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
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
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猜你也喜欢:张齐贤:人生需要有点硬度(太祖,皇帝,治国,采纳,让他)
张齐贤:人生需要有点硬度(太祖,皇帝,治国,采纳,让他) 张齐贤是贫苦人家的孩子,父亲早亡,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欺侮,可想而知。但不管多苦,张齐贤始终坚持读书,关注国家大事,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圣驾在大街上浩浩荡荡地行走,别人都避之不及,张齐贤却从人缝儿里钻出来,瞅准了宋太祖的坐骑,拦到前面,大声说,自己要上表献策。
当时,他没考取任何功名,就是一介布衣,居然敢拦皇帝的驾,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他不但拦了,还要求和皇帝面谈。宋太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胆量,于是,把他请进行宫,让他尽情说话。
张齐贤指天画地,陈述自己的治国十策,从富民到举贤到惩奸,说得激情满怀。宋太祖听得津津有味,这十策里,至少有四策非常合皇帝的胃口,皇帝准备采纳这四条,张齐贤却不干了,说这十策都很重要,皇帝必须全部采纳实行。无论皇帝说什么,他都毫不妥协,大声和皇帝争辩,气得宋太祖将手一挥,命人将他拉出去,好让耳根清净。
虽然没采纳治国十策,但宋太祖却对张齐贤心生佩服,这人不但有真才实学,还敢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具有真正的大臣风范啊。回到京城后,宋太祖将张齐贤郑重推荐给了弟弟赵光义,希望他将来重用此人。
有了皇帝的关注,张齐贤顺利考中进士,又顺利入了仕途,到地方上当官去了。
雍熙三年(987年),北宋大举北伐,却接连遭遇失败,连无敌将军杨业都战死,一时间,宋军产生了恐辽心理,缩在城墙里,根本不敢出来和辽军对抗。见此情景,张齐贤主动请缨,要冲到战场上去。
一个文官,却嚷着要去打仗,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好在,宋太宗还是佩服他这份勇气,准他所请,让他出任代州知州。
到战场后,张齐贤很快看出辽军的虚实,想要出战痛击辽军。当时,代州的守将刚刚吃了败仗,坚持守城不出,无论张齐贤说什么,他都不为所动。
但张齐贤从不向命运低头,他集结了少量士兵,趁黑出动,用计迷惑辽军,结果以少胜多,打得辽军仓皇而逃。
张齐贤的胜利,让士气低落的宋军重新看到了希望,连一个文官都能打胜仗,他们这些天天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有什么理由害怕辽军?
而这一仗,也让全宋朝人都看到了张齐贤的能力和硬度,这正是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啊!从代州回来以后,他就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然后又一路高升,直到做到国家宰相,并在这个位置上呆了21年之久。
这个贫二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有一点硬度,只有硬起来,才能不被人海淹没,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所向披糜,引领整个时代。
文/汤小小
猜你更喜欢:最初的几件衣服(衣服,几件,自己的,套装,上班)
最初的几件衣服(衣服,几件,自己的,套装,上班)
今天,偶尔还会想起最初出来参加社会工作时买的几件衣服:
那条灰色半截裙老套极了。
那件黑色短外套实在是衣不称身。
那个皮包难看极了,当时怎么会认为它很漂亮呢?
还有那时的发型、那时的化妆,今天看来都太糟糕了。可是,当时却觉得上班应该穿成这样的:套装、丝袜、二点五厘米高的鞋子。
每个人都有这些经验:在成为上班族之前,很小心谨慎地挑几件能代表自己个性的衣服,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投资。
隔了许多年月之后,从前的老套变成了有趣的回忆。第一次买的上班服,总是太老成了一点,品味也见不得人。男人买的第一套西装和女人买的第一套套装,代表的是人生另一个阶段。我们带着几件仅有的衣服去闯荡新天地,满怀兴奋,也有点战战兢兢,于是用衣服使自己看来成熟和世故一点。
许多年之后,我们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我现在是绝对不会穿套装的。即使是冬天,也不会穿丝袜。会穿成这样的,根本不是我。
寻找自我和自信,原来也是一个过程。一生之中,我们买过许多衣服,有些印象深刻,有些已经忘记了。每一件衣服,都是当时自己的自我,组成了过去,也改变了将来。最初的几件上班服,虽然不堪回首,却在记忆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