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薪酬保密失灵HR遭遇质疑
尽管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采取严厉的薪酬保密措施,位于东莞的IT设备供应商飞地达设备有限公司还是遭遇了薪酬信息的泄露。人力资源经理吴鹏为平息由此前来问责的员工的愤怒而倍感头大。
“事实上,企业始终都无法真正落实薪酬保密,更不能以保密为由掩盖薪酬事实上的内部不公平。一旦员工得知了真相,HR就很被动。”
交锋:薪酬保密VS薪酬公开
正方观点:薪酬公开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10年的李海淑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是暗箱操作都会出现不公。从原则上讲,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制度应该是公开的。一个公开的薪酬体系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就会受到激励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某知名外资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王小莉认为,公开的薪酬制度有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并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信任感。我们知道,在实行保密薪酬制度的组织,从来也没有能够杜绝员工私下讨论薪酬的问题,而这种私下的讨论和交流得到的往往是错误的信息,或者是被别人欺骗,或者是自欺欺人,正是在这种员工之间的相互博弈过程中,错误的信息在组织内部传播,员工的信任感也消失殆尽。实际上,再保密的薪酬制度都不会阻止人们打探别人薪酬的好奇。不管怎样,或直接或侧面的消息都已经透露出来,而后迅速扩散。这样的保密只能是公开的秘密。既然是这样,又为什么不把薪酬直接公开呢?
反方观点:薪酬保密
某知名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开云表示,员工薪资保密制度有多方面的好处,实际上,许多员工希望他们的工资是保密的。特别是收入低和绩效差的员工,公开的薪酬会使他们难堪,而且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占很大比例,任何组织都难以对他们的存在无动于衷。员工享有隐私权,这似乎包括为他们的收入保密。
猜你也喜欢:走在路上(之路,渴望,有一种,梦想,让我)
走在路上(之路,渴望,有一种,梦想,让我)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
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让我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遥远的地平线的窗户。
从出生到十八岁,我一直在一个小村庄生活,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块土地,每天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遇到的都是熟悉的乡邻。我本来应该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劳作,然后在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的日子中慢慢变老。但老天偏偏让我降生在长江边,又偏偏在我家的东边生成一座五十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便一览无余。那时候还没有污染,可以极目远眺,看得很远很远,一些船从天边过来,又消失在天边,一些云从江边来,又消失在江边,于是就开始好奇,天边外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能够到哪里呢?感谢我的几个亲戚,因为他们在上海,于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我到上海走一趟。坐船半天一夜,终于到了上海。这次旅行,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的灯光、街道的繁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此,我的心开始渴望旅行,长大后我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北京去上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我考大学考了整整三年,自己也没弄明白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三年。现在想来,是心中那点模糊的渴望,走向远方的渴望。这种渴望使我死活不愿意在一个村庄呆上一辈子,而唯一走出村庄的办法就是考上大学。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外出打工这一说,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就是一个背上包四处游荡的打工仔了。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爱上了火车,在车厢里听着车轮和铁轨撞击的强烈节奏,听着风声在车窗外呼啸而过;还有对面开来的火车那撕心裂肺的长鸣,常常把你的魂拉得很长很长。火车从一个城市穿过,走向另外一个城市,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就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不同的风景里。
我的大学生活是孤独和自卑的,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之后的转变是深刻而痛苦的。四年大学对我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周末可以走出校园,到北京的周围去爬山。我曾经无数次坐在香山顶上看夕阳西下,群山连绵。在大学三年级时,我得了肺结核,被送进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山区的结核病疗养院。这个疗养院围墙尽管很高,但在楼上的房间里却能够看到周围的山。在医院的一年,我看遍了山的颜色,春的粉红(杏花桃花)、夏的青翠、秋的火红和冬的萧瑟。在医院的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上刻着冯玉祥“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爬这座小山,对着这四个字发呆。后来身体好点后,医生允许我走出大门,我就去爬遍了每天从医院的窗户里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峰。也就是在医院的这一年,我读完了《徐霞客游记》。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差一点掉进了安于现状的陷阱里。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了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梦想就这样慢慢消失。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又爬上了那座小山,看着长江从天边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被猛然惊醒。(这里是俞敏洪的梦想发源地)于是,我下定决心走出北大校园,开始了独立奋斗的历程,在出国留学的梦想被无情粉碎之后,新东方终于出现在我生命的地平线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着我飞越地平线,新东方从一个城市走向了另一个城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也带着新东方的梦想和我的渴望,从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城市,从中国山水走向世界山水,从中国人群走向世界人群。
也许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从此我们就走在了路上。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人的生命走得如此地不同。你做好走在路上的准备了吗? 猜你更喜欢:选修也有乐趣(那么多,选修课,自己的,选修,学校)
选修也有乐趣(那么多,选修课,自己的,选修,学校)
大二,经过一年的大一生活,我们有所麻痹,且不说专业课的听课效果,很难想象选修课我们的所作所为。
选修课名其曰是选修,其实比必修课的重要性还要大,大学三年,未修满选修课学分五分的学生据说不能毕业,选修课,名符其实的“挂羊头,卖狗肉”。
大二上半学期,我选修文海选粹,在每周四的下午七八节课。真心的不想去啊!在这么冷的天气,躲在被窝里看着韩剧是一件多么快哉的事啊!虽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但又何妨。今天,天气异常的寒冷,上午的课程已经结束,我纠结与宿舍与学校之间。下午四点钟的选修,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不喜欢奔波于路途中,学校与宿舍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但对我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重大的难题。目前,与上课时间还有四个多小时的时间,学校还是宿舍,我迟疑不决。
最后的决定,我还是未曾胜过我的懒惰。我选择呆在了学校,图书馆是最佳选择。图书馆三楼阅览室,是我的自由小空间。游走在图书中,却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来来去去,不下几遍,最后目光定格在莫言的一本《会说话的墙》。一本崭新的书,还未有翻阅的痕迹,书的首页是作者的简介,并且附有照片一张。莫言,丝毫不陌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写到这,我也心生一些想法。文学,说实话,很不喜欢的词汇,原因是自己心胸狭隘。自己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心里就会莫名对它生出厌恶。少年时,说话童年无忌的年代,说过那么多的理想,不记得自己说过自己长大后的理想是一名作家,或许对于写作我从心底就很反感。有些可笑,今天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正在写着厌恶写作的自己,却越来越沉浸在书写的乐趣中。那么多不敢说的话,那么多心情的不快,那么多不敢表达的情感,那么多说不出的悔恨。我喜欢它。
本是选修课老师博学的讲堂,可我却在这里书写着自己的小小乐趣。没有既定的文章内容,只是突发感慨的一一记叙。
舍己救人,老师提到的一个成语。在当今社会下,我几乎忘记了这一词汇的存在。尚不说救人,舍己,我们又有几人能做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罪过。我们怎么可能触犯呢!可悲的人类,总是会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找任何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