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要點介紹
要知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職場發展千萬不能忽視了對辦公室稱呼的禮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要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職場辦公室稱呼禮儀職場禮儀說:合理稱呼減少磨擦
很多人都曾經為稱呼困擾,尤其是職場新人,謂“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沒有”,冒冒失失、沒大沒小的職員,在職場上是不會受歡迎的。職場上,尤其是在工作場合辦公室,你對別人的稱呼,能表達出你心里是否對人尊重。人們很在意你心里是否有他,而稱呼能表明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言為心聲嘛。
辦公室稱呼的學問
職場新人怎么稱呼老人
曉玲進入單位的第一天,領導帶她認識部門新同事時,她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為老師,不少同事欣然接受。
當領導帶她來到一個女同事前,告訴曉玲將跟著這位女同事先試用時,曉玲更加恭敬地叫人家一聲老師。這位女同事連忙搖頭:“大家同事,你可別叫我老師,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曉玲覺得叫姓名不尊重,叫老師對方可能又覺得生疏。
新人剛到單位,要先問問同事或者留心聽聽別人怎么稱呼,不要冒冒失失隨便按照自己的想當然來稱呼對方。如果實在不清楚該怎么稱呼,第一次也可以客氣地咨詢說:“對不起先生,我是新來的,不知道我該怎么稱呼您?”不知者不怪,一般對方就會把通常同事對他的稱呼告訴你。
對方要求您直呼其名,你作為一個新人,最好不要那樣叫。禮多人不怪,即便是生疏一點,也總比不尊重對方“自來熟”要好,因為讓你直呼其名完全有可能是對方的客套。而且,在職場上,過分地表現親昵不值得提倡。親昵,可以在下班后的非正式場合。
此外,你在稱呼上得體,也是給旁邊的人做了個榜樣。在別人面前給對方面子、尊重對方,對方會覺得你很職業。這樣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斷送前程,追起根來可能就在稱呼不講究,而這些看起來是“小節”,實則不然——稱呼禮節正是一個人的修養、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現。
適當的稱呼有多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而職場稱呼作為一種相互之間交往的禮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正是因為禮數多,不能小視,稱呼的難度隨之加大。
同事和上司是職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的職場稱呼則可以反映出職場關系的親疏、職場環境的優劣,甚至可以從中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人際關系現狀。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等級比較森嚴,如何藝術地顯示對方的職位等級非常重要;而在民營企業刻板地叫對方某某“總”,在報社尊稱對方某某 “編”而讓對方感覺要么不夠親密,要么太過譏誚。
職場中如何稱呼女性
時代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稱呼也悄悄跟著變化。現在如果誰還在不適當的場合,把女孩子叫做小姐,把女士叫做大姐,很可能會招來白眼。因此,為避免“病從口入”,確實需要好好琢磨琢磨。職場中稱呼女性,也要拋開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些新興企業,同事關系比較輕松,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間,私下里用些昵稱,可以潤滑緊張的人際關系。但是公司以外的工作場合,而要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的姓氏加職位,這樣才能把你們在本單位的職位,承擔什么責任等信息傳遞給對方。
職場建議剛去單位最好多動筆
進入單位的第一天,和本部門的同事認識后,領導帶著員工去辦公室其他部門見同事,感覺像在“巡回演出”,一般還會去其他部門見同事,“巡回演出”,僅僅憑腦袋不可能一下子記住所有人的名字、職位,那么日后會不會搞錯呢?不妨隨身攜帶一個小記事本,大體記下一些同事的姓名,在后面加上長相特征、所負責的工作等注解,總之公司同事之間的稱呼都有慣例,我們新人最好多向老員工請教,才不至于因稱呼不當引起反感。
職場禮儀常識儀表的協調
所謂儀表的協調,是指一個人的儀表要與他的年齡、體形、職業和所在的場合吻合,表現出一種和諧,這種和諧能給人以美感。對于年齡來說,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穿著要求,年輕人應穿著鮮艷、活潑、隨意一些,體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蓬勃向上的青春之美。而中,老年人的著裝則要注意莊重、雅致、整潔,體現出成熟和穩重。對于不同體型,不同膚色的人,就應考慮到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服飾。職業的差異對于儀表的協調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師的儀表應莊重,學生的儀表應大方整潔,醫生的穿著也要力求顯得穩重而富有經驗。當然,儀表也要與環境相適應,在辦公室的儀表與在外出旅游時的儀表當然不會相同。
色彩的搭配
暖色調(紅、橙、黃等)給人以溫和,華貴的感覺,冷色調(紫、藍、綠等)往往使人感到涼爽、恬靜、安寧、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給人平和、穩重,可靠的感覺,是最常見的工作服裝用色。在選擇服裝外飾物的色彩時,應考慮到各種色調的協調與膚色,選定合適的著裝、飾物。
著裝
服裝不是一種沒有生命的遮羞布。它不僅是布料、花色和縫線的組合,更是一種社會工具,它向社會中其他的成員傳達出信息,象是在向他人宣布說:“我是什么個性的人?我是不是有能力?我是不是重視工作?我是否合群?”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我們的儀表應注意場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進行著裝,喜慶場合,莊重場合及悲傷場合應注意有不同的服裝,要遵循不同的規范與風俗。
衛生
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后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職場禮儀知識1)表情
① 目光。眼睛被喻為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如實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在社交場合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眼神的禮儀,目光要坦然、溫和、大方、親切,正視對方的兩眼與嘴部的三角區,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但凝視的時間不可太長,因為長時間凝視對方,會讓對方感到緊張、難堪。如果面對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從容的眼光來表達問候,征求意見,這時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時間。與人對視時,切忌迅速移開,不要給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對方緘默或失語時,不應再看對方。
注意目光的.注視范圍。目光注視區分為:公務注視區(額中至雙眼部)、社交注視區(雙眼至下頜)、親密注視區(雙眼至前胸)、側掃式(親密關系或非常厭惡關系)。注視區的選擇視場合而定。
② 微笑。人際交往時,表情應以喜、樂為主調,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禮貌的表示建議改成: 禮貌地表示 錯別字系統標注,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在各種場合恰當地運用微笑,可以起到傳遞情感、溝通心靈、征服對方的積極心理效應。
在與人交流時,可以在開口之前先以微笑示好;在與人交流時,如果對方向自己投以微笑,自己一定要以微笑予以回應。
2)安全空間
從心理學上講,在每個人的人體周圍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個人空間,每個人對這個個人空間都會非常敏感。一旦被沖破,我們會不自在或有不安全的感覺。這就是安全空間。
①親密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約半米的距離,一般限于夫妻、情侶、家人。
②個人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半米至一米的距離,一般是朋友、熟人相處的得體距離。
③社交空間:指平時社交、談判場合中,交際雙方之間一米至三米的距離,一般是泛泛之交或工作關系。
一般來說,歐美人的安全距離要比亞洲人的適當大一些。到底需要保持多遠的安全距離,還要在實際交往過程中靈活掌握。
3)首語
首語包括點頭和搖頭。在中國和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是點頭表示同意、贊賞,搖頭表示否定和遺憾。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點頭是否定,搖頭是肯定。
4)手勢語
人們雙手各五個手指的屈伸,都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而在各個國家或地區含義往往不同,用錯了會出笑話,甚至可能引起誤會和麻煩、反感,因此,了解國際通行的一般的手勢尤為必要。
大拇指伸出,在中國表示勝利、佩服,第一、首領等;在日本表示男人、父親;在美國、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表示幸運;在印度、德國則表示想搭車。拇指向下一般都表示品德不好、壞或不成功,而在英國美國,拇指向下表示不同意;在法國表示死了;在印尼、緬甸等地區則表示失敗。
伸出中指,菲律賓表示憤怒、輕蔑;美國、法國、新加坡表示下流;沙特則表示惡劣行為或極度不快。
向上伸食指,中國表示數字一或請注意;美國表示請稍等片刻;法國是學生請求發言的表示;緬甸表示最重要;日本表示最優秀。
小指伸出,中國表示渺小,看不起;日本表示女人,小孩兒;韓國表示女朋友;而緬甸、印度一帶則用來表示廁所;菲律賓表示小人物。
食指彎曲,中國表示數字九;日本表示小偷;泰國、朝鮮表示鑰匙;印尼表示心腸壞;墨西哥則用來表示金錢。
伸出中指壓在食指上,在中國表示數字十;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墨西哥等表示祈禱;荷蘭表示發誓;斯里蘭卡表示邪惡;而在香港則表示關系密切。
用拇指和食指搭成圓圈,在日本、韓國緬甸等均表示金錢;美國表示同意或成功;印尼則相反,表示不成功; 表示傻瓜,無用;而在巴西則表示肛門。
注意:切忌伸一根手指頭指人指路,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另外要注意,適當地運用手勢,可以增強感情的表達。但與人談話時,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要給人一種優雅,含蓄而彬彬有禮的感覺。
表情是指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通過面部肌肉的運動在面部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如果將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假定為百分之百的話,那么,其中75%的印象則來自于此人的表情,包括神態和態度,特別是微笑。而表情禮儀是指人們對目光和笑容兩方面的禮儀規范。表情禮儀對總體要求是:熱情、友好、輕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