里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圍。隨著村莊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干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證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此刻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嘗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到達運用科學知識到達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六、新農村建設主要思路

  (一)認真組織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禮貌、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實現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禮貌化、社會秩序和諧化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經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體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更加完善,各種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村級團體經濟發展壯大,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民素質明顯提高,村風民俗禮貌提高,社會環境安定有序,使社區成為禮貌村、富裕村、和諧村,在全鄉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思路,抓住關鍵,凝聚力量,優化發展環境

  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產業化進程,優化產業結構,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提高農村可持續發展本事。農業構成產業化、商品化、專業化、區域化的生產方式。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效和經濟作物和畜牧業,構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農業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發展農村農育事業,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切實抓緊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完善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制度,組織城市學校選派校長、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不斷提高農村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的幫忙力度,避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七、新農村建設成功原因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xx村注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三級聯創”、“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支部和農戶結對幫扶”等活動,組織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進一步提升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事。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搞好村務、財務和黨務“三公開”,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培養一支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強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應當選擇年齡輕、有文化、社會職責感強的村級后備干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提高他們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有意識地鍛煉和提高他們的執政意識、執政本事以及帶頭創業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事。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構成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xx村地處浦江縣北部,原先是一個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偏僻小村。2002年以后,隨著通村而過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車,該村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目前,該村到城區和鎮區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為該村的新農村建設創造了一個極其有利的發展機遇。城鄉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xx村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證明,要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落到實處,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和著力點是增加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主要包括:加強農村道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社會安全體系建設。同時,各級政府還應經過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產業政策,運用經濟杠桿等多種手段來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城鄉一體的新格局。

  (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僅有資金投入,沒有或很少有經濟回報的工程,并且投入資金的數額較大。一個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電線修標準化改造,投入少則百萬元,多則達千萬元。盡管我市財政對新農村建設扶持的力度較大,但還不足以滿足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各項支出。

  有的村為了盡早完成新農村建設,主動向上級爭取項目,不惜向銀行貸款;有的村兩委干部為了追求政績,項目貪大求洋,不顧農村財力,建造高檔次、高品味的亭臺樓閣,造成團體資產大規模的虧損。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續發展,采取積極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加快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步伐,促進村經濟全面發展,走出一條貼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特征和發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農村建設取得的經驗

  一是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充分發揮了鄉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企業的支撐作用、機關站所的服務作用和社區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構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供給有力的組織保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準切入點,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建龍頭企業,拉動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促進團體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三是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始終把解決“有人辦事”作為解決“有錢辦事”的前提條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設中,發展壯大團體經濟,努力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因素。

  四是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贏得各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為新農村建設和團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動力,是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九、社會實踐感悟

  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煉自我,為適應以后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于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齊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景

  1、村情概況:汪家下村位于萬年縣石鎮鎮中洲村委會境內,距離鎮政府1公里,與樂平縣的樂港鎮張家隔河相望,是繼上汪、中汪兩個自然村之后,省人大魏小琴副主任第三年掛點聯系指導的省級新農村建設點。該村現有38戶,人口146人;耕地100畝,其中水田86畝;水面15畝;山林52畝。村民歷來以水稻種植為主,產值低,收入少。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786元,低于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200元的水平。

  2、發展規劃:依據《萬年縣石鎮鎮中洲村委會新農村建設點工作三年發展規劃》,該村擬建項目主要有:

  ①利用村前小型水庫資源,建好2個村民洗衣碼頭,并綠化水庫四邊環境,預計投資8萬元;

  ②利用村莊前兩塊空閑地塊,建兩個村民娛樂休閑場所,預計投資6萬元;

  ③改造戶用廁所17座(已改21座)和建3口沼氣池,預計投資1.3萬元;

  ④硬化村支道及漿砌排水溝500米,需投資7萬元;

  ⑤改水及安裝太陽能38戶,預計投資13元,由村民出資興建;

  ⑥搞好外墻裝修和庭院綠化;

  ⑦建好2個垃圾窖,并建立健全衛生保潔長效機制,預計1.2萬元。以上預計各類項目建設共需投入資金76萬元,其中新農村建設扶持資金16萬元;結對共建部門、企業扶持資金4萬元;社會捐贈(能人捐助)7萬元;村民自籌49萬元。

  二、項目實施進展情景

  1、共清理村內垃圾36噸,淤泥60噸,拆除空心房3棟,拆舊建新6棟;

  2、已投入資金整治建設資金27萬余元,硬化村主次干道及漿砌排水、排污溝共500米,已全面完工,累計投資8萬元;實施改水改廁38戶,完成計劃100%,共計完成投資5萬余元;完成外墻裝修1.3萬平方,完成率80%,投資10萬元;安裝太陽能15臺,投入資金3萬元;有線電視普及率100%,累計投入1萬元;

  3、完成栽植村道綠化和庭院綠化苗木900余株,投入資金2萬余元;

  4、累計投入資金4萬余元,建立村內垃圾窖2個,垃圾分揀房1棟,容積4立米的漚肥池1個;聘請保潔員建立長效保潔機制,保潔員報酬每月400元,其工資主要來源按每戶每年100元標準從各家各戶提取;在終端處理上,每周一次聯系鎮城管中隊,將村內垃圾拉運到鎮焚燒中心進行焚燒處理;

  5、建成一棟三層占地面積600平米的文化宣傳綜合大樓;興建了一個場地面積700平方米農民體育健身場所,包含籃球場、乒乓球場、露天健身場所;

  6、建成可容納80余人的黨員電教室,配套添置了電視機、DVD等電教設備,定期組織村內黨員干部和種養大戶學習農業先進實用種養技術;

  7、緊抓撤渡改橋項目啟動實施和全縣打造雷竹生態村機遇,擬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400畝;利用村旁、荒山、荒基發展雷竹30畝;

  三、懇請省領導幫忙協調解決的問題

  1、中洲撤渡改橋于20xx年8月18日動工興建,省、市、縣三級項目資金及其配套共計1千余萬元,實際主橋工程造價需要1800萬元,缺口資金800萬元,懇求省領導協調相關部門解決部分資金。

  2、撤渡改橋建成后,整合汪家上、中、下三村土地資源,準備建一個400畝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缺乏技術和資金,請省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安排項目資金予以扶持。

  3、原老村莊尚有58戶未搬出島州,懇請省領導協調省移民辦加以解決。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4

  調查對象:

  省市區鎮村和村部分村民

  方式:

  在村委會干部的協助下,我對自我所在的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城前村的調查主要是經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長期以來,三農問題一向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提高。僅有近八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僅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之前,我并未真正體會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此刻最終明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必須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提高為標志的現代化農村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得前提。要經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莊綠化等資料。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供給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禮貌建設,倡導健康禮貌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社,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問的“新農村”包括五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卻一不可,共同構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條件,并且房屋建設要貼合“節儉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具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禮貌;生態環境好、生活環境優美。憂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夢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化、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景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農業生產情景。本村耕地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四個級別。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經濟農作物,基本上到達多元化農業。

  畜牧生產情景。畜牧生產方面以養雞業較具規模,兩村有15戶以公司+農戶為模式的養雞基地,配套設施完善,每戶養雞數量在~10000只不等。養豬主要以家庭散養為主,部分養殖戶已打算開春二月擴大養殖規模,但相對現代化的養豬企業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礎設施建設情景。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條河流流經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以后均未進行硬化處理,年久失修,人飲工程方面,,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村委在相關部門的關照下,經過專項資金(材料)下撥和村民自籌資金對原有管道進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約98%村民自愿安裝自來水。通訊方面,全村移動電話和有線電話的總擁有率已達80%,絕大數都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機,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號清晰的電視節目,電腦網絡的運用正在申請安裝。

  公共設施建設情景。村委辦公樓在政府專項資金的扶持下已經在去年完成改造,煥然一新。村黨支部李書記說,原有辦公樓不算很舊,專項資金有限,并且村里為了減輕村民負擔,沒有集資重建,只是在原先的基礎上進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景。本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常規農業種養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為主,全村外出打工流動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們的就診途經很便捷,讓他們對突發情景的處理不至于出現措手不及。

  2.村中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減免情景落實的比較令人滿意,讓家境貧窮得孩子重新留在學校,圓自我的求學夢。

  3.村中關于給予農民補助的情景基本得到落實,讓農民真正感到正策益處,感受溫暖。

  4.農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穩定提高。

  不足之處

  1.村中不經常組織勞動技能的培訓,如果多培訓就相當于用技術來武裝農民,避免農民在生產中走彎路。

  3.村中目前的綠化比較亂,根據村中得綠化計劃,形式上是沿路線綠化,沒有集中的綠化用地。

  4.在調查中發現村中的垃圾亂堆放嚴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閑置的宅基地堆放,這嚴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象。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得發展,農村也會越來越富有,人們的家園保護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烈。這樣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種濃濃的鄉村氣息也會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動場所。再規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變成鄰里交往的熱土。

  一點提議

  1.道路綠化:村、組、團綠化和家庭綠化相結合。在綠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邊以樹木、花草綠化為主并和庭院得樹木綠化相結合,創造美麗的鄉村風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廁所。崔西溝村是一個開放的村莊,平時人員流動量很大,并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廁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規劃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統,搞好環境衛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統規劃。

  5.做好村中產業調整,爭取是產業不那么單一,使村子在經濟狂飆的現代有必須的綜和調整本事。

  總之,我國是一農業大國,僅有農民富了,才是農村的真正提高。中國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來了,才是走進了現代化。所以我們要做更多的實踐與調查工作,掌握農村的真實情景,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加快步伐。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5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根據縣政府辦《關于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我鎮于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XX鎮,轄8個村,農業人口7533戶2.96萬人,農村勞動力1.2萬人,全鎮總面積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萬畝,農業生產總值1300萬元。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縣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我鎮有五個“新農村”試點,分別分布在碧石、沙田、十六都、溪頭四個行政村五個試點自然村。這些試點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十六都村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贊的好地方。

  我鎮新農村建設雖取了一定成效,但與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于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制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除了十六都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于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愿讓利、不愿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

  1、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2、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雖有所改善,但通達深度、通車質量都存在較大問題。且鎮村都面臨通村公路的養護資金緊缺的困難。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鎮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賭博活動有抬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農村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完善、強化、落實扶持農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持續增長機制。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要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其次,加強對農民的文化、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二)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進一步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要根據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要在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民房設計上充分體現農村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與自然相和諧。重點整治臟亂差,加大宣傳力度,轉變鎮村干部工作作風,耐心做好引導、疏通工作,認真按照“三清、三通、三改、三規范”的要求,進行一次村莊整治建設。成立“村民理事會”,并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加快“六改四普及”步伐,集中力量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凈化、綠化、美化村容村貌,讓農民群眾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促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

  (三)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進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滯后的瓶頸制約。樹立“建設大通道、發展大產業”的思路,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村通”,自然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

  (四)加快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便民的征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制度,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加強鄉風建設,加快文化站建設,繼承發揚農村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6

  建設社會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貌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廁、改院、改廚、改圈;通水、通電、通路、通互聯網;建醫療室,建活動場,建垃圾場)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農村建設的初步成效。農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變了,農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了。民進梁子湖支部,根據我區新農村建設的可喜變化,組織了部分民進會員深入鄉村,對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現狀

  梁子湖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以滿足和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文化陣地為基礎;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為手段;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改變農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及技能的新型農民為重點來進行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陣地建設如火如荼開展。XX年全區“五有文化”陣地,(即一有小舞臺,作為文化陣地的中心和標志;二有籃球場,一場多用,與小舞臺連成一個整體,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三有健身小廣場,作為群眾體育鍛煉的場所;四有宣傳欄,作為群眾進行各種宣傳的窗口陣地;五有文化室,作為群眾參加學習和培訓的場地。)在六十村、叢林村、桐油村、東井村、楊井村、牛石村、金壢村、柯畈村、子壇村、陳太村、謝培村、王營村、徐橋村展開。這些村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都規劃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廣場,廣場周圍進行綠化、美化,使文化廣場不僅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休閑娛樂的所在,成為全村聚集人氣的地方,集結歡聲笑語的磁場。

  二是廣泛籌措資金,攜手共建文化中心。新農村文化建設需要較大投入,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我區有些村子資金籌措值得借鑒:金壢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資百萬元,建起了一座氣勢宏偉,每層有500平方米的三層樓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黨員、老干部組成的村民理事會,在社會上籌措資金幾十萬元,建起了文化室、圖書館,辦起了管樂隊。朝英村村民個人自籌資金建起了農民健身房。馬龍村農家女陳家怡用電腦寫作,多部小說出版發行。太和居委會采用集資方式,辦起了老年腰鼓隊。等等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戶,正在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輻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與民間藝術得到挖掘和繼承。宗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各姓氏民眾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許多積極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揚。例如,青峰山塆的鄧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譜堂匾文化”“名人先賢文化”“族規禮儀文化”;子壇坯承塆的陳氏“義門文化”,其文化內涵與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繼承,為鄉風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我區有一些傳統的非物質民間文化,也得到了較好的搶救。如陳太、張夏塆在民間流傳幾百年的工尺譜排子鑼,金壢村的玉蓮環,眼看就要失傳,今年得到了市、區文化部門的支持,作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得到了搶救和傳承。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管理責任不明。新農村文化陣地的硬件建設和培育新型農民的軟件建設,經費投入,工作責任,分階段,分步驟確定的文化工作任務目標,由誰抓,由誰完成?目前這種機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的主體意識,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村莊,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群眾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攬。農民們不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內涵豐富,格調健康的文化活動中來。農民們文化活動參與意識不強,有一些村子打牌、買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級網絡建設工作機制沒有抓好。區級文化陣地設施沒有做大,全區沒有一處規模較大的文化活動中心。鄉鎮級文化中心沒有做強,文化站、電影院形同虛設,有的鄉鎮被擠占成其它場所。村級文化活動室沒有做活,參與的群眾極少。塆級文化中心戶沒有做靚,文化中心戶沒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農村文化活動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機制。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送到農民家門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風格清新純樸的文藝節目缺少編導扶持。農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隊伍缺乏培養。一些民間藝術(如梁湖哦號、民謠、風俗禮儀、婚喪詠文)缺略傳承。

  五是有許多邊遠村莊沒有通廣播,通閉路電視,通互聯網,農民接觸新文化的途徑欠缺。

  三、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建議

  1、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完善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和有效的工作機制。我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嚴格績效考評。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建議采用“四個一點”的籌資辦法,即政府補一點,相關部門及掛鉤單位支持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村組自籌一點,廣泛籌集資金。農村文化建設要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級文化部門要有長效的工作機制,“送”“扶”“植”好農村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活動永葆活力。

  2、農村文化體育設施要緊跟新農村建設步伐。開通村村通廣播、閉路電視、網絡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環境,對網吧、買lhc、抹牌賭博、封建迷信活動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國家農民健身工程項目,建好體育活動場所,建起一村一籃球場,能方便群眾“二打二曬”。

  3、要挖掘整理好我區宗族文化,民間藝術。保護好古建筑,古樹木及古文化遺址。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由于我區外出打工人員多,建議一些民間藝術,惜日只有男同志學習的技藝改為婦女學習。

  4、做靚文化中心戶。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選擇那些政治思想好,群眾基礎好,文化素質高,勞動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經濟能人作為中心戶建設對象,進行重點培養,實行民辦公助,市場運作,文商互補的辦法,使文化中心戶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務,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量力而行。防止勞民傷才,杜絕形象工程。建設好特色文化陣地,使文化陣地本身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內涵。

  6、旅游文化要開發利用。我區有獨特的旅游區位優勢,山青水秀,旅游景點甚多,人文色彩濃厚。目前我區旅游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游還沒有開發。梁子島、月山、沼山大寺、子壇廟、青峰寺、長興寺等處所有許多的傳說、神話、歷史故事,如果開發出來,將會給我區旅游文化忝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會有更多的游客紛至沓來,賞美景,品佳肴,話傳奇。

  總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梁子湖區區委、區政府本著“立足目前,著眼長遠,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挖掘藝術,突出特色”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7

  一、基本情景

  xx鎮地處xxx三縣交界處,幅員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xx余畝,森林面積xx畝。共有xx個行政xx個村民小組,xx戶,xx人。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到達x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個省級扶貧村。

  二、發展現狀

  “十五”期間,全鎮農村經濟出現四大變化: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二三產業、養殖業、林果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農作物品種結構逐步優化。優質糧油、蔬菜、三元雜交豬、肉羊新品種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業高接換優等新技術全面推廣;三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較快。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從李橋鎮的鎮情出發“夯基礎,增后勁”圍繞“修路、治水、改網、建集鎮、興旅游”的思路,完成了xx余萬元的公路硬化和xx萬元的渠系配套設施和投資近xx萬元的光纖電視工程,農網改造xx個村,新增變壓器xx臺,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風景區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研的情景看,xx鎮新農村建設,總的形勢較好,部分農民比較富裕,房子比較漂亮,農村也比較穩定。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1、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近年來,由于鎮村兩級加大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及文教衛生等項目的投入和建設,使鎮村兩級債務沉重,全鎮負債總額xx萬元,僅村級債務就多達xx萬元,大部分村少則數萬元,多則上十萬、幾十萬。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發展經濟包袱沉重,使經濟發展難以構成牽引力、向心力。

  2、傳統農業難以拓展,支撐力不強。xx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林業大鎮,農業資源、林業資源、畜牧產品是其三大經濟支柱。可是,此刻由于受氣候、品種、市場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除了進一步調優、調精、提高單產外,發展的潛力似乎不大。同時,傳統農業還受自然災害、市場供求等因素影響,處在一種靠天吃飯的極不穩定的狀態,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十分有限。

  3、加工產業規模偏小,帶動力不足。近年來,各村都相繼建設了一批為民服務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資金有限、投資規模小、市場風險大、經濟效益差,這些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還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4、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在深入基層調研中,我深深地感到:農民增收門路狹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期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群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四、對策和提議

  1、要堅持富民為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盡管“十五”期間,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到達xx元,個別村初步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條件,但農民收入渠道不寬,增收基礎并不穩固,靠天吃飯、靠農業增收的現狀并未根本改觀,偶遇自然災害,稍遇市場波動,增幅就會大起大落,陷于徘徊。所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振興全鎮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采取“內外抓、綜合抓、重點抓”,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辟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采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并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辟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2、要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著力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一是優化品種結構,加大示范帶動。結合本鎮實際,在穩定種植業的基礎上,鞏固發展好筍材兩用竹、黑山羊、生豬生產。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以巖區為重點,認真做好中藥材xx畝、姜黃xx畝、香樟xx畝的栽植。以壩區村為重點的蔬菜基地xx畝、青蒿種植xx畝,撐綠竹種植xx畝,著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油、飼、林、果、蔬多元結構轉變。

  3、要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積極發揮xx種豬場,xx養場的帶動優勢,經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使他們不僅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并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二是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的主體。要引導農村大戶、運銷能人、龍頭企業、基層干部和村級團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本事。

  4、要以點示范,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要緊緊借助中央、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以xx村、xx村兩個示范村建設為主體,全力提升示范村以點帶面示范引導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規劃。二是要高起點建設,進而推動全鎮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

  5、要轉移農民,拓寬增收領域。近幾年,xx鎮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的速度呈加快趨勢,務工經商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從調查情景看,xx年全鎮縣內外轉移輸出已達一萬人,農民在縣內務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縣外務工異常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層次較高又有必須技能的農民,年收入超過萬元。

  所以,圍繞新農村建設,今后幾年要繼續重視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一是加強外出務工的組織引導。我鎮農村勞動力外出主要依靠親幫親、鄰幫鄰的方式,就業的盲目性較大。要注重加強同縣勞務市場和勞務中介組織的聯系,為農民工供給及時的勞務信息和維權保障服務,讓農民出得去、能就業。二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為農民務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三是大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經過“陽光培訓”和扶貧培訓工程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競爭本事。經過發展特色農業消化一部分,發展非農產業吸納一部分,發展外出打工輸轉一部分,大力提高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率,為新農村建設供給人力和物力支持。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8

  根據常委會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農經委、農經工作室會同研究室和政府有關部門圍繞全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期間,調研組召集市發改委、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局、勞動局、畜牧辦、統計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先后到長清、平陰、商河等5個縣區聽取政府部門工作匯報,并經過實地察看、調查問卷、走訪交談等形式,深入6個鄉鎮、14個村、30余戶農戶開展調查,廣泛了解情景,認真聽取意見;部分縣(市)區人大根據市的統一安排,實行上下聯動,在本區域內開展了調研活動,并提出調查報告。4月中旬,常委會領導和部分駐會委員也專門到章丘市和濟陽縣進行了調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提議。現綜合調研情景,提出如下報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年以來,在市委的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總抓手,認真貫徹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強化“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1、領導高度重視,各方面齊抓共管,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各級都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擺在突出位置,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加強工作的組織領導,大力營造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環境氛圍。市和縣(市)區相繼召開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研究制定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逐級明確任務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政府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會議精神,從各自職能出發,深入農村開展調研,針對群眾所思所想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工作職責制,狠抓措施落實,積極支持和保障新農村建設。章丘市把推進工作作為“一號工程”,書記、市長親自抓,黨委、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發展的政策文件,按照“十化”階段性目標,實施“五大建設”,建立完善領導、指導督察和包村工作等保障體系,并確定投資2億元,選擇10個示范村和100個建設村開展樣板試點,經過典型引路,實現整體推進。目前看,各縣(市)區都在集中力量進行摸底調查、制定政策、研究規劃、開展試點,各項建設正在有序展開,推進工作開局良好。

  2、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得到加強。今年,我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效種養業,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導產業堅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力度,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龍頭企業對縣域經濟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繼續實施“6521”工程,采取多措并舉,促進了農民增收。歷城區依托科技提高,主攻蔬菜、林果、花卉、奶牛“四大優勢產業”,濟陽縣堅持以工促農,實施骨干企業帶動,加快食品、紡織、機械、電子、化工產業聚集,商河縣立足實際,號召農民突出發展集約規模養殖業,今年一季度,這三個縣區農民現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4.5%、15.0%、15.3%。截止3月末,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31.5億元,增長17.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49億元,增長25.6%,其中縣區財政收入完成16.76億元,增長34.3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15元,增長14.1%。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新農村建設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明顯改善。近年來,為了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我市各級政府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方略,大幅度增加了對“三農”方面的財政投入,先后圍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異常是對“路水電醫學”和社會保障等項目,實施傾斜政策,盡力保障資金支持,積極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xx年市財政支農投入總額到達6.1億元,全市村村通“路、水、客車、廣播電視”率分別到達95.8%、62.6%、99.3%、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提高,農民參合率到達86%,鄉鎮敬老院完成階段建設任務,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今年市級財政預算安排“三農”方面的投入5.6億元,比上年預算數增長15.11%,其中稅費改革轉移支付1.29億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資金3.56億元,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資金0.75億元,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供給了有力保障。

  4、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提高精神禮貌程度,新農村建設的治理機制日趨完善。近年來,各級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農村精神禮貌和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資料,不斷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廣經驗,取得了良好效果。積極組織“五好家庭”、“十星禮貌戶”等形式多樣的精神禮貌創立活動,倡導健康禮貌新風尚,激發農民群眾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建設“平安鄉村”,不斷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律觀念,努力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9

  一、凡村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走訪察看了該村村容村貌和與該村部分村干部的座談后獲悉,該村有12個村民組370余戶1054口人,水田1113畝,有林山場3600多畝,2005年該村農村人均純收入3060元。綜合各方面因素,我認為當前在該村推動新農村建設主要面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該村只有集體林場300余畝,主要是松、杉、雜木和毛竹林,但每年的林場收入也只能應付山場的管護費用;村集體養豬場和水面養魚等收入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微不足道,除此沒有其他經濟實體。農民人均只有1畝水田、3.5畝山場,正常年景全年的收入除去生產成本,農業純收入還不足2000元。

  第二,資金投入不足,村內基礎設施薄弱。由于村集體經濟差,向農民籌資籌勞等操作性弱,村內公益事業建設難度很大。這個村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長達10公里的村級道路,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貫通,但路面窄,路面硬化率卻為零,長期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

  第三,村莊建設無序,環境衛生很差。農民建房普通缺乏規劃,房舍散而零亂,渠、路、林不配套,柴草亂堆濫放,農家肥門口“看家”,“露天廁”,“雞鴨院”,豬欄牛圈隨意建,家禽牲畜滿街跑,垃圾隨處見的現象很普遍。

  第四,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難度大。該村有勞動力600余人,凡有一技之長或體力強壯的勞力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和文化技能較低的群體。因此他們就業培訓的可塑性不強,從業單一,管理難度較大。

  第五,農業農村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為“三農”發展提供較好的服務。一是農村金融網點收縮,農民貸款難;二是科技服務組織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服務不到位;三是農資市場管理不到位,坑農誤農現象時有發生;四是農村中介服務組織缺乏,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銷售等等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既使遇上風調雨順的“豐年”,富余的農產品也沒有好的銷路,或低價賤賣,或爛掉倒掉,增產卻不能增收。

  綜上所述,凡村建設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的新農村,困難還很多,任務十分艱巨。可喜的是通過接觸和群眾反映該村有一個團結齊心的村領導班子,村支書楊金友踏實穩重,在書記崗位上30年來一心一意帶領群眾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山場資源,走多種經營發展的路子并小有規模,村級道路等基礎設施也是在他的多方求助下貫通了全部10公里的初坯,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主任徐云開年輕有為,有經濟頭腦,富有開拓精神,在帶頭勤勞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方面肯動腦、有點子。

  二、思路與對策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良好狀態,它函蓋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等內容。具體的就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建設村鎮,改善環境;擴大公益,促進和諧;培育農民,提高素質。因此,對于凡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必須著重從抓好幫助農民群眾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拓寬基本增收門路、提高基本素質這三個基本問題入手。

  (一)從幫助群眾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切實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后勁

  1、嚴格管理,全面規劃建設農民新村。遵循“有利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生活,適度集聚,節約用地”的原則,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逐步實施”的指導方針,做好村莊規劃。凡村是一個自然村較多(12個村民組有9個自然村),農民居住相對分散的行政村,除上、下凡和大川相對集中外,其他都是依承包山承包地而散居,在編制凡村村莊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現狀,引導農民在規劃區內拆舊換新、以舊改新,規劃區內新建民房嚴格執行“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手段,不能簡單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千房一面”,規劃時還要充分考慮農民在建牛欄、豬圈、雞鴨舍等傳統的農業生產用地,做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村莊建設或改

  和我縣大多地方一樣,凡村也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的場所,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這些都是大都市的人們非常向往的所在。他們有意在這里安營扎寨或短期居住,共享“農家樂”。目前已有一范姓滬商決定在凡村丁嶺向該村租用土地依兩個山丘建設“生態園”,園內在保持原有生態的基礎上,興建一批木屋,以吸引滬人一年四季來村小住。我認為這是我縣的一大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借勢充分發揮其作用。

  建好“生態新村”起碼有以下三個好處:

  一是實現城市人與農民的直接融合與思想觀念及信息的交流,互為取長補短,提高農民素質;

  二是可以拓寬農民辛苦勞動收獲的農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與城市人的直接交易,提高農民收入;

  三是“生態新村”不但本身是一個亮點,而且可以有效帶動和改善凡村的基礎設施(有外商的投入和支持)。用地方面,建議全縣在凡村先行試點,根據皖政(2002)60號文件精神,在不占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可采取集體土地流轉形式解決,或“租賃”,或“入股”。這項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增加供地農民的收成,而且還可以帶動當地群眾的其他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三改”(改水、改廁、改路)為突破口,改變村莊“臟亂差”的現象。改水方面:加大投入,繼續實施好農村“人飲工程”,首先拿出一部分資金,修繕、改造和鞏固好已建“人飲工程”(因原建工程投入少,質量差,加上多年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損壞,需維修、擴容),確保其高質量高效率地發揮作用。爭取利用兩年的時間,增加政府投入,集中力量解決好凡村剩下的1/3人口衛生飲用水問題。改廁方面:使用政府撥付的每戶800元的發展農村沼氣專項資金,用2年時間拆除現有全部露天廁所,結合“沼氣工程”,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改建水沖式衛生廁所。今年政府安排的首期150戶的沼氣建設任務要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成。改路方面:大力爭取專項資金,3年內改建和硬化村級公路10公里、村內道路5公里,一年內力爭做到村內無成片暴露垃圾。基本實現道路硬化,庭院凈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

  (二)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不斷拓寬群眾的基本增收門路,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凡村的土地資源布局是“七分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灘涂”,因此,凡村的農業生產重點應該放在“山”和“田”上。

  1、重視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營。不斷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廣良種良法,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在保障農民基本口糧自給有余的前提下,擴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的收入。

  2、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充分發揮本村山場面積大的優勢發展立體農業,修建圍欄,大力發展雞、鴨、豬、牛等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場提供具有特色的當地土雞、土蛋、土豬等無公害農產品。特別是在經濟林中養畜禽,既能滅食害蟲,又能為林地提供農家肥,一舉兩得,林畜雙收。

  3、做好“山”文章,突出抓好經濟林建設。凡村是一個典型的“山上有村、村內有山”的行政村,山場面積大,且大多為低矮山丘,且坡度小,這類山地因為便于人工勞作,對種植經濟林極為有力,這是凡村的比較優勢。通過該村兩委班子的多年努力和極力引導,竹子(400余畝)、板栗(200多畝)、柿子等經濟林小有規模,我認為還可以擴大面積,力爭人均種植1.5畝經濟林,將其做大做強。

  4、組建公司,注冊商標,搞好農產品加工和包裝,增加農產品的存儲時間和銷售渠道。腌制品是該村的一大特色農產品,縣城菜市場的腌尖椒、腌豇豆,腌制雪里紅等大多來自該村,每年該村的腌制品出售達3—4噸,而且這些腌制品鮮嫩香脆,口感很好,很受消費者歡迎。可以注冊“登云”(產地之名)牌商標,村集體組建公司,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擴大生產加工規模,加上板栗、柿子、竹筍、吊瓜子等可以搞真空包裝,有組織地向市場提供系列特色產品,實現村集體與農戶的雙贏。

  5、努力增加非農收入。主要有:

  ①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幫助農民就近務工增收;

  ②加強政府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有組織地輸出勞力外出務工增收;

  ③打造“生態新村”,發展生態旅游業,增加農民群眾旅游業收入等。

  (三)以提高群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努力增強農民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這是縣、鄉兩級政府需要抓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已經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障礙。按照“圍繞產業抓培訓,依托平臺搞培訓”的思路,深入實施“陽光工程”,有計劃、有針性地圍繞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使18—45歲的農村勞動力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或從業技能,由傳統農民向產業農民、產業工人轉變,積極搭建平臺,創造環境,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利用所學技能技術回鄉創業。具體到凡村,要大力加強板栗病蟲防治技術的培訓,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培訓,加強農產品的真空包裝技術的培訓等。

  新農村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難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遠,作為整治村—凡村的幫扶單位,我們有責任為其提供基本的思路,并力所能及的為她出資出力,但更重要的還需凡村全體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長期努力。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0

  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第二次飛躍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作為典型鄉區鄉鎮,農村經濟在糧煙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XX鎮作為農業鄉鎮,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烤煙和糧食,但調查表明,不少煙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栽煙或只種點玉米,因為不少農民表示:一株煙從每11月就得開始操勞,要用近10個月的時間才能變成經濟收入,除了生產成本和勞務成本外,其實所得到的利潤實在少得可憐,但除了烤煙和核桃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棵煙,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級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動農村結構調整既要有量的擴張,更要抓質的提高。

  (2)希望加快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希望各級部門能夠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財力,對有一定規模且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進行扶強扶壯,盡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導產業和骨干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盡快改變目前這種“種菜無法賣,種糧無法加工”的局面。

  (3)希望著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抗御市場風險能力。

  (4)希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促進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抓核桃等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65%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社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XX鎮的村組公路,道路硬化率低,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6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有好的基層帶頭人和村級領導班子。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實施者。通過走訪發現,全鎮51%的農戶認為,現在的村委會實行“村民自治”以后,沒有很好地發揮好自治作用,更有一部分人認為“根本自治不了,自治就成了一盤散沙”。因此希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龍頭,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農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0、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1、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節約資源;減免農村義務教育費、以及到城市就讀借讀費,讓城鄉教育同步發展。

  12、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控制藥品價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オ

  二、當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突出問題: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民間文化遺產得不到發揮和有效保護。村級的文化室名存實亡,適合農村的各類科普資料缺乏;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不足35%,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積極,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因此,應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引導農民樹立科學觀念,消除愚昧、落后的舊思想、舊觀念。鎮、村兩級應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各部門應努力抓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寓教于樂、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來占領農村陣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要狠剎封建迷信歪風,對當前小廟小庵的回潮和愈演愈烈的封建迷信歪風,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采取教育與懲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銳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對于民間假道士等封建迷信職業者,應一打到底,徹底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并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防止“形式多于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系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盡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組與組、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的現象。

  四、農民群眾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著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群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

  今年是落實“十一五”規劃、建設新農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xx鎮機關干部集體下村作調研,為新年新農村建設摸好底,架好勢。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全鎮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8個自然村,總戶數4005戶,面積48.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32萬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北工中城南閑”的區域發展戰略,圍繞“生態立鎮、綠色富鎮、文化名鎮”的總體思路,全鎮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農業6564萬元,增長10.26%,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194元。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征農業稅后,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積極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一些農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三、幾點建議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衛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同時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各級要有總體的規劃,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規劃設計以現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樣,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嚴格規劃管理,建新拆舊,逐步推進,實現村屯城鎮化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并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繼承并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免收義務教育的雜費,調整中小學布局,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建立城鄉教師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鄉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2

農村新建設調研報告03-02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1-01

新農村建設演講稿范文03-19

全鄉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10-29

鄉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10-23

街道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材料01-25

制藥企業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3

鄉鎮平安建設工作簡報09-05

鄉鎮道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