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建設典型發言
各位領導:
下面,我簡要匯報一下兗州市村鎮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兗州市位于魯西南平原,總面積651平方公里,人口60萬人,耕地60萬畝,轄10鎮、兩個街道辦事處,495個行政村、30個社區居委會。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20.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849元,區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在全國百強縣中列第54位,全國縣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排名61位。近年來,在省市建設部門的關懷指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實現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的目標,立足于節約土地、整合資源、集約發展,大力實施遷村并點建設,著力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一、堅持城鄉統籌、集約發展,謀劃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
城鄉統籌,整合資源,集約式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市在認真調查研究、深入分析論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走農村城鎮化道路,全面實施“小村并大村,四百合一百”工程,著力構建配套完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新型城鎮體系,努力實現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具體實踐中,突出把握好了以下三條原則:
一是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促。城鄉協調發展是農村城鎮化的必由之路。我們按照發展中心區、拓展城鎮群、營造生態圈的構想,立足全市產業布局和現狀特點,將全市城鎮空間分布成中心城區、建制鎮、中心村梯次推進、扇形放射的結構,形成了以城區為龍頭,以衛星城鎮為依托,以現代化文明示范村為基礎,以貫穿城鄉的綠色通道為紐帶的城鄉發展格局。加快交通、通訊和“五縱五橫”城鄉路網建設,大力實施了農村“六通一有”工程,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通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車、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村村有文明一條街的目標。
二是堅持“雙輪驅動”,協調發展。沒有經濟支撐,城鎮建設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市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規劃建設了城市中心區、北部經濟開發區、南部高新技術產業區“三大板塊”,把農村城鎮化與優化經濟結構、培植優勢企業、發展民營經濟相結合,引導農民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資源向城市集中。培植發展了以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林紙產業、機電產品出口、煤化工、生物工程和現代物流六大產業體系,形成了支撐全市經濟的主導產業和一大批支柱企業。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90家,其中利稅過千萬元的16家,過億元的4家,2003年規模經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86億元、利稅15.5億元。工業化的長足發展,為城鎮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矗近兩年來,僅市財政用于城鎮化的投入就達到8000多萬元。
三是堅持集約用地,騰地興業。人多地少是制約兗州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集約利用土地上下功夫。我們堅持把遷村并點、撤小并大、村莊合并、集約用地作為推進農村城鎮化的重點,落實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科學編制小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方面通過遷村并點村莊,騰出大量土地用來恢復耕種或發展二三產業,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注重節約用地,盤活存地,挖潛改造,抓好村莊整理,消滅“空心村”、“糠心村”,重點發展高層住宅,向空中要空間,做到既滿足建設需要,又節約土地資源,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我市興隆莊鎮結合壓煤搬遷,實施村莊合并,騰出土地發展紙漿林基地、標準化養殖基地,全鎮紙漿林發展到2.6萬畝,標準化養殖場25個,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實施“小村并大村,四百合一百”工程,構筑農村城鎮化發展平臺
建制鎮、中心村是農村人口轉移的重要載體,也是農村城鎮化的主要內容。我們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點上突破”的原則和“設施城市化、管理社區化、建設特色化”的標準,提出了“發展建制鎮,建設中心村,小村并大村,四百變一百”的戰略構想,依靠產業經濟推動建制鎮發展,依靠土地置換推動中心村建設,推進鎮村向規模發展、住宅向高層發展、環境向生態發展、管理向社區發展、設施配套向城市看齊,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將全市400多個行政村遷并建設成100個左右的中心村,節約土地10萬畝,構筑新型城鎮體系,為城鎮化發展搭建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
【村鎮建設典型發言】相關文章:
城鎮建設典型發言11-23
建設局項目建設典型發言材料08-24
新農村建設典型發言10-31
村鎮建設宣傳標語11-04
村鎮建設宣傳標語11-28
村鎮建設選址意見書10-18
作了典型發言11-05
典型發言的寫法07-18
作典型發言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