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

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

日期:2023-02-22 18:20:1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   導語:畢業論文,泛指專科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博士

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

  導語:畢業論文,泛指專科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等。下面小編整理了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歡迎參考借鑒!

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

  一、如何運用歸納法學習歷史

  學習歷史的方法有很多,歸納法是其中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

  以唐朝為例子。唐朝統治者處理民族關系的5種方法:

  一是戰爭,如唐太宗借東突厥內亂,發動對東突厥的戰爭。

  二是設行政機構,如唐太宗在東突厥舊地設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貴族進行管理。

  三是冊封,如唐高宗時,封松贊干布為西海郡王,授予駙馬都尉之職;唐太宗封皮羅閣為云南王。

  四是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帶到西藏許多物品、技術與書籍等。

  五是和親,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加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交往。

  二、如何利用圖示記憶歷史

  通過圖形的識記增強記憶效果,同時也是借助圖形加強理解基礎上的記憶。運用圖示記憶歷史自古有之,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曾經說過“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可見圖示記憶的重要性。圖示記憶法所用的圖包括地圖和插圖,插圖是歷史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用與教科書文字緊密配合,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例如學習明清北京城和長城時,仔細觀察和感受課本中關于故宮及長城的圖片時,就能充分領略其宏偉的氣派和博大的精神,這要比單純文字閱讀記憶的效果好的多。

  三、運用比較法學習歷史

  比較是對事物認識的重要途徑,只有對事物進行比較,才能發現它的特點和規律,才能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比較常常在有共性的事物之間進行,以達到深刻認識事物的目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經常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共同特征,以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同時也要發現事物的特征,以了解其鮮明的個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取得進步。如明朝的對外關系課與唐朝的對外關系進行比較,唐朝的對外關系又可與清朝的對外關系進行比較等。

  四、如何巧用數字和關鍵字記憶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的記憶可以根據其內容的特點分成若干方面,再把相同或相類似的方面合成一個或幾個數字要點,通過簡易的數字代替繁雜知識的幾個方面,通過關鍵字詞代替知識的要點,從而化繁為簡,達到記憶知識的目的。

  如七年級下冊15課“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這一問題,可歸納成三個方面,即改革機構;設錦衣衛;八股取士。另外“改革機構”可簡化為“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五、如何掌握時間的歷史意義

  我們往往從下列四方面評價歷史事件的意義。

  1、歷史地位。這是向前看得出的意義。就是看它在過去歷史發展中占什么地位。這種意義往往帶有“第一、標志著、開端、序幕、劃時代、轉折點、分水嶺”等詞語。如如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歷史作用。這是向后看(包括事件的經過)得出的意義。有兩方面:

  一是對舊事務的打擊、推翻和動搖作用;

  二是促進和推動新事物的發展。如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聞名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歷史影響。這是從間接看得出的意義。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4、思想意義。這是從現在看得出的意義,也可以說是現實意義,有些事件得出的經驗教訓,也有現實的思想意義。

  六、如何通過必要的聯系來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點

  有些歷史事件發生在同一時期看似偶然,實際上有其內在的聯系,并往往共同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學習歷史要善于把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進行聯系對比,從中找出它們的共性,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歷史發展階段特點的理解和認識。

  如七年級下冊第16課中”“戚繼光抗倭”和第18課“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三個事件,一個因日本而起,一個因荷蘭而發,一個因沙俄而生,但放在一起考慮,就不難發現,三個事件都因外國對中國的侵略而發生,這在以前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再與當時世界歷史的發展相聯系,就不難發現,明清時期的中國雖然強大,但在世界上卻正處于國力下降并逐步成為其他強國侵略對象的階段,這正反映了這一單元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封建制度衰落、中國開始出現危機的歷史特點

  六、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我們學習歷史時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在學習每一個歷史人物時都會帶上自己的感情,因此同一個歷史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可能有很大的差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呢?一是我們要把歷史人物放在他所在的時代去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二是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當時人的道德標準。如對唐太宗應如何評價呢?我們要把課本上有關唐太宗的事例以及我們所了解的唐太宗的史實列出來,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結論。

  七、材料式問答題的解答方法

  在問答題中提供一定的歷史材料,其主要得目的在于使設問具有更明確的指向性或為問題的提出設置一個新的歷史背景。這類題目目前有增加的趨勢,即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逐漸趨于融合。從形式上看,材料式問答題主要由兩部分內容構成:材料和設問。在審題時要抓住兩個方面:審題,弄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信息范圍;看清設問,即題目要求回答什么。最后還要分析設問和材料之間的關系,有的是在材料提供的新的歷史情境中提問,有的是需要分析說明材料的觀點。

  八、充分利用歷史地圖

  歷史地圖是歷史空間直觀而客觀的反映,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的發展變化。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生動直觀地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而且可以達到時間和空間更緊密的結合。利用歷史地圖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地理概念。如學習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六課《對外友好往來》時,在閱讀課本第28頁得內容時結合29頁的《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就可以從整體上了解隋唐時期都與哪些國家地區有交往,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空間概念。從圖上可以看出唐朝對外交往的路線,有向西、向東、向南的陸路交通,有沿著海岸線的水路交通,通過交通網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聯系了起來。其次,還可以根據《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整理而成《唐朝對外關系示意圖》,總體上把握整節課的內容。

  九、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分析、評價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是提高思維能力、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應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把歷史現象和歷史結論聯系起來,辯證分析,才是正確分析事件的有效方法。如對宋遼的澶淵之盟的評價,可從盟約訂立的背景、內容方面進行分析:澶淵之盟是在北宋抗遼取得軍事勝利的情況下訂立的,是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表現,給人們帶來沉重的負擔。同時,盟約訂立后,雙方結束了戰爭,出現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有利于雙方生產的發展和經濟文化交流。只有一分為二,才能使評價更為全面、公正舉一反三,分析夏金、宋金和義同樣可以用這種方法。

  十、如何運用學科綜合知識學習歷史

  歷史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政治、地理等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的發展離不開時間、空間,歷史發展一自然地理關系密切。因此,借助政治、地理等學科知識解決歷史問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學習中,對歷史事件、現象,課結合地理知識分析,古代都成的選址,同地理形勢、交通位置、經濟重心與生態變化等有關;國家分裂統一的形成,也有地理環境的因素;某一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與氣候土壤、人口遷移、水利興修等分不開。因此,結合地理等學科知識學習歷史,能充分認識到利用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對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對歷史現象的理解認識能力。

【淺論學習初中歷史的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特點與音樂教學方法的改進論文05-26

淺論幼兒水墨畫教學方法論文01-03

淺論九年級數學的學習技巧的論文07-24

淺論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論文12-18

淺論軟件需求分析的論文07-14

淺論文明與文化的關系論文02-17

淺論基礎美術教學的實施論文01-03

盈余質量分析淺論的論文11-15

淺論如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12-22

關于學習方法的議論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