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方法與技巧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方法與技巧

日期:2023-02-24 11:36:4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參考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吧,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那些被廣泛運用的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參考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吧,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參考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

  還記得去年,我擔任四年級的科學教師,班上有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他很聰明,課堂上不怎么認真聽講,考試確總能保持在90分以上,直到有一次上課,我因為他沒有打印復習資料而批評了他,他當時十分憤怒,成績也一落千丈。后來,我向班主任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已離異,且分別再婚,孩子正處于敏感期,家長卻一心投入到了新的家庭,忽視了他。經過和雙方父母的多次交談,和后期對孩子的持續關注,那個男孩兒終于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

  其實,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而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教師與家長良好關系的建立需要靠教師的責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溝通。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學習、總結、融合他人的成功經驗,以創新思維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開創新的局面,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同時,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這過程中有很多技巧是教師應該要掌握的。

  首先,教師應該定期及時地保持與家長的溝通。

  盡管大多情況下,家長在教師面前表現的十分客氣,但由于家長過度關心學生的成績,有時家長也會在教師面前表現出憤怒和不理智的一面,因此教師必須要掌握一些應付這些情況的方法。教師最好的應付策略就是提前告知家長學生的情況。如果家長提前獲得信息,家長的憤怒就會消減。有些家長經常會尋找些造成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而且經常把學生的不良行為與教師的不負責任聯系在一起。假如學生一旦考差了,他們也會心知肚明孩子們考差的原因,不至于過于把所有責任都歸咎與老師。而定時定后地給家長們匯報孩子的學習動態不僅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同時也使得家長更加認可我們的工作,家長們會覺得我們是個關心孩子的老師。

  其次,有效的溝通要靠耐心謙虛的聆聽。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對待家長的意見不能持有“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態度,反之,我們應該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最后,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技巧。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的家長會喜歡聽到老師批評自己的孩子的。因此,我們在與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是,尤其是成績一般的孩子,我們就需要堅持“多報喜,少報憂”的原則。溝通時,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要讓家長覺得老師是真心想幫助孩子進步的,而不是找家長來批評孩子的。事實上,每個孩子,不管多“難搞”,都有閃光點。我們一定要先肯定孩子們做得好的地方,哪怕是輕微的表揚和贊賞,這樣也能夠打動家長,讓家長繃緊的心舒展開來。而且這樣還有可能會使家長對孩子們的看法與態度改觀。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老師切忌一見面就將學生批評得一無是處,不能把與家長溝通當作告狀的機會,特別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一方面家長會覺得失了面子,往往會責罵學生,而這對于學生來說,教師這種行為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告訴家長,學生犯了錯誤并不可怕,畢竟學生還是不成熟的小孩,只要能接受意見,改正了便是好學生。教師最好在較為輕松的談話當中,實事求是地將學生目前的不足之處和家長說明,并且一起研究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因為孩子還在成長,都還沒有定性,可以建議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請家長思考,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較好的結合起來,家長的配合無疑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教師的工作成效也才會得到彰顯。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么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2

  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這里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么比在上課前、放學后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盡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當時的情景可能看起來很困難,但是孩子的老師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錯了。試著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肯定老師作出的努力。會面一開始就告訴老師你對他所作的非常感激,這將對會面非常有幫助。當老師不感到像會被襲擊時,他會更愿意傾聽你的建議和憂慮。

  3、愿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如果你要征求老師作出改變或調節,請確保你愿意在家庭里支持這些改變。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愿意配合他們的工作,并在家庭里支持他們。

  4、帶給老師幾個例子

  如果你要與老師討論孩子的功課和表現的具體細節,你需要帶幾個具有說明性的例子。例如,帶幾份孩子以前的試卷或作業,說明孩子之前的學習狀況。孩子的老師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孩子在學年之初的潛力。帶幾份這樣的例子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孩子以前的學習狀況,或你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作業質量。

  5、與老師成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系。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里做志愿者或主動提出在家里幫助做一些項目。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著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取得成功。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3

  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和學生接觸外,就不可避免地會和學生家長接觸,和他們一起交流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一起商討提高學生學業的方法等等。所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必須講究一定的技巧才會做到有效。

  現在的家庭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她)們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幾個老人伺候一個孩子,捧在手心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面對這種現狀,家長們渴望從學校、從教師身上獲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老師是暫時的,家長卻是終身的。所以老師要從家長這方面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態度上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教師與家長要以禮待人 坦誠相待。當教師和家長溝通之時,應有一個坦誠的心態,不保留,不言過其實,不捏造不實之事,將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長。教師與家長溝通時還要面帶微笑,教師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借助家長的力量來助力我們的教學,要不斷地學習溝通的藝術。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4

  面對高考,高三考生將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考生的情緒和狀態往往會隨著考試出現波動。有些父母也進入了迷茫期,面對孩子緊張復習或考前考后頻發的狀況不知所措,甚至束手無策,也不知道如何與老師溝通,把握不住最佳時機,不講究方式方法,甚至口不擇言。那么父母要如何與科任老師有效溝通呢?

  認識與科任老師溝通的必要性

  作為一名高三一線老師和高三班主任,我了解到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為和老師溝通感到難堪;有些人覺得只管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就好,功課有學校和老師,沒必要和各科老師溝通;也有一些人認為多與孩子的班主任溝通就行,沒必要再找科任老師……這些都是不對的。

  最清楚了解孩子各科學習情況的是各位科任老師。父母要提高與科任老師溝通的意識,積極主動聯系老師。每所高中都會派優秀老師教高三。他們在自己所教學科領域里有很深的造詣,完全有能力教好學生。高三生上課聽講狀況、作業狀況、每個階段的復習方向和知識掌握情況都在科任老師的掌握之中。

  父母和老師溝通好后再對孩子做必要的督促、指導,才能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能讓老師更多地關注孩子。

  講究方式方法和時機策略

  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機會和老師面對面交流,很多人開完家長會就不再與老師過多聯系。事實上,如果家長會后沒機會與老師溝通,父母可另找時間預約到校和各科老師交流;除了面對面交談,還可通過電話短信或網絡工具與老師溝通,尤其是在看到科任老師發的成績短信后,可以和老師約時間,在不影響老師工作的情況下有效溝通。

  因為老師每天教學任務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確自己想要了解的重點,列出想和老師交流的問題和困惑。父母平時可以和科任老師定期溝通,比如節假日的問候、了解日常學習情況,或在歷次大小考之后的關鍵點咨詢。

  父母在家要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在孩子出現狀況時主動與老師聯系,以便老師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及時給予幫助指導。另外,大考過后,如果孩子成績起伏較大,父母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成績不穩的原因,為后期復習的查漏補缺做好準備。

  掌握3個溝通重點

  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比如包括心理情緒變化、和同學的相處情況、課堂聽講狀況、作業完成情況、成績起伏變化以及在學習上還有哪些知識點比較欠缺等。

  了解考生是否偏科。考生一旦因為某些因素而偏科,就要花很多時間努力糾偏,如果不加重視會導致高考全盤皆輸。

  在填報志愿時多和科任老師溝通。高三任課老師通常有多年帶畢業班的經驗,對于考生的心理把握、志愿填報及就業前景都有較多認識,對各級院校和不同專業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志愿填報流程。父母多與科任老師溝通、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志愿填報和專業方向,可以少走彎路。

  明確用怎樣的心態與老師溝通

  相互尊重是前提。互相尊重才能良好溝通,實現雙贏。父母和老師溝通,幫孩子提高成績,孩子考入理想學校,老師提高教學業績。

  相互信任是基石。很多考生父母不了解現在的教育教學情況,有很多困惑,也免不了出現教育偏差,但出發點是對孩子的愛;而老師是教育者,有一定的經驗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也希望考生取得好成績。父母和老師要相互信任,開啟溝通之門。

  溝通前要鋪墊和思考。與老師溝通前,父母要先思考,客觀評價孩子。有些父母過于聽信孩子片面的話,將孩子成績的退步歸咎于老師和環境。如果父母不能合理分析、判斷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實際能力,帶著焦躁或怒氣找到老師,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使事情向反方向發展。只有父母秉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態與老師良好溝通,才能解除憂慮和困惑,幫助孩子備戰高考,考入理想大學。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5

  新時期下,教師已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注和齊心協力,有效的家校聯系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對孩子的進步產生極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談我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幾點做法:

  一、尊重家長,真誠相待

  真誠相待是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最基本原則。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教師雖然起著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家長,公正地評價學生在校的表現,讓家長感受到我們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學生。只有讓家長感受到你的真誠,家長才會理解、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才愿意與我們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孩子的進步一起商討對策。

  二、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合理教育學生

  由于家庭經歷、受教育程度、性格、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家長對如何教育子女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作為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比家長更了解教育規律,懂得教育方法,我認為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加強交流和溝通。因此,我們應該與家長保持聯系,正確引導家長,采用正確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學生,融洽師生的感情,取得學生對我們的信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上進的決心,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系更加緊密,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時要講究藝術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更是教師智慧的體現。溝通時,老師應學會察言觀色,能與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家長交流與溝通,對負責型的家長,我們以引導為主;對溺愛型的家長,我們要態度明確,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對漠不關心型的家長,我們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老師們只有端正好交流的心態,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才會打動家長,贏得家長的佩服。這樣,為我們今后的順利工作打下基礎。

  在德育教學工作中,每位教師的做法都有所不同,但我始終相信:家長是教師的教育合作者,只要你用心交流溝通,你的育人之路就會常常收獲驚喜。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6

  七心”協力有效溝通

  在親子溝通的問題上,家長究竟應該用什么樣的心呢?有專家認為至少需要童心、真心、細心、專心、耐心、恒心以及狠心,“七心協力”,才會有好的效果。

  家長要有童心感,知童趣。這顆童心里裝著好奇、幼稚、善良、樂觀以及自由。做父母的若是昂著高高的頭,老是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兒童的世界和問題,就永遠走不進兒童的心靈。

  同時,家長要用真心換來孩子的信賴。說父母對孩子不真心,很多人都會反對。但是想想家長為孩子進名校、上興趣班,有沒有與同事鄰居攀比的動機?有多少事情聽取了孩子的想法或者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敲定下來的?家長犯了錯誤、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時,能夠真心地認錯,并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嗎?尊重和民主可能是一件非常美麗的外衣。

  明智的溝通還需要一點“狠心”來把握尺度。“衡量親子關系好壞的底線是當孩子遇到麻煩和危險時,看他是否敢于對父母說。衡量親子關系好壞的高線是當孩子犯下嚴重錯誤時,看父母是否敢于懲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夠承擔責任。”顯然,做到后者是需要一點狠心的,但狠心不是體罰,更不能是家庭暴力,是要把握度的。

  親子溝通有“戒律”

  親子溝通還有不少禁忌,家長應盡力避免。從溝通的話題看,忌三句話不離“學習”。孩子還需要健康、友誼、興趣愛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談學習還是談學習的親子溝通會非常無聊。忌無原則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無是處,信心全無。

  從溝通的途徑看,要忌面對面地單一說教。溝通的途徑很多,可以談話、可以玩游戲、可以去遠足野炊、也可以書信,單一的形式只會產生單一的效果甚至沒有效果;從溝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觀點不一;忌父母雙重打壓;忌冷言與拳腳。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盡力而為。

  堅持尋找有效的溝通方法。爭吵、責罵或不理睬也是一種溝通方式,但都不是有效的溝通方法。爭吵、責罵是用聲調、身體語言和文字表達出對對方的不滿或不接受。不理睬是表達出“我不愿意和你溝通”的信息。然而,父母和孩子總要在一起生活,而雙方是最能相互關心的人,如果大家因為不能相互理解而產生隔膜,家里就缺少和諧和快樂,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溝通至少應表達出“我想了解你”,“我不拒絕你”的信息,在這個前提下,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以前溝通的方式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不等于沒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堅持尋找新的方法并努力嘗試,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特點的方法。

  溝通需要熱身

  用愉快的語調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觀色,確定孩子有心情及時間說話;

  問孩子現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切入。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7

  簡短而隆重的頒發感謝狀儀式后,以《建構家園共育的橋梁》主題的教研培訓正式開始啦!

  今晚鄭曉貝老師把家長工作分為了四大塊:

  1、家長是誰?

  2、溝通方式;

  3、我會溝通;

  4、實戰演練。

  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鄭曉貝老師說所謂幼兒園家長工作就是幼兒園主導的,以各種日常的專門設計的活動為途徑,旨在促使家園教育在優勢上互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活動的總和。與家長溝通的途徑主要有:家訪,約談,家長開放日活動,書面溝通,網絡溝通,家長志愿者等。曉貝老師說幼兒園應該根據工作需要,根據本園所面臨的各種條件,統籌選擇適當的家長工作方式,進而更好地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哈哈,看我們的曉貝老師講課時,那神采飛揚的眸子,生動有趣的話語,像磁鐵一樣把我們牢牢地吸住了。

  家長是誰?家長就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家長是一個復雜,多元的群體,在年齡、性別、性格、職業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

  俗話說一句話十樣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同樣的一個意思,用不同的措辭來表達,會得出不一樣的成果。在與家長的接觸交談中,特別注意講求技巧。例如:孩子犯了過錯,不是直接找家長告狀,而是像嘮家常般先說說孩子平時的情況以及長處和提高,再對孩子的缺陷提出建議,讓家長了解老師的心意。做為一名幼兒教師還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心態來對待每一位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樂意與家長交談,讓教師與家長關系變得比較融洽。如對愛挑剔的家長,要以細致的耐心來對待家長的挑剔,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來改變家長的埋怨。

  建構家園共育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良好的觀察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組織能力。在曉貝老師舉例講的一個警察爸爸案例中,就能體現一位教師做好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在溝通中得到更好的交流,在交流中得到滿意的效果,我們與不同家長的溝通及時有效,指導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最后我們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就是實戰演練,看我們一組二組,帶著問題:

  1、我的孩子挑食。

  2、幼兒園怎么沒有學加減乘除。開始熱烈探討,分析 ,總結。

  哈哈,我們又學到了!!!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尋找家長工作中的各種有效途徑,探索一些新的方法,使我們的家長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家長工作是一門藝術,讓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希望日后可以多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感謝!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8

  前不久,在一次和高三家長的談話中,我們互相探討了如何和小孩有效溝通的問題。在談話中,這位家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這位家長的女兒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學生,在校表現比較個性化,經常會違反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所以經常會接到班主任的投訴電話。每次聽完老師的投訴電話后,作為父親的心里肯定不好受,再加上家長本身也缺乏教育的耐心,所以面對女兒說不了幾句就是一頓臭罵,這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女兒盡管表面上不吭聲,但心里是絕對的不服。長此以往,父親和女兒的溝通就越來越少,甚至讓女兒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后來,這位家長改變了和女兒的溝通方式,從直面批評責罵改為通過發信息用文字來和女兒文明交流,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緩解了和女兒的緊張關系,而且大大改變了女兒對父親的態度和看法。這個例子充分證明,和小孩的溝通方式很重要。

  對于家有高三小孩的家長來說,和小孩之間的有效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坦誠相待,和平相處,平等交流,文明溝通是基本的原則。有效的溝通離不開有效的方法,其中比較有效的溝通方法有以下幾種:

  1.定期用電話進行溝通。這種溝通主要是簡單的問候和關心,或是拉拉家常,有時可能是幾句鼓勵的說話,雖然話語不多,但只要是真情流露,出于愛心和關心,小孩還是會真心感動的;

  2.用發信息的方式進行溝通。當家長平時比較忙的時候,就可以在自己有空的時候用信息進行富有情感和說理為主的溝通。有時候,面對小孩,也許直面的交談和表白并不合適,但用過信息溝通,就不存在這種障礙了。

  3.用寫博客的方式來進行溝通;這種溝通是比較文明和比較容易讓小孩接受的方式。從口頭交流變成了網上閱讀,而且又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是比較理想而又高雅的溝通方式;

  4.通過QQ和小孩溝通。這是一種比較時尚和簡單的溝通方式,也是小孩比較喜歡的一種溝通渠道,既經濟又快捷,而且比較輕松和有趣,可以讓小孩在一種比較和諧的狀態下接受理性的教育;

  5.利用外出旅游或和小孩一起進行戶外文體活動的機會進行輕松的溝通;由于這種溝通是在比較隨意和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所以小孩會比較愿意和父母溝通,有時甚至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6.以借力的方式間接和小孩溝通。一是可以借班主任的力,二是可以借小孩好同學的力(同伴教育往往更有效),三是可以借科任老師的力。但當家長覺得和小孩溝通效果不明顯的話,完全可以嘗試用借力的方式來達到間接溝通的效果。

  以上建議僅供家長參考。到底哪一種方式更有效要因對象和個性而定,因時間和場合而定。溝通無定法,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9

  1、留下好印象

  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應該說,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借此盡可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為此,就該精心準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準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并簡潔明了地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科學習,全面提升”。二是讓家長敢于接近自己。于是,說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并給家長留下聯系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后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2、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就該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首先應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初一時我班有個男孩子,家住隔壁鎮,由于路程遠所以住宿,但他比較嬌氣,總是想家而哭,甚至因此不想在本校讀書了,而家長比較疼愛他,就也想幫他轉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在跟家長溝通時,首先對孩子想家的念頭及家長的擔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長分析鍛煉孩子離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好處,先說服了家長;而在跟該學生交流時,我先肯定他的優點,循序漸進的引導他認識自己目前的弱點,再與他一起分析這種弱點帶來的危害性,然后跟他商榷解決問題的辦法,建議他用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就該多報喜,少報憂,滿足家長欣賞孩子優點的榮譽感,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

  如:我班有幾個學生,家長第一次見我就說:“老師,我這孩子小學就總是被老師投訴的對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幫我看嚴點吧。”這種情況,我就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就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五是對于有些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我班曾有個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的宿舍第一個學期安排在六樓,第二個學期安排在五樓,就打電話給我說:“你們學校怎么搞的,交同樣的錢,別的孩子就在二樓三樓,我的孩子就住這么高,我每次來上去多累啊,我要向校長投訴,你們校長的電話是多少?……”其實,這是很小的事情,但家長不理解就很大意見。我先聽她說完,并對她既要工作又這么遠來看孩子還要上這么多層樓確實很累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解釋學校為什么這樣安排,還有,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鍛煉身體的機會……等等。這樣,家長終于理解而不再投訴了。

  3、要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識。

  A、尊重家長:

  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

  尊重學生家長是處理好老師與學生家長關系的首要條件,現就“請學生家長到校溝通有關學生在校問題”這一問題談一下。不論在任何情況請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要求學生家長到校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在學生犯錯誤要求學生家長到校的情況下,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能自己聯系上的就盡量不叫學生自己回家聯系,應主動聯系以表明我們做老師的誠意和態度。

  第二、學生家長來校以后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第三、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里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另外、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有文化,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征求并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老師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于老師和家長的聯系溝通。

  B、肯定孩子:

  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

  C、對家長一視同仁

  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和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

  D、語言的藝術性

  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0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家園合作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必要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愿望。盡管如此,由于教師和家長之間教育觀念、思考角度不同,因此家園共育的關鍵在“溝通”二字。家園溝通的方式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言語溝通(含電話溝通、家長會、家長委員會、日常早午接待間的溝通等)和非言語溝通(含園長信箱、家園共育欄、家園聯系簿、幼兒成長冊等等)。

  近年來,我園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與家長溝通:

  (1)利用日常早午接待時間與家長溝通;

  (2)家長會;

  (3)家園共育欄。

  我們根據溝通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使溝通發揮最大效果。

  首先,我們先談談利用日常早午接待時間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這是最值得重視的最簡便、最及時的溝通方式,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進行交談。它往往以兒童近來在園的表現為主要話題,重在個別化溝通。由于兒童的發展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比如:我班的張涵冰小朋友,他奶奶訴苦道:“都長這么大了,吃飯還不好好吃,天天還要大人喂,全家人都拿他沒辦法。老師,麻煩你幫我說說”,我顧忌到張涵冰小朋友膽小、內向,若直接找他談話,怕傷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我尋找機會,正巧那天玩搶椅子的游戲,張涵冰小朋友輸了,我趁機抱了他一下說:“老師一抱你就知道你為什么輸了,因為你吃飯是叫大人喂的,這樣吃進去的飯不香也不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就沒力氣。” 張涵冰紅著臉跑回座位。過幾天,他奶奶高高興地告訴我:“涵冰最近都自己吃飯,有時我想幫他夾菜,他都不肯。”我知道后及時表揚了他。 因此,教師要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和問題,確定共育的目標,并與家長通過溝通取得共識,共商教育對策,相互配合教育。

  在共育過程中,還需要相互反饋孩子的發展情況,共同促進孩子向著目標發展。另外,有的家長在教育觀念與態度方法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溝通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在教育上的問題,幫助家長轉變態度,提高認識,從而改變了教育態度和方法。其次是家長會。家長會是增進家園溝通的另一重要途徑。

  新學期開始,我園各班都要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家長的思想狀態,召開家長會。會議內容包括園里的工作匯報、孩子的分析評定、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請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和家長共同對幼兒在家、在園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現場分析,研究并找出對策,以確保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最后是家園聯系欄。家園聯系欄是家園溝通的重要渠道。以家園聯系欄帶動家長參與教育,不能讓家長做旁觀者。我園各班的家園聯系欄從內容到形式新穎別致,各具特色。如:“本月視點”向家長介紹本月的教育目標;“童言稚語”則記錄了幼兒的閑聊話題;“請您注意”版塊中請家長協助收集一些圖片、書籍、碟片等;在“親子樂園”版塊中向家長列出了許多親手活動的建議,甚至提出具體要求:秋天帶孩子到野外、公園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節日帶孩子到街上、超市感受節日的氣氛等;另外,在安全欄中張貼“安全小貼示”,與家長攜手保護好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家園共識”版塊中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 、“指導家長正確了解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內容、方法” 等,我們向家長普及科學的方式方法是為了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提高科學育兒水平。平等、溫馨的家園共育氛圍,深深吸引了家長。關注家園聯系欄的家長越來越多了,積極配合老師工作的家長也越來越多了。

  總之,對于家長工作來說,贏得一位家長就等于贏得一百位家長,放棄一位家長就等于放棄一百位家長。如今,家園溝通工作是新時期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這個教育資源,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今后,我們還要組織“家長教育家長”活動。如通過家教經驗交流、家教專題研討、家長對口幫助等活動,讓家長現身說法,交流認識和經驗。這樣,會更具說服力。只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才能密切家園關系,促進家園共育。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1

  進入高三后,家長就真正進入了艱難的陪考歷程,高三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呢?高三復習的時間表您可以參照高三學生全年復習時間規劃表。在里面,我們清晰的標注了幾個關鍵的時期、考生的狀態,以及任務等等。在高三一年的復習中,家長為了更好的助孩子一臂之力,現階段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做好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陪同孩子、緊跟高考的腳步。今天咱們就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了解老師:

  溝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家長要和老師進行溝通,一定要先了解老師。例如,孩子的班主任是誰、每門課程的任課老師是誰?是年輕老師、還是年長老師?他們是什么性格、教課方式是什么樣的?一周都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有時間和家長交流?老師的手機號碼是多少?等等問題。同時也要了解孩子眼中的老師是什么樣子的?例如,孩子是否喜歡老師?老師的講課風格孩子能不能接受等等。家長了解這些事情,取得和老師交流的基礎,雙方才能就孩子的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必要的時候可以親自拜訪一下各位老師,雙方有個印象,不但是尊重老師,也利于家長以后與老師的溝通。

  追蹤老師:

  老師雖然很忙但還是可以聯系到的,不要怕忙而不溝通。家長要經常與老師互通情報,比如:學生的成績變化、情緒波動、是否專心學習、周圍都是什么樣的伙伴、身體情況、出勤情況等等。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孩子在家的表現,甚至家中最近家人工作變動、搬遷、感情、生病等都可以和老師溝通。老師掌握了這些情況,就能重點觀察這個學生的點滴變化,包括進步、退步情況,及早表揚和提醒,能最快速的穩定孩子的情緒。

  有的家長怕老師忙,不好意思找老師,經常被動地等老師來找自己。事實上,等到家長被老師請到學校,往往是孩子出了問題,這樣家長、孩子、老師都太被動了,對于解決問題很不利。現在科技發達,和老師的溝通方式很多,手機、短信、論壇、qq群、校信通、家長會等等。咱們家長主動點兒,只要把握好時間和談話內容,不會給老師添麻煩,家長與班主任合力一處,一定會幫助孩子不斷進步!

  溝通焦點:

  當爸媽的切記,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個客觀的了解。與其每次主觀的跟班主任訴苦,不如將孩子的情況客觀反應給班主任,我們說的客觀應該既說缺點,也該說說優點。如果一個孩子在自己父母眼里沒有一點優點,建議家長先從自身找問題。班主任客觀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才能正確地給出判斷,為家長孩子當好教育參謀。有些家長會主動找老師溝通、交流,就只是訴苦,責怪孩子不聽話、自己怎么辛苦,向老師的告孩子的狀。這種溝通可以說是沒有用的,如果家長能夠轉換換位思考,對高考、孩子、班主任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就會大大提高溝通效果。

  請家長特別注意高三第一次家長會: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任務、班主任有何要求、以及各位老師的聯系方式,這些在家長會上都會有詳盡的解釋。家長會后您再順便花點時間觀察一下孩子的學習環境,回家也好與孩子溝通。建議家長,和老師面談的時候,先梳理清楚談什么問題,開門見山,針對問題提出想法,聽老師意見。如果事情不大可以打電話,不太緊急的事情還可以給班主任發電子郵件或通過飛信交流。

  在高三這一年,孩子要加勁的學習和復習,所以跟高考相關的各種信息最好能了如指掌。網上包含大量的有關高考的信息:比如全國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參加高考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分數和位次、如何填報志愿等等。官方的數據可以讓家長清晰的看到自己學校每一位學哥學姐的高考實際分數。有了這些,您再通過老師解了孩子在學校的位置,對于孩子能考上什么樣的大學心里就有了一定的準備。

  完善溝通

  與班主任溝通不是嘴上說說就了事的,而是讓班主任了解了家長的想法,家長和老師要配合起來,針對自己的孩子采取適宜的教育方式,畢竟溝通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所進步和提高。家長只有把溝通結果落實好,目的才會達到。不少家長在與老師溝通后,沒能落實溝通的結果不說,甚至起了反作用。比如說,有的家長在老師那里聽到孩子某個地方做的不妥或成績下降,回到家里,對著孩子就是一頓訓斥,引起孩子的反感。最終,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產生怨父母、恨老師的心理,產生原來爸媽和老師聯合起來對付我哦的想法。消極情緒一旦產生,有可能演變成抵觸情緒,于是可能為一些問題埋下隱患。因此,溝通一定要是完善的,有落實的'。

  最后要提醒的是,家長和老師溝通之后的落實,肯定是雙方的,孩子能有變化,家長能有收獲!既要求孩子做好,家長也要努力去學習尋找和孩子的溝通焦點,搭建溝通的橋梁,這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們會繼續探討。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成倍的效果。教師與家長經常地溝通不但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而且教師也容易獲得各種反饋的信息,不斷改進保教工作,從而促進我們教師自身的成長。因此,教師如何更有效地和家長溝通就成了幼兒教師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一、問題現狀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是形成、維護和發展良好的家園關系的基本方法。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我們教師的基本素質,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注重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碰到許多不同類型的家長,有的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比較容易,也會成為幼兒園工作強有力的支持者;有些年紀大的家長比較關注幼兒的身體和飲食方面,對幼兒過于嬌慣;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要求過高,但有的家長對幼兒的要求則很低,甚至不對幼兒提任何要求……

  我作為一線幼兒教師已有十余年的教齡,大中小班都帶過,也接觸了各種類型的家長,因此引發了我對“幼兒教師如何更有效地和家長溝通”這一問題的思考。

  二、案例呈現

  案例1:小班:挑食的小九月

  午餐的時候小九月端著碗吃得很香,可是當我再回到她身邊時只看見她在吃米飯,而盤子里的菜原封不動的放在她面前,我蹲下來輕聲問小九月:“九月,你怎么不吃菜啊?今天的菜可香了,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啊!”小九月依然不為所動,只是吃著米飯。見狀我就端起盤子喂她吃,我把勺子放在她嘴邊,她把嘴巴閉得緊緊的,后面無論我再怎么勸說她都不吃……

  等到傍晚小九月的媽媽來接她,我和她的媽媽進行了溝通,把小九月吃午餐的情形講給她媽媽,沒想到她媽媽居然說:“老師,九月在家也不吃蔬菜,她不吃就不吃吧。”聽完她媽媽的話,我語重心長地和她說:“你知道嗎?咱們幼兒園的食譜是帶量食譜,每天的飯菜花樣多,每一種食物里面都有孩子生長所需的物質,一天兩天不吃可以,如果時間長了輕則養成了挑食的習慣,重則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希望我們共同配合,一起改掉孩子挑食的習慣。”九月媽媽聽完我的話說:“謝謝老師的用心,我們盡量配合。”自此,九月挑食的習慣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案例二:中班:總愛扮演爸爸媽媽的凱凱

  凱凱是一個不算調皮的男孩,平時都是由姥姥接送,爸爸來的時候不多,從凱凱入園到現狀一年半了,他的媽媽只來過兩次,所以平時有什么事情我們都會和凱凱的爸爸、姥姥溝通。可是慢慢地我發現凱凱在和小朋友溝通時總把姥姥掛再嘴邊,而且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凱凱特別喜歡玩角色游戲,他總喜歡扮演爸爸媽媽,而且總說“爸爸媽媽太忙了,你先自己玩。”當我聽到這樣的話后我心疼凱凱,所以在生活中我也有意識地多抱抱他、多摸摸他,他總是很滿足地對我笑笑。

  后來我主動找到凱凱的爸爸和他溝通,他的爸爸總是憨厚的笑笑,點著頭說好,我也嘗試打電話和凱凱的媽媽溝通,可是凱凱的媽媽總以一句“老師,我太忙了,您和他姥姥說就好”為借口拒絕溝通,可是一段時間之后凱凱的爸爸也不來接送凱凱了,我只好找到了凱凱的姥姥,通過溝通得知凱凱自從出生后基本就由雙方老人照顧,凱凱爸爸媽媽很少過問孩子的事情,我把凱凱在園的表現和凱凱姥姥溝通,凱凱姥姥激動地說一定要和凱凱媽媽溝通。

  三、案例分析

  在案例一中,我通過和九月媽媽溝通得知,在入園之前,九月平時都是由奶奶照顧的,九月平時喜歡吃面條、包子等,奶奶每次都為九月做她喜歡吃的,知道九月不喜歡吃菜平時就很少做,以至于為孩子養成了挑食的習慣。九月的媽媽也很著急,但是苦于找不到有效的辦法,在我們溝通之后,我就安慰九月媽媽,習慣的問題急不得,慢慢來,我建議不管在園還是在家,我們都要多多鼓勵九月,每次可以少吃一點,習慣了一種菜之后再添加另一種菜,每天吃了兩種菜才能得到獎勵。九月媽媽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并且一段時間以后,九月媽媽主動找到了我,高興地說九月在家能吃菜了,這可是她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在案例二中,我通過和凱凱姥姥溝通,得知凱凱媽媽在生活上對凱凱姥姥的依賴性特別大,自從凱凱出生后媽媽很少照顧凱凱,時間長了也不太懂和凱凱怎么相處,所以干脆就把凱凱推給了老人照顧。后來我還是主動給凱凱媽媽打電話,我把我自己當媽媽的經驗講給她聽,慢慢地,凱凱媽媽愿意和我溝通了,還說出了好多讓她記憶猶新的凱凱的往事,我也給出了好多建議,比如每晚抽出時間和凱凱共同閱讀一本繪本故事書,讓凱凱講講自己好朋友的事情,和凱凱共同制作一件作品等等。經過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凱凱愿意笑了,在和同伴交流的時候也開始說“我媽媽……我和媽媽一起……”

  四、嘗試探索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注重溝通時的禮儀

  我們教師在和家長交談時要用眼睛注視著對方,要始終保持微笑,并且要和他們平視,當家長站著時我們也要站著,當我們請家長坐下來時我們也要坐下來;當年長的家長與我們交談時,我們要有禮貌的稱呼,可以隨著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爺爺”;在迎接小朋友時,主動向小朋友和家長點頭問好;交流之后我們要目送家長離去等等。

  (二)注重溝通時的態度

  在與家長溝通時我們教師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系,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長將孩子托付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如果我們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推心置腹,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我們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為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而高興,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我們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么我們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自然融洽。

  (三)注重溝通時的藝術

  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是需要講究方法的。我們在向家長匯報孩子情況時,應語氣委婉,不能攜雜主觀色彩。首先,要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的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里“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地等待我們的批評,這時如果我們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我們道歉,此時我們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其實,再好的孩子也會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孩子也會有閃光點,對孩子的評價要客觀,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我們對于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我們關鍵在于表達一種愿望,即讓家長明白溝通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注重溝通時的方式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但是很多時候家長總是以工作忙、沒有時間等理由很少主動與我們老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們鼓勵采取多種形式的溝通,例如除了我們常用的面對面溝通外,我們還利用電話、微信、QQ、家園聯系手冊、家長開放日活動、學期家長會、家長走進課堂等形式,讓家長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擇,積極主動地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家園形成合力,共同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五)注重平時認真觀察孩子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個人的想法也會不同。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好相處”的家長,他們一般要求很多,言語中充滿了對教師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實,這些家長往往是對幼兒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做到細致觀察,這樣才能有理有據的回答家長們的問題。而且在回答家長問題時,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夠講出孩子表現的過程和自己的客觀評價,這才是家長真正需要的信息。如果我們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煩,而是促進自己改進、不斷成長的途徑,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體驗幸福、成長的過程。

  家園合作是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幼教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掌握與家長良好有效的溝通技巧,從而獲得家長的支持配合,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促進孩子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對于家長而言,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配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積累科學專業的育兒經驗,只有在教師和家長雙方教育力量協調一致、互相配合下,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全面的發展。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3

  在我們班主任的現實工作中,經常要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有時在溝通時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請老師們不要急,這有一篇文章,愿與您共同分享。

  班主任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溝通觀。應當從思想上重視這種交往,把家長視為自己教育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積極主動地與家長的聯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并與家長共同探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的方法。班主任應該明確,差異是溝通的基礎,但溝通不是為了排斥差異,消除差異,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差異,求同存異。班主任應當了解,要實現有效的溝通,溝通的參與者必須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溝通機會,并且都愿意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觀點,樂于積極地接納對方;同時,溝通的參與者都被溝通活動所吸引,共同決定對話的形式和內容,共同創設交往的情境。

  充分準備是實現良好溝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與家長談話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先約定,我們稱之為正式溝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溝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對所談話題進行精心考慮,與家長見面時才能有條不紊地交換意見,從而實現預定計劃。如果是后者,班主任就要善于臨陣磨槍,將孩子在校的情況簡明、扼要地向家長反映,并提出希望溝通的目的與計劃。

  (1)溝通前先將溝通的目的、內容及有關概念搞清楚,并將溝通內容對溝通對象的影響弄明白。

  (2)計劃溝通內容時應盡量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既可獲得更深入的看法,也易于獲得積極的支持。

  (3)應充分考慮溝通時的社會環境與背景、溝通對象的性格及過去溝通的情況,以便做到是什么山,就唱什么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

  (4)班主任要會控制溝通的節奏,主題應明確,不要離題太遠。

  (5)注意獲得有效的資料與信息,并注意提供必要的答復。溝通后要設法與科任教師交流,讓科任教師了解溝通的內容及采取的相應措施。

  (6)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發指示、命令、演講、報告、座談、個人談話等溝通方式,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7)溝通時不僅要著眼于現在,也要著眼于未來。溝通固然是為了工作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預期的目標,促進學生及班集體的和諧發展。

  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絕大多數都是不期而遇的非正式溝通。因此,班主任平時對每位學生都應心中有數,同時要熟練運用各種溝通策略與方法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4

  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和學生接觸外,就不可避免地會和學生家長接觸,和他們一起交流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一起商討提高學生學業的方法等等。所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必須講究一定的技巧才會做到有效。

  現在的家庭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她)們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幾個老人伺候一個孩子,捧在手心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面對這種現狀,家長們渴望從學校、從教師身上獲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老師是暫時的,家長卻是終身的。所以老師要從家長這方面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態度上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教師與家長要以禮待人 坦誠相待。當教師和家長溝通之時,應有一個坦誠的心態,不保留,不言過其實,不捏造不實之事,將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長。教師與家長溝通時還要面帶微笑,教師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借助家長的力量來助力我們的教學,要不斷地學習溝通的藝術。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5

  1、真正地去“聽”你的孩子講話。當孩子和父母交談時,父母應該“停止手中所作的一切事情”。如果父母繼續他們在做的事情,孩子會認為父母對他們所說的事情不在乎。

  2、不管孩子說什么,千萬別笑他。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么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談了。

  3、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必要的時候只要傾聽,不要說教。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讓孩子把真實感受說出來,要誠信的聽,不要急于說教。如果你與孩子一開始聊天就開始變成“你說教孩子聽訓”的模式,那么這樣的聊天相信有第一次,第二次,孩子就不會與你第三次的聊天。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之中只有正確的方法,我們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5、充分利用身體語言。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6、了解孩子的想法。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了解情況后,做個回答或支持。

  7、成為孩子受到鼓勵的來源。當孩子信任父母,有疑難時和父母商量時,父母要讓孩子覺得他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與認可。而不能讓他有自己很無用,做了許多讓父母失望的事情的感受。當孩子來到跟前,向父母述說時,父母要認真聽,并不時給與他一些鼓勵的話語。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6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系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系,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梁,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系;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于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并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了解學生家長,根據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后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后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并建議家長采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于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后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著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7

  1.對于知識型的家長:一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們老師還要深入、細致、具體,作為教師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后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于溺愛型的家長:一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家長,教師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了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老師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教育工作。

  3.對于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請他們到學校來并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于這樣的家長一定要聲明: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4.對于后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教師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后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于“后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盡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對于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沖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8

  "三明治"溝通法

  坤坤入園后表現特別自由,經常爭奪別的孩子的東西。離園時帶班老師想向家長反映情況,可坤坤轉身就踢了老師幾腳,爸爸在門口看到這一幕,伸手準備狠狠揍孩子,被我及時制止了。可到家里爸爸還是揍了孩子,媽媽第二天找到老師大鬧。我把坤坤的媽媽請到辦公室,給了她一塊"三明治"——先表揚,后批評,再肯定。

  媽媽都有很強的母愛,只是我們要學會引導愛的正能量。我給坤坤媽媽放孩子在園的錄像后,家長就了解了孩子的情況。我鼓勵家長說,坤坤愛勞動、課堂上回答問題也不膽怯,你們是很有教育方法的家長。家長得到真誠的賞識后,面露喜色,這時我開始與家長溝通如何引導幼兒,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后來坤坤的家長,每天來都主動匯報孩子的情況,我們也不斷把好消息帶給家長。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不要有問題時才溝通,才去找孩子的優點、家長的優點,平時應多交流多發現,多發自內心地去賞識家長,建立友誼。

  宣傳欄里的交流

  宣傳欄是家長最喜歡關注的地方,對加強家園共育也有積極的作用。

  農村家長往往農活忙不愿配合幼兒園。我在組織"小擔架"活動時,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準備一根1米長、直徑1厘米的小木棒。口頭告知后,又在宣傳欄目中做了通知,最后只有幾個家長帶了。于是我就利用宣傳欄,把按要求配合活動的兩位家長提出表揚,并發給他們的孩子一個小獎品,讓孩子帶回家獎勵父母。家長得到賞識后,帶動了其他的家長帶來更多的小木棒。以后的活動家長都會認真看宣傳欄中有哪些要求。每個人的內心都需要得到尊重和肯定,家長送孩子來接受教育,其實他們也想學習,也需要得到認可。

  "家長教育家長"

  很多老師在開家長會時會批評家長,讓家長沒了面子、傷了自尊,回家拿孩子撒氣。換種方法也許會更好。

  我們幼兒園需要出示接送卡,剛開始家長都認真配合,后來與老師熟了,有的家長就以各種理由不拿卡了。在家長會上,我沒有批評家長,只對一直堅持拿卡的家長說:"感謝你們一直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您高度的責任心我們全體老師都很欣賞,相信您一定會培養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這以后,家長們開始都堅持拿接送卡了,如果個別實在沒帶,都會再三說明原因。其實這就是蔡偉忠老師在《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一書中講到的"家長教育家長"。

  把握對家長的賞識,會有一個陽光心態在互相傳遞,讓家長影響家長,讓家長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孩子,才能提升教育質量。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19

  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方法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于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占7%,音調占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占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后,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

  與家長溝通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克服互相埋怨情緒。在面對后進生的時候,教師與家長間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師不會教,一方怨家長不會養。這樣,導致雙方產生對立情緒。班主任老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防止只“揭短”“告狀”的現象。

  2、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對喜歡的學生大力表揚,而對一些不稱心的學生指責有加,在家長面前大力批評,好事沒一份,壞事份份有。這樣,導致家長感情受到了傷害,遷怒于孩子。結果造成學生家長怕見老師,于是影響了家校的聯系。因此,在與家長交往中,教師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以商量的口氣與家長共商教育方法。

  3、正確評價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接觸,往往離不開評論學生。這時,首先要了解家長的道德修養水平,先請家長談學生在家的表現,隨后班主任才談學生在校表現,這樣避免家長由于學生在校出現問題產生心理壓力,搞僵關系。其次要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不能好的都好,壞的全壞。應讓家長聽到教師的肺腑之言,使其產生與班主任共同教育學生的愿望。教師與家長談話時,千萬要避免只“告狀”,除將孩子的問題告訴家長,對孩子的進步也要實事求是地談。在談孩子的缺點時,教師還應主動、坦誠地檢視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誤,商討糾正、改進的措施。讓家長覺得你是在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的孩子,從而接受你的意見并積極合作。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有效與老師溝通07-05

幼師如何與家長有效的溝通07-13

老師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07-23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07-06

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07-06

如何有效地與家長溝通07-06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07-29

如何有效溝通07-04

如何有效溝通?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