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調研報告怎么寫 機構調研是什么意思

機構調研報告怎么寫 機構調研是什么意思

日期:2023-03-10 03:00:3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機構調研報告(通用9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機構調研報告(通用9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機構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機構調研報告(通用9篇)

  機構調研報告 篇1

  為了進一步適應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需要,切實履行好糧食部門的全社會行業統計職能,需要依法做好糧食行業統計工作。現行糧食行業統計包括糧油購銷存流通統計、糧油加工業統計、倉儲設施統計、機構人員統計四大部分。在省糧食局布置“二○○五年度糧食行業機構和人員統計”時,明確提出統計的范疇為全行業。而實際工作中操作難度相當大,以二○○五年報為例,全市民營企業機構數為135家;全市民營企業從業人員為2954人。這個數據與實際明顯不符。本人就此問題,發表淺見如下:

  一、加強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的重要性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糧食管理的范圍增加,糧食企業的經營環境復雜多變,風險越來越大,要確保利潤最大化,必須確立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發揮統計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這也是由統計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

  2、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工作是基礎,是反映糧食行業發展情況的晴雨表。現代化的糧食行業經營管理工作,如果沒有準確、翔實的統計數據,管理只能是紙上談兵;如果沒有快捷、開放的現代化信息傳遞手段,要達到全行業的高效管理水平也是難以實現。因此,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工作不是搞不搞的問題,而是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搞好的問題。

  3、與過去相比,新形勢下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制度,統計范圍廣、調查對象多、質量要求高。因此,各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協調合作,共同做好新形勢下的全社會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工作。統計部門要對統計調查的操作方法提供具體的技術指導,并對入戶調查和統計執法工作給予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提供糧食經營主體的基本信息,積極配合做好有關調查工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做好統計調查人員的培訓,堅持依法統計,嚴格統計監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數據采集、匯總和報送任務。

  二、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糧食市場的放開,糧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糧食產業正向著多元化格局發展,國有糧食企業將受到更大的沖擊。個體、民營、其它行業的介入,使原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受到挑戰,糧食行業多元化的經濟體制已經形成。為此,再沿襲舊的模式來管理現階段多元化的糧食行業,已不能滿足行業管理的要求。

  1、隨著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深入,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形式的糧食企業集團的形成和發展,打破了原有封閉的行業統計格局,市場主體出現多元化,統計的主體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急需拿出開拓創新的管理辦法,以避免削弱和淡化糧食行業統計職能。

  2、我國加入wto,國外糧食企業不斷進入中國糧食市場。目前的行業統計方式不利于區域性經濟協作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式,不能順應經濟發展全球化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3、現有的統計和統計信息系統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有效地進行統計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匯總和傳輸,不能提供有效的預測、決策依據。因此急需提高統計人員素質,改變統計人員的工作方式,以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解決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問題的建議

  1、要增加投資,加快糧食行業信息網絡建設。要多方面爭取投入,把糧食行業機構人員統計作為糧食行業信息網絡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單位內部實現統計電算化管理,提高數據處理水平;在糧食系統,實現微機聯網、資料上網、信息共享、網上辦公、電子商務等要求,最終實現全行業的信息網絡化、辦公自動化、管理規范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統計工作快速發展。

  2、專業統計是行業信息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系統體系方案上盡可能采用目前先進的分布式數據庫解決方案,這樣既可以提高系統的易維護性,同時使行業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也得到了保障。在系統方案選型上也可以考慮選擇專業易用的統計系統,這樣便于我們加快掌握使用和地方推廣的進程。

  3、要加強技術培訓,盡快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針對目前糧食行業統計人員業務水平普遍不高的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培訓工作,以適應糧食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應重視和加強統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水平的培訓,督促統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統計信息工作人員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加強統計分析,給領導提供可靠的信息、建議及意見,促使領導重視統計信息工作。提高統計上報率和上報質量,使數據更加準確的反映行業狀況,為政府做好參謀。加強統計信息反饋,使統計信息來源于企業,服務于企業。要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使所有的糧食經營主體了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全行業機構人員統計工作的數據質量。

  機構調研報告 篇2

  一、當前中介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企不分或事企不分

  許多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是市場行為,但一些行政因素、行政行為在干擾和妨礙市場行為,致使中介機構不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上服務,失去了公正性。具體表現在:

  ①部分行業的中介機構還沒有完全同行政部門脫掛;有的行政部門的下屬單位仍在履行本屬中介機構的業務,而一些比較特殊的壟斷性行業,只有較少的一、二家中介機構,中介機構借助行政部門的影響承攬業務,不許他人插手。

  ②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有在中介機構兼職的情況;業務人員雙重身份,既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時又是中介機構從業人員。

  ③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本人或以配偶子女的名義在中介機構入股,參與中介機構的分紅;有的以辦公場地折合股份,有的以支持中介機構發展的名義直接用現金入股,還有的則以家屬子女的名義進行參股。

  ④行政部門在中介機構報銷費用,有的甚至直接由中介機構給機關部門發放獎金、福利。

  ⑤機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中介機構組織安排的高消費活動,活動的費用由中介機構承擔。由于上述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中介機構同行政部門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無照經營或超范圍經營

  主要表現在:

  ①黑市中介;不注冊登記,不交納稅金,無經營執照,無資金場所,從業人員無執業資格,僅憑一張廣告,一個電話,或一個簡易的招牌從事中介活動。

  ②私下交易;不按行業規則辦事,唯金錢是從,有人肯出錢就什么業務都可以做。

  ③超經營范圍承攬業務;明明是經核準從事職業介紹的,但房屋出租、二手房銷售等等都做。

  (三)盲目收費或只收費無相關的服務

  表現在:

  ①服務項目收費標準不明確,收費存在盲目性。

  ②一些服務項目雖經物價部門核定,但彈性較大。

  ③一些獨家經營性的服務項目或壟斷性行業的服務項目收費標準高,或只收費但無相關的服務。

  (四)無執業資格或業務水平低

  一是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不熟悉不清楚,對相關的行業規定也不熟悉;二是未經上崗培訓,也未參加過相關部門及上級組織的學習考試;三是服務效率低,業務不熟練。四是持有效上崗證件、具執業資格者較少。服務不是以質量取勝,而是靠拉關系、找熟人、走后門。

  (五)承諾不兌現或弄虛作假

  有的中介機構為承攬業務隨意承諾,承諾了不兌現;有的業務承攬后半途而廢,收取的費用又不退還;有的出具的文書不真實,搞虛假證明、虛假報告,或對被服務的項目、被鑒定的物體本身就不清楚不了解,不進行現場的調查勘測或測定,而是憑借服務對象的授與。

  二、原因分析

  (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未完全到位,職能部門監督不力

  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我縣社會中介機構的管理監督工作除工商行政部門、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采取了一些監管措施外,其他一些政府部門大多沒有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基本上處于“放任自流”或任其發展的狀況。事實證明,行業主管部門管與不管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縣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監管的縣人力資源職業介紹中介機構,勞動部門無償專門提供集中經營的場地,17家中介機構在統一的平臺上運營,統一發布信息,執業人員的資質由勞動部門組織培訓、考核,并由省廳對考試合格者頒發證書。17家中介機構成立了行業自治組織,建立了相關的工作規則、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等,所以相對來說我縣的中介機構勞動力職業介紹這塊就比較規范一些,問題就相對少一些。

  (二)中介機構與政府職能部門未完全脫鉤,同行業管理部門還存在利益上的關系

  雖然近幾年來對行政機關與所辦企業脫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有的企業改制后仍然與行政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是人員上有的雖然從行政機關中“走”了出去,但行政機關中的工作人員同中介機構中的執業人員都是一些老同事,有事無事還經常聚在一起。二是一些部門利用本部門空閑房屋出租給所管理的中介機構作營業房。三是少數行政部門有些工作人員在中介機構投資入股,包括有用親友、家屬子女名義投資入股的。四是事業單位改革不徹底,一些行政部門特別是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等一些行政部門,無論是人員還是經費都還沒有同行政機關完全脫離關系,事業單位雖然有自己的法人,但經營并不獨立,只是搖身一變干起了社會中介的行當,所以其行為表現為行業壟斷,受行業主管部門保護,市場競爭不充分,更談不上公平、公正。

  (三)法律法規、制度還不健全,相關的法規建設還比較滯后

  目前,關于中介機構的設立、運作、業務范圍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比較少,尤其是對中介機構管理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更少,即使有的也只是原則性規定,缺乏針對性、操作性,再加上許多新型中介服務業的出現,法規建設的滯后,導致監管領域出現了真空,導致許多中介單位認為自己是“無人管”的,或是主管單位管不到的,進而在開展業務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四)行業協會未普遍建立,行業自律管理不夠

  行業自律是規范中介組織的核心環節,中介機構應當參加行業協會,或成立中介行業協會。但現實中,各中介組織都是“自顧自”,普遍未建立行業協會,更不要說制定職業準則、執業規則、獎懲規則、信用等級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規范、約束執業行為了。

  三、應采取的措施

  中介機構依據行業分類涉及的行業和部門比較多,就我縣的情況看,共涉及財政、司法、科技、建設、水利、質量技術監督、環保、稅務、公安、民政、勞動、人事、審計等十多個部門。面對這么多的行業分類,這么多的形形式式的中介機構組織,要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和監督,使其行為在市場運行機制的法則下,遵循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規范運作,確實是項比較艱巨的任務。因此,加強對中介機構組織的管理監督工作,規范中介機構的行為,是項政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行業主管部門的教育、管理和監督,需要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只有綜合治理齊抓共管,才能使社會中介機構得到健康發展。

  (一)行業主管部門必須認真履行職責

  按照行業分類和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本系統行業中介機構的管理與監督工作具有不可推御的責任。就我縣中介機構目前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當前各系統行業主管部門尤其要重視和加強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要把好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關。行業主管部門對本系統行業申報設立的社會中介機構要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凡是未取得執業資格和專職執業人員少于3人的,都不得同意或批準從事中介活動。《浙江省社會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對此明確了五個方面的條件要求,行業主管部門、工商部門不得放寬條件,降低標準,使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相關的中介活動。二是要加強對中介機構的業務指導,開展相關的業務培訓,提高中介機構執業人員的業務素質。當前中介機構組織的執業人員業務水平還比較低,與被服務的客戶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還難于令人滿意,因此,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要重視和加強業務培訓工作,使之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從業行為進一步規范。三是要督促和幫助建立本系統行業中介機構的執業規則和管理制度,督促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行業行規,不斷增強行業的自律意識、法律意識。四是要加強對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適時組織開展一些檢查、評比、考核等工作,獎勵先進,宏揚正氣;同時對一些不遵守行業行規,無序競爭,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弄虛作假,不誠實守信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進行調查處理,通過適當的場合與形式,予以公布和曝光。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等一些措施,限制其在今后的中介服務方面的一些行為,使其不能或不敢違反職業道德,不得不自覺地誠實守信。

  (二)部門與部門之間必須緊密配合

  依據中介機構的行業分類,涉及的行業部門比較多,而且行業部門與行業部門之間在職能上還有一些重疊和交叉的。如審計機構的審計質量是由審計部門負責監督的,但審計機構的財會業務、注冊會計師的資格卻應該是財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的。這就要求各部門之間要相互密切配合,唯有這樣才能使一些監督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根據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中介機構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時,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條件和要求進行審查,對條件不具備或未經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不得予以登記。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獨立審計機構的業務質量進行監督。縣財政、司法、科技、教育、建設、環保、質量技術監督、國土資源、公安、民政、勞動保障、人事等部門要加強對本系統行業中介機構的業務指導和日常的監督管理工作。各部門要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真正把所擔負的管理同監督工作擔當起來。加強協調聯系,適時溝通反饋信息,防止不負責任或相互推諉。

  (三)行業協會必須從事與開展行業自律活動

  從目前的情況看,大多數的行業協會都沒有發揮作用,行業協會還沒有從事行業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有的協會從設立到目前沒有開展過活動,有的協會開展了一些活動,但所從事的是一些與其行業管理毫不相干的事情。還有一些協會,以服務為名,只收費不服務,變相為單位搞創收謀福利。行業協會既無章程,又無自律規范,所以各系統部門要對加強對行業協會的領導,對行業協會的性質、職能要科學的定位,使之擔負起相應的行業管理職能。針對行業協會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行業主管部門要引導和幫助協會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強協會內部管理,進一步明確協會設立的宗旨,幫助建立相關的活動章程。二是制定本行業的自律規范和獎懲規則,使之成為一個行業自律和監督管理的工作機構。三是開展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執業人員的素質,引導本行業中介機構上規模、上水平,指導成員單位的發展。四是建立本系統行業的信用等級制度,對違反協會章程,無序競爭,不講誠信,弄虛作假等予以公開或曝光。

  (四)社會各界應當廣泛參與共同監督

  中介機構的管理監督工作,是項系統工程,光靠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工作還不夠,還必須要由全社會來共同參與。首先,要在社會上形成遵紀守法、遵守職業道德和誠實信用的良好氛圍,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體系,形成人人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行業規則,講求信用。其次,中介機構組織要加強對自己業務的宣傳和公開工作,便于社會各界的了解同監督。尤其是服務范圍內容,服務方式,收費的依據標準等要進行宣傳公布。第三,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對不良行為要及時向有關管理部門進行投訴舉報。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要設立相應的投訴舉報電話,意見箱監督卡,方便群眾;同時對一些不良行為大家要善于和敢于舉報,從而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群眾廣泛參加的監督格局。

  機構調研報告 篇3

  去年以來,通河縣按照市紀委的部署和要求,對鄉鎮和部分縣直紀委進行了紀檢監察機構體制改革。按照市委本次調研要求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鄉鎮和部分縣直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情況

  XX年4月,針對基層紀檢監察職能弱化問題,按照上級紀委有關規定,我們探索實施了紀檢監察派駐制度改革,撤銷了 8個鄉(鎮)黨委紀委,成立了祥順鎮和富林鄉2個鄉鎮紀工委監察分局;撤銷了7個縣直部門紀委,成立了教文衛和農業2個縣直紀工委、監察分局。

  1、配齊配強干部隊伍。縣委高度重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先后召開三次會議,專門研究派出機構有關問題。在編制和干部職數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克服各種困難,在全縣優秀副科級干部中提拔4名干部,任正科級紀工委書記、監察分局局長,在優秀后備干部中提拔了12名干部,任副科級紀工委委員,為基層紀檢監察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2、創造條件強化管理

  保障。二是分局,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得到明顯加強。一是創造條件創造創造條件。縣政府先后撥款30萬元,為4個紀工委監察分局解決了辦公場所、電腦、電話等辦公辦案裝備和設備。統一標準,制定了工作職責和制度,明確規定了紀工委監察分局干部與紀委干部在福利待遇、評優晉級、紀律要求、學習培訓上“四個一視同仁”,極大地調動了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3、明確職責理順關系。根據有關規定,賦予了派駐機構檢查權、問詢權、制止權、建議權、談話權、考核權、問責權和督辦權。同時明確規定派出機構受縣紀委、監察局垂直領導,協助各黨委抓黨風廉政建設等重大事宜,做到指導不指揮,督辦不包辦。通過改革工作體制,有效解決了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虛位、協調缺位、辦案失位等體制上弊端帶來的問題。

  二、鄉鎮和縣直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工作情況和成效

  為保證新的工作體制規范運行,通河縣紀委堅持指導不指揮、督辦不包辦、參與不干預、監督不對立的原則,保證了紀工委監察分局獨立履行職責。通過對紀檢監察機構實行分片派駐統一管理,達到了促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目的。

  1、積極開展了廉政教育工作。積極協調黨委把廉政教育納入了黨委的學習計劃,定期下發學習要點,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反腐倡廉的理論、方針、政策。結合部門工作實際,組織黨員干部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各紀工委普遍組織轄區內黨員干部觀看了傅豐志案例警示教育片。駐農業紀工委緊緊圍繞提升黨員干部廉潔意識,組織開展了廉政知識測試,組織開展了對145名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教育。駐教文衛紀工委緊緊圍繞醫德醫風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舉辦了“廉政文化進校園”廣場文藝專場演出活動,營造了“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氛圍。

  2、深化對重大事項監督。緊緊圍繞執行“三重一大”制度,深入開展了反腐敗抓源頭工作。成立以來,各紀工委先后參加所駐黨委會議22次,監督人事任免、工程建設、大額資金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項決策29件。對基層站所負責人進行工作談話24人次,信訪談話2人,警示教育談話1人,誡勉談話1人,檢查黨委、部門各類會議記錄12次

  3、積極推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建立了黨風廉政建設聯系點制度。從紀工委書記到委員都確定了各自聯系單位,深入各自聯系點,進行面對面督促檢查和具體指導,重點查看工作方案是否制定,組織機構是否落實到位,活動記實、會議記錄是否規范,責任制是否層層簽狀,規章制度是否健全等內容。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明確了整改時限,并幫助所轄單位完善了反腐倡廉建設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制度匯編。建立了8個黨風廉政建設示范點,對各類圖版、陣地、檔案、工作流程進行標準化建設,有力的推進了院務、校務、村務公開工作。

  4、創新了工作載體。各紀工委共在轄區內黨員、干部和群眾中聘請黨風廉政教育宣傳員、廉政建設監督員168人,構建了黨風廉政建設宣傳和監督網絡,推進了反腐倡廉建設。以鄉鎮站所長“雙述、雙評、雙公開”活動為載體,強化了對基層站所長的管理和教育,加強了對基層干部廉潔自律和遵守黨紀、政紀情況的監督檢查,延伸了工作手臂,促進了基層干部廉潔從政。結合“關注民生、促進發展”最佳最差單位評議活動,組織評議員對基層單位行風建設和干部作風建設進行了明察暗訪,發現問題2件,及時督促有關單位進行了整改。

  5、堅持了依法執紀辦案。4個紀工委成立以來,共接到群眾來信、來訪37件,初核案件線索25件,立案18件,結案16件,處分黨員干部17人,收繳違紀資金15萬余元。立案案件占全縣的50%,收繳違紀資金占全縣的70%。在懲治腐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未進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的縣直紀委情況

  我縣原有35個黨委、黨組、直屬總支紀委、監察室、紀檢組,改革后,撤消了15個黨委紀委,現還剩下xx年來,縣直紀委、紀檢組、監察室能夠按照縣紀委的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本黨委的黨風廉政建設,能夠組織開展民主生活會、學習會等一般性教育活動,能夠配合縣紀委開展各類監督、檢查和糾風治亂工作。總的來說,能夠完成規定性動作,但工作創新不強,沒有特點和特色。未實行派駐管理的紀委、紀檢組、監察室作用發揮較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查辦案件力度小。從去年辦案情況看,全縣共辦案29起,其中紀委和紀工委辦案27件,基層紀委辦案2件,在查辦案件工作中作用不大。二是常規性工作質量低。從日常工作上看,個別基層紀委只是在上級檢查時臨時裝檔、補充材料,應付上級紀委,極個別的還存在壓案、瞞案現象。三是有影響、有震動的教育活動少。從開展大型活動情況看,紀工委轄區內黨委都能夠積極組織開展集中性教育活動,像衛生、教育等部門,都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行風教育活動。未實行派駐管理的黨委,往往重業務、輕教育,幾乎沒有開展有影響、效果好的集中教育活動。

  3、關于對縣直紀委改革的初步設想。持“分類歸口,整合力量,集中派出,統一管理”原則。在試點基礎上,對屬地管理的黨委紀委進行撤銷整合。撤銷黨委紀委、直屬總支和紀檢組xx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各類中介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據筆者調查,目前我縣經工商行政部門注冊登記的各類中介機構已經有8大類112家,這還不包括一些未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大量的中介機構的存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經濟活動帶來了便利,滿足了市場,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但是,目前,中介機構市場存在著的一系列問題,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擾亂,同時也給社會的信用體系建設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加以研究,努力抓好中介機構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使其規范、健康地發展壯大。

  機構調研報告 篇4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鎮的職能應由行政命令型,向經濟服務型轉變,實現小政府、大服務的格局。鄉鎮是最基層的一級政府,主要面對著廣大農村,直接服務于農民,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完成,鄉鎮的主要工作應放在搞好農村經濟、文明建設,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上來。

  一是要圍繞農民增收,搞好服務。幫助農民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向農民推廣農技、農機等技術服務,傳授科學的田間管理知識。

  二是要加強農村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要發展離不開教育,只有教育發展了,農民的素質就會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場信息,科學種田,農業就會增產,農民就能增收,這樣才能使農民真正脫貧致富奔小康。

  三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每個鄉鎮地域都比較廣闊,人員居住分散,管理不便,為了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必須加強社會治安管理。要經常深入到鄉鎮進行普法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

  四是要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質,少生優生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因而計劃生育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來隨著農民外出工的增多給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不便,再上傳統的人口觀念“兒孫滿堂”、“養兒留根”的落后思想,扭轉這一傳統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加大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力度。

  五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宣傳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保護好農村這塊政治陣地和文化陣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養,杜絕邪惡,自覺去維護社會治安穩定,促使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鄉鎮要經常深入基層發展黨員,增強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良好形象,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六是加強防災救災體系建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農民還不能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制約,遇到天災人禍,必須有一個強大的防災救災應急體系。如我縣的“110”地震。六是加強衛生防預體系建設。全縣85%的人口分布在鄉鎮,居住分散,醫療基礎設施差,專業技術人員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難應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加強農村衛生防預體建設就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取消農業稅后,鄉鎮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上述六個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動為農民服務為主,減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農業稅取消后,鄉鎮干部從催糧要款等與農民有直接沖突的關系中擺脫出來,變為積極為農民提供各項服務,逐漸改善鄉鎮與農民的關系。農民對鄉鎮所做的工作會認可的滿意的。

  取消農業稅后,鄉鎮的工作是減少了,但收取農業稅只是階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鄉鎮還承擔這年度性或階段性工作如禁牧、鄉鄉通油路工程、農田建設等工作需要鄉鎮抽調大量人員來完成。根據鄉鎮的主要職能和實際工作量,現有行政、事業機構設置和上次市縣級機構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取消農業稅后,鄉鎮應保留農業技術、計劃生育、文化廣播、衛生等公益性事業單位。

  機構調研報告 篇5

  近年來,隨著政府投資審計工作的廣泛開展,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工作已成為政府投資審計的重要組織形式。聘請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不僅緩解了審計機關任務重、力量不足的矛盾,也充分利用了中介機構人力資源優勢,擴大了審計機關的業務覆蓋面。但由于中介機構存在高競爭性和逐利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弊病,導致其參與政府投資審計的審計風險依然很大。為更好的發揮好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的積極性,更好的服務全區經濟健康發展,我就如何加強中介機構管理談以下幾點。

  一、聘請中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的客觀現實

  (一)審計機關人員不足是普遍現象

  政府投資審計工作任務重、責任大、風險高,作為基層的審計機關而言,每年都要面對上百個審計項目以及政府逐年遞增的投資規模,要做到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困難是不言而喻的。

  (二)投資審計專業性要求較高

  當前審計人員知識結構還不能完全滿足投資審計工作的要求,由于投資審計工作涉及的審計事項復雜、專業性強。而我局目前既懂工程造價又懂財務的人員少之又少,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投資審計工作的需要。

  (三)社會審計與政府審計的優勢互補

  社會中介機構聚集了一批精通建筑、水利、公路、橋梁等各個專業的工程師、造價師,在投資審計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在政府投資審計中,完全可以依托中介機構專業技術優勢和審計機構行政職能、手段,實現優勢互補,體現最佳社會效益。

  二、組織中介機構參與國家建設項目面臨的問題

  (一)審計理念和操作規范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介機構的人員從事的是社會審計工作,由于社會審計與國家審計在審計目標、審計重點、規范準則、職能職責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造成了中介機構參審人員的的審計理念與審計機關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審計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由于中介機構的特殊性,存在著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管理不夠規范,制度不夠健全,項目現場審計時間少,審計質量距離要求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如去年在審計機關復核一個中介機構初審的裝飾裝修工程結算時,及時發現中介機構錯套定額標準而挽回經濟損失近20余萬元。

  (三)中介人員參審存在的風險

  組織中介機構參與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是審計組織形式的創新,在這種新的組織形式中,許多基礎性工作由中介參與人員完成,而最終的審計報告由審計機關出具,對外承擔的審計責任和審計風險仍是國家審計機關。其主要表現有:一是協審人員采用了不當的審計程序、方法或錯誤地判斷了審計事項,作出了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審計結論。二是中介機構內部控制制度薄弱或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能差而形成的風險,如對接受審計的項目進行轉包或分包導致責任心不強影響審計質量或進度。三是中介機構協審人員職業操守低、廉潔意識差,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置若罔聞、甚至故意“放水”給項目審計帶來很大的風險。

  (四)審計成效不夠明顯

  中介機構的初審大多只關注了對造價的審核情況,而對建設程序及深層次、綜合性的問題以及投資效益等內容缺乏深入的審查和揭示,很難發現大要案線索(而這些本是各級審計機關所重點關注及自身職責應為的),從而影響了審計項目的質量和審計成效。

  (五)中介人員的責任心不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介機構一般同時接受了來自不同審計機關或被委托單位等方面的審計項目,由于內部人員變動頻繁、流動性強,極易出現中介機構為應付項目審計而審計,對項目整個情況及流程不知曉而最終草草了事。如一個項目,在中介機構協審了三年,而具體主審的人員也換了2、3個,試想這樣的審計結果會有多高質量?

  機構調研報告 篇6

  鄉鎮農機管理機構是農機化工作的最基層單位,是聯系廣大農機手的橋梁和紐帶,是農機技術宣傳推廣、修配服務、安全生產管理和發展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等工作的主力軍。鄉鎮農機管理機構建設得如何,直接影響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根據湖南省《關于改革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實施方案》精神和婁底市農機局的要求,我局在今年4、5月份,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采取查閱檔案、實地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我市12個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進行了細致如實調研,了解歷史,查明現狀,找出問題,提出建議,并在20xx年5月12日召集全市的農機管理員集中座談,征求意見,力促我市鄉鎮農機管理機構改革有序進行。

  一、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置情況。20xx年,全市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農機站進行了調整,實行農、林、牧、漁、水、機等多站合一,全部歸入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目前,全市共有12個鄉鎮,共設12位農機員。

  (二)經費來源情況。全市鄉鎮農機站經費撥款形式主要是財政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兩種,除毛易鎮農機站實行全額撥款外,其余11個鄉鎮站均實行財政差額撥款,農機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基本有保障,但養老保險等福利保障難以落實到位。

  (三)管理體制情況。自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農機站合并入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原農機員繼續從事農機管理工作,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

  (四)人員結構情況。目前,全市鄉鎮共有農機員12人,農機員結構為:干部1人,職工11人;大部分為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30歲以下的1人, 30-50歲10人, 50歲以上的1人。

  二、存在問題

  (一)編制不夠合理。目前,全市12個鄉鎮僅有12名鄉鎮農機管理人員,且兼職人員多,占鄉鎮總數的80%,有6位農機員在崗不在編,占鄉鎮總數的50%。兼職人員不僅要負責該鄉鎮的農機化工作,還要承擔常年駐村包片、森林防火、鄉村規劃、計劃生育、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等非農機行政事業管理的其他工作。即使是農機專職人員,也經常被鄉級政府臨時抽調承擔其他任務,難以集中精力從事農機管理業務工作,使上級業務部門安排部署的農機化工作在貫徹落實中出現“梗塞”,難以傳達落實到農村、農民和機手,給全市的農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通過調查,只設立1名兼職農機管理人員的鄉鎮,其農機化工作的各項指標都嚴重滯后。

  (二)保障不能到位。全市12個鄉鎮站共12人,只有毛易農機站站長實行財政全額撥款,發全額工資,其余11名鄉鎮農機人

  員,實行財政差額撥款,工資收入連續幾年為年工資總額的70%左右。又加之鄉鎮對農機工作不夠重視,工資補助不足,在養老保險等福利方面落實難以到位,特別是那些在崗不在編的農機管理員,更是難以安心工作,影響了農機工作的積極性。

  (三)經費投入不足。鄉鎮農機管理機構辦公條件簡陋,因為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的設置,一般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都是幾個人擠在一起辦公,鄉鎮農機管理的辦公經費幾乎為零,辦公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由于正常的辦分經費和必要的管理、公益性培訓,技術服務經費無法得到保障,經費嚴重不足,應用于農機管理、推廣等的設施設備基本沒有,不同程度制約了農機技術人員作用的發揮。致使農機業務工作無法開展。

  (四)管理難以協調。農機站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通過調查,鄉鎮政府只管用人,鄉鎮農機管理人員隨意更換、調動頻繁、錯崗錯編的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充分考慮農機化的可持續性發展。農機局進行農機工作調配時,農機員每次都有新面孔,并且難以到位和適應農機業務與政策,影響了農機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主要建議

  我市自從20xx年進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籠子后,全市農機保有量快速增長,農機化工作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而我市拖拉機掛牌率、持證率和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與省內先進地市相比差距較大。鄉鎮農機站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要進一步理順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體制編制,充分發揮鄉鎮農機管理機構的作用,促進我市農機化的科學發展。

  一、 合理設置編制。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xx]4號)和湖南省《關于改革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結合冷水江鄉鎮農機管理機構和農機化發展實際,合理設置鄉鎮農機站編制。冷水江工業比重大,多為丘陵山崗地形,走現代農業是唯一選擇,作為現代農業支撐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尤其重要,現在每個鄉鎮僅一名農機員,并且多是在崗不在編,嚴重影響農機員的積極性,制約農機工作的深入開展。綜合座談會各方意見,我市每個鄉鎮以設置2個編安排 2名農機員(其中含1名農機技術人員)為宜。

  二、明確工作職責。在科學設置農機編制后,應賦予相應的工作職責。在立足三農的基礎上,全市鄉鎮農機職責還應結合冷水江市城鄉統籌,明確其工作職責,讓鄉鎮農機機構切實擔負起鄉鎮農機推廣、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協調組建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農機數據統計、農機購置補貼宣傳監管等工作,協助農機監理機構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三、理順管理體制。農機站現有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這種管理體制經過實踐表明,便于鄉鎮管理,但卻使農機局與鄉鎮工作難以協調一致,導致鄉鎮農機工作邊緣化、無序化局面。難以進行業務指導。因此,在“市鄉共管”大原則不變的前提下,實行市農機局管理為主的管理機制,即人員的考核、調配、晉升和業務經費由市農機局管理,鄉鎮政府負責綜合協調、監督等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生活保障。

  四、落實經費保障。一是將鄉鎮農機員工資納入市財政統發中心,使鄉鎮農機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落實鄉鎮農機工作經費,經費來源由市和鄉鎮兩級按一定比例撥付,并列入財政年度預算,確保鄉鎮農機工作的開展。

  五、加強自身建設。鄉鎮農機員在機構改革后加強農機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促進法》為準,按照以農業機械化為技術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強化工作職責,結合本地實際,以辦點示范和組建專業合作社等服務方式,促進全市農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機構調研報告 篇7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日趨完善,以及法制知識的廣泛普及,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逐日嚴格。盡管十年來,各地醫院的醫護技術水平已有很大的進步,但醫療糾紛卻是逐年上升。

  1 存在的問題

  為什么技術水平提高,患者的不滿意率卻大幅度升高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患者參與醫療的意識增強;

  (2)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降低,不盲目遵從醫囑,對各種醫療、檢查的必要性存在疑問;

  (3)患者對醫療技術的現狀期望過高;

  (4)患者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工作效率、服務質量期望過高。目前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人力資源不足。護理人員配置嚴重不足,絕大多數護士終日奔波于繁重的基礎護理和簡單技術操作,無暇顧及患者的心理需求。

  (2)負效應多于正效應。醫療機構近幾年在媒體上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令廣大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降低。

  (3)綜合分析差。由于科室劃分越來越細,局限了醫務人員日常接觸的病種,因而對混合病種的患者治療難以準確把握。

  (4)步調不一致。由于在日常工作中,護士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比醫生多,患者有較多時間向護士提出疑問,而護士對患者的病情了解不清,對患者的疑問往往解釋不清,引起患者不滿。或者醫生與護士的解釋存在分歧,使患者在理解疾病時產生混淆,無所適從,因而對醫護工作不滿。

  (5)醫患間信任度差。另外尚存在患者對醫生要求的各種檢查、化驗缺乏必要認識,在主觀上不能認同,存在抵觸情緒,盲目拒絕必要的檢查,由于各種工作的解釋工作不到位,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個案在臨床上隨處可見。

  2 措施

  隨著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及法律意識的增強,患者對醫療事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改善醫患關系,樹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是擺在醫務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護士在進行護理工作中,應深入了解可能存在的護患溝通困難,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溝通方式,從而實現有效溝通。我院自20xx年開始實施六種護患溝通方式,要求全體護理人員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逐步實現人性化護理。實現護患有效溝通的六種溝通方式是:一個要求:誠信,尊重,同情,耐心。兩個技巧:傾訴,介紹。三個掌握:掌握病情,檢查結果,治療情況。四個留意:留意溝通對象的情緒狀況,受教育程度及溝通的感受,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和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感情反應并學會自我控制。五個避免:避免強求溝通對象,即時接受事實;避免使用易刺激對方情緒的語氣和語言;避免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詞匯;避免刻意改變對方的觀點;避免壓抑對方的情緒;六個方式:預防自己的針對性溝通;換對象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統一溝通;實物對照溝通。在工作中,全體護理人員積極按照有效溝通的方式,針對不同的患者,機動靈活地采取不同的方式與其溝通,使護患關系有了很大改善。具體總結經驗如下:

  (1)患者的病情應詳細向患者介紹。強調語言技巧,用詞婉轉,避免殘酷詞語引起患者過度緊張。如為患者可能難以接受的事實,應積極與家屬溝通,確定與患者介紹病情的真實程度和一致性。并在全科統一口徑,避免出現解釋上的失誤,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2)各種化驗檢查應向患者解釋進行檢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認同。患者有拒絕檢查的權利,在講明檢查項目的目的和意義的前提下,患者仍拒絕檢查,可簽署拒絕檢查書。不可違背患者意志。

  (3)重視患者的傾訴,給予適當的解釋。對患者表述的不適,應立即到床旁檢視患者,通知醫生,對患者的不適給予相應處理或合理解釋。

  (4)重視病情觀察。特別是對昏迷或麻醉未清醒患者,應加強病房巡視,主動檢視患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加大健康教育宣教力度。除常規的出入院宣教外,護士對患者進行的任何操作都應給予詳細的介紹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6)強調護士的職業形象。要求言語溫和,禮貌周到,稱呼適當,舉止得體[1]。現代護理學的開創人,南丁格爾說過:“護理是一門藝術,進行藝術創作需要全身心的付出,精心準備。如同畫家雕刻家創作藝術作品那樣。由于護理的對象是人,因此我必須說護理是一門最精細的藝術,他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況,嘗試對人類的困難(心理、身軀、道德、精神)作深刻的理解,護理是作為一門藝術的實踐活動。”前輩的總結十分精辟,確實,護理工作不光是要求護理工作者準確完成各種具體的護理工作,還需要大家用心靈去體會患者的不安與痛苦、快樂與喜悅,讓患者感覺到護士與他們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增加護患之間的相互信任,實現切實有效的溝通,減少醫療糾紛,從而真正構建和諧的醫療環境。

  機構調研報告 篇8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服務需求日漸增多,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發展迅速,形成了新興的“朝陽產業”。在滿足群眾服務需求的`同時,部分營利性托老機構也因經營不規范、誠信缺失、監管缺位而引發諸多消費投訴。今年以來,市工商局共受理該類投訴案件占整體消費投訴案件的18%,成為近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投訴類型之一。針對這一問題,該局組織人員開展了專題調研,深入了解營利性托老機構違法經營的表現及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部分監管建議。

  一、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經營存在的問題。

  (一)無證照經營現象多,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營利性養老機構在市場準入登記中,需要經過公安、民政、消防、衛生、工商等多個主管部門審批。近年來,由于主管部門對民營養老機構在場所、衛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審核條件越來越嚴,準入門檻不斷提升,許多經營者無法獲得前置許可,工商部門無法核發營業執照,使得該類經營機構多數長期處于無照經營狀態。此外,托養營利機構大多為臨時設立的,基礎設施差:一是配套設施不齊全,經營者租賃簡陋房屋、安設幾個床位便開始經營,場所設施大多比較陳舊,衛生、醫療、消防條件及相關設施配備很難達到行業要求標準,安全隱患較大。二是人員培訓不到位,業務素質低。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護理員整體素質呈現三低狀態:文化水平低、收入低、管理水平低。大部分護理員是40—50歲的下崗人員,不僅沒有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也缺少相應的護理經驗。

  (二)托養場所隱蔽性強,執法巡查監管難。一是多數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屬于租房經營,隨著房價近幾年的快速上漲,為了降低經營成本,該類經營機構逐漸出現郊區化的趨勢,特別是違規經營業戶,他們定期更換經營場所,與監管人員開展長期“游擊戰”。二是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多數租用居民樓或自然村民房,與普通居民混住在一起,藏身于城市小區或農村,無明顯的經營門頭標志。工商執法人員在巡查中較難發現,同時基于執法權限,無法進入居民住宅內檢查,給調查取證、案件查處造成較大困難。

  (三)合同內容不夠規范,存在條款侵權問題。目前,私營托老機構行業還未推行統一格式合同,不同的經營者自擬的合同格式不同,相關內容中存在較多霸王條款、免責約定等。如,部分養老協議書中的附加條款約定,老人入住公寓期間,自主走失、跌傷等院方不負責任。還有部分合同在正文條款中約定,老人自行飲食時噎住造成意外等情況,院方僅負通知家屬的義務。

  (四)虛假宣傳現象嚴重,引發較多消費投訴。當前,部分私營老年人托養機構為了招收更多托養人員,違規發布大量宣傳廣告,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私營營利性養老機構冒充公辦養老機構。部分個人經營的營利性養老機構,為吸引老人入住,在民政部門備案“非營利性機構”,對外宣傳是公辦養老機構,實為個人營利性經營。利用“公辦”、“非營利”等字眼騙取老人家屬的信任,逃避工商部門的監管。二是無照機構冒充有照機構。在巡查中發現,由于審批程序不嚴,部分無照經營機構拿不出民政部門的《社會福利執業許可證》或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卻能夠出示消防或衛生等部分頒發的許可證明,涉嫌欺騙托養老人和家屬的行為。三是虛假宣傳使消費者受騙。部分營利性養老機構通過報紙、電視廣告等夸大實有的設施條件水平,或虛稱服務人員具有高級“職業護理”、“醫師資格”等資格,但事實上多數機構缺少正規的執業醫師和具有健康證明的防護人員。由于設施、人員的名不副實,老人的安全衛生條件存在隱患,對于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不足,極易造成事故。

  (五)涉及多個部門管轄,存在監管缺位問題。一是監管界限模糊。營利性養老機構的審批登記涉及民政、工商、公安、消防等多個部門,監管職權界限模糊。目前,該類養老機構運營尚無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和取締機制,形成監管“真空”地帶。以工商部門為例,在接到群眾投訴后,工商部門只能借助《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或《商標廣告法》以擦邊球的形式進行監管,或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調解查處。具體監管細則和職權責任方面的空白,使得相關部門采取觀望狀態,“不去管”、“不敢管”不僅不利于養老行業的整體發展,更對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造成損害。二是執法人員被動執法。由于對該類投訴、案件接觸少,法律法規方面了解不足,工商執法人員普遍沒有形成監管意識。在監管過程中,大多是出現相關投訴,然后執法人員去調查處理,監管預防意識和預控手段不足。

  二、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違法問題的原因

  (一)托養老人防范意識薄弱。多數托養老人及家屬對托養機構的消防安全、衛生條件、人員素質、服務水平等“軟條件”考查不足,對經營者資質、宣傳真實性考慮較少。同時,由于缺乏對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許多普通群眾對私營托養機構的性質不確定,無法明確托養前要查看經營者的相關資格證件,部分托養機構在民政部門備案“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對外聲稱“公辦福利養老機構”,利用公辦養老機構條件好、管理規范、信譽度高等特征,騙取托養人員及家屬的信任,并逃避了工商部門的監管。

  (二)缺少統一行業規范標準。目前,養老機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服務規范和監督體系跟進的速度較慢,缺少健全的行業自律組織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多數經營者各自為政,床位費、護理費、餐費等相關收費標準均由經營者自行決定,同時管理標準、護理標準、公寓房屋設計標準以及管理和服務人員的選用標準都不統一。今年以來,該局受理的涉及養老機構投訴案件中,55%的糾紛因價格問題和服務質量引發。同時,由于相關服務項目缺少統一標準,工商部門在處理消費投訴過程中僅能按照合理原則調解,工作存在較大的被動性。

  (三)法規不健全,主動介入監管少。目前,尚無具體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對營利性養老機構監管職權和實施細則予以明確規定,給予法定職權,對于住宅內不法經營工商部門無權進入調查,因此工商部門在監管過程存在法規依據缺乏、取證困難的現狀。監管能動性不足,一定程度上縱容經營主體違法經營。同時,在基層執法人員中,執法人員普遍存在認識不足問題,對營利性托養機構與福利性公立養老機構鑒定不清,缺乏積極介入監管的主動性。

  (四)相關部門未形成監管合力。一是相關部門審批不嚴。民政部門在監管中存在缺位。當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在民政部門進行登記管理,營利性養老機構由工商部門登記發照。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出現營利性養老機構冒充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進行備案登記,使經營者逃避工商部門監管。二是各部門職責推諉。民政、消防、公安、衛生等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多實行縱向分段監管。如工商部門只對經營范圍和主體資格進行檢查,消防、衛生等部門在巡察時只檢查各自證照情況,對于非本部門職責監管的違法行為卻不予理會,缺乏橫向連貫的監管協作機制,形成各部門多頭檢查卻都管不好的尷尬局面。三是部門信息流通不暢。目前各監管部門尚未形成暢通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和溝通平臺,部門存在信息共享障礙,對于違法經營行為的處理上常常出現個別部門單打獨斗,未形成合力,整治效果往往突出某一特定環節,缺乏整體性、體系化的綜合規范。此外由于信息的有序交流跟不上,監管部門缺乏有效地預警會商機制,因此對于營利性養老機構違法經營的預防效果較差。

  三、加強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監管的建議

  (一)規范養老服務合同文本。針對當前老年人托養營利機構存在的違規問題,要積極聯合民政部門,共同出臺《營利性養老機構協議書》,進一步科學界定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和消費者各自的權利義務,對機構環境、服務類別、方式、期限、標準和費用做出詳細的規定,并對養老服務工作中出現的合同糾紛處理、事故責任追究、老人身體損害賠償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在所有從事營利性養老服務的機構中予以推廣使用。

  (二)構建監管信息公共平臺。在“紅盾信息網”構建營利性養老機構信息平臺,建立四項機制。一是信息收集機制。通過與監管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信息交流會”等形式,進一步強化信息共享,全面整理公安、消防、衛生、民政、工商等各部門的審批信息,并將所有的屬于工商部門監管的養老機構情況在信息網上公示,根據登記信息將現有機構劃分為“已辦照”和“未辦照”兩大類,廣大群眾可以通過登陸網站,切實了解每個營利性養老機構成立中的各環節許可審批情況,選擇規范的機構托養老人。二是信息分析機制。由辦公室、調研室、消協、紀檢等部門每月開展“信息分析聯席會議”,對采集的信息進行預警分析,并將分析結果提供給機關負責人和相關監管部門,為決策和職能部門前置預防提供信息參考。三是信息發布機制。將工商部門采集、分析的數據、預警信息在網站上進行公示,不定期更新,暢通信息內外溝通渠道,增強公眾信息認知,彌補機構和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四是公共投訴受理機制。在網絡平臺上設立投訴信箱,受理消費者投訴,消保科、消協等部門實行“三工作日回復制”,根據舉報的信息,開展實地核查,屬于工商監管范圍的及時查處,不屬于工商職責范圍的積極提供救濟渠道,主動為職能部門提供線索,及時為消費者排憂解難。通過四項機制,構建信息查詢、投訴受理、市場預警、日常監督四位一體的營利養老機構信息網絡平臺。

  (三)強化虛假養老廣告監管。市局商廣科在廣告登記備案時嚴格審查廣告用語,對用語中出現的榮譽、資質等信息認真核實,嚴把廣告許可核審關。轄區工商所要加大巡查力度,重點查處未經許可擅自發布戶外廣告和印刷品廣告、廣告用語不規范等行為,對轄區養老廣告進行嚴抓細管。消保科、消協等部門要繼續推進“會議一站”進社區、下基層活動。選拔責任心強、知識水平高的群眾作為廣告監管員,在養老機構經營場所設立投訴電話,暢通申訴舉報渠道,落實24小時舉報電話值班制度,對投訴迅速回應,及時查處。形成上下聯動、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廣告監管體系。

  (四)培育龍頭養老服務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優秀品牌營利性養老服務企業,以帶動和提升養老服務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積極引導養老服務企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和網絡,豐富服務項目,推進多元化、規模化發展。主動協調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資金、規劃、床位補貼、運營補貼等方面給予幫助,指導相關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幫助養老服務企業爭創馳名、著名商標,優化服務,打造地方養老企業龍頭品牌,實現以點帶面試發展。

  (五)強化多方位聯動協作。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建立多部門協作監管機制,加強對違法營利性養老機構的動態監控。一是加強宣傳。結合民政、工商、衛生、公安職責,在日常工作中強化全面宣傳引導,通過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介紹托養老人應注意的情況,引導廣大養老機構規范經營。二是交流寫作。定期與社區負責人、村委會的進行溝通,了解轄區內營利性養老機構發展狀況。構建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交流在巡查中發現的最新違法情況,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開展聯合執法,從各個環節進行規范。三是立體監督。除在紅盾信息網開設投訴受理專欄,結合“一會兩站”進社區、下基層活動,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公布舉報電話、落實投訴舉報獎勵機制,請社區或村委會負責人擔任“義務觀察員”構建部門、網絡、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監督網絡。

  (六)行業協會構建長效機制。工商部門主動牽頭協調地方黨委政府、民政部門成立聯系會議制度,積極協助民政部門構建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建立健全養老服務就業及從業人員的配套服務體系,開展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技能鑒定,規范行業準入制度,對養老機構服務各項標準統一規范,定期開展服務人員培訓,加強巡查監管,全面落實人員持證上崗。同時,利用行業協會推行行業自律,加強營利性養老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構建該類機構“行業協會誠信星級評定”機制,在全社會營造一個有利于養老服務企業長遠發展的良好環境。

  機構調研報告 篇9

  隨著xx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街道工作逐漸成為基層工作的主戰場,街道人大工作則逐步成為基層人大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和規范街道人大工作,已成為各級黨委、人大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近日,xx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內縣人大代表和機關干部通過座談討論、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街道入大代表組織機構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街道人大的組織機構、編制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

  xx街道人大工委目前配備兩人,其中主任一名(兼任其他職務),秘書一名(兼職),街道轄區內現有縣人大代表5人其中街道機關代表2人,基層代表3人。

  二、街道人大組織機構和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街道人大工委的設立,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于推進街道、村(社區)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但由于種種原因,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一)、街道人大工作機構不健全,職責不夠明確。

  從編制上看,街道辦各站所都有相應的編制進行工作保障,而街道人大工委只有主任一人,配備的人大秘書幾乎都是兼職人員,這樣也就形成了人們常說的“一塊牌子,一個印子”、“一個大孩子,帶著一個小孩子”的尷尬局面。特別是工委辦公室,沒有專職辦事人員,人大工委主任成了“光桿司令”,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開展。街道人大與各方面關系尚未理順,街道人大是縣人大常委會的派出機構,接受縣人大常委會和街道黨工委的雙重領導,“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普遍存在,在一些具體工作的運作上面臨不少困難,實際難以操作。如街道辦事處年度財政預決算的審議、重大事項監督、決定等問題都較難操作。

  (二)、街道人大工委作用發揮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街道人大工委只是縣人大常委會派駐街道的常設工作機構,不同于鄉鎮人大主席團,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級權力機關,還不能獨立對本區域的有關重大事項作出決定,對如何進一步發揮其作用,尺度還不好把握。從工作上看,街道人大工委還只局限于聯系代表、組織代表開展形式上視察、檢查、調查等活動,完成縣人大常委會交辦的事項,其他方面工作開展得并不多。同時,由于街道人大工委性質、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人民群眾,包括少數領導干部的重視和認可,這樣易造成街道人大工作思路不清、工作乏力。

  (三)、活動組織難,效果不夠明顯。由于街道人大工委只是縣人大常委會的派出機構,缺乏對代表的有效管理,平時對代表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代表自覺,而一些代表缺乏使命感,履職意識不強,活動主動性不夠,致使街道人大工委開展代表活動較難。與此同時,受各種原因限制,基層人大代表履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的代表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和建議,開展活動時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缺乏獨到見解和理性分析,參政議政能力薄弱,使得街道人大工委組織開展的活動收效不明顯。

  三、完善人大組織機構設置的相關意見建議。

  上級人大要進一步明確街道人大工作機構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必要的組織機構,在立法條件基本成熟的時候,明確規定街道人大的性質、地位、具體職權、履行職權的程序、活動經費、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工作制度等,使街道人大工作沿著法治化、規范化的軌道健康發展。建議街道人大工委在設一名主任的同時,至少設一名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并設置人大工委委員,可由3-5人組成。在健全機構的同時,建議上級人大進一步明確街道人大的重大事項決定權、人事任免權、監督權等等。

  xx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

  20xx年5月14日

【機構調研報告(通用9篇)】相關文章:

餐廳調研報告(通用5篇)11-10

社區調研報告(通用3篇)11-29

餐飲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11-10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通用5篇)01-08

教育機構暑假實踐報告07-29

培訓機構校長述職報告12-12

裝飾材料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11-10

農村調研報告07-10

小學調研報告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