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設計 化石吟板書

化石吟教案設計 化石吟板書

日期:2023-03-06 02:22:1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石吟課

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

  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奧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3.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把握內容,體會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奧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

  教學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激趣:利用電教媒體放映多種恐龍的圖片,并配以恐龍的模擬聲音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質疑:距今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前的恐龍早已滅絕,我們看到的恐龍模樣是怎樣再現出來的?

  3.討論: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猜測,保留同學們的奇思妙想。

  4.閱讀:網上搜索猛犸冰封3萬年遺體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組圖)。

  5.小結:正是這些沉睡億年的化石裹藏著昨天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套珍貴的密碼,人類才得以把思緒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板書課題:16.化石吟

  6.解題:

  (1)理解吟的意思。

  吟,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圖片就知道了。

  ①欣賞化石圖片(網上搜索)。

  ②說說化石是什么

  ③定義化石:動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殘體經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有機體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積巖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時留下的痕跡,漫長時間后成為地殼的一部分,這就是化石。

  (3)課題是什么意思?(贊美化石)

  二、誦讀全詩,加強理解。

  1.自由誦讀,初步理解。

  學生分小組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有節奏地朗讀詩歌,并能有選擇地背誦。

  2.閱讀資料,加強理解。

  ①最早的魚兒、最早的鳥兒、最早登陸的魚兒、最早的樹,依次指的是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稱毛象,古代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象,身上長滿棕色長毛,上門齒向上彎曲。生存于亞歐大陸北部更新世(延續時間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區。中國東北、內蒙古和寧夏等地曾有這類動物的化石發現。

  ③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還部分保存著生命有機物的殘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遠古的時代。

  3.開火車分小節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對于會認字和會寫字是否讀準,節奏是否掌握恰當。

  三、評價討論,理解感悟。

  1.讀后評價,同學們在評價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詩歌的理解感悟。

  (1)關于讀音。

  思緒xù不朽xiǔ軀qū殼裹guǒ藏檔dàng案蔥蘢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4]

  (2)關于寫字。

  強調裹的寫法,果字夾在衣中間。

  (3)關于節奏。

  結合學生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重點指導: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關于感情色彩的處理:

  ①針對剛才同學們讀的情況大家互相評價,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

  ②說說應該怎樣讀,自己讀讀。

  ③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④師生共同探討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理,整體感受。

  第1、2節是第一層,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通過連續不斷的問句,以疑問略帶遐想的語氣引發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和思考。

  板書:發問想象

  第3、4、5、6節是第二層也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贊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贊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嘆服。

  板書:遐思飛躍

  第7節是第三層,用陳述的語氣為第2節做了肯定的回答,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書:回答呼應

  整首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應通過反復誦讀、評價討論來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進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3.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1)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2)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的贊美之情。

  (3)詩歌分為三層:第一層為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第二層為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第三層為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四、全文總結,整體感知。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感嘆科學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書設計:

  自然奇妙科學神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板書課題。

  二、研讀賞析,精讀課文。

  1.學法指導:我們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地、反復地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2.學習第一層、第三層并結合理解第5節。

  (1)一、二組讀第一層,三、四組讀第三層。

  (2)學習分析。

  ①師引入:哎呀,讀了第一節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魚兒沒下巴,最早的鳥兒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竟然沒有腿,最早的樹又不開花,這些最早的動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類是怎樣知道的?(是化石告訴我們的)

  ②小結:對,是沉睡億年的石頭告訴我們的,是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告訴我們的。

  ③對照了解前后呼應。(幻燈片演示詩歌第二節、第七節)

  A演示第二節,師指讀問:請問同學們,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演示第七節,師:第七節做了回答,齊讀。

  師引導學生齊讀: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B(學習方法同前)演示第二節,師指讀問: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演示第七節,師:第七節又做了回答,齊讀。

  師引導學生齊讀: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C對比著讀后,你們發現了什么?(第一層問、第三層答)

  D小結:第一層問第三層答,第三層就是對第一層的呼應,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學的偉大。這就是寫作手法中的前后呼應。我們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這種方法,使文章結構更完整、緊湊。

  E再讀一遍。(一、二組讀第二節,三、四組讀第七節)

  (3)深入學習結合理解第5節。

  ①這兩節中的逝去萬載、沉睡億年、長眠地下這些詞語說明什么?(說明化石所講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遙遠的。)

  ②詩歌中哪一節很能說明這一點?(第五節)

  ③齊讀第五節。

  ④了解化石的特點之一:年代久遠。

  提問:

  A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指誰?怎樣理解這句話(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樣子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B海枯石爛,斗轉星移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說明什么(說明不管時間過多久,成千上萬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斷地延續、發展)

  ⑤過渡:多么遙遠的故事啊,可正因為遙遠,它所講述的神話才會怎么樣?(奇幻、令人神往、驚訝)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奇幻的神話。

  3.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三節。

  ①指名讀第三節。

  ②這一節說明了什么?找出本節中的關鍵詞。(生物進化)

  ③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說明了什么?冰冷的骸骨指的是什么?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么?

  ④小結:說明生物是不斷地進化來的,不是造物主造出來的,在沉睡億年的化石身上找到了這個真理。

  (2)過渡:為什么說化石能證明生物進化這個平凡的真理?哪一節給了我們答案?

  (3)學習第四節。

  ①齊讀第四節。

  ②生之靈火、生命的信息、珍貴的密碼分別指什么?

  (化石中的有效物質)

  ③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之所以是裹藏著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④閱讀資料,進一步了解化石的特點之二:生命的信息。

  7000萬年前的骨頭還活著

  美國古生物助理教授瑪麗施魏策爾宣稱,已經成功從距今7000萬年前的霸王龍腿骨化石中分離出軟組織。被分離出的軟組織不僅幾乎是完好無損的:仍舊透明和具有柔韌性,而且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血管和細胞的內部結構仍舊存在。科學家宣稱,恐龍化石分離出活性組織,有望復活恐龍。

  ⑤小結:真是不可思議!可它就有這么神奇。

  (4)學習第六節。

  ①齊讀第六節。

  ②組圖欣賞:(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有條件的學校網上搜索)

  ③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象時,你有何感想?

  學生發言可以暢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節讀第二層。

  三、質疑交流,剖析課文。

  1.詩歌運用了那些表現手法?這樣表現有什么好處?

  (擬人、比喻、第二人稱)

  2.對詩歌的學習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四、課后作業,拓展想象。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逝去萬載的世界重現的是怎樣一番景象結合自己的感想寫一篇想象作文,題目自擬。

  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 篇2

  1、教學內容

  該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6課,本單元的課文都與科學有關,而本篇文章作者以詩的形式,運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展現生命的進化規律,為科學的研究提供依據等。

  2、學生分析

  在課前沒有要求預習的情況下,學生對這篇文章如同路上的陌生人;加上學生對現代詩歌的不甚了解,空洞的句子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學生的素質是參差不齊,如按一般的教學恐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于詩中的字、詞、句子、時間跨度、科學依據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等成為學生的障礙。

  3、設計思想

  根據平時對學生的了解以及學生未預習的具體情況,樹立因時因人而變、平等教學、欣賞教育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的教學原則,運用朗讀法、討論法、互評法來進行教學。

  4、教學目標

  1)、積累和運用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

  2)、把握詩歌的朗讀,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3)、能獨立搜集材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把握本詩的主旨,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5、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累好和運用好字、詞、句,掌握有關化石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搜集材料和解決問題;同時把握好詩歌的朗讀,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并能把握本詩的主旨,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6、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沒要求預習

  一、導入。

  老師提問:自從人類產生后,人類通過自己的文字去記載人類了解到的一切事物,特別是人類自身的發展歷程,但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以及人類出現后大自然許多未知的.東西,我們今天又憑什么去了解和研究呢?

  學生討論(課堂熱鬧起來。)

  老師要求安靜,全班安靜下來。

  學生舉手答:知識、科學、樹木、泥石。

  老師:老師從同學們的七嘴八舌中得到了一點信息,那就是泥石,而我們的答案是與之有關的“化石”。既然我們說到了化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化石吟》。它不僅帶給我們進入遠古的年代,從中窺見億萬年前奇幻有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而且還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未知的東西。現在請同學們翻到課本78頁。

  二、進入課題。

  老師在黑板上寫好課題。

  老師:1、同學們因為沒有預習,給3分鐘時間自由快速地閱讀。

  2、要求:(1)通過工具書,掃除閱讀的障礙,生字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2)基本了解這篇課文的體載是什么?

  (寫在黑板上)

  3、老師提示3分鐘到。

  4、再給同學們2分鐘互相討論完成上面的二個問題。

  5、提示2分鐘到,請同學來講黑板上的二個問題。

  學生舉手

  第一個問題

  甲同學:骸骨蔥蘢猛犸

  乙同學:造物主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丙同學:幽雅

  第二個問題

  甲同學:詩歌

  老師:講得更具體一點是什么樣的詩歌?評判標準是什么?

  同學們議論紛紛,有同學舉手。

  學生:現代詩歌,從作者所處的年代(課題后注解),還有從它的格式沒有嚴格要求來看。(掌聲)

  老師:1、從剛才同學們的掌聲可知道,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同時可知道他對古代和現代詩歌都有一定的了解。

  2、剛才大家說到了詩歌,老師曾經給同學們講過,讀是學好語文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習詩歌讀更加重要。現在我們開始朗讀,實行分組朗讀。

  3、朗讀的目的:

  (1)、通過讀去品味和感受詩歌,并進一步地理解本篇文章。

  (2)、通過朗讀,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

  (3)、通過朗讀,達到同學之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4、讀的方法:

  (1)、分組。1、2、3、4小組為甲組;5、6、7、8小組為乙組。

  (2)、輪流讀。甲組先讀第一段,乙組讀第二段;這樣依次讀。也就是甲組讀

  1、3、5、7段,乙組讀2、4、6段。

  5、讀的要求:

  (1)、輪到哪組讀,那組的同學都必須認真參與;沒有讀的那組,每位同學都要認真聽。

  (2)、在整過讀的過程中,兩組的都要認真去聽對方的朗讀,以便在讀完之后,能對對方的朗讀作出一個既全面又正肯的評價。

  三、學生朗讀,整個課室氣氛既緊張又熱烈。

  四、學生互評,老師傾聽。

  1、次序。乙組先評甲組,然后甲組評乙組。

  2、評的內容。

  (1)、乙組先評甲組。

  男A:甲組的同學讀得好,具體在聲音宏亮、整齊,有節奏感。(掌聲)

  男B:甲組的同學讀得好,能有感情地朗讀。特別是把第一段的幾個問句讀出來。

  女A:甲組有同學在讀的過程把(太tài古)讀成dà,把(皺zhòu紋)讀成zhù(掌聲)

  女B:甲組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節奏感把握不夠,并有點快,也還有個別同學沒有認真讀。(掌聲)

  (2)、甲組評乙組。

  女A:乙組的同學除聲音大之外,其它不怎樣。

  男A:乙組的同學聲音不整齊,有幾處地方斷了句。

  如: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女B:乙組的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有一個錯誤碼。

  把(裹藏cáng)讀成zàng(掌聲)

  男B:①乙組的同學讀得不齊,斷斷續續。我想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文章不熟練。另一方面是同學們配合不默契,因此請乙組的同學在加強朗讀的同時,相互之間要配合默契。

  ②節奏感不強,感情不突出。

  ③句子之間的停動不夠明顯。

  (掌聲)

  女:整體來說,兩組有一個共同的不足之處是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停動都不夠,讀得太急。(掌聲)

  五、老師總評。

  1、同學們的朗讀水平有一定的進步,體現了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精神。

  2、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全面和正肯,說明同學們讀和聽都很認真,應該給自己一點掌聲。(掌聲熱烈)因此,老師不再對同學們的朗讀進行評價。

  3、要評的是同學們在相互點評的過程中的表現。

  (1)首先同學們態度的轉變,前幾次的評是爭得面紅耳赤,這次大家表現非常理智,體現的是君子風度。(全班同學大笑)

  (2)這次點評大家語言精練,概括性強,抓主了朗讀的重點。正因為這一些,大家應該再給自己一點掌聲。(同學齊鼓掌)

  同學們還能做到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些都值老師學習。

  4、希望今后同學們能進一步發揚今天在朗讀和點評中的優秀表現,學好語文。

  六、全班同學齊讀。

  七、理解課文。

  1、老師:還有12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繼續看這篇文章,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

  2、學生自由看書,并互相小聲討論。

  3、老師提示10分鐘過了,請同學們把問題提出來。

  4、學生提問。(提問的順序已打亂,而是按課文內容先后來寫的。)

  甲學生:怎樣理解化石?

  乙學生:為什么用提問的方式開頭?

  丙學生: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這句話里的“剛蘇醒”怎樣理解?

  丁學生: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戊學生:生命的檔案是什么?

  5老師提問:

  (1)、為什么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2)、文中多次出現“你”,這里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3)、本文首尾有什么聯系?

  (4)、課后習題一。

  下課鈴響

  八、課外作業。

  a)要求學生資料上網搜集有關化石的資料和圖片,如什么是化石?它的形成和研究它的價值。

  b)回去思考上面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老師檢查學習內容和作業。

  1、學生朗讀課文。

  2、檢查布置的作業。

  3、老師對完成了作業的同學給與表揚和鼓勵。

  二、請學生介紹有關化石的內容。

  1、學生舉手

  2、甲學生:古生物化石是指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并賦存于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跡,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跡,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

  乙學生:古生物化石的綜合價值。化石為國內乃至國際研究動植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化石對研究地質時期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化石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滅絕事件研究,提供罕見的實體;有些特殊化石其本身或經加工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地質旅游資源和旅游商品資源。

  圖片附

  老師:化石簡而言之就是生物記載地層書頁的文字。吟是古典詩歌的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這些回答了什么是化石?為什么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現在同學們來看作者為什么用提問的方式開頭?請舉手。

  學生A:提出的問題能引起讀者共鳴和思考。

  學生B:引起讀者人興趣。

  學生C:引出作者所要說的話題。

  老師:通過疑問,給人以想象,引出化石,它是“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這句話里的“剛蘇醒”怎樣理解?

  學生:過去人們由于對大自然的認識還不夠,加上科學不發達,因而無法去認識和發現它;如今這兩個條件都具備,因而去挖掘和研究它。

  學生:通過研究它去發現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剛才兩位同學較好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給點掌聲。(掌聲四起)

  老師:下一個問題是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怎樣理解?

  學生沉默。

  老師:我們起來看這句話“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這里的造物主是上帝,也就是說生命的由上帝造成的,我們根據科學研究,萬物是上帝造的嗎?

  學生齊聲說:不是。

  老師:你們能說出人類是由什么進化而來的嗎?又是什么創造成了人類呢?

  學生:人由猿進化而來的,勞動創造人。

  老師:這就是平凡的真理,化石對造物主的否定。

  接下來生命的檔案是什么?

  學生沉默。

  老師:我們知道人的檔案,可把它看作是一本記錄你成長經歷的書?那么生命的檔案呢?

  學生:記載生命進化歷程的書。

  老師:生命的進化一直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化,那么生命的檔案就作了記載,生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化。

  老師:接下來作者由遐想轉入現實,面對復古原的恐龍、猛犸,重現的遠古林木,不由得對大自然發出由衷的贊嘆。我們回到標題“吟”怎樣理解?

  學生: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老師:吟本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這樣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作所要說的是什么呢?

  學生:對化石的頌贊。

  老師:完整的說,作者通過平常的提問,引出化石。化石又引起人們的遐想以及它的價值,最后對它高度的贊揚。

  文中出現幾次“你”,這里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學生:五次

  學生:這里指化石。

  學生: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給人以親切感。(笑聲)

  老師: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正確,作者在這里用第二人稱寫法,是作者寫作上的一個特點,值得大家學習。

  本文首尾有什么聯系?

  學生:首是提出問題,尾是回答前面的問題。

  學生:首尾相接。

  學生:使結構完整。

  老師:這幾位同學概括得非常準確,這也是作者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值得大家借鑒。

  最后我們來看課后練習題一。

  第一份:學生:沉睡億年的石頭會說話。

  學生: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學生:藏著生命的信息,一串珍貴的密碼……(掌聲)

  老師:石頭說了什么話?

  學生沉默

  老師:同學們是否學過生物,生物的進化又是怎樣的?

  學生舉手

  學生: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由簡單到復雜。

  老師:魚是水里的動物后來變成了陸地上的動物,這又說明什么呢?

  學生:說明陸地上人動物是由某種魚類進化而成的。

  學生舉手

  老師:陸地上長牙是什么動物?最早的鳥怎么長牙?

  學生議論

  學生:陸地上長牙是爬行動物

  學生:鳥類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

  老師:講了有關生物的進化內容(課外內容略)這篇文章我們就這樣學完了。通過學這篇文章,我們增長了許多關于化石的知識,生命進化的知識。更學到了作者的獨特的寫作方法等。

  作業:同學們自己繼續搜集化石的有關知識,進一步去了解化石。用課后的字詞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教學應能隨機應變,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團結協作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7、學習評價:

  本文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通過展示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和偉大。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讀、評、問讓學生去把握詩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探究,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的重點,也是我在備課中所要解決的問題。這課的學習,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的度和自我調整,使學生“緊”而不驚,如讓學生利用課堂自由讀,進行即時預習。改變傳統教學以師講為主,如朗誦后的評講,問題的提出和解答都是學生唱主角,老師只不過作一個中介人而已,并在整個過程中以引導為主,不但課堂氣氛熱烈,而且實現了師生互動;在上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學生沒預習時,讓學生利用工具書和資料自行學習,問題的提出后要求學生課后自行查找資料;在上課中,我力求去挖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能自由地發揮,并且每一個問題都不是固定模式,而是幾個人智慧的結晶,通過這些,去培養學生的自學、理解、表達能力以及協作精神。在上這課時,本人根據詩歌的內容和教學的特點,以及教學手段和方式的連貫性,去把握讀、問、導、評教學重點,通過讀使學生去感受詩歌的美,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通過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引起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究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評,不但給評的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而且對被評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使被評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通過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化石吟課文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1.《蘇珊的帽子》課文教案

2.課文《趙州橋》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3.《鯨魚》優秀教案

4.數學優秀教案

5.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6.《學弈》優秀教案

7.《觀潮》優秀精選教案

8.《豐碑》的優秀教案

9.小學數學優秀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