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嘗試漆畫創作融入個人油畫創作中的問題 漆畫創作技法

淺談嘗試漆畫創作融入個人油畫創作中的問題 漆畫創作技法

日期:2023-03-07 16:46:0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淺談嘗試漆畫創作融入個人油畫創作中  當代藝術融合與多元文化的形成,使中國油畫形成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繪畫語言,與不同的藝術語言形式聯系也更緊密。中國油畫在新時期的主要

淺談嘗試漆畫創作融入個人油畫創作中

  當代藝術融合與多元文化的形成,使中國油畫形成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繪畫語言,與不同的藝術語言形式聯系也更緊密。中國油畫在新時期的主要時間內,重點是在向西方學習,是積極汲取外來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與磨合的過程,更是中國油畫家努力使外來文化進一步與本土文化相融合、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他們既要思考當代國際所流行的藝術模式與價值尺度,又要堅守本國民族文化立場與弘揚民族文化精神[1]。為此,在油畫的研究學習中,我們要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努力從一切有益的外來文化和本國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自覺在東方與西方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探索。思考哪些可以進行借鑒,怎樣借鑒?如何構筑具有個性的油畫語言?對此筆者作了初步探索,嘗試借鑒漆畫創作技藝融入個人的油畫創作中。

  一、借鑒漆畫創作技藝融入油畫的創作構想

  千年傳統孕育的中國“油”繪畫從漆器工藝中衍生而來,形成了中國漆畫。漆畫是以傳統漆藝為技法與現代繪畫相結合產生的新畫種,具有繪畫性與工藝性的特點。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中國漆畫以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和表現舞臺,顯示出這一新興的藝苑之花年輕而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也為漆畫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條件。漆畫很快進入了現代人生活環境和空間。不同畫種、不同風格、不同藝術主張的畫家進入漆畫園地,創作和研究呈現多樣化趨勢。漆畫也由追求單一工藝性逐漸轉向與繪畫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大膽借鑒“國、油、版、雕”等不同繪畫的語言特點,使作品有濃郁的生活和民族特點,富有現代感。追溯與漆畫之緣,一是當時作為工藝校的教師常常接觸到漆畫。二是工作之余學過一段漆畫,對漆畫中妙不可言的意境和神韻至今非常崇拜。在逐漸了解漆畫所具有的其他畫種所沒有的一些美學特征后,更是被這些美所吸引。

  筆者畫油畫也喜歡畫漆畫。只有真正接觸過漆畫的人才知道漆畫制作流程長,容易出現意外情況,加上大漆“咬”人之痛,更是創作者“痛并快樂”的.漆畫制作體驗。筆者經歷畫油畫又畫漆畫,慢慢感覺到油畫和漆畫有許多相似之處,便探本窮源,翻閱相關書籍查找:以周禮、漢書等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為佐證,中國在兩千年前就有“油”繪畫的歷史。而油畫在歐洲15世紀荷蘭畫家凡愛克兄弟所發明,然后才廣泛應用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畫種[2]。除了中國古來就有的帛畫外,17世紀歐洲第一幅布面油漆繪畫,現正收藏于法國路易十四的“夏季行宮”———楓丹白露。這是歐洲近現代油畫雛形階段受中國漆藝術直接影響的,最有力的鐵證[3]。透過這些支離破碎的線索,我們可以完全這么設想:漆畫與油畫一脈相承。審視中國油畫和中國漆畫藝術,兩者有著豐富的表現力與包容量,優于其他畫種。從材料上看,粘稠的色漆與油畫顏料更接近一些。調配好的色漆可以用發刷、毛筆、刮刀等工具或平涂、或勾線、或暈染、或厚堆,如同古代漆藝技法中的“描繪”。描繪之法與油畫的畫法又比較相近,是最為基礎的漆畫技法。筆者認為中國油畫對中國漆畫的借鑒不全是建立在這一特點之上,雙方有很多可能借鑒的藝術語言和技巧,可以經過藝術創作實踐被包孕吐納,化作具有個性特征化的油畫之路。因此力求把中國漆畫藝術獨特的個性色彩和思想與西方繪畫的油畫技巧相結合,尋求具有自我個性的油畫藝術語言,這是筆者在油畫創作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二、對中國漆畫借鑒的創作實踐

  1.色彩借鑒

  對漆畫色彩樣式完全的照搬是不可行的。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技巧色彩才能最好地表達出預想的畫面效果呢?分析漆畫的色彩,我們知道它是中國傳統色彩審美和色彩感情內涵的體現。在借鑒吸收和運用漆畫色彩時,筆者不是盲目套用,而是首先分析在特定的色彩體系中色彩的搭配規律是怎樣的,現代漆畫雖然比傳統漆畫可用更多種類的色彩,但是大面積使用的色彩也是有選擇的,并且通過罩色漆統一在一個色調之中。畫面力圖實現設色明麗而豐富,用意向和環境氣氛烘托主題形象。在背景處理上,仿照漆畫在處理背景底色時的語言樣式,用大片的色彩平涂,做到主要形象和背景處理形成一種統一的畫面氣氛。為了使畫面不悶,還參考漆畫中的“金銀平脫”、“戧金”、泥金、泥銀、貼金等特殊技法的妙用,其中在金銀箔和金銀粉表面可以罩染透明彩漆,可增加其色彩的豐富性和表現力。因此在畫面中有意識地適量運用少許的金、銀二色。如果把握不好,會把畫面弄得不倫不類。在漆畫上雖然著色華麗極盡渲染之能事,如果借鑒不當,就會產生用色不協調的弊端。因此,在創作時,筆者盡量避免濫用。在實際操作中,有直接與其他油畫色相調配,用金或銀多則淺,量少則深。還有用來做底色,通過金、銀的質地來反襯疊加的顏色,能讓色彩變得亮麗而富有意味的色彩效果。因為筆者感覺它們在畫面中比重雖然很小,但是它們對于增加畫面層次、加強畫面色彩效果有著一定的作用。于是借鑒這種技巧,以求達到自己的畫面色彩艷而不嬌的裝飾效果。這些技巧在作品中多次嘗試,在創作實踐中取得了一些預期的效果。

  2.肌理效果的借鑒

  在繪畫中,材料、工具的使用都會產生肌理現象,畫面肌理是指在美術創作時,運用特殊的物質材料與相應的處理手法所造成畫面的組織紋理,肌理是畫家對繪畫的工具、材料和技法運用而產生的材質效果[4]。在油畫藝術中,肌理效果的應用已有悠久的歷史,肌理作為一種形式美原則,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品味,也是一種重要技法。肌理技法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傳達著藝術家的藝術感覺,影響著作品的視覺元素表現的視覺體現。所以很多藝術家在油畫的制作過程中,會講究材料和技法的運用,追求鮮明獨特的畫面肌理效果。肌理效果在油畫作品中恰如其分地運用,就會賦予畫面新的內容,增強畫面的表現力,獲得強烈的藝術感覺。而漆畫中的鑲嵌、變涂、描繪、磨顯、雕填、堆漆、蒔繪等多種工藝技法的應用和探索盡顯著漆畫色彩變幻和肌理之美,使漆畫具有獨特審美個性和內涵。這為我們在油畫創作中對肌理的探索提供了寬泛的可能性。

  對肌理的追求在筆者的創作作品《跡》中表現在制作上,可以說是一次嘗試。制作過程大概是這樣:首先拍了一張自己喜歡的海邊風景照片。根據照片,畫一張素描稿子,稿子盡可能概括出風景的形體外輪廓的曲線變化。在素描稿階段去掉一些不重要的而且影響畫面構成的小形體。為了加大海灘與天空之間的強烈對比,底稿起好后,準備一些鴨蛋殼,蛋殼內壁有薄膜,需要清理干凈才能用。用濃稠的白乳膠用畫刀刮在需要做肌理的畫布上,再將蛋殼俯放。先用牛角刀平平輕壓,蛋殼便出現自然裂紋。再用豎刀點壓,一一壓平,并調整疏密以及塊粒大小,接著在畫天空的位置用畫刀刮上薄薄一層金色的油畫色,要求均勻且順著一個方向刮,不做反復。放置數日后,則采用局部入手作畫,由一個細節推向一個細節地畫。“繪畫性”的妙趣是通過細節的刻畫呈現出來,在作畫中及時發現有保留價值的“偶然”和“意外”類似漆畫色彩的效果。大約十天左右顏色干透就可用研磨法把埋在顏料下的蛋殼磨出。作品所用蛋殼嵌貼的疏密、自然龜裂的肌理,呈現出自然界中海灘的生態結構。這些“真實”的形象在平面中或隱或現,使得畫面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而且由肌理、材料造成的厚重感,達到了單純的油畫表現不出來的視覺沖擊力。畫面中通過色彩的冷暖處理以及肌理的運用,可以看出在畫面的整體品味處理上,筆者嘗試漆畫特有的肌理制作方法融入油畫的表現中,借中國漆畫的營養來豐富油畫的表現語言。可以說實踐對于藝術創作是最重要的,在油畫的本質條件下,當材料的運作,似乎突破了油畫的邊界,自己偏好的各種語言痕跡相繼出現,并相互作用,相互交疊和滲透,產生多種具有個人本質特性的“復合語言”。

  三、結束語

  縱觀許多中外藝術家從東方藝術、原始藝術、民間藝術等領域汲取養分,從而使他們的繪畫語言得以升華。如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他賦予油畫表現語言以東方意韻及水墨畫以現代形式,是“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理想”的畫家。吳冠中深受林風眠藝術觀、審美觀的影響,他的探索是基于對東西方藝術的領會以及對中國傳統的反思,就是成功將中西方藝術融合起來。莫迪里阿尼從非洲藝術中尋找造型因素,高更對原始藝術執著追求;畢加索從原始非洲面具和中國藝術吸取滋養,克里姆特、馬蒂斯等也在東方藝術、裝飾藝術和民間藝術中借鑒了許多東西。

  這些大師們在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方面,拓展了人們的審美領域,同時也帶給我們眾多啟示。因此,本文結合筆者實踐體會,從借鑒中國漆畫的一些表現手法和美學精神的層面上探索油畫個性化語言的形成,以及社會文化背景對個性化語言發展的影響。希望從本土的文化底蘊中去汲取油畫語言需要的元素,尋找有個性的油畫創作風格。

【淺談嘗試漆畫創作融入個人油畫創作中】相關文章:

1.油畫創作論文油畫寫生創作感悟論文

2.“圖像時代”的油畫創作

3.漆畫創作中油畫藝術語言表現形式運用論文

4.淺談油畫風景的寫生與創作

5.淺談油畫創作實踐感受

6.油畫人體創作步驟技巧

7.油畫基本創作技巧介紹

8.關于油畫創作中綜合材料的選擇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