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湿,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猜你也喜欢:文化决定企业未来 利润最大化难支持持续发展(企业,
文化决定企业未来 利润最大化难支持持续发展(企业,企业文化,物质,价值,文化) 曾经,人们认为企业经营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显然这种理论不能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此后,理论界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被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广为接受。主要原因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概念有效地保障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提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未来,仅从企业处于某一时点上的、过去已实现了的、现存物质的价值去认识企业价值,仍然是片面的。应当在此基础上,以一种动态的、多维方式去反映和衡量企业的价值。
在企业文化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企业文化正在从下意识地存在,到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研究,乃至自觉地加以修正和完善。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完整认识和反映企业价值提供了条件。
事实上,无论是否自我察觉、是否刻意追求,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思想和观念,只要生命存在,它就存在,并左右着企业的发展。就企业文化的概念而言,学者们所下的定义宽窄不一,但都将“所有组织成员共享的一组重要的假设/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企业存续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主观上对其包括价值取向、审美取向等观念不断追求的过程,以最终实现其对自身文化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从客观上获得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亦或造成危害)。有的企业为实现对其企业文化的追求,甚至可能会在短期或局部主动放弃某些物质价值和利益。而有的企业只盯住眼前利益,唯利是图是其文化的核心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其观念中根本没有法律、道德、审美的概念。从长远看,前者可能因其主观上对文化的追求,而在客观上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后者则往往是不能长久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来,伴随企业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重要财富,无论企业物质价值的大小,企业都必然拥有其具有个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物质一起,构成企业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与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适应,能够与企业物质形态完美结合的企业文化,是有助于企业物质价值增长的、对企业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反之,不适合于企业的文化,不但不能发展和壮大企业,还必将使企业原本拥有的物质基础被无谓的损失和消耗,则是对企业有负消极影响的文化。 猜你更喜欢:父辈人(自己的,阿姨,母亲,都是,父母)
父辈人(自己的,阿姨,母亲,都是,父母)
早上六点,被流水声吵醒……原来是楼下的阿姨在帮我冲洗楼梯,边扫边冲,还用拖把在吸水。
我过意不去说道:阿姨,早啊!在帮我扫楼梯啊,真是谢谢啊!
阿姨说:天热,灰很多……
我说:我应该自己扫的,太懒了,麻烦您了!
阿姨说:小唐,你工作忙……没事!
汗颜的我,赶紧找来扫把,帮阿姨提水,把楼梯从五楼到一楼冲洗了一遍。多么美好的早晨。
我是一个较干净整洁的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但常年在外求学工作,对人情味感知的越来越少。邻里之间也都是外地人,平时交流不多。楼下的阿姨却不一样,非常的勤劳、善良,她自己在阳台种了好多辣椒、番薯叶、葱等,平时也经常拿一些自己种的菜给我吃,而且还帮我在我门前种了很多的番薯叶和马齿苋,可以经常吃。有时碰到下雨的时候,还叫我下去吃饭,阿姨做的菜非常的好吃,香辣……
我父亲和母亲也是这样的人,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对人友善、邻里关系处的非常的好。以前在瓷厂,住的是集体宿舍,一层楼有十几户,父母总是能够处理好和邻里的关系,帮着照顾别人的小孩、没事的时候家长里短的聊聊天,不管是来了多少同学,总是很热情的招待,生活很温馨值得回忆。这与我长大后喜欢交朋友、开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后来买房子搬出集体宿舍了,楼上楼下也很好,几家人亲的跟一家人一样。父母们亲,小孩子们就更亲了,每年过年,都是几家人在一起闹,吃饭不用说,打牌打麻将到通宵……再后来,父母到上海做生意,凭着自己的勤劳、辛苦,在上海艰难的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到了新环境后,爸妈一贯的热情、真诚、友善使他们很快就结识了很多老乡,经常有老乡会送一些豆角啊、辣椒啊来吃,母亲也经常的冻一些凉粉、从老家带一些米粉送给人家。邻居家生了个小胖子,老抱到我家来,父亲母亲特别的喜欢,抱着都不肯放手,吃饭的时候就喂饭,有什么吃的都拿出来给小胖子吃,我也应该尽早的让他们抱孙子了!
父辈人不管走到那里,生活经营的总是红红火火。我想靠的是自己的勤劳,自己的双手,以及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从小到大,家里总是很温馨,家里也经常来客人。父母做的饭菜非常的好吃,总是用大碗装,搞的很丰盛的样子。父亲总是笑母亲只会做一些家常菜,而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大鱼大肉了,总是很迅速的做完,但是做的非常好吃。这与父亲以前开长途车有关,全国走遍,南北风味他基本都尝遍过。而母亲以前在学校食堂和饭店里面做过厨师,厨艺自然是不会差的。这也深深的影响着我,我和我弟弟,小学时就会自己做饭吃,先是煮饭、炒一些简单的蛋炒饭、土豆之类的,后来对吃的要求高了,也开始做肉啊、鱼啊,一个小时之内做一顿七八个人吃的饭,对我来讲也没问题。这些使常年在外的我受益匪浅,不管走到哪里,我总是很快就能适应下来。
回顾自己走过的二十四载春秋,父母对我影响是最大的。读小学前,生活在农村,爸妈在瓷厂上班,下班后回来还要种田,靠着一家人辛勤的劳作,生活还是过的幸福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老家做了新房子,这是很了不起的。儿时的记忆也是甜蜜的。放牛时,直接把牛绑到外婆家的花生地里,自己在树下睡觉;夏天夜晚总是提着个鱼桶跟着小舅后面用电网网鱼、下套钩,中午就跟着小舅去浇鱼,他总是光着膀子浇水,我要做的就是抓鱼了。记忆深刻的一次是,有一次浇完后回去,他抗着个锄头,不知道我紧跟在后面,把锄头往后坠下来,在我头顶留下了好大的一个疤,回去被他姐我妈骂了个半死。呵呵。还有就是双抢的时候帮家里收水稻,天热啊,流汗啊,蹲在田里割水稻,挑水稻的时候肩膀都磨的通红,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嘘嘘不已……父母则不然,都是干农活的好手,半夜起来开夜工,一两个小时可以割完大半亩的稻子。儿时记得最清楚的还是早晨,爸妈总是醒的很早,然后就在聊天,聊这聊那,总是不厌其烦的聊,然后六点多了,母亲就开始起床,做饭啦,洗衣服啦……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但是母亲看到了,她总是会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