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精選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為更好地推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通過采取實地走訪、座談等方式深入基層調研,認真梳理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現狀,深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薄弱環節和丞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課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播載體的迅速普及,群眾思想的不斷解放,以及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使得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許多現實難題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引領社會思潮的任務更加緊迫,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的任務更加繁重。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新形勢下的突出表現如下:
(一)群眾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樣多變。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軌、經濟轉型的加速期,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各種社會力量競相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元化指導思想與多樣化社會意識并存,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思想觀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碰撞,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尤其是在農村,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民思想觀念遭受沖擊,帶來了集體觀念淡化、個人利益至上、享樂主義滋生、善惡標準迷失等一系列問題,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的沖擊。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矛盾逐漸凸顯,突發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社會現實問題容易引起偏激言論和非理性行為,這些現象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二)信息傳播手段不斷更新。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絡等高科技的興起,網絡已成為進行交流、傳播信息的新興媒體。報刊、電視、手機、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舊媒體廣泛使用,導致傳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傳播的負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輿情保障工作的難度日益加大。互聯網已成為覆蓋最廣、影響巨大的大眾傳媒,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
(三)群眾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征。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廣大群眾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動了廣大群眾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消費正進入一個空前旺盛的時期。人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聽廣播、看電視等傳統娛樂方式,轉而追求節奏更快的城市現代生活,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形式、層次要求更高,這也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問題
當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扎實開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總結出一些成功經驗和做法,但在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課題下,仍然暴露出很多短板和不足,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層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視不夠。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一個軟指標,在基層各項工作中,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雖然在年初的計劃安排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被列入計劃,但在實際落實中,卻往往在經費、人員以及制度的落實上等都得不到保障。由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某些單位和基層看不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缺乏了解和耐性,對其在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的作用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從而忽視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著應付了事,得過且過的現象。
(二)傳統的宣傳教育陣地、形式和方法單一、難以適應新的形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論壇、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新興傳播手段、傳播方式異軍突起,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而傳統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已經不可否認存在著如宣傳形式單調、宣傳手法陳舊、宣傳陣地單一的問題,宣教方法往往簡單、生硬,采用說教式的單向灌輸,缺少與老百姓的互動,難免影響了正面宣傳的說服力。在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陣地主要集中于電視,由于電視娛樂性很強,又具有很廣的可選擇性,同一時間段里往往是娛樂休閑節目大受歡迎,時政要聞節目鮮有人看。與此同時,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真正符合基層群眾需求的少之又少,其理論之高深,用詞之晦澀,讓基層群眾望塵莫及,不知所云。因此,宣傳教育活動往往在農村存在著斷裂現象,宣傳教育只停留在村委干部和鎮街機關黨員干部的層面,沒有真正進入群眾之中,即使灌入了人耳,卻難入人心。
(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建設滯后。近幾年來,基層工作任務日益繁重,許多干部往往身兼數職。由于分管負責的工作太多,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很難集中時間和精力來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的甚至把大部分時間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它日常工作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干部隊伍不穩定,人員缺位、兼職、在編不在崗的現象非常普遍。不少宣傳干部做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驗不足,缺乏應有的事業心、責任心,對艱巨而復雜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分析,不能把豐富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寓于日常業務工作之中,工作始終打不開新局面。很多基層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或者說隱藏在民間,沒有被及時發掘。
(四)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創新和活力,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隨著廣大人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基層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基層文化卻始終呈現“文藝隊伍年年歲歲人相似,文藝作品歲歲年年產不出”的現象,用老百姓的話說“嘴一張就知道唱什么歌,腳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雖然每年都有“三下鄉”活動,但一年最多只有一至二次,而且受眾人數非常有限。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能很好地把宣傳內容同基層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聯系起來,與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致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缺乏應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投入不足。近年來,省、市、縣各級都加大了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安排各項資金用于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雖然基層文化陣地的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用于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資金畢竟有限,難以完全滿足宣傳工作的需要。另外,許多農村宣傳文化陣地重建輕管問題嚴重,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常文化生活需求。比如部分農家書屋,由于缺乏持續投入,書屋沒人管理、藏書品種單一、書籍陳舊、內容過時等問題使圖書室大多數基本閑置。
三、針對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對策建議
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練提升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凈化社會風氣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階段、新形勢下,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要加強基層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視。首先,要解決好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各級干部必須提高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安排部署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具體措施,切實解決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提高主動從事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建立一套針對性強、有可操作性、較規范的考核、獎懲機制,制定量化考核標準,將指標層層分解、細化,把任務落實到相關部門和人員,使他們人人有任務、人人有目標,人人主動抓工作。最后,要嚴格考核,獎優罰劣。根據量化考核標準,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綜合考核和評價,依據考核和評價結果獎優罰劣,促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切實實地為基層發展服務。
二要創新宣傳內容、載體和方式。在宣傳內容上,宣傳工作不能僅僅“唯上”,在宣傳黨的大政方針的同時,更要聯合文化、教育等部門貼近百姓,做好與百姓利益相關的政策宣傳;在宣傳載體上,要切實利用和引導好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推動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互相融合、補充,多渠道、多角度地對干部群眾進行思想文化教育,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在宣傳方式上,要深刻認識“三貼近”,準確把握人們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做到生動活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加具體實在、入情入理、可親可信。
三要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完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人員配備,要把那些熱心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一定專業技能,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干部安排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崗位和領導崗位。要制定長遠隊伍建設規劃,定期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宣傳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工作技能。還要加強對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后備力量的培養。通過給任務、壓擔子、送出去學習培訓等方式,使后備力量盡快成長為黨的政策宣傳員、政府與百姓的聯絡員、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
四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在新的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在文化活動中扮演服務者的角色,積極引導群眾,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進一步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層總有一些文化能人,他們或會彈會唱,或會舞會講,應對其中有熱情、有影響力的骨干給予經濟上、政策上的扶持,將其發展成“文化中心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群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群眾文化。二是結合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群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游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群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五要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整合資源。一方面,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要隨著地方財力增長而同步增加,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同時,基層要積極爭取上級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政策傾斜和經費資助,努力整合資源、多方籌措資金。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現有的文化基礎設施,要對文化場所和設施設備加強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設,提高文化基礎設施的利用率。
六是要多部門聯合,形成合力。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肩負著構建大宣傳格局的重要使命。隨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內容、形式、質量需求的日益提高,有些老經驗、老做法很難滿足這些需要。同時,唯個人、輕集體、重享受等一系列負面思想也在不斷的沖擊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這些棘手的問題不是單純的一個宣傳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發動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共同動手,通過全黨動手、全員參與,才能形成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強大合力,開創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2強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近期,筆者就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形成原因及思考對策為課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現就有關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當前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宣傳不夠到位。目前,農村宣傳思想工作仍滯留在定規劃、下文件、開會議的低層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簡單,針對性不強。主要體現在:理論學習不深入,形勢教育不及時,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地方長期以來忽視先進的政治思想和科學的實用技術的宣傳教育,理論武裝指導不了實踐工作,以致不少農民朋友思想觀念落后、政策水平低下、法律意識淡薄、文明程度偏低,對錯誤的思想和落后的行為缺乏辨別力和抵制力。
(二)輿論引導不夠。在貧困邊遠山區,宣傳媒體網絡不健全,宣傳方式手段陳舊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輿論引導優勢的充分發揮,很難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積極營造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
(三)文化活動匱乏。隨著廣大農村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基層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受資金、文藝人才等各方面的條件制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能力相對薄弱,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生產力矛盾更加突出,人們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滿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一些盲區。
(四)陣地使用率低。近年來,中央、省、市都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使文化陣地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卻不容樂觀。有些文化室長期無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級通知說有檢查時才會臨時開門,打掃衛生,組織人員,待檢查團一走,又恢復鐵將軍把門,文化室的“陣地”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五)干部隊伍不穩定。當前鄉鎮宣傳干事大多為兼職,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使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傳文化工作中。
二、形成當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滯后的成因分析
一是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宣傳思想工作不夠重視,積極性不高,認為宣傳思想工作純粹是務虛,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不能很好處理經濟建設與宣傳思想工作的關系,認為做不做無關緊要。
二是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夠,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不夠深刻全面,一些人認為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加大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不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往往是虧本生意,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產生政績效應。
三是文化人才相對匱乏,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不夠濃郁,人才培養工作不力,宣傳文化人才青黃不接,隊伍發展不穩定。
三、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高度重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是否得到貫徹落實,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作為各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入調研基層群眾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基層宣傳工作的形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關注社會大眾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選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話語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人們。一方面在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措施的宣傳上,探索改進單一的灌輸式宣講的方式,應努力將宣講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劇等形式,寓教育于娛樂之中。另一方面在宣傳資料的編印上,應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編印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且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宣傳品,如掛歷、口袋書、折頁,還可將需要宣傳的內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種語言解說,滿足不同民族群眾的需求。同時還應考慮建立一支基層宣講員隊伍,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體現發展的變化。
(三)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一直以來,在基層文化活動中,宣傳文化干部始終承擔著組織者、領導者、參與者的職責,而基層群眾卻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者。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熱愛以及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積極引導他們,將自己領導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層總有一些文化能人,他們或會彈會唱,或會舞會講,應對其中有熱情、有影響力的骨干給予經濟上、政策上的扶持,將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群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群眾文化。二是結合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群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游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群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四)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一是創新體制,保證基層干部數量,專向培養基層宣傳文化干部。或者也可給長期在基層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對基層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又有豐富工作經驗但始終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干部明確身份,保障待遇,使他們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的整體素質,要通過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培訓,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尤其要通過學習教育,使基層干部隊伍能真正熱愛基層、扎根基層,把基層當作施展才華、展示能力的舞臺,這同時也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基層、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的無限熱情。三是動員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發揮好基層黨團員隊伍、群眾中的先進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觸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使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片領域。
(五)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當前,各級財政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應加大對文化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圖書閱覽室等能夠提升人們精神素質和身體素質的設施在基層還為數很少,而人們對此的需求卻很大。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制作、電視節目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的譯制方面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同時還應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3巴拉嘎爾高勒鎮歷來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宣傳部的大力支持正確領導下,經過不斷努力,全鎮基礎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生活大大豐富,形成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目標明確、整體推進、亮點突出、特色鮮明的良好態勢。在新環境新背景下,巴拉嘎爾高勒鎮以正確認識本地宣傳思想文化發展現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出發點,就巴拉嘎爾高勒鎮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思路對策進行了調研。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理論武裝成果豐碩
巴拉嘎爾高勒鎮始終把理論武裝擺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位抓緊抓實,堅持從領導班子學習、黨員干部學習和長效機制建設入手,推動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一是抓好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精心制定了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加強中心組學習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了中心組學習考勤簽到制,并建立了中心組學習檔案。目前,已組織中心組學習9次,撰寫心得體會4次,專題討論2次。二是抓好機關干部理論學習。制定了黨員干部年度學習計劃,以每周五集中學、每周圖書閱覽室自學、每月黨員固定日活動、每季度講黨課、每季度主題討論會等形式,不斷推進了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常態化、制度化。年初以來共集中學習31次,撰寫心得體會5次,討論3次,進一步深化了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帶動黨員干部形成注重學習的良好風氣。三是抓好社區干部及基層黨員學習。年初以來,各社區累計學習129次,其中:聯系社區分管領導講黨課5次、社區書記講黨課18次、普通黨員講黨課7次、觀看專題片21次、學習廖俊波先進事跡專題討論5次、做合格黨員討論5次,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黨員干部思想教育,強化了理想信念。
(二)輿論宣傳富有成效
一是把握導向,規范輿論宣傳。進一步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和管理,確保全鎮新聞宣傳工作有序推進,制定了新聞發布制度,并確定1名副鎮長為新聞發言人,注重把握我鎮重大活動安排和需要對外發布的新聞,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提高輿論引導水平。二是強化監督,占領輿論陣地。隨著網絡、微信、微薄等媒體平臺的普及,新媒體已成為宣傳主陣地之一。為此,我們印發了《關于加強鎮機關和社區網絡和信息服務平臺安全的通知》,成立了全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新媒體管理制度,加強選題管控和內容監督,堅持凡上報的信息稿件,均需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簽發后報送發布,確保所發布內容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不出現違背主流意識的內容,營造清朗和諧的網上輿論氛圍。同時,高度重視輿情信息工作,制定了輿情研判工作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輿情信息的研判管控和處置工作,鎮及各社區各指定了一名負責人,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完成各類輿情處置、網評工作,在網絡上積極發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三是主動出擊,切實加強對外宣傳。為切實做好全鎮宣傳報道工作,抓好通訊員隊伍建設,建起了由機關干部、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通訊員隊伍,并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講座、培訓等方式提高通訊員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和發揮通訊員的宣傳積極性。年初以來,我鎮已編寫上報簡報、綜合信息507期、調研10篇,及時宣傳反映了各項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及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效、新亮點,樹立了良好對外形象。
(三)文明創建氛圍濃厚
一是組織開展好文明創建活動。在去年巴拉嘎爾高勒鎮被評為全盟文明蘇木鎮的基礎上,繼續抓好文明創建工作,按時完成了20xx年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推薦上報工作,形成了干部、群眾人人參與、個個支持文明創建的濃厚氛圍。二是切實做好先進典型評選工作。加強“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評選推薦工作,在全鎮評選、宣傳15名“身邊好人”,10人入圍“西烏好人”行列,推薦上報了11名道德模范候選人,傳播宣傳身邊好人好事、美德善行,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不斷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質,推進了文明創建工作。
(四)文化建設活力攀升
一是加強文藝隊伍建設,在完善社區文化活動室等場所的同時,發展壯大群眾文藝隊伍,現轄區5個社區有秧歌隊、健身舞隊、太極扇、轉移進城牧民樂隊等12支文藝隊伍。二是精心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研究制定了群眾文化活動計劃。目前舉辦了《喜迎新春,共創宜居、智慧城鎮》為主題的20xx年度社區居民文藝晚會、《社區杯》兵兵球羽毛球比賽、“同聲唱響祝福內蒙古”歌詠比賽、“話自治區團結奮進70載”主題活動、《巴拉嘎爾高勒之夜》廣場群眾文藝匯演等10次,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了文明、團結奮進的良好文化氛圍。
(五)特色工作亮點鮮明
在抓好道德講堂、理論政策大講堂的同時,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挖特色、創亮點,圍繞不同社區不同品牌、特點,以一個社區打造一個主題講堂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各類學習講堂建設,豐富了講堂內容,又方便了社區居民的學習,為社區居民創造了有利于學習的良好環境,進一步促進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較大的提高了居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巴彥烏拉社區圍繞法治型社區品牌,設立了普法大講堂;罕烏拉社區圍繞社區愛心社區品牌,根據社區入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較多的實際,開設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講堂及求是大講堂;巴彥呼舒社區圍繞服務型社區品牌,設立了轉移進城牧民黨員學習課堂;寶日陶勒蓋社區,圍繞民族特色社區品牌,根據轉移進城牧民較多的實際情況,建立了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大講堂;巴拉嘎爾社區圍繞社區學習型品牌,設立公益講堂和社區黨校,通過提供特色便捷學習教育服務,為黨員提供了多種平臺。截至目前,開展了求是大講堂、法律大講堂等各類講堂40次,服務群眾1316人次。同時,將此項工作作為今年我鎮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亮點,積極進行了宣傳推廣。
二、存在的問題
巴拉嘎爾高勒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我們雖然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離上級的要求和其他先進單位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一是網絡影響日益加大,互聯網、手機微信等新興媒體的應用和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是研究解決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引導輿論的本領需要進一步增強;
三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戰斗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解決思路及對策
(一)進一步強化網絡應用管理。網絡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為基層領導干部要學會在平時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網絡媒體。要進一步掌握好互聯網、微信等網絡媒體傳播規律,結合《網絡安全法》的正式實施,進一步完善制定好符合我們工作實際的各項網絡媒體管理制度,強化對黨建網、鎮微信平臺、微信群等的監管,加強對黨員干部使用新媒體的監督力度,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進一步強化責任,提升能力。
(二)進一步提高新形勢下輿論引導水平。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積極唱響主旋律,加強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強起來,用先進的思想道德文化占領意識形態陣地,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批判反主流意識形態思潮,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推進網絡輿情信息研判工作,完善研判機制的同時,逐步培養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懂網絡的專職隊伍,加快適應輿論引導新形勢,有效應對各類輿情事件的發生。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隊伍建設。加強宣傳思想隊伍建設,根據工作需要和隊伍建設實際,在現有宣傳委員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力量,逐步在各社區也指定1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宣傳文化工作,充實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切實提高宣傳思想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壯大宣傳文化工作的力量,推動宣傳思想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戰斗力,實現新的提高。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4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安排部署,鄉黨委、政府安排專人摸清我鄉家底,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和汛期防汛方案。全面推行河長制不僅是解決“水源”問題的一條務實之策,也是整治農村水環境、提升農村建設品位、減少農村水事糾紛的一項有效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面摸底核實,掌握詳情。為全面摸清現狀,為我鄉全面推行“河長制”提供詳情真情,我們特開展專項清理摸底,全面掌握每口的蓄水容量、水面面積、受益范圍、地理位置、淤積程度、承包管理現狀等基本情況,經過摸排,全鄉共有堰庫塘58口(其中水庫2座,山坪塘及蓄水池56座,無河流),總蓄水能力3.6萬余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4900余畝;在摸排過程中,由于我鄉分布離生活區較遠,無廢棄物排放進入,加之不承擔人口生活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和牲畜飲水,無水體富營養化等水質污染現象,水質條件達到要求。通過摸排,既為我們部署全鄉整治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也為我們辦好這件“惠民利民”實事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措施辦法
(一)制定實施方案,逐級落實堰塘整治責任。根據縣委、縣府要求和我鄉分布情況,制定《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同時構建鄉村社三級“河長”組織體系。由黨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長”,鄉長擔任“總河長”,其余黨委領導擔任分河長,各村書記、主任擔任村級河長,村四職干部擔任社級河長。
(二)強化汛期防汛工作,建設防汛防災隊伍。為了確保我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結合我鄉實際,制定防汛預案。根據預案,徹查地災點和風險隱患,安排專人定時巡查,鄉氣象員及時報告惡劣天氣現象,爭取預警時間;成立防汛指揮組,統籌協調防汛搶險工作;指揮組下設水上應急分隊和陸上應急分隊,組織防汛救災工作。
(三)制定措施,防止水面污染。普及科學知識,減少農業生產用藥,施肥等產生的面源污染;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做到不向亂丟亂扔垃圾和動植物;加強環保督查考核力度,做到人員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同時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讓鄉、村級河長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四)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堰塘整治取得實效。鄉成立“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河長制”辦公室。“河長制”辦公室負責工作部署協調,制訂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監督工作落實,組織實施考核。
三、工作建議
(一)全面發展生態農業。大力推進沿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環境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加快調整傳統種養殖業,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有機生產技術,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全面整治區域內的畜禽養殖、圍網養殖,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二)著力推進整治。采取有效生態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生態清淤,每年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清淤工程,加強淤泥資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大力實施沿岸植被恢復工程,有效隔離和控制入污染物;加強垃圾清除,加強水域環境衛生監管,建立屬地和水面保潔長效管理措施。
(三)進一步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補助,利用“一事一議”自籌,采取村民出資自擴自建、聯戶建設、村補貼引導建設、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等模式融資開挖塘堰,動員鄉、村積極爭取在外知名人士、創業成功老板捐資開發塘堰,確保堰塘整治項目不漏一村、不漏一組,集中兩個月時間,有效推進全鄉整治建設。
(四)設置警示牌,加強安全宣傳工作。隨著夏季高溫季節和學校暑假即將到來,學生下塘游泳現象增多,為防止溺水,在周圍應安裝警示牌,提高群眾的防范意識;同時,聯系學校,加強對家長和學生的宣傳教育,普及安全知識。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5一、存在問題
(一)鎮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一是污水排放系統不健全,鎮區內僅有2公里街道鋪設了排水管網,其余街巷都是明溝排放,部分住戶仍然使用旱廁。二是鎮區2公里河道污水橫流,垃圾淤積,急需治理。三是鎮區內公廁、路燈、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四是街道窄,背街小巷硬化率底。
(二)集鎮建設投入不足,渠道單一。
(三)集鎮風貌不突出。受歷史發展局限,單位、居民建筑高矮不齊,風格各異,綠化亮化率低,特別是老街建筑犬牙交錯,破敗陳舊,沒有能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建筑,對外吸引力不強。
(四)管理不到位,責任不明確。一是車輛亂停亂靠,占道經營、騎門經商、亂搭亂建等臟、亂、差問題十分嚴重。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形成鎮區環境監督激勵長效機制。二是環衛保潔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沒有垃圾轉運房,垃圾無處堆放,環衛力量不足,保潔人員工資無保障。三是受集鎮交通“瓶頸”制約,加之2省道橫穿集鎮,車流量大,交通秩序維護不力,經常堵車,嚴重影響了集鎮道路通行能力。
二、發展思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時期,xx鎮要搶抓被省上確定為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的歷史機遇,充分依托南湖、紅寺湖和川陜旅游專線上重要節點的旅游資源優勢,拉伸旅游鏈條,完善基礎功能,通過3—5年的努力,著力打造一個匯集地方特色旅游產品(藤編、茶葉、香菇、木耳、臘肉、腌菜),集吃、住、行、游、購、娛功能于一體(酒店、農家樂、茶樓、酒吧、特色小吃一條街),鎮域旅游功能設施配套,旅游標識規范,人居環境優美,社會管理規范有序,極具陜南民居特色與自然山水相融合,并于當地文化與宗教資源相結合的陜南風情小鎮、精品小鎮、文化旅游名鎮,促進鎮域經濟快速發展。
按照上述發展思路和省上這次建設文化旅游名鎮的總體要求,我們認真調研集鎮發展情況,與縣住建、旅游、發改、水利、交通、廣電等部門共同論證篩選出了未來5年要實施的項目,共分5大類35個子項目,總投資達3.558億元。
三、請求縣政府解決的問題
(一)整合項目,落實配套資金。建議縣上整合住建、發改、文旅、交通、水利、文廣、環保、國土、林業等相關部門項目資金,確保優先安排給xx鎮,促進文化旅游名鎮加快發展。
(二)請求縣上從今年起,連續5年每年給于xx鎮落實文化旅游名鎮建設配套資金xx年工資 6.38萬元;②配備垃圾轉運車 輛 5萬元;③灑水車 輛 5萬元;④垃圾收集轉運及車輛維修費 6萬元,共計62.38萬元。
(四)請求縣上優先解決集鎮建設用地和建房指標。結合文化旅游名鎮xx年對我鎮涉及的建設用地指標和建房指標優先解決,以便鎮區內危舊房戶改造能有效實施。
(五)按照省住建廳要求, xx年內實施風貌整治。
(三)啟動風貌整治項目。XX年急需啟動南湖路中段風貌整治項目和道路拓寬改造項目,實施重要街區建筑物亮化美化,力爭短時間內營造出古鎮氣息。
(四)儲備xx年建設項目和建設用地。待今天項目審定后,我門及時同住建、交通、國土等部門整理出各年度項目,建立項目庫,報省、市、縣批準備案。
建設文化旅游名鎮,是一項龐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群眾的積極參與,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加上xx獨具特色的旅游名鎮風貌,淳樸的民風,豐富的旅游土特產品,豐厚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提高了建設文化旅游名鎮的內生動力。有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有信心通過3—5年的時間,奮力建設好文化旅游名鎮,推動全鎮經濟科學發展。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6XX年,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政法工作,積極組織、迅速動員,并結合我鄉實際,進一步完善工作舉措,做好三項落實:
一、抓好龍頭,強化制度責任落實
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穩定,抓好穩定促發展”的`思路,抓好落實政法工作責任制這個龍頭,進一步完善上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層層有落實的工作格局。做好政法工作“四個納入”:
一是納入鄉包村領導和各村支部書記(主任)年度目標責任制及政績考核的重要項目。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鄉黨政班子成員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組,各負其責,形成了鄉、村、組三級都有人負責政法工作的責任體系。二是納入黨委考核使用干部的必備條件,記入干部業績臺帳,激發干部工作動力。三是納入評先評優的必備條件。四是納入“一票否決”。嚴格實行分級管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因管理不善、制度不嚴、防范不實、工作不力致使本村、本單位發生重大問題的,堅決按照有關規定追究一把手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
二、加強管理,突出政法工作宣傳落實
始終堅持學習為上,在鄉黨委民主生活會、黨委擴大會、全體鄉村干部大會上,經常性組織全體鄉村干部帶頭學法、守法、依法行政,做維護法治的楷模。并積極向群眾宣傳黨的利民政策、民族政策,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我鄉在懸掛政法工作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的基礎上,組建了6支由鄉班子成員、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以及中小學校教師組成的政法工作宣傳隊伍,結合各階段政法工作重點,開展法制、綜治、社會管理宣傳教育。
三、突出實效,做好政法三大工作落實
一是落實鄉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鄉黨委每月將召開一次社會治安、維穩工作分析會,加大重點部位治安防范和人防、技防、物防,加強24小時值班,落實好門衛值班制度,進一步增強大家自我防范意識。同時,加強對干部職工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邪、禁毒活動的教育,牢固樹立全局人員防邪、拒毒的責任意識。
二是落實鄉村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今年,要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積極發揮牽頭部門協調作用,落實好上訪接待、信訪回復、人員監控、包案責任制。相關包干領導、村干部要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做深做細,注重研究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新情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應急穩控措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是加大平安救助力度,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全鄉要以鞏固和深化平安創建成果為載體,大力開展平安救助,努力構建和諧救助體系,加大五保供養、鄉村低保、流浪乞討和司法、衛生、教育救助等工作力度,進一步落實好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大決策,力爭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7我鎮人大主席團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各村各代表組,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討鄉鎮人大工作情況,分析討論了鄉鎮人大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通過討論分析,現將對鄉鎮人大工作情況調查研究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 鄉鎮人大基本情況
我鎮現有11個建制村,鄉鎮人大代表54名,其中黨員代表33名,占代表總數的61%;非黨代表21名,占代表總數的39%;婦女代表15人,占代表總數的28%。
二、鄉鎮人大開展工作情況
每年都能按時召開一次代表大會,會議準備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參政議政積極踴躍。在閉會期間,堅持每兩個月召開一次主席團會議,研究人大工作,開展三察、一評議活動,都能組織代表開展視察、調查、執法檢查3到4次,每年開展1次代表評議七站八所工作。通過代表小組活動,鄉鎮人大主席團成員分片聯系走訪代表溝通聯系多,能夠及時將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反映給黨委、政府,以引起重視。代表視察、建議能夠在規定的人代會召開后三個月內答復代表。
三、鄉鎮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意見
經過調研,我們認為當前鄉鎮人大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1、代表素質不能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職的積極性、發揮作用的主動性還不高;
3、人大自身建設不夠,黨委對人大工作有待進一步重視,各級各方面的人大意識,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識不強。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要改變這種情況:一是各級各方面要重視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斷樹立人大意識,民主政治法制意識,充分認識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開展好工作。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競選機制,不斷提高代表素質。代表競選是代表發揮代表作用,積極參加代表活動,履行代表職責,提高代表素質的重要基礎手段和重要支柱。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建立健全對代表培訓,代表述職活動的考核制度,促進代表積極開展活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總之,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人大工作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隨著全國人大以及上級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發展較快。但是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仍需國家立法加以解決。人大在目前狀況下要進一步采取多種措施,調動代表參政議政積極性,積極開展代表活動,履行人大的職權,把人大工作搞好。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8雨碌鄉的林業工作始終堅持“綠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步伐,使全鄉的林業工作步入持續、高效、良性發展軌道。
一、林業現狀
1、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
我鄉現已完成長防林程9萬余畝,造林更新13.9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7%。通過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全鄉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逐年增長。森林植被總量得到快速恢復增長,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全鄉有林業用地面積23.6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65.83%。全鄉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工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林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齊頭并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以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為依托,堅持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鄉的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軌道,森林公安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全鄉林區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動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區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設保障有力,科技興林富有成效
在科技興林方面,為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我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堅持適地適樹,采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斷提高造林成效,促進了林業效益的有效發揮。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學規范、合法有序的模式體系
在各項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方面,我鄉積極加大林業工作規范化、標準化進程,確保了各項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順利實施,確保了全鄉林業事業持續、健康、高效、穩步發展。近年來,我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均順利地通過了上級各部門的檢查驗收。通過檢查,各級檢查組一致認為我鄉在實施各項林業工程項目方面,各級領導重視、實施情況良好,資金管理有序,政策兌現落實,工程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滿意。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
全鄉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沒有做到集約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業經濟效益還較低、生產力水平低。特別是我鄉山區較多,農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無產業的現象還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雖然我鄉逐年加大對林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資金仍然難以滿足基礎設施、自然災害、科技推廣等生態建設需要,生態建設的投資渠道仍然比較單一,全鄉林業投入機制尚在起步階段,林業投入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技含量,盡管我鄉在林業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多方因素制約,林業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我鄉多年來森林保護的方式單一,加之群眾思想觀念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盡管我們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時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層隊伍薄弱等問題,解決林牧矛盾的任務十分艱巨。
5、林政執法機構還不健全。
隨著全鄉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政案件、林地糾紛增多,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鄉林政執法主要依靠縣森林公安派出所協助,目前尚未建全林業執法機構,導致重大林政案件無法介入調查,不同程度影響林政資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堅持好字優先,抓好林業產業化及配套措施的實施
我鄉的林業產業化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化水平還較低。因此,要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調整和優化林業結構,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要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2、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鄉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要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充分用好用活產業發展政策,爭取項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3、優先發展好重點產業,突出重點、強勢推進,創新機制。
二、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隨著林業建設指導思想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要堅持科學發展,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保護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林業企業的效益,保護林農的利益,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區為重點,實施生態林管護。
緊緊圍繞全鄉生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生態林管護制度,加快生態項目實施進度,加大生態治理力度,使全鄉的生態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抓好現有國家、省級公益林的重點生態管護。認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蟲害測報工作,有效防止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進一步加大植物檢疫檢查力度。
2、以退耕還林成果鞏固為關鍵,提高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
全鄉0、64畝退耕還林面積是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補充。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提高林農對退耕還林項目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二要加強退耕還林項目的技術指導,引導林農自覺加強對退耕還林地的管理,指導農戶采取合理的管護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建設成果。三要針對部分地塊自身條件不夠、苗木不適宜生長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換樹種,避免退耕還林面積的再度減少。
3、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積極對上爭取,增強林業發展后勁。
當前,要加快林業發展,離不開項目的支撐。要抓住項目建設不放松,增強林業發展后勁。一是切實抓好現有項目的實施。對已經實施的退耕還林、公益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項目,及時總結和宣傳,并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反饋,爭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實施的項目,如中低產林改造(撫育間伐)項目,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實施并產生效益。二是積極爭取新項目。緊密結合我鄉的林業實際,及時編報項目對上爭資;及時了解和掌握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項目安排,爭取更多份額。
4、以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為切入點,激活林業發展機制。
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發證的基礎上,規范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激活林業發展機制,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傳。把林權流轉的意義宣傳到千家萬戶,“讓栽樹人受益”的好處深入人心,把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產業的熱情激發起來;把政策推動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規范林權市場,依法變更林權轉讓手續,依法保護投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5、以依法治林為保障,加強限額采伐管理,加大林政執法力度,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逐年科學合理適度安排人工林的撫育間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長量和畝效益,減輕生態建設的壓力,增加林農收入。切實加強限額采伐的管理,規范審批程序和操作規程,確保有序采伐。同時,加大林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和擾亂林業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9一、出頭村
1.出頭村基本情況
近年來,村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廣東省五四紅旗團支部”、“肇慶市生態文明村”、“肇慶市依法治市工作先進單位”、“端州平安和諧社區”、“端州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支部等多項光榮稱號。
2. 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
進入二十一世紀,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而且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五計劃綱要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出頭村處于城市郊區,近年來由于城市發展的需要,土地已基本被征用,農民主要從事二、三產業。在端州區結合實際,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之期,出頭村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顯著提高,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出頭村農村面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村巷村道全部實現硬底化,農民住宅面積不斷增加,不少人還擁有豪華別墅和私家轎車。村民的福利一年比一年好,年終分紅、醫療補助、保健費、養老金等許多城里人也享受不到的待遇也走進了農民家中。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之際,出頭村的發展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結合睦崗鎮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思考,出頭村的成功可以概括為: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
(1)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一是要發展租賃型經濟,促進農民收入穩步提高。按照端州區區委、區政府“圍繞一個主題,全力推進兩項重點工作,抓好三個提升”的工作思路,出頭村堅持發展工業與城市經濟并重不動搖,堅持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盤活資產,建設工業園區和建造適租對路的廠房、樓房、店鋪、專業市場等物業,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實施有效的資產運營。通過建設物業、招商引資、加強服務發展租賃型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提高。二是推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拓寬農民收入的渠道。把農民的專業技能培訓列入勞動部門的職業培訓范圍,按照培訓農民、服務農民、轉移農民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培訓工作。加強市場經濟教育,培訓創業技能,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和水平,推進農民走向非農產業。三是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加農民自有財產性收入。端州區、睦崗鎮黨委和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吸納外來務工人員,為農民的物業出租引來客戶。區鎮村大力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工作,為外來客戶不斷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以良好的服務和環境留住客戶。
(2)以城市化帶動農村統籌城鄉建設與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村組自導,結合市場運行的方式,以城市化帶動農村,推動新一輪的經濟發展和農村社區建設。規范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資產和財務管理,完善社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管理的監督機制,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并進行公示,還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專題和專項審計,建立黨風廉政建設信息公開平臺,落實股東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二、車城娛樂城
1.車城娛樂城基本情況
肇慶車城飲食娛樂城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風華路23號,總占地面積370畝,總建筑面積約98708㎡,已建成集飲食、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粵西地區規模最大的食、住、玩一條龍服務的品牌飲食娛樂城。現有十多家夜(ye)總會,還有多家各具地方特色美食的餐館以及五星級的商務休閑酒店。車城西區空地約80畝,已規劃興建二手車集市,及構車上牌大樓;余下75畝土地面向各行業火熱招商中。建成后的肇慶車城,將成為肇慶乃至粵北地區一個集旅游、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亮點。
2.抓住機遇,健全體系
文化市場中的娛樂業,是文化產業的一種重要行業,是廣大群眾必需的文化需求,也是活躍廣大群眾的健康有益的場所,也能解決就業人員,增加地方稅收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0為切實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進一步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全面把握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為開展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活動打好基礎。
一、 基層黨組織的基本概況
黨委下轄有XX個黨黨支部,共有黨員X人,預備黨員XX人。通過調查,我們對全鄉基層黨組織進行劃類分析,其中作用發揮好的黨支部XX個,占總數的xx%;較好的XX個,占總數的xx%;一般的XX個,占總數的xx%;軟弱渙散的黨支部XX個,占總數的xx%,總體較好,略有問題。
二、 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幾年來,鄉黨委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縣委、縣委組織部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結合我鄉基層黨組織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堅持抓黨建與抓發展相結合,全面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全鄉基層黨組織緊緊圍繞加快發展這一中心任務和大局,把黨建工作目標和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明確加強黨的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有力地促進了我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障和推動了中心任務的完成,把黨建工作做到了實處。
2、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辟基層黨組織建設新領域。鄉黨委適應經濟和社會結構的重大調整和變化,不斷更新黨的基層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組織建設理念,注重研究各類黨組織作用發揮的途徑,做到各有側重、分類指導。二是更新黨員價值理念,通過給在職黨員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強化黨員意識,拓展黨員參與社會工作的領域,使黨員的價值在更多更廣的領域得到體現。三是整合黨建資源的理念,充分熟悉新時期基層黨組織增強自身資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實施黨的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實現對政治資源和組織資源的整合和運用。
3、扎實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近年來我鄉把提高基層黨員素質作為一項硬性任務,以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為平臺,從教育培入訓手,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通過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自覺性。通過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科學技術知識和法律知識等理論知識的教育,提高了廣大基層黨員的素質,不斷增強他們“帶頭富、帶領富”的本領。
4、建立和完善了各項制度,保證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有章可循。鄉黨委堅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層黨組織制度為根本,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先后在農村基層黨組織中建立健全了黨建工作目標治理制度、黨員教育治理制度、黨組織生活制度、村務和政務公開、民主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層黨建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黨的民主集中制,促進了黨的生活正常化,規范化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行為,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整體水平有較大提高。
5、實行鄉領導掛鉤責任制,加強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駐村領導通過幫助所駐的村建班子、強隊伍、訂制度、抓落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全鄉XX名正、副科級干部抽調XX人每人駐一個村,制定措施,解決問題。鄉黨委實行定期調查匯報檢查制度,對指導不到位的及時提出批評和指導意見,對工作不力,出現問題的追究領導責任,并及時總結不足,研究下步改進措施,真正把鄉領導掛鉤負責黨建工作落到實處,有效的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
三、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近幾年來,鄉黨委按照縣委和縣委組織部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要求,結合實際,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使全鄉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從調查情況看,我鄉農村黨建工作開展的還很不平衡,在黨組織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兩個作用”發揮不夠,個別黨員混同于普通群眾。總的來講,大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是比較好的,但也有少數基層黨組織缺乏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缺乏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勇氣,缺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少數黨員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宗旨意識和理想信念弱化,黨員意識有所退化,只顧個人小家庭,對國家和集體的事不管不問。有些年齡大的黨員由于年邁體衰,喪失勞動和工作能力,無力在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有些年輕黨員雖然在理論水平、文化素質、技術能力和生氣活力等方面占有優勢,但這部分黨員流動性強,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2、個別黨支部組織生活不健全,組織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實。調查發現個別黨支部存在活動次數少、間隔周期長的實際情況。這些現象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順利開展,形成了不利的局面。還有部分黨支部班子不團結,尤其是個別村兩委班子嚴重不協調,各唱各的調,甚至互相拆臺,使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損害了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在群眾中的形象。
3、部分基層組織班子事業心不強、責任目標不明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項工作的基礎,肩負著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影響黨群干群關系。通過調查發現個別黨支部成員尤其是支部書記事業心不強,素質能力較差,加上責任目標不明,沒有樹立起干好黨的事業、做好群眾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政治上不思進取,工作上被動應付,沒有干一番事業的精神,導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邊政策不清、下邊情況不明,“帶頭致富、帶領致富”更無從談起,黨員群眾對其很不滿足。
4、一些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法簡單,缺乏實效性。有的黨支部不能把上級布置的黨建工作任務作為推動工作的動力及有利條件,反而當成工作負擔。把開展組織活動僅限于傳達上級文件和中心精神,讀書讀報,不能把開展活動與本村、本單位的改革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深入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學習缺乏針對性、目的性,學習深度不夠;有的黨支部組織活動變成了業務工作會,失去了應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嚴厲性,對黨員的思想動態過問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上述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自身方面的主觀原因。通過調查感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基層黨組織整體工作水平與快速發展的形勢不盡適應。
2、部分黨組織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增強。
3、部分村黨支部工作思路不清,發展農村經濟辦法不多。
4、黨員整體素質偏低,制約了黨員作用的發揮。
5、個別村干部更換頻繁,財務交接不清。
四、對策和措施
(一)健全組織,為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打好基礎。要真正做到基層黨組織健全完善、堅強有力,覆蓋到基層所有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花大力氣抓好軟弱渙散基 層黨組織的清理整頓工作,屬于支部班子或負責人缺乏戰斗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的,要及時調整;抓好流動黨員的教育治理工作,結合流動黨員的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規范流動黨員教育治理工作,使流動黨員的教育治理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二)以活動為載體,全面抓好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我將結合“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動,進一步加強黨員理想信念、宗旨意識、作風建設、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素質,增強廣大黨員的發展和創新意識,提高他們“帶頭富、帶領富”的本領,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展現在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探索出一條開創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新途徑。
(三)選派機關干部回村任職,配齊配強黨支部班子。鄉黨委從實際出發,從機關選派優秀同志到村任職,一方面解決這部分村選人難的問題,充實后進村班子;另一方面使這些年輕黨員干部自身得到鍛煉。選準配好村支部班子,尤其是選好支部帶頭人。鄉黨委經過認真分析基層黨組織狀況,摸清實底,組織了專門工作班子,盡職到位抓基層班子建設。大力從有文化的優秀青年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后備干部,促進黨員干部隊伍結構的優化,以有效解決黨員、干部后備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明確任期目標,以一手抓黨建、一手抓經濟來強班子,帶隊伍。實行一個領導班子成員負責一個示范基地,提高黨員干部對我鄉發展的領導帶頭作用。
(四)認真抓好后進村財務整治工作, 有效保障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順利開展。建章立制,切實把村級財務治理好。通過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不斷提高透明度,讓人民群眾了解各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支持基層組織工作,促使基層組織工作,推動農村工作的開展,把錦星鄉建設成農業興旺、農民致富、農村繁榮的新農村。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1一、我省基層林業站建設簡要回顧
回顧我省林業站建設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緩慢發展階段。為適應林業建設需要,我省于1961年開始在重點林區設置區、鄉(鎮)林業站,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到1987年底,林業站只有551個,職工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原國家林業部將林業站建設作為林業改革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利用3~5年時間把區、鄉(鎮)林業站建設好。我省即把建站設員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林業站建設步伐加快,發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業站1095個(占鄉鎮總數的61.9%),站員4006人,其中正式職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來的標準化建設階段。1993年6月,全省林業站工作會議在東至縣召開,研究和部署林業站開展標準化建設,標志著我省開始了以核定林業站機構編制,提高隊伍素質,加強站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制度、圖表及檔案管理建設為中心;以強化林業社會化服務職能,加快林業站自身經濟建設及廉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我省緊緊圍繞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這根主線,鞏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發揮林業站的多項職能作用,為實現“五八”造林綠化規劃、林業第二次創業和綠色長廊工程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之中。
據調查統計,目前全省保留單獨設立的基層林業站有806個,在農林水綜合站加掛林業站牌子的掛牌林業站301個,另有綜合站284個。全省各類站共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實有林業正式職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經有76個縣(市、區)獲得了國家林業部(局)確認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合格縣”稱號。
二、林業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分析
(一)林業站機構不穩定
據摸底調查,從總體上看,目前我省山區及重點丘陵、平原區基層林業站機構較為穩定。21個山區縣基本上以鄉鎮設立林業站,其它重點丘陵、平原區縣多以2~6個鄉鎮設立林業中心站或在重點林業鄉鎮設立林業站。而在一般平原區和丘陵區,如阜陽、亳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縣(市、區)均為設立綜合站;巢湖、安慶、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縣(市、區)多為在綜合站的基礎上加掛林業站牌。全省單獨設立806個林業站,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個林業站縮減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開展撤區并鄉及鄉鎮機構改革以來,我省林業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響。XX年9月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后,各地又開始撤并林業站機構,下放林業站管理權限,大幅度裁減林業站人員。據統計,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嚴重時的XX年底,全省實有基層林業站72 3個(較XX年縮減45%),落實核定林業站編制3035人(較XX年縮減43%,占省編委核定全省林業站編制數的52%),實有職工3221人(較XX年縮減39%)。與國家加快林業發展的形勢,與多項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林業站機構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穩定難以保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人員編制少,事業經費難落實
本次調查,各地均反映林業站人員編制少,且多數山區縣林業站人員事業經費不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加重了林業部門的經費壓力。如靈璧縣有21個鄉鎮,設立6個中心站,核定編制才18人;寧國市是我省重點山區縣,全市19個鄉鎮辦均單獨設置了林業站,核實編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該市有林業用地面積275萬畝,站人均2.5萬畝。金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430多萬畝,全縣29個鄉鎮林業站,只核實編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積近5萬畝。都與《安徽省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編制標準(試行)》中山區鄉鎮站編制基數為3人,每1.5萬畝林業用地增編1人的規定要求有較大出入。又如重點山區縣休寧縣,全縣39個林業站,定編128人,站均編制只有3.28人。而且,該縣林業站事業經費得不到保證。縣財政每年總體上劃撥給縣林業局的事業經費只有42萬元。導致該縣32名農民技術員(包括從社會上招收的“林政員”、“林管員”和“林業基金代征員”),1997年參加了黃山市人事、林業部門聯合組織的考試、考核,被擇優聘用;XX年又參加機構改革中的考試、考核競爭上崗,身份雖已解決,但其工資等待遇卻一直不能兌現。近幾年來,不時有上訪發生。類似的情況在績溪、岳西、潛山、霍山、金寨等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據摸底調查統計,全省各類站共核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其中,單獨設立林業站的59個縣(市、區)設立780個林業站(注:還有濉溪、肥東、無為等縣少數鄉鎮設有林業站,多數鄉鎮為綜合站,故未計其中),
下達編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個縣(市、區)設立301個掛牌林業站,下達編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個編制多屬綜合站中落實林業人員。全省各類站實有林業正式職工中還有23%的人員事業費未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三)管理體制不順,林業站職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層林業站管理體制多種多樣。據調查,全省有35個縣(市、區)483個林業站“三權”在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實行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主要分布在山區縣和設立林業中心站的縣;有23個縣(市、區)157個林業站和89個掛牌林業站實行雙重領導;還有20個縣(市、區)148個林業站和212個掛牌林業站,18個縣(市、區)18個林業站和284個綜合站實行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
金寨、青陽、桐城、埇橋、蕭縣、濉溪等縣(市、區)普遍反映,由于林業站現屬鄉鎮以塊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業站職工成了鄉(鎮)干部,要參加鄉鎮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隊,計生收稅,無力投身林業工作;二是林業站職工待遇低,工資福利難保證;三是森林資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質量難保證;五是林業主管部門落實任務不暢等等。同時,多年來一些地方將林業站“三權”下放與收回幾經反復,動搖了基層林業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在工資兌現上,林業站“三權”下放的青陽縣,廟前鄉財政只撥給林業站基本工資(占70%)的80%,而浮動工資(占30%)、123元津貼工資等一概不發,林業站職工在家扎大掃把賣,每月只能勉強兌現基本工資。
與此同時,省林業廳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級和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內也沒有統一的專門的林業站管理機構。林業站管理的職能分散在辦公室(人秘股)、林業站(造林科)、資源科(股)、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盛市、縣三級林業站主管部門的管理體系也有待理順與加強。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2為了深入了解我市鄉鎮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討鄉鎮經濟發展規律和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XX年9―10月期間,市政協鄉鎮經濟發展專題調研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偉、陶春元同志帶隊,分赴修水、都昌、廬山區以及萍鄉市等地開展調研活動。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和發放調查問卷、座談研究等形式,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現作如下匯報:
一、鄉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我市共有81個鄉、99個鎮、12個街道,下轄1795個村、34個居委會。XX年末,鄉(村)總人口354.76萬,約占全市總人口的75%。近年來,特別是我市黨會以來,各鄉鎮認真貫徹市委“一個定位”、“四個打造”、“五大戰略”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總抓手,不斷提高鄉鎮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縣域經濟和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產業優勢逐漸顯現,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各鄉鎮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注重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或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項目、興產業、培稅源,初步確立了本地的優勢產業和工業主導項目。廬山區近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鄉鎮財政收入約占全區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該區鄉鎮充分發揮了臨江臨湖臨路臨市的優勢,在經濟結構上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分別打好“工業立鎮、文化旅游興鎮、商貿活鎮”三張牌。修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僅蠶桑業一項就形成了從制種到銷售的一條龍專業化體系。都昌縣努力克服工業底子薄、財政實力弱的困難,著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鄱湖水產、華意珍珠貝類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創品牌企業、農字號企業、個體民營企業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農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進程扎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鄉鎮經濟結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糧棉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布局漸成雛形。XX年,種植業在農業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養殖業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產區域,茶葉、油茶生產區域,蠶桑生產區域,水產養殖區域,蔬菜、花卉苗木生產區域,早熟梨生產區域以及速生工業原料林生產區域等塊狀經濟。修水的古市鎮、三都鎮還分別被冠以“江南花椒之鄉”、“江南蠶桑第一鎮”的美譽,都昌縣周溪鎮榮獲“全國最大珍珠核生產基地”和“中國淡水珍珠之鄉”兩塊金字招牌,廬山區賽陽鎮成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鄉。隨著近年農業稅費制度的改革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普遍實施,廣大農民務農積極性明顯提高。各地的農田拋荒現象少了,農民對土地自覺投入的多了。市財政還每年安排400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市委提出的農業產業化“1121”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3、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各地通過完善小城鎮的規模布局,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使一些集鎮規模迅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小城鎮在各地交通樞紐、邊貿集市得到快速發展。修水縣渣津鎮短短幾年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集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8萬,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商貿重鎮。特別是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村莊規劃和“三清三改三配套”為切入點,大大提升了集鎮、村莊建設品位,全市64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成效明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村、生態村等示范典型紛紛涌現,一大批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農投入逐年增大,財政增收機制靈活。近年來,國家擴大了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內建設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資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級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專項資金2個多億,安排鄉村兩級轉移支付4575萬元。農業稅免征后,鄉鎮財政收支管理體制逐步得到規范,體制外收費問題基本得到遏制。一些縣開始積極探索組織征收新機制,引導鄉鎮干部從原來的抓稅源轉變為抓財源工作上來,既緩解了鄉鎮財政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鄉鎮干部一年到頭忙于“找”稅的負擔。修水縣自XX年起未對鄉鎮下達財稅任務,而是由稅務機關依法據實征收,縣財政對鄉鎮支出實行“六個確保”。廬山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各鄉鎮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建立了支柱財源,同時,按照“屬地征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原則,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
5、打工經濟漸成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通過學習浙江創業經驗,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XX年,全市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約70萬人,勞動者報酬40多億元,也就是說,70萬務工農民在經濟收入上創造出了一個與當年全市財政收入大致相當的業績。農民務工收入約占家庭純收入的52%,成為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修水縣農村勞動力33萬人,有近20萬外出打工,XX年全縣勞務總收入達12.1億元,為我市勞動力務工總量和勞務收入最大縣。廬山區XX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29元,務工收入占其總收入的43.4%。
二、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鄉鎮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市鄉鎮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實力還不夠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還不夠高,加之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長期受思想觀念、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鄉鎮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發展思路還不夠寬。由于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礎、領導觀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全市鄉鎮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縣鄉兩級沒有很好地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還存在“一個鍋爭食”、“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有的部門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經濟規律,硬性規定增長項目、指標、比例,不僅影響了鄉鎮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而且因片面追求產值、項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破壞生態,舉債建設、重復建設;有的鄉鎮沒有著眼宏觀謀劃,制定適合本鄉鎮的發展總體規劃,而是急于求成、饑不擇食,盲目跟風、朝令夕改;還有的鄉鎮領導作風不實、玩風較盛,有的不能很快適應經濟轉軌、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不僅工作找不到著力點,而且主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2、發展實力還不夠強。據了解,萍鄉市5年來堅持采取“放水養魚”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鄉鎮經濟,全市財政總收入由5年前7.32億增至XX年的27.09億元,年均遞增26.6%;XX年鄉鎮財政收入平均達到19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4.1%;其中,安源區11個鎮(街道)財政收入平均達到4059萬元。新余市僅26個鄉鎮,XX年財政過千萬元的就有23個,其中超3千萬的5個,預計XX年超億元的鄉鎮3個。而我市XX年鄉鎮財政收入僅3.21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6.98%;過500萬元的鄉鎮僅16個、過千萬元的4個,過5千萬元的沒有。XX年,全市僅4個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鄉鎮經濟總收入與全市gdp總量比較,規模極小,對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根本產生不了決定性或重大的影響。在不多的財政收入大戶鄉鎮,有的還是依靠臨城鎮周邊的土地出讓收入充實財政,有的是依靠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等拉動稅收,這樣的收入結構很難保證持續增長勢頭。在不同地區的鄉鎮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較多的經濟實力弱、增長幅度慢的鄉鎮,相對抵消了發展快、收入高、總量大的鄉鎮的經濟貢獻率。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看,全市培育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僅10家,超10億元產值的還沒有,很難在一個地方大范圍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
3、財源增收后勁堪憂。近年落戶我市鄉鎮的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鄉鎮沒有一家。免征農業稅后,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一、工商業基礎薄弱的鄉鎮,開始陷入增長乏力、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為完成稅收任務,低稅率從外地“引稅”,有的用財政資金甚至干部工資墊交稅款。許多鄉鎮迫于財稅任務的壓力,把大部分人員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協”稅(買稅)上,根本無暇服務“三農”、發展經濟。同時,普遍存在的鄉鎮債務負擔問題不容忽視。絕大多數鄉鎮負債運行,多的負債達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少則幾百萬元,嚴重制約了鄉鎮財政發展公共事業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4、支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層科技等涉農服務體系存在缺位、錯位的問題,現有科技人員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制約著鄉鎮“七站八所”在服務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產業化經營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組織,即專業的流通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制約了農產品闖市場的“三級跳”。此外,融資難問題不僅困擾著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建設,也嚴重制約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企業和專業戶,無論產品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擔保或抵押,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5、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有待優化。表現為對業文化培植不夠,對創業成功典型宣傳不夠,對本小利薄的創業者尊重不夠,致使創業成功人士沒有社會影響,剩余勞動力沒有創業沖動,不愿就業甚至打牌為“業”的現象沒有輿論批評。有的職能部門對各類創業主體缺乏政策支持,滿足于照抄照轉上級有關紅頭文件,而沒有把著力點放在細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沒有形成聚集效應,不能滿足全民創業的需求。全市99個建制鎮,人口2萬以下的有43個,2-5萬的47個,有的鄉鎮中心人口僅幾千人,沒有一個鎮被列為全省規模鄉鎮。這些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都比較狹窄,對周邊資源的利用能力較低,加之小城鎮缺乏非農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又不完善,因而對農村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的吸納能力都比較弱,影響了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
三、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局,事關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們建議:
1、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上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市、縣兩級都應制訂鄉鎮經濟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目標,下大力氣支持和幫助鄉鎮把經濟搞上去。要堅持分類指導,支持一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先發展起來,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增強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各縣(市、區)要注意充分發揮鄉鎮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游則游,努力走出一條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各鄉鎮在發展特色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復建設,盲目跟風,一哄而起,更不能無序發展,搞低檔次開發,低水平運作,而要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較好的區位資源優勢、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要從打造一批專業鄉鎮、特色鄉鎮抓起,不斷做大農業產業化規模,并在形成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培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市農村經濟朝著產業化、規模化、農工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2、從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全民創業上打開鄉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發展小城鎮應成為我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建議將全市鄉鎮大致分為城區鄉鎮、衛星鄉鎮、區域中心鎮、特色鄉鎮、其它鄉鎮五類,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強,以此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廣辟投融資渠道,采取多方投資、誰投資誰收益等形式,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并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本與資源的有效對接,使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項目的承載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對具有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要通過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對沒有工業發展基礎的鄉鎮,要借鑒萍鄉市和廬山區的做法,積極打造園區經濟和“飛地經濟”,培育項目孵化園,與項目落地地區共同搞好扶持、服務,爭取“雙贏”。
推動全民創業應成為鄉鎮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和長遠之策。要在全市積極培育創業文化,加大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業的的社會氛圍。要制訂“引鳳返巢”政策,積極鼓勵在外人士回鄉創業,促成“人回鄉、企回遷、錢回流”;要著力引導民營企業家、工商業主、專業大戶二次創業,通過延伸產業鏈、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釋放科技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創業潛能,借鑒萍鄉市的有效做法,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或兼職參與創業;要努力推動村組干部和農民經紀人圍繞“農字號”創業,支持各地成立各種形式的產業協會和行業商會。
3、從改進現行財政運作模式上增添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針對一些鄉鎮為完成財稅任務采取的“買稅”行為,要抓緊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可推廣廬山區“屬地征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經驗,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縣級財政要妥善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項目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免除鄉鎮為財政正常運轉而產生的后顧之憂。要科學確定鄉鎮實際財稅收入基數,對完成預算目標的超收部分,絕大多數返還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使職權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一方面要防止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性支出、基建性項目貸款和任何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嚴格控制鄉鎮財政舉債規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建議市財政部門對全市鄉村兩級債務問題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
對由鄉鎮政府擔保的歷年貸款形成的債務以及世行貸款,要堅持“誰受益、誰還款”的原則,由借款單位或受益人認帳,分期償還;對因平衡預算或部分支出列暫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掛帳,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級財政部門幫助解決。黨委和組織部門對選拔使用鄉鎮干部應樹立“發展、增收是政績,消赤、減債也是政績”的正確觀念,建立鄉鎮減債考核辦法,將減債與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調動、升遷掛鉤。
4、從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形成全社會支持鄉鎮經濟發展的合力。要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全面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增強農民自我保護和農業抗御市場風
一、基本情況
土們嶺鎮位于九臺市東南25公里,長、吉經濟帶中段,長吉公路、鐵路橫貫全鎮。幅員面積214.36平方公里,鎮轄16個行政村,114個生產小組,總人口2.85萬人,有耕地5976公頃,林地989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其中鎮區為88.5%),是一個交通便利,風景奇秀的山區鄉鎮。鎮、村、社三級干部220人,有致富項目的占20%,項目類別主要是養殖業(豬、牛、兔)、種植業(粘玉米、中草藥)、運輸業。
二、交通情況
1、公路、鐵路:長春至圖們的鐵路,長春至吉林公路(北線)橫貫全鎮(45—62公里之間),本鎮距長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臺市25公里。
2、客運情況:九臺至土們嶺客班車每日28次(單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長春至吉林、九臺至吉林及其它經過客班車日均60班次,承載客流量約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為土們嶺商貿大集,逢集市時客流量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況:由于本鎮地處長、吉兩市中間,逢集時,很少有長吉兩市人員、車輛來趕集。
三、種植情況
1、糧食產量:全鎮在冊耕地5976公頃,全部是旱田,年均糧食產量57,700噸。
2、綠色產品:土們嶺地區山脈連綿,屬于長白山余脈,因此,特色山珍豐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個盛季。當地經營山珍加工、銷售的業戶百余戶,規模較大的有利達食品加工廠,恒利農產品加工廠、金穗山莊山珍加工廠等,年生產銷售200噸以上。
四、養殖情況
1、禽類存欄:全鎮禽類存欄總數達17萬只,年銷售禽類45萬只,主要銷往德大、金鑼集團和吉林市。
2、生豬存欄:全鎮禽類存欄8600頭,其中規模飼養戶2800頭,產品主要銷往金鑼集團、德大集團、天景集團。
五、經紀人情況
1、本地人數:35人,外地人數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從事項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勞務輸出情況。
1、本地勞務輸出情況:年均輸出780人,XX年底,輸出總量達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輸出124人。
2、在吉林市勞務情況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務業14人(4)工商業3人。計64人。
七、財政總量
1、本級財政收入(年內)670萬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電廠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來自吉林市的收入約為9.2萬元。
八、特色產業情況
1、產業園區情況:畜禽養殖小區6個,專業屯20個。
2、品牌情況:利達產品加工廠注冊“碧子蘭”牌山野菜系列產品,恒利農產品加工廠注冊“土們嶺”牌農村產品。
九、民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發展思路:
1、規劃目標:“十一五”期間,在全鎮范圍內建設粘玉米特色種植、中草藥種植、豬、牛、兔養殖園區20個,完善專業村6個,專業屯20個,結構調整比例達到55%,社會總產值達到12億元,財政全口徑收入達到1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到XX萬元,勞務輸出總量達7000元。
2、發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鑼集團、華能九臺電廠,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促進勞動力輸出總量,促進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
十、依托吉林,發展區位優勢的戰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勞務輸出聯系站,促進本區位勞動力輸出。
(二)九臺市各鄉鎮及各村領導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義思想,一貫把目光瞄向長春市,而忽視吉林市場,因此,產品銷售受到局限。險能力;市、縣兩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大宗農產品建基地、強龍頭、育市場、創名牌,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鄉鎮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要大力推廣都昌縣周溪鎮圍繞珍珠產業組建經濟共同體的好做法,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金融部門合理布局農村金融網點,開放小額貸款,通過貼息、融資、財政墊付等形式,增加對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投入;要恢復、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技服務機構,組建、充實農技隊伍,建議借鑒湖南省的做法,對縣、鄉從事農技推廣等公益事業的服務機構實行地方財政全額撥款扶持,同時引導、規范一批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性實體和經營性中介機構組織。
從建立激勵機制上提供鄉鎮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適時出臺關于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規范性文件,制訂鄉鎮經濟發展的規劃、目標、總體要求,加大對鄉鎮發展的協調調度。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建立一套科學完備、便于操作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鄉鎮干部激勵獎懲機制。把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他們一任接著一任干,一級領著一級干,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建議對全市鄉鎮經濟年度財政收入達到5千萬元,或在此基礎上連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標榮獲紅旗(先進)單位的鄉鎮(街道),其黨政主要領導在職級上實行高配、經濟上給予重獎;對在經濟發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干部,要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在干部調整中優先提拔使用;對那些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進、攜手共創鄉鎮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3隨著經濟市場化和市場專業化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結構不斷提高,產品結構快速轉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弱點也逐漸顯現,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全鎮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積極參與,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和規范發展,使農戶、土地、產品、市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產品競爭力,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走向市場、調整結構、管理生產及參與市場競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鎮農民合作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適應新形勢,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穩步提高運行質量,獲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鎮已成立烤煙生產專業合作社、辣椒生產專業合作社、黑山羊養殖協會、用水戶協會,生豬養殖協會正在籌備中,聯系農戶5000余戶。**鎮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以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上連龍頭企業,下帶千家萬戶,內強服務,外拓市場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組織,廣泛宣傳。
**鎮在全面總結近年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做法、成效、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宣傳工具、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宣傳力度,切實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同時通過舉辦不同層次人員參加的專門培訓班,學習有關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基本知識,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實踐,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
(二)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創辦農業專業合作組織。
1、成立煙農合作組。烤煙是全鎮主要經濟支柱產業,2009年**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烤煙生產管理模式,以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為契機,以農戶原有耕地所占比例為主要依據,破除田埂限制,以村小組為單位成立煙農合作組,重新分配土地登記造冊,留村委會備案。煙農股份合作組在不改變農戶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組內煙農以土地入股,每戶按土地面積投入相應生產物資、資金和勞務工時,合作組按照“共擔風險、共同投入、共同經營、按股分配、財務公開”的原則,以合作組為單位開展集體生產和經營。合作組經濟利益分配以“土地入股、資金專管、按股分配”的形式進行利益分配。合作組積極探索建立“一卡制”管理體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條形碼”信息載體為基礎,以金融單位為技術依托,建立“煙農信用卡”,在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簽訂、物資供應、專業化服務、煙葉收購等環節實行“一卡制”管理,形成集信息查詢與管理、電子結算、合作組成員利益分配、職業化煙農建設與管理、專業化服務、質量追蹤功能于一體的“一卡制”管理體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成立足法辣椒加工專業合作社。**鎮堅持“組建一個生產合作社,壯大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足法辣椒經過傳統種植、品種改良、商標注冊、推廣種植等一個長期的探索發展過程,得到了不斷發展壯大,2008年11月由當地58戶農戶組建了**鎮足法辣椒加工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0萬余元,從而把足法辣椒生產經營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成為當地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在2008年的“昆交會”上,足法辣椒因純正的品種、鮮艷的色澤、豐富的營養和綠色生態等優勢,受到國內外廣大客商的青睞,產品暢銷貴州、昆明、紅河、羅平等省市縣。
3、成立黑山羊養殖協會。**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業,成立黑山羊養殖協會,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以農戶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走“支部+協會”的發展路子,組建黑山羊養殖協會,通過小區示范,規模養殖,大戶帶動,政策引導,廣大農戶養殖黑山羊的積極性不斷增加,形成了黑山羊養殖、營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
4、成立用水協會。加強水利基本建設,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鞏固農業基礎的迫切要求,是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農村小康建設的迫切要求。**鎮通過成立水利協會,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協會會員全面負責轄區內范圍內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管理和開發利用,對生活用水實行有嘗供水,并為用水戶提供與水利有關的技術、咨詢服務。
三、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條件下,家庭是經營農業的基本單位。由于規模較小,發展滯后,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出現,產生了社會化分工,外部成本內部化。農戶需要的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均可通過合作組織與廠商、批發商直接交易,而銷售也可通過合作社統一進行,從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有利于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的提高。隨著農業市場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到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質量要求也隨之上升。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出現為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實施品牌戰略。品牌的效應是巨大的,一個優秀的品牌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機。只有加快品牌戰略的實施,才能提高農產品的綜合效益。合作組織的專業性恰好能有效地發揮組織力量,將在該區域上最具顯著優勢的農產品特性充分利用和保護起來。通過申請注冊品牌標志,實現區域品牌效益,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從而促進了優勢農產品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有利于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農村的富余勞動力向城鎮、城市轉移,甚至使農村出現勞動力空缺。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和不斷增多,合作社的擴大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這時合作社就可以吸收本地農村的富余勞動力,特別是有文化的青年人群參加進來,使他們成為市場的主人,共同把合作社發展壯大,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外流的現象。
(五)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民自愿組織、靠利益聯結而成的。首先,通過相互聯合,避免了無序的競爭,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維護了農民利益。其次,通過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聯為一體的經營模式,農民可以從出售農產品中直接獲益。最后,由于產業經營鏈條的延伸和拓展,農民還可以通過合作組織的再分配機制,獲得產后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收入。
四、存在問題
**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由松散走向規范。但在具體的運作中,我們發現還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解決的問題。一是部分群眾對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還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影響了組織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二是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自身建設不夠完善,綜合職能沒有全面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聯系的部門多,服務范圍廣,具體開展活動時,往往顧此失彼。三是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之間、與農戶之間、與技術部門之間等沒能完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利益分配和服務水平上下班有待進一步調整完善和提高;四是普遍存在著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經費不足,難以正常運轉,使專業農協的建設和發展受到限制。
五、下步打算
(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鎮黨委政府將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理人員外出學習考察,進行座談交流,實施專業培訓,不斷增強他們的理論知識、管理水平和實際經營能力。同時,制定考核標準,每年評選若干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進行宣傳表彰,以讓廣大群眾親自感受到興辦、參與專業合作組織的好處,共同支持和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資金較少,建議市、縣財政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組織購置相關設備,提供經營服務手段和市場營銷水平。加強信貸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門應對制度健全、經營業績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予以一定的信貸支持和利率優惠,幫助解決合作組織資金不足的困境。對合作組織在稅收登記、土地使用、運輸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在土地使用方面優先安排等政策。另外,對興辦加工、流通實體給予稅收優惠等。
(三)加大規范管理力度。抓民主管理的規范。合作組織不管是什么形式,都要訂立章程,健全制度,明確組織和成員之間的責權利關系,突出和加強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一人一票,平等互利。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組織對內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經營收益要公平合理分配,通過有效服務、保護價、最低價收購或二次返利等辦法,使會員享受到真正的經濟實惠,不為增強對農民的吸引力。
(四)加大服務體系建設力度。一是要主動為合作組織提供公共政策咨詢,搜集和發布農資、農產品的價格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務。二是建立起必要的服務設施,努力實現各級、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聯網,搭建公共服務信息和網絡營銷平臺。三是要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的各項標準,加大對農產品、畜產品的質量監督、檢測的力度,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增強它們參加市場競爭的能力。四是要積極舉辦各種農產品展銷會、洽談會、產品發布會和知名品牌評選等活動,為合作組織開拓市場創造條件。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4鄉鎮紀委工作是我們黨和政府在最基層的一級紀檢監察機構,它直接面對的是廣大人民群眾,面對的是生活和戰斗在農村第一線的黨員和干部,在努力履行“保護、監督、教育、懲處”四項職責的同時,為一方政治穩定、發展服務。 縱觀近些年來,我們黨在抓黨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決心是很大的,也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效果。十五大以來,通過不斷努力,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從中央到地方都是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但在實際工作中,似乎“是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較為突出。作為最基層的鄉鎮紀委,如何搞好組織協調,充分履行其職責,走出新的工作思路,開創新的工作局面,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具體工作中,鄉鎮紀委工作又由于各種原因而舉步維艱,效果不明顯。這里,擬從幾個方面來作一些探討,以求能更好地推進鄉鎮紀檢監察工作。 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鄉鎮紀檢工作大多是一片空白,“人員難專職、任務難專一、時間難專用”這是存在的共性,從而造成了不少鄉鎮紀檢工作開展不力。一年下來,鄉鎮紀委辦不了一個案子,即使是上級紀委要求處理的案件都是辦案質量差,時間長,執行難。這樣一來,鄉鎮紀委就形同虛設,沒有充分發揮紀委的工作職能,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鄉鎮紀檢監察的辦公條件落后,沒有專門的辦公室,都是與其它辦公室合用,辦公設施較差,連一臺電腦都沒有,根本不能適應現代辦公的需要。
2、鄉鎮紀檢監察基本上沒有專職人員,且兼職較多。就我市而言,鄉鎮紀委書記都由鄉鎮人大主席兼任,同時大多數還分管幾他多項工作;紀委委員也是由鄉鎮其他工作人員擔任的,工作重點不在紀檢工作上面,給工作帶來不便。
3、鄉鎮紀檢監察干部業務水平尤其是查辦案件和能力不夠高。鄉鎮紀檢監察干部特別是紀委書記更換比較頻繁,大多數紀檢監察干部都是新手,以前都沒干過紀檢監察工作,理論水平差,業務水平低,辦案能力差。
4、鄉鎮紀檢監察干部視野不開闊,思想不夠解放。近幾年來,我市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外出學習人數太少,參加培訓的機會少,使得紀檢監察干部思想老化,工作無起色。
5、鄉鎮紀檢監察干部政治、經濟待遇低,辦案經費少,從而使紀檢監察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
問題產生的原因
鄉鎮紀檢工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就其原因很多,通過調查,主要有表現在以下以下幾個方面2017年鄉鎮工作調研報告2017年鄉鎮工作調研報告。
1、思想認識有差距。思想認識上存在三大誤區:誤區一,一些鄉鎮形成了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工作機制,重經濟發
展,而忽略了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個別鄉鎮主要領導認為懲處了其單位的黨員、干部,就等于給其臉上抹黑,影響鄉鎮考核,影響整個鄉鎮的形象,影響個人升遷,對鄉鎮紀檢工作特別是辦案工作不夠重視、不夠支持;誤區二,鄉鎮紀委書記由鄉鎮人大主席兼職,要從事的工作任務多,顧不過來,片面認為紀檢工作干得如何無所謂,做好其它工作才是實的、硬的、有用的。一些鄉鎮紀檢干部黨性原則不強,怕得罪人,怕丟選票,導致鄉鎮紀委工作“疲軟”;誤區三,社會對紀檢工作認同程度不一,對腐敗的懲處普通存在概念上贊成,內容上同情。
2、紀委班子配置上不恰當。鄉鎮紀委一般由3人組成,紀委書記一人,副書記一人,委員一人,副書記和委員通常是非紀檢部門的人員擔任,平常他們都是干他們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是有名無實,實際紀委日常工作只有紀委書記一個人,紀檢工作特別是辦案工作難以開展。
3、體制機制上不暢通。在體制上,鄉鎮紀委工作體制套用縣級以上紀委的工作機制,缺乏基層特點,針對性不強。在機制上,由于級別低,鄉鎮紀委與其它執紀執法部門溝通和信息交流不暢,紀檢工作處于“自我循環”,監督乏力,難以發揮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設不規范,存在工作無主次、辦案無章法、管理無制度。在對基層站所人員的監督管理上,由于許多站所都實行了條管,編制、工資、福利、考核均不在鄉鎮,造成”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現象,鄉鎮紀委難以監督。
解決問題的對策
針對目前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又加之鄉鎮紀檢監察干部新手多的情況,如何做好鄉鎮紀檢監察工作是擺在每一位鄉鎮紀檢監察干部面前的新課題,現我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解決的對策。
1、理順領導體制,解決“誰來管”的問題。繼續探索鄉鎮紀委受雙重領導的機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確定“條”和“塊”的管理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注重“條條”,輕“塊塊”,進一步強化市紀委對鄉鎮紀委人事、業務的直接監管權,具體做法是:把鄉鎮紀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權和工資福利 一并收歸市管,根據工作需要和按屬地管理原則,鄉鎮對鄉鎮紀委履行同級領導權,使鄉鎮紀委既受上級紀委的領導,又受同級黨委的領導。這樣一來,有利于調動鄉鎮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改變鄉鎮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作風,有利于改變鄉鎮紀委工作“疲軟”的現象,從而使鄉鎮紀委工作有新的起色。
2、優化隊伍建設,解決“誰來做”的問題。要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配齊配強鄉鎮紀委班子,同時要為鄉鎮紀委配備一名專職紀檢干事協助工作。鄉鎮紀委干部的任用應由市紀委提出意見,注重選拔政治素質過硬、思想作風正派、能
堅持原則并且有、財經、審計等專業特長的年輕同志擔任鄉鎮專職紀檢干事,徹底改變過去紀檢干部占位不謀事現象,要加大對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培訓和異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鄉鎮紀委干部的工作能力。鄉鎮紀檢干部不但要政治上要強,更重要的還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能,真正做一個“能干事、干成事”的鄉鎮紀檢監察干部。
3、理順工作順序,解決“工作主動性”的問題。積極工作,努力爭取鄉鎮黨委、政府的支持,營造寬松的工作環境。鄉鎮紀委面臨人員少、無專職紀委委員、無經費、無查辦違規違紀案件的經驗等一些客觀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鄉鎮紀委要(2017年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開展好各項工作談何容易,就必須爭取鄉鎮黨委、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在查辦案件上,要向黨委、政府反映案件的緊迫性和惡劣性,樹立懲處腐敗實際上也是一種發展,是促進社會更加、繁榮昌盛的內在因素。獨立辦案,不畏權勢,防止外界干擾,從嚴從快結案,該處分的堅決處分,該進入程序的進入司法程序,創造一個明朗的政治天空。
4、規范工作內容,解決“做什么,如何做”的問題。鄉鎮紀委要根據農村的實情,在吃透上級紀委會議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出一系列鄉鎮紀律檢查工作制度,如學習培訓、調查、查辦案件、監督管理、工作紀律等工作制度,定期與不定期地檢查執行情況,讓黨員干部時刻緊繃正義之弦,不越雷池半步,從制度上保障紀檢工作的順利實施。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 篇15調研中我們感覺到,雖然鄉鎮人大在謀求地方經濟發展、推進政府工作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對鄉鎮人大工作的認識不足
縣委曾經強調鄉鎮人大工作是鄉鎮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各級各部門要齊心協力抓好人大工作,但目前各級各部門對鄉鎮人大工作的認識有差異,因而工作績效不平衡。個別黨委書記甚至是兼任人大主席的黨委書記對重大事項、重要會議,不提交人大主席團討論。如人大主席團會議有1個鄉鎮一年只開1次、2個鄉鎮一年只開2次,達不到1季度只少召開1次的依法規定。對人大工作的安排有的往往打擦邊球,利用黨政會議提一句點一下就算交差。在現實生活中,鄉鎮人大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和重視,是影響鄉鎮人大工作的一個根本原因。在農村,相當部分的人認為現在鄉鎮一級的權力機關是鄉鎮黨委和政府,而不是人大。如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牌子列于人民政府之后,人大專職副主席的排位都在政府副職甚至副職侯選人之后。從經費保障來看,雖然鄉鎮人大代表活動所需經費一般會列入財政預算和按實際開支予以報銷。但部分鄉鎮財政困難,代表活動經費不一定能滿足,無固定工資收人的代表在執行職務時,沒有給予補貼費或很少補貼,代表小組活動經費更難以保證。也有少數地方對人大代表活動不熱心、不支持,不為代表活動提供方便、創造條件,有的因經費問題使必要的人大有關會議和代表活動時間縮短或取消。
(二)鄉鎮人大干部職責不到位
縣委在換屆時雖然對鄉鎮人大主席、副主席人選進行了調配,但從人大主席、副主席的配備與職責和情況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專職人大主席少。全縣7個鄉鎮設專職人大主席只有2位,如高亭鎮6萬人口的大鎮,未能配設專職人大主席。黨委書記兼任人大主席,在主管和級別上加強了人大工作,但由于黨委書記往往沒有過多的精力從事人大工作。有的擔任人大主席時間不長,人大業務知識還比較陌生,所以對做好鄉鎮人大工作顯得力不從心,給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動的正常開展帶來難度。二是專職人大主席副主席兼職過多。絕大多數專職主席、副主席或多或少直接分管有政府職能性質的工作,有3位專職主席和副主席還長期兼任社區職務及工作組負責人等。使主管的工作處于被動應付,對隨時可能出現的事關鄉鎮全局的新情況、新問題得不到及時了解,需要人大主席團決定的事項提出極少,導致人大主席團會議偏少或以臨時碰頭會替代。三是人大干部職責不到位。全縣7個鄉鎮雖配有人大專職聯絡員,但實際上都有兼職,有的兼其他工作量占70%以上。從客觀上導致了多數鄉鎮人大工作是“一人決策一人做,孤掌難鳴”,人大干部是“一塊牌子一個人”,客觀上影響了人大作為民主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三)鄉鎮人大工作的法定職權不完善
目前,《地方組織法》規定了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的職權,《浙江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條例》規定大會主席團和大會主席、副主席在閉會期間負責的工作。這些負責工作僅在閉會期間起到組織聯系、檢查、督促的作用,沒有設定審查監督和人事任免等職權。導致大會主席團在閉會期間要審查政府專項報告、監督政府工作往往名不太順;而大會主席、副主席在閉會期間提出對政府批評意見和建議要求也有“個別行為”之嫌。另外《浙江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條例》對人大主席團和大會主席、副主席在閉會期間負責的工作僅有原則性規定,對在閉會期間如何組織聯系、開展視察調查、行使檢查督促、安排述職評議、提出意見和建議等方面未作出具體程序和要求,這就不便于鄉鎮人大主席團和大會主席、副主席在閉會期間工作的具體操作,因而有些工作可做可棄,“彈性”太大。
(四)鄉鎮人大工作監督力度還不強
一是人代會會期過短。每年一次的人代會雖能保證召開,但有的會議質量不高,甚至流于形式;有的大會時間只有半天至一天,會期過短,只好簡化程序,不能保證代表們的議政時間,難以涵蓋全年度需要審議監督的事項。二是代表意識不強。換屆選舉中過于強調代表的結構比例,致使一些代表文化程度偏低、履職能力差;在大會上代表提交的議案建議數量少,而質量普遍不高,一屆甚至幾屆沒有形成過大會議案;部分人大代表參政議政能力差,個別代表開會從不發言,在其心目中就是“開一天會、劃一個圈、吃一頓飯、照一張像”,就算完成了代表的使命。三是重形式輕監督。一些鄉鎮領導干部只重視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輕視人大的監督,甚至把人大的監督看成是“太羅嗦”、“找麻煩”,不太愿意接受人大監督。這就使得人大在開展監督時往往“心有余悸”,不敢大膽監督,即使進行監督也是敷衍應付,流于形式,顯得無力。如對代表建議辦理答復程序比市縣人大代表建議差得多,多數建議意見的處理都是有頭無尾;有的奈于鄉鎮政府領導面子,代表對答復滿意率雖然較高、而問題的解決率且很底。又如有的鄉鎮組織代表視察、檢查、評議活動次數不算少而效果較差,有的在代表活動中,只聽政府有雷聲無雨影,活動結束或表態后就沒有交待。
【鄉鎮宣傳工作的調研報告(精選15篇)】相關文章: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07-25
某鄉鎮村級收入調研報告10-26
鄉鎮環保工作調研報告范文01-03
鄉鎮文化產業調研報告11-19
鄉鎮水污染防治工作現狀的調研報告12-20
2020鄉鎮企業調研報告3篇12-06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調研報告08-13
鄉鎮宣傳工作匯報總結12-22
鄉鎮敬老院運行情況調研報告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