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調研報告8篇 人才情況調研的報告

人才調研報告8篇 人才情況調研的報告

日期:2023-02-25 14:15:1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人才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時間:2022-03-14 09:26:52 人才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我要投稿
人才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時間:2022-03-14 09:26:52 人才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我要投稿

人才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在當下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才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才調研報告1

  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進步靠人才。農業女性專技人才資源是推動科技創新,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前提,也是昆山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昆山市農委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深入貫徹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開發女性技能型人才資源,通過大力引進各類高層次、高學歷農業技術人才,以及大力優化人才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人才綜合素質,更好地為農服務。

  一、昆山市農業女性專技人才隊伍現狀分析

  根據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市農技推廣人員159人,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共有339名工作人員,其中在編在崗144人、在崗不在編113人、在編不在崗74人、不在編不在崗(工資為農服務中心發,但無編制且已借調出去的人員)8人。其中女性專技人才占比極小,女性專技人才的短缺已經是全國乃至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在某些特殊領域,比如農業方面則表現的更為突出。研究表明,社會性別文化影響著技能型人才的形成過程與發展結果,社會性別被看作一整套的刻板印象,它的影響是廣泛的和潛移默化的,哪些是適合女性的技術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觀念,造成女性專技人才在農業領域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1、按從事行業結構分析

  在崗的257人中,從事種植業有76名、林業9名、漁業28名、農機20名、其他行業124名;在編在崗的144人中,從事種植業有59名、漁業25名、農機14名、其他行業46名。從農業技術推廣需求看,從事各個行業的技術人員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備,結構較為合理,但是人員數量遠不能達到農民需求。另外農業經營主體基于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生產設施現代化發展,需要既有業務水平、又懂生產經營、還善現代管理的創新創業型人才,進一步加大對農業信息技術人才,農業經營推廣型人才等需求,需引進或培養新興產業領域和復合型人才。

  2、按年齡結構分析

  在崗的257人中,50-59年出生的105人、60-69年出生的101人、70年以后出生的51人,分別占在崗人員的40.8%、39.3%、19.9%;在編在崗的144人中,50-59年出生的71人、60-69年出生的49人、70年以后出生的24人,分別占在編在崗人員的49.3%、34%、16.7%。全系統整體年齡結構偏大,隊伍結構年齡嚴重不合理,知識結構單一老化。這種供求矛盾決定了現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質量水平不高,難以滿足農業經營主體需要。

  3、按學歷層次結構分析

  在崗的257人中,本科28人、大專及大專專業證書110人、高中和中專49人,分別占在崗人員10.9%、42.8%、19.1%;初級以上職稱為102人,占在崗人員39.7%。在編在崗的144人中,本科21人、大專及大專以上73人、高中和中專35人,分別占在編在崗人員14.6%、50.7%、24.3%;初級以上職稱為109人,占在編在崗人員75.7%。從現有在編在崗農業推廣人員隊伍整體情況統計分析看,昆山市現有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學歷、職稱結構不合理,中專以下學歷、初級及以下技術職稱人數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嚴重不足,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有突出貢獻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學術領軍人才很少。

  二、農業女性專技人才掣肘因素

  1、技術存在性別刻板印象

  傳統的性別文化構建了性別化的技術觀念。男性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產生活中使用技術、改進技術、創造技術。女性從事的家庭勞動將他們排除在形成生產技術的生產勞動之外,女性缺乏技術發明的機會,大多數女性都是技術的使用者而不是創造者。因而技術領域存在著明顯的性別鴻溝,男性是技術變革的主要力量,技術發明者和技術創新人員絕大部分是男性,知名女性技術發明者的數量非常少。

  2、體制教育投資存在差異

  教育是形成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人力資本投資。在教育中,受傳統技術性別觀念的影響,在選修專業的同時已經存在因性別產生的不同價值取向,男性更多的集中在農業、工程和技術相關的領域,女性更多的集中在教育、衛生、服務業等。即使有少部分的女性選擇了農業領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被視為弱勢群體,成為被保護的對象。教師更重視男性專業能力的培養,女性只能是從屬地位。例如下鄉、苦活累活等等都選擇不讓女性實踐操作,這在受教育期間就產生了專業技能教學的不公平性。

  3、工作環境構成對農業女性專技人員的制約

  這部分在農業院校如期畢業的女性進入工作崗位,也會因各種不便,被分配做些文職工作。由于農業領域的特殊性,工作環境異常艱苦,需要長期待在田間地頭指導生產,夏日炎炎,每天早出晚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女性專技人員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或者認可,則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專業上要更加突出,實踐上要更加出色,還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勁。

  4、職業生涯發展存在性別弱勢

  技術性別的偏見影響著女性的職業生涯發展,進入農業專業技術領域的女性,要應對大家的固有看法,她們必須能夠展現她們具有男性性格特征的一面。在業務指導、社會交際、開展工作等過程中要接受男性化的態度和行為模式,要在男性技術特點和女性氣質之間找到平衡,表現出一個能夠被接受的形象。

  三、農業專業農技人才需求適應女性新特點

  1、產業結構調整:人才需求結構多元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使農業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發展;新品種研發推廣特別是“一村一品”工程實施,農業種養品種結構明顯呈區域化發展。農業內部產業分工深化、農業經營領域拓展使得經營主體所需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需求結構多元化發展。調查數據統計分析顯示:涉農企業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需求已由傳統意義的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向現代企業經營各領域滲透,需求結構多元化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摒棄了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傳統模式,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對于女性進軍農業領域也是一次重要的機遇。

  2、規模經濟激勵:人才需求層次高質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設施農業發展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素質、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要求。在與20家涉農企業老總訪談中,他們都感覺到在技術研發、新技術推廣過程中,高層次人才太少,很難滿足企業提質發展的需要。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轉變,經營主體基于規模經濟效益追求而對生產工藝、經營管理技術改進提出了明確要求,女性專技人才更能適應在規模化經營中的精細運作。特別是現在女性高學歷、高層次、高水平人才比例較高。

  3、差異化發展:人才需求服務個性化

  農業生產經營區域化、差異化發展,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農業技術服務表現出明顯個體差異性。在調查中發現,20家涉農企業雖然都是從事農產品加工,但加工對象、加工方式、設備、經營模式都明顯不同,所需技術人才也各有差異。這樣也為女性提供了更多施展空間,可以選擇自己更加擅長的部分從事。

  四、探索農業女性專技人才培養路徑

  1、構建農業女性專技人才培養平臺

  通過搭建平臺,融合各條線業務工作及知識,吸取眾長,凝聚力量,有利于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團隊。一是每年初召開一次農業女性專技人才研討會,讓女性人才有機會暢談和交流一年來的工作情況、體會,感受昆山現代農業發展的氣息和清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達到相互了解、學習和借鑒作用。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包括蹲好一個點、做好二項試驗、完成三篇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等。二是建立種植業科研工作站,為女性人才搭建更高的發展平臺。目前農技推廣中心已與揚州大學農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種植業科研工作站,并向省教育廳申報了創建研究生工作站申請。通過科研工作站這個平臺,鼓勵女性人員積極申報高層次的科研項目,開展科學技術試驗,提高學術水平、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2、加強農業女性專技人才培訓工作

  以優化知識結構、增強科研推廣能力,造就復合型農業科技推廣人才為目標,積極實施人才培養工程。一是完善終身教育機制。鼓勵參加繼續教育和進行自學,并充分發揮我省高等農業院校的教育與科技優勢,有計劃地安排農業女性專技人才進行輪訓,接受知識更新。同時,繼續推行高層次農技骨干培養計劃,分期分批組織農技骨干赴農業院校進行系統深造和研修。二是在產學研合作中接受教育。通過加強與農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依靠其技術力量和科研設備,共同開展創新項目研發、科技成果推廣,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建設,以科研實踐促進高端農業女性專技人才的成長。三是抓好對女性專技人才的“扶、幫、帶”。針對女性專技人才知識層次高,但缺乏實踐經驗與能力,農業生產具有區域性、農業技術指導推廣實踐性強等特點,為了讓她們能迅速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盡快發揮她們應有的作用,推廣中心根據實際情況,實行“推廣研究員領銜帶,各業務站站長直接傳,業務骨干親自幫”的形式,完善“扶、幫、帶”的培養機制,使女性專技能盡快進入角色、少走彎路,加快人才培養的速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促進農業女性專技人才進行學術研究

  利用科技入戶工程、高產增效創建活動、農業科研基地建設、科技項目申報等,創造一切條件,幫助農業女性專技人才下基層、進基地,親自參與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活動。一是繼續做女性專技人才到基層蹲點工作,積極發揮其專業技術特長,使其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在田間地頭總結經驗。二是安排和鼓勵女性專技人才選擇合適研究方向,撰寫科技論文,要保證每名女性專技人才一年內至少完成兩到三篇科技論文,并向省部級農業專業雜志投稿。三是鼓勵女性專技人才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一篇以上的調研報告,提出新形勢下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四是組織開展一次論文及調研報告評比活動,評選優秀研究成果。并在年終召開女性專技人才學術研討會,就一年來的工作體會,新一年的工作目標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思路進行交流。

  4、完善工作監督考核機制

  繼續建立健全農業女性專技人才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度。要明確各個環節、不同崗位上每一名農業女性專技人才的職責目標和工作重點,將各項工作任務予以量化細化。重點建立以服務對象為主體,以推廣業績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把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工作的實績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同時把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對農業女性專技人才的評價,以及論文評比結果等都納入到工作的考核體系中。切實將考核結果與評先晉級、職稱評聘掛鉤。

  5、為農業女性專技人才提供廣闊拓展空間

  一是優先作為項目的第一主持人申報科技項目,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每年每人至少主持1個科技項目,探索研究實踐技能,從而提高農技推廣水平;二是優先安排重要的工作崗位,鍛煉獨擋一面的工作能力。根據各科站的業務特點,有目的地把重要的工作分配給他們,既給她們壓擔子,又提供施展才華機會,從而不斷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優先提拔到中層領導崗位上。進一步全面培養她們的綜合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也為其他人才樹立榜樣。

  人才調研報告2

  近年來,由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我縣畜牧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畜牧經濟逐年增長,__年畜牧業產值實現41.9億,占農業總產值的65%,畜牧業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但隨著現代畜牧業生產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而現有的技術人才儲備嚴重匱乏,已遠遠不能滿足我縣畜牧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為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問題,引進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才已刻不容緩。現針對我縣畜牧獸醫技術人才引進方面特作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人才現狀

  (一)人員分布基本情況。平昌縣畜牧食品局成立于1981年5月,現為縣政府組成部門,內設8個股室,直屬站所5個,共有干部職工348人。人員分布情況為機關管理人員12人,專業技術人員318人,工勤人員25人。

  (二)人員文化程度情況。在文化程度上,現有碩士生1人,本科14人,專科學歷34人,中專(高中)學歷216人;在專業技術職稱上,有副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22人,初級職稱190人。

  (三)人員年齡結構情況。年齡35歲以下91人,36-54歲的190人,46—54歲以上的30人,55歲以上的8人。

  二、存在的問題

  (一)年齡日趨老齡化。據調查,局屬4個現有專業技術人才年齡在56歲以上的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6%,36-55歲的占66.4%,而35歲以下的年輕技術人才僅占28%,人員呈現老年化;另外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僅占總數的1.4%,具有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的40.8%,初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的58%,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比重偏低。

  (二)專業知識陳舊老化。進年來,由于經費等方面因素制約,我縣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中,從未安排過脫產10天以上專業技術培訓學習,現有專業技術知識基本上都是干部職工參加工作前在學校獲得的,少量零碎的則是通過網絡和報刊雜志自學獲取,專業技術知識長期得不到更新,知識陳舊老化,對現代畜牧獸醫技術掌握較少,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難以適應畜牧業快速發展和動物防疫高標準、嚴要求的需要,專業知識更新迫在眉睫。

  (三)直屬單位人才短缺。局屬4個單位現有編制76人,實有編制61人,空缺編制15個,其中,動物衛生監督所現有編制23人,實有人數19人,空缺編制4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現有編制23名,實有人數15人,空缺編制8個;品種改良站現有編制14人,實有人數13人,空缺編制1個;飼草飼料站現有編制16人,實有人數14人,空缺編制2個。

  (四)人才引進渠道呈短板。由于一直以來人們對畜牧行業偏見,導致畜牧工作人員身價受損,社會知名度較低,許多優秀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不愿到畜牧系統從事工作,然而現行招錄政策門檻也較高,要求本科學歷以上,加之待遇較低,不利于人才引進。

  三、對策和建議

  (一)適當降低人才引進門檻。建議組織、人社部門適度放寬人才引進范圍。根據需要,從招錄本科學歷降至專科,采取多渠道引進人才,盡可能從基層選調優秀的技術人才到相關單位,也可以跨行業引進人才,已便夯實人才隊伍。

  (二)準確建立人才信息庫。建議主管部門應摸清現有人才情況,對現有的技術人才專門建立檔案,并對他們的專業特長、專業愛好、工作成績做詳細的調查了解,然后根據他們的專業技能安排工作崗位,做到人盡其才,使具有專業特長的技術人員,在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上,自覺磨煉自己、提高自己,最終學有所成。

  (三)切實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建議主管部門每年集中開展1—2次畜牧獸醫技術專題培訓,聘請專家和教授開展專題講座,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推薦年輕的技術骨干到大專院校進行函授,并分期分批派技術骨干到外省參加有關學術交流和討論,及時吸收新知識、新技能,全面提高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建議政府和主管部門打破常規,對現行用人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技術人才,應進行重點選拔和培養,并推薦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任職,對相對弱勢的專業技術人才,應加大獎勵資金補助標準,積極為他們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使他們甘愿為加快我縣畜牧業生產的發展步伐獻計、獻策、獻成果,把他們的技術優勢真正轉化為振興我縣經濟新的增長點。

  人才調研報告3

  7月2日,烏達區政協組織部分專委會成員、部分政協委員,對烏達區中心醫院近年來的醫療服務工作情況,進行了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的調研。參加調研的人員對中心醫院在醫療服務工作中的服務質量、藥品價格以及其托管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諸多的問題,聽取了醫院領導的答復和解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烏達區中心醫院原系烏達礦務局總醫院,始建于1959年5月1日。醫院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是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療機構。2008年3月,按照《烏達區醫療衛生機構委托管理協議書》約定,在“體制不變、公益性不變、現有人員身份不變”的基礎上,交由烏海市櫻花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委托管理。

  醫院現編制床位320張,職工354人(其中原烏達礦務局總醫院留用人員209人,區人民醫院留用人員13人,外聘衛生技術人員132人),設有職能科室8個、臨床科室14個,醫技科室7個。管轄巴音賽、三道坎、五虎山、梁家溝、蘇海圖、濱海(正在興建)、新達(醫院預防保健科兼)烏蘭淖爾8個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

  目前,醫院年收入約為5000萬元,年出入院病人約為5000人次,日門診量約為300人次,承擔著為烏達地區14萬常住及流動人口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重任。按照《烏達區醫療衛生機構委托管理協議》約定,5年內烏達區中心醫院將建成三級綜合醫院,并達到自治區西部地區同行業中的先進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

  調研人員從調研中了解到,中心醫院從成立以來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與問題,主要為以下問題:

  (一)醫療設備、設施問題

  現有的大型醫療設備陳舊、老化,對重大、疑難病患者由于缺乏先進的檢查和診斷手段,不得不將患者轉到外地醫院診治,從而加大了患者與家人的經濟負擔,也造成了患者就醫困難的現狀。

  缺乏必要的急救設備,現中心醫院共有2輛救護車,其中1輛行駛已近20萬公里,車況較差,難以滿足醫療急救和突發衛生事件任務的需要,需要盡快配置3輛救護車以及車上所配備的急救設備。

  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和焚燒爐,目前,中心醫院還沒有污水處理系統和醫療廢棄物焚燒爐,因此醫院的污水處理和醫療垃圾的處理,已成為制約醫院正常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問題。由于這個項目屬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所以政府應對醫院污水處理和醫療廢棄物的處理給予投入。

  急需建設感染性疾病科室,繼2003年非典之后,到今年的甲型流感的傳播,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而烏達區中心醫院作為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設置感染性疾病科室已成為形勢和現實的需要。

  (二)醫務人員的培養問題

  沒有形成醫院發展所需的人才梯隊,現有的醫療工作人員均為以前培養出來的,而且,由于待遇問題,造成人才流失嚴重。因此,隨著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需要不斷的選派衛生技術人員出去培訓學習,而經費的缺乏,成了制約人才成長的主要因素。

  人才引進工作受限,在急需的人才引進上遭遇編制問題,即事業編制問題。因為政府在醫院引進人才上,沒有實行與其他事業單位同等的待遇和條件,如事業編制、工資待遇、購房補貼等,使人才不能夠引得進、留得注用得上。

  (三)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問題

  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嚴重不足,烏達區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于基礎條件差、技術力量匱乏,且又屬于公益服務的性質,因此,根據現在的條件,很難做到自負盈虧和自收自支。所以社區衛生服務還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及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承擔起社區衛生服務的任務。

  急需建設120急救站,烏達區中心醫院120急救站,隸屬于烏海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也是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由于缺乏經費的原因,所需急救設施設備難以購置,已嚴重制約了120急救站功能的發揮。

  (四)落實非公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相關政策的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對非公立非營利醫療機構給予投資和補助,給予中心醫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發展學科、公共衛生服務等經費上的投資或補貼,以及由政策原因造成的經營性虧損。

  三、對策與建議

  1、針對中心醫院設備陳舊、老化,影響了診斷與治療的問題,急救設備、設施不足問題,污水處理和焚燒爐問題,感染性疾病科室的建設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2、對于影響醫院后續發展的醫務人員的培養問題,給與政策性扶持,切實解決引進人員的障礙,如事業編制、工資待遇、購房補貼等政策性待遇,使人才能夠引得進、留得注用得上。

  3、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投入,在保證其公益性質不變的情況下,解決其醫務人員和設備、設施問題,使其真正成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加大對醫療服務事業的投入,使其在公共衛生服務中和處置突發衛生事件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4、切實落實好非公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相關政策的問題,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的相關政策規定,對非公立非營利醫療機構給予投資和補助,解決其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發展學科、公共衛生服務等經費上的投資或補貼,以及由政策原因造成的經營性虧損。

  人才調研報告4

  農村實用人才一般是指在農村經濟活動中,掌握一技之長,具有一定經濟頭腦和經營創新能力,能不斷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在農村經濟實踐活動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的農村勞動者。他們活躍在廣大農村,扎根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是學習、接納、應用、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就如何發揮好農村使用人才在農村產業化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問題,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一、我縣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現狀

  據調查統計,我縣現有農村實用人才510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4,從人才類別來看,主要集中在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采、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手工業、人畜醫療、外出務工及其他,其中種植業172人,養殖業362人,加工業239人,商飲服務、營銷人員1169人,人醫、獸醫人員441人,個體私營企業67人,能工巧匠1675人,其他行業941人。這些人被當地群眾公認的農村實用人才或者被稱為“土專家”、“田秀才”。

  總的來說:

  一是數量多,分布廣。數量多達5106人,分布在全縣各地經濟條件較好的牛寨、興隆、落雁和區位優勢較強的鹽井、普洱、柿子等的實用人才相對較多。

  二是拔尖、關鍵人才少。就目前的縣情決定了人們發展經濟選擇的空間小,種植業覆蓋全縣,從事第一產業的較多,而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的緊缺、關鍵人才極少。

  三是沒有機構和制度去有序管理。

  四是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高中文化的占20%,初中文化的占55%,小學或沒有文化的占25%。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農村實用人才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由于農村實用人才長期活躍在市場與生產者之間,能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因此他們的經營范圍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為生產者無形的訂單,成為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指揮棒。

  二是創新了農業經營體制。一些農村實用人才通過組織成立專業協會,運用產業化的經營形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實現了對傳統農業經營體制和方式的創新,增強了農戶抵御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目前,我縣各類經營、生產性質的協會已有14個,擁有會員300余人,社員467人。有的已達到一定規模,發展勢頭良好。

  三是搞活了農產品流通。在農產品賣難問題突出的情況下,農村實用人對幫助農民及時將農產品推向市場,為農民提供生產和技術信息,解決農民的盲目種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一些農村實用人才在學了一技之長后,主動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場,帶動本地農民外出務工,較好地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20xx年,我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達到6.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3億元,其中有較大部分外出務工者屬于能人帶動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斬頭露角,他們常年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摸爬滾打,帶領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是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從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的現狀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是管理難度大。農村實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現有村級農村實用人才結構不盡合理,普通農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進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內容與農村對人才需求的脫節,存在著學非所用的現象。一方面造成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對實用人才、實用技術、技能的短缺現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對不足。我縣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經驗積累,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絕大多數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數年齡偏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培訓。

  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多數農村實用人才小農經濟意識、保守思想重,加之沒有激勵機制,導致農村實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另外,在農村實用人才的使用和培養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

  四是結構不盡合理。從事種養業的多,而從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開拓型農村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較多,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特別是創業型人才嚴重缺乏。

  五是資金投入不足。六是規模小,帶動性不強。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培訓,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素質。

  一是在培訓對象上,要實行多層次培養。對象選擇上按工種和行業特點,對種養大戶進行重點培訓,技術人才強化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要打破傳統觀念,拓展培訓對象。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本著“不拘一格,但求實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打破傳統的農村實用人才觀,充分認識到外出打工返鄉優秀青年、農村外來的各類經紀人隊伍、優秀的部隊轉業軍人等都是農村新型人才,明確了只要是對推動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有一定貢獻、起到積極示范帶動作用的一律納入培養范圍。

  二是在培訓內容上,要實行多樣化培養。要緊密結合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突出重點,把握實際,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制定重點培養內容及規劃,同時明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類別和數量。

  三是在培訓方式上,要實行多渠道培養。利用“高校”培訓,要爭取與農業大學聯合,組織種養大戶及致富能人等參加學習,并充分利用好農大畢業的待業青年,發揮他們的才智,鼓勵他們創業。要利用“活動載體”培訓,充分利用“三下鄉”、“科普宣傳”等形式開展科普知識培訓。利用“基地”、“示范點”進行現場感官性培訓,利用科技示范點、種養大戶現場培訓的方式,通過講解和現場參觀,更加直觀地對大批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學習的方式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

  (二)建立市場開發機制。

  建立市場化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機制。結合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以優勢產業帶動或以示范基地建設帶動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要充分發揮現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市場、農戶”等的形式,由公司、協會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將技術、人才、市場結合起來開,發農村實用人才。

  (三)加強管理服務,引導農村實用人才自我開發。

  對農村實用人才實行優惠政策,在開展農業科技示范項目推廣,科技服務,申報科技獎勵等方面,提供輔助資金和農資資料。在教育、考察、學習、培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保護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成果、知識產權以及取得的合法權益,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采取農民自籌、政府資助、社會力量支持的辦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一是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開發農業產業上,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信貸、用地、品種、技術、信息等的支持。

  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給予肯定。對年紀輕、文化素質高、技能技術過硬的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選拔到村干部隊伍中,加強鍛煉,帶領村民致富。

  三是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創先爭優”、“農村十佳優秀實用人才”等創評活動,樹立典型,加強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并開展每年一次的獎勵表彰大會,授予榮譽證書,增強其榮譽感。

  (五)成立機構,強化管理。

  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積極把農村實用人才吸收到黨團組織及村組領導崗位上來。縣鄉要成立領導機構,做到有機構、有人管。

  人才調研報告5

  一、調查對象現狀

  (一)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保潔員工作任務量不均衡

  根據這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到,保潔服務有限公司承包了市區街道的清潔工作,但是公司保潔員的人手卻嚴重不足,因此,有30%的保潔員工作任務量很大,這部分保潔員的工作時間也相對較長;對于剩下的70%保潔員來說,他們的工作任務量較為合適,而且能夠準時的下班,工作時間也比較正常。這種工作任務量的不均衡狀況的出現,應該值得保潔服務有限公司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保潔員素質不高,對于現代化的清潔設備使用率不高

  據調查,保潔服務有限公司保潔員,絕大多數都來自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和低收入家庭,他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保潔員幾乎都是是初中以下文憑,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低,自身的素質也不是很高,在他們工作過程中,有81%的保潔員與他人發生爭執,5%的保潔員甚至出現動粗的情況,為此對服務質量的提升帶來了很大的不利。為了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保潔服務有限公司購進了一批清潔設備,但是有45%的保潔員不懂使用或使用不熟練,因此導致了清潔設備的使用率低下。這些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對于保潔員的培訓做得不到位。

  (三)保潔服務有限公司保潔員晉升的機會少,外聘人員薪酬支出大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在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工作超過5年的保潔員有27%,但是能晉升到班長或主管這種領導級的保潔員僅僅只有9%。班長或主管這種領導級的職位的,保潔服務有限公司一般是采用外聘的方式去招聘,內部晉升的機會很小。從保潔員晉升到領導級的員工,一般都是通過自己在工作之余去深造后再通過公司審核選拔才能晉升,晉升的程序也十分繁瑣。在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時,由于保潔員沒有受過相關培訓,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公司只好外聘專業人員來進行解決,外聘人員的薪酬支出較大,無形中提高了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人力成本。

  二、調查的簡要結論

  (一)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保潔員嚴重不足

  由于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地域大,包括了市區的所有街道,工作的任務量還是比較大的。對于出現保潔員工作任務量不均衡的現象,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可以擴大招聘的人數,以解決公司保潔員不足,工作任務量不均衡的現象。

  (二)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培訓力度不夠

  保潔員的素質不高,對清潔設備的操作不熟悉甚至不會操作,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可以通過相關的培訓來改善。公司可以根據不同保潔員的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強化服務意識和清潔設備的操作能力。

  (三)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晉升制度不完善,應對緊急情況時用人能力不強。

  保潔員晉升為領導級職位的難度較大,公司沒有能很好地對有能力的有上進心的保潔員進行重點培養,晉升制度過于不完善;在急需人才的時候用外聘的方式支出很大加大,忽視了內部員工的能力。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可以發掘保潔員中的人才,進行重點培養,致力于把這部分人培養成公司需要的人才,這樣在緊急用人時,就不需要花大量金錢進行外聘,只需從公司內部調用就可以解決。

  人才調研報告6

  由于城鄉收入差別巨大,社會資源分配和公共產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優越于“農民”的傳統觀念,造成農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現“青黃不接”后繼無力的人才匱乏狀況。

  一、問題

  1.人才總量不足。基層各行業特別是政府、教育衛生、農業技術等部門廣人才嚴重缺乏。

  2.人才斷層與流失現象嚴重。當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發達地區務工外,國家培養出來的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農村工作。

  3.人才資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工作環境、生活待遇差距較大,出現縣內優秀人才向經濟發達的城市流入。

  4.現有人才素質不高。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比例嚴重偏低,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農村人才及其匱乏。現有人才知識結構也非常單一,缺乏信息技術、市場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嚴重制約了自身的發展。

  二、建議

  1.切實改善農村人才待遇,幫助農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對農村人才的待遇給予適當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區差、高補貼和優先晉升職稱等待遇,促使人才向農村流動。

  2.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對新型農民的培養力度,努力提高鄉村級干部的自身素質、管理水平、技術水準。著力培養農村專業人才,通過開設各類培訓班,派經驗豐富的教師到授課,輔導與農業農村推廣相結合,幫助他們成為各地帶頭創業致富的農村優秀干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鄉人才雙向流動機制,促進城鄉人才相互流動。要引導人才在區域、城鄉間合理的交流與流動,多渠道解決制約農村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問題。要建立城鄉對口幫扶制度,實行對口人才培養。

  4.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過增加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逐步改善農村落后的現狀,以增強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各級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省財政要加大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支持設施農業的發展,將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于農村。

  人才調研報告7

  近年來石油企業人才流失現象加劇,流失率逐年增高。雖然企業人員有合理的流動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必要的,但當前石油企業員工流動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過高,如有的企業已高達25%;二是流失人員中有較大比例是中基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這些人有專長,有管理經驗,是企業的中堅力量。因此員工高比例流失,不僅帶走了商業、技術秘密,帶走了客戶,使企業蒙受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增加企業人力重置成本,影響工作的連續性和工作質量,也影響在職員工的穩定性和忠誠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終將影響企業持續發展的潛力和競爭力。

  過去,我們說某個單位的人才流失是否嚴重,看其跳槽出去的人占總人數的比例就可判斷,對人才流動相對少的單位便認為其員工的忠誠度高。實際上,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人才流失是否嚴重,不單是看那些將關系遷出或與單位解除了聘用合同的人有多少,還應當看有多少留下來但不出力或出力不夠的人。如果一個單位有很多人有才而沒有使用,或受到某些制約不能讓其盡展才華,那就意味著這個單位存在另一種人才流失,即內部流失。筆者試圖就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對策作些探討。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根據調查分析,近年來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員工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滿意度低

  據對石油企業員工所作的職業發展的滿意度調查中,表示滿意的所占比重僅為58%;表示不滿意的卻占到17%,而持一般態度即說不上滿意和不滿意的占到了25%,兩項共占42%,這表明了不少員工對于職業的平淡和中庸態度,對職業發展不滿意程度還比較高。

  (2)員工對薪酬滿意度低

  從對員工薪酬滿意度調查看,大部分被調查員工都在抱怨薪酬低。認為采油企業經濟效益較好,而薪酬、福利待遇等比較低,與付出的努力不相稱。另外,在員工績效過程中,由于員工間的崗位關聯度低,而崗位分工比較細,考核依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與員工之間的融洽關系的好壞,致使考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諸多的人為因素和感情因素,造成員工的薪酬公平感比較低。

  (3)員工對企業培訓方式及效果滿意度低

  從對員工培訓措施及效果滿意度調查看,很多員工認為:第一,我們的培訓存在重形式、走過場的問題,缺乏明顯的效果。培訓的內容脫離實際,培訓形式過于簡單,導致學員厭惡培訓。第二,培訓不規范。培訓計劃實施不能一以貫之,培訓的時間安排隨意性很大,沒有專門的培訓管理制度,缺乏相應的培訓規范和培訓指導教材,一旦遇到其它活動時,首先讓路的就是培訓。培訓項目和內容不是依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和員工的需要,而是憑感覺、照搬其它企業的培訓;對培訓的授課內容也缺乏必要的檢查。第三,培訓方法單一。企業培訓還是采用最簡單的課堂式教學,單純的理論灌輸。

  (4)沒有真正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轉化為員工精神財富的滿意度低。

  從對員工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建設的滿意度調查看,一是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低。企業文化并非只是高層的一己之見,而是整個企業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認同的企業文化,才是有價值的企業文化。二是對人的尊重體現不夠,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訴求,要為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三是沒有真正形成“雙贏”的文化氛圍。企業應將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對員工進行灌輸,通過個體的考核指標來達到詮釋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二、人才流失管理對策

  根據對企業及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須立足于企業內部的科學管理,應重新審視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營造有吸引力的企業環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義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過實踐。它強調尊重員工需求,關心員工成長和發展,重視員工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反對把人僅僅看作生產的“工具”,強調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會人”。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視人本身,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企業把員工當成“物”來管理,認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了員工需要,其它問題就不再重要。“如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對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給予更高的報酬。當然物質激勵是必要的,是基礎性的東西,但不是唯一的。我們看到許多企業的薪酬福利還比同類企業高,但卻仍有較高的人才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員工樹為“經濟人”,認為你勞動,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與我無關。有的企業員工工作場所――食堂――宿舍三點一線,企業沒有文娛活動,員工生活單調枯燥,倍感疲憊。同時,這種簡單的工作關系使員工沒有工作主動性和責任感,只要遇有不順意的事,就想離開。

  管理者樹立“以人為本”思想的意義在于,一個企業有了合格的員工,才會有好的產品和好的市場,才能創造更多的效益,員工應是第一位的。這種人本理念應貫徹在管理各環節,從員工招聘、培訓、工作設計、薪酬福利制度、職業生涯管理到激勵體系,都應考慮員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過程中盡量少使用處罰性措施,多采用表揚性激勵,使員工有受尊重的感覺。其結果必然是關心培養了員工,也發展了企業,真正實現個人與企業的“雙贏”。

  (2)開展員工職工生涯規劃設計

  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人才發展,要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實施制度建設上進行積極嘗試。一是基層輪崗鍛煉制度。有計劃地安排員工不同崗位進行鍛練,采取老帶新、師帶徒的方式,使他們盡快熟悉本專業的生產過程,積累經驗,塑造堅韌不拔的品質,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積極促進人才流動,適才適用。主要采用直接聘任、公開競聘、招聘、選任和委任等多種方式給大家創造選擇崗位的機會。同時,有計劃地對優秀員工進行輪崗培訓。通過輪崗,提高工作技能,豐富工作經歷。三是將員工的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工作貫穿員工職業生涯的全過程,使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訓以本崗位專業知識培訓為主,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基本技能培訓為輔。培訓采取脫產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力爭形成培訓――提高――再培訓――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還應積極創造條件,安排員工參加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學術交流、技術考察等活動,及時掌握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發展動態,拓寬視野。四是完善獎勵制度,增強員工不斷進步的動力。當員工取得重大成果或顯著成績時,對其成績進行評估、鑒定,并按照有關規定申報、評審有關獎項,享受相應榮譽與物質獎勵。五是加強績效考核,使優秀員工沿著職業生涯通道優先晉升。實行以績效考核為核心、量化考核為手段、關鍵業績考核指標為主要依據的考核制度,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辦法,定期對員工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職業生涯階梯晉升的依據,讓優秀員工優先晉升。為了使職業生涯規劃真正發揮培育人才的作用,將逐步完善對它的管理,在企業內部建立職業生涯指導委員會,形成職業生涯發展評估制度,加強信息溝通,進行定期評估,并及時舉辦經驗交流活動。

  通過定期對員工職業規劃進行評估,適時地調控,及時地建議,有目的地培養,為員工成才鋪路搭橋,調動員工學習的自覺性,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幫助他們找到最合適的位置,讓他們更好地工作,順利地成才。

  企業的發展既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員、一流的工程師,同時也需要一流的操作工。為此,明確了各個層次員工的需求目標和發展空間,進行系統設計,使員工學有方向、干有勁頭。在操作人員隊伍中進行全能操作員崗位技能培訓,達到一人多崗、一專多能的目標;在管理和技術人員隊伍中,重點強化高層次專家和緊缺人才的培訓,著力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和管理人員。在培訓工作中,采取短期培訓、系統講座、外派委托培訓的方式,既有人員走出去,包括到高等學校深造、學習和考察,也有內部組織的一系列培訓。培訓內容分理論與實際技能培訓兩大方面,注重崗位技術規程、基本操作、設備運行規程、事故預案等。還鼓勵員工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發展需要,選擇優秀員工參加與其業務相關的學習和培訓,鼓勵員工參加自學考試,并在工作安排和經濟上予以充分支持和幫助。

  為避免在管理人員選拔中可能出現的不合理現象,應制定科學的管理人員選拔任用程序,力求整個過程“陽光操作”,公平、公正。在民主評議時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經過初選、終選兩道程序推薦崗位競選人選;在競崗答辯時根據理論及業務考核,優中選優;在上崗試用前實行任前公示制,確保群眾監督;實行上崗試用制度和實行輪崗交流制,增強管理人員的綜合技術能力及協調能力。整個過程透明、嚴謹、有序,實施后員工的抱怨普遍減少,聘任的管理人員素質明顯提高,群眾反映良好。對于擅長技術的研究骨干,為提高其職位發展的滿意度,避免升遷為管理人員后不影響其技術特長的發揮,較好的解決技術人員職務升遷的滿意度,避免技術資源的流失。

  (3)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體系,提高員工薪酬公平感和滿意度

  從影響企業員工敬業度的因素調查表明,薪酬待遇對員工的敬業度的影響很大,尤其在現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在目前階段,石油企業的薪酬已經確定,且提高的期望值不高。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高員工的敬業度,主要從提高內部公平度入手,提高員工的公平感,從而提高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辦法,一是建立科學的員工績效考核體系,二是幫助員工建立正確的公平觀,三是讓員工參與考核過程,讓他們感受到薪酬的公平度,提高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度,進而提高員工的敬業度。

  要幫助員工建立正確的公平觀,讓他們明白讓人人都滿意的絕對公平不可能存在。幫助員工認識到絕對公平是不存在的,讓員工認識到這一點,從而降低員工的不公平感。企業還應該幫助員工合理度量其投入和收益,讓員工不僅看到物質回報,而且看到企業為其提供的發展空間、工作氛圍、提升機會以及地位、榮譽等精神回報。

  另外,通過培育公平文化,提高員工的公平感。企業要建立公平的企業文化,必須將公平觀念融入企業價值觀,把對公平的追求體現在對企業價值的追求中,為員工創造一個公平的工作氛圍。

  (4)切實搞好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

  要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充分認識到培養一支技術素質過硬的員工隊伍是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法寶,始終把技術干部、管理人員是人才,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并貫穿于生產經營管理中,將技能人才培養與生產經營目標相結合,不斷健全和完善職業技能開發管理體制。針對每個員工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實際情況,以培養“精一門、通兩門、會三門”的復合型人才為目的,制定切實可行的員工培訓大綱,從建立健全廠內聘技師、專業技術能手選拔、考評機制入手,通過崗位練兵、導師帶徒、職業技能大賽、青工技術比武、勞動競賽等形式,為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快速成長構筑平臺。

  為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企業應提提倡訂單式培訓、菜單式教學。長期以來,提高培訓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企業培訓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標。由于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培訓需求有很大差異,“齊步走”、“一人得病,眾人吃藥”式培訓效果不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培訓工作的組織者。在進行員工培訓模式深入調研分析和培訓需求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實行了訂單式培訓、菜單式教學。訂單式培訓就是根據職工培訓需求,由職工出題,再請培訓部門組織有關人員編寫教材,針對培訓對象的不同特點、興趣愛好,在培訓內容和方式上不再搞“一刀切”式培訓,而是開“小灶”,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菜單式教學就是職工想學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提高培訓工作的實效性。針對職工需求進行量身定做培訓方案,把培訓對象劃分為領導層、技術員層、班長層和操作層等四個層級,在同一層級上也要根據素質差異和不同的培訓需求進行分類培訓。

  在對領導層的培訓上,分別從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政治素質、經營管理、危機意識和領導藝術等方面進行綜合培訓。通過培訓增強領導干部創新意識,自覺以開闊的眼界觀察事物,學會掌握“方向盤”,安裝“助推器”,提高謀全局、謀大事,干事創業的能力。

  在對技術員層的培訓上,分別從專業理論知識、現場經驗、安全環保、質量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特別是加強對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等方面的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學習先進單位的經驗,做到為我所用,學以致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增加管理才干。

  在對班長層的培訓上,重點做好“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班組長”的培訓,努力做“多面手”、“智多星”;重點加強綜合能力的培訓,既要掌握熟練的現場操作本領,又要有一定的組織指揮才能,提高協調解決現場復雜問題的能力。

  對操作層的培訓上,積極創造條件把課堂搬到崗位上,重點加強崗位技能和應知應會培訓,提高操作技能即“絕活”、“特長”,使特長更特,全面發展,沒有短腿。通過培訓,提高排除現場各類故障和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企業文化凝聚力

  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認同的共同的價值觀,它具有較強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對穩定員工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通過一系列管理行為來體現,如企業戰略目標的透明性,內部分配的相對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職業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個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企業文化所追求的目標是個人對集體的認同,希望在員工和企業之間,建立起一種互動相依的關系,最終使員工依戀并熱愛自己的企業。但企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導、灌輸、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繼而融入員工的思維和行動中。這一工作雖然艱難,但要自覺地去做,就一定會有成果。出色的企業文化所營造的人文環境,對員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無法比擬的,因為它張揚的是一種精神,它打動的是一顆心。

  不同的企業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控制員工的`流失,但無論采取什么方式,都應注意“留人先留心”。當今,心理學已廣泛運用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且頗有成效,也說明了這一點。只有真心尊重關心員工,體察其需求,幫助他們成長進步,給他們營造發揮自己才能的環境,企業自然就能留住人才,從而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人才調研報告8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審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審計在經濟監督,維護國家的經濟穩定,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審計人才的培養起步晚,高校在承擔審計人才培養與發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軌、師資不強等一序列問題。筆者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對策進行探討。

  (一)審計人才培養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單一化。

  目前我國高校盲目擴招,高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以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追求下,教學目標不明確,界限不明晰,內容不豐富,僅限于傳授財務會計知識,學生缺乏應該具備的會計、審計、管理、金融、法律、風險控制、經濟、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同時缺少擁有工作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發展所需要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很多高校對于教學人才的陪養定位不準確,導致專業特色不突出,缺乏競爭優勢。

  (二)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足,對審計實務、政策把握不準。

  當前,我國高校師資人才的培養模式僅限于從學校到學校的一貫式的培養方式,缺乏社會閱歷以及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甚至有部分審計專業教師在大學或研究生階段并非審計專業畢業,未全面系統學習過審計專業,對審計實務和審計政策缺乏實踐經驗,使審計實踐性教學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上崗時對審計實踐,從新開始。

  (三)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忽視社會需求。

  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僅停留于課堂上的教學,僅限學習書本上有限制知識,沒有大膽地走出教室,到實踐當中去教學,審計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專業,職業性要求高,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當中,感受審計實務,才能更好地促進理論教學的發展。關注社會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專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學方法授課方式枯燥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只是老師的照本宣科,學生只是一味的傾聽,老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使得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失去興趣,專業不精,甚至不通。

  (一) 明確教學目標,豐富審計教學內容

  有目標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養也是如此。我國財經高校對于審計人才培養上應當制定中期人才培養計劃,把人才培養劃分為應用型、研究性分階段,有計劃的培養具有特色的高素質審計人才。同時學校還應當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審計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審計實務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在教師引進方面要打破傳統模式,具要有學歷又要有豐富的雙人才教師隊伍。聘請具有豐富審計實踐的人才作為學校教學顧問,鼓勵教師開展審計實踐交流活動,培養教學的創新思維。鼓勵支持教師繼續深造,支持教師參加社會審計實踐,適當給予教師資金支持。

  (三)重視社會需求,促進審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其生命力。審計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強。高校要做好社會調研工作,深入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認真了解情況。在有條件的地方為學生設立審計實習基地,鼓勵學生到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進行實習。同時聘請審計機構、事務所、企業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開展審計講座,加深學生對審計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審計的興趣,嚴謹的工作態度。

  (四)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精品審計課程

  高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就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加強對學生的互動,擯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在審計課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課程,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的人才隊伍,積極開拓適應社會發展的多領域審計課程,努力走在審計發展前沿。

  人才調研報告9

  人才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戰略性工作。幾年來,曹縣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國家、省、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大力開發人才資源,緊緊抓住人才的培養、使用、引進、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大力加強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證。

  一、曹縣人才隊伍資源現狀

  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515人。其中:黨政人才546人,占人才總數的26.6%;專業技術人才1861人,占人才總數的67.1%;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90人,占人才總數的0.9%;高技能人才1315人,占人才總數的3%;農村實用人才376人,占人才總數的2.4%。全縣約每3100人擁有人才2人。

  絕大多數人才相對集中在縣城區、開發區和鄉鎮駐地,而在農村,人才數量偏少。從事一線生產第一、二產業的人才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現有人才相對集中在教育、衛生、黨政群系統,處于經濟建設一線的人才所占比重與實際需要相比偏少。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

  二、人才工作運行采取的主要措施、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

  圍繞實現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謀劃推進人才工作。組建了人才工作機構,成立了由宣傳部、統戰部等22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并將辦公室設在縣委組織部;籌備召開了全縣優秀人才表彰大會;結合我縣實際,科學建立了五類人才三級信息庫,并將各系統人才錄入微機,實行動態管理。

  (二)建立人才工作框架。

  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較為系統地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曹縣人才開發十年規劃》、《曹縣優秀人才評選表彰辦法》等各項配套制度,內容涵蓋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多個范疇,對人才的培養、選拔、引進、使用、激勵、服務等各個環節都作了規定,增強了我縣人才工作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三)確立“一三五六”人才工作運行體制。

  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全縣人才現狀的基礎上,認真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和省、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曹縣實際,提出并確立了“一三五六”人才工作運行體制。即:營造一個良好環境,抓住三個關鍵環節,努力建好五支隊伍,逐步建立六種機制。

  (一)營造一個良好環境。各級黨委和組織、人社部門要變“管人”的觀念為服務的觀念,把人才工作的重點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務上來,努力營造強大的社會輿論環境、寬松的政策法制環境和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

  好事業的良好氛圍。

  (二)抓好人才工作三個環節。一是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對黨政人才要著力培養駕馭全局、科學決策、開拓創新的領導和行政能力,對企業管理人才要著力培養勇于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品質的管理營銷能力,對專業技術人才要著力培養技術創新、研發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按計劃選送一批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到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或國外去深造。二是積極引進急需人才。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思路,采取“客座教授”、“星期日工程師”等方式,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重點工程、高效農業等重要領域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要做好我縣現有人才的整體開發與綜合利用。針對目前我縣現有人才中存在的“學非所用,用非所長”的不合理現象,每年在全縣開展一次大規模人才自薦活動,本著“工作需要,本人自愿”的方針進行大力調整,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三)堅持五支隊伍一起抓。以分級分類管理為基礎,堅持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五支隊伍一起抓,努力形成門類齊全、梯次合理、滿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宏大的人才隊伍。一是儲備一批人才。縣、鎮兩級建立人才儲備基金,每年從愿意在曹縣工作的應屆本科以上畢業生中,選拔100-200名儲備人才,根據所學專業分別輸送到機關、企業和農村。二是掌握一批各類人才。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對高新技術企業、上繳稅金在50萬元以上企業、職工在500人以上企業的董事長

  和經理以及全縣取得中、高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建立檔案,實施動態管理。三是表彰一批優秀人才。每年在全縣開展一次大的評選活動,評選樹立一批優秀干部、優秀企業家、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優秀高技能人才,并進行廣泛宣傳,在全縣逐步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四)逐步建立六種機制。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取向,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逐步建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資源開發規律的人才培養機制;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拔任用機制;制度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合理流動機制;與工作業績相聯系的人才激勵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人才保障機制。

  三、人才工作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人才政策不夠完善,體制不活,資金不足。受相關規定和政策的約束,人才流動受單位編制、性質、身份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造成部分人才資源的流失與浪費。同時,用于人才培養的資金不足,許多行業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因待遇不高、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大量外流。特別是一些優秀企業骨干和專業技術人員流失現象尤為突出。各行業高技能人才奇缺,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

  2、觀念不新,在人才的認識和使用上還存在一定偏差。很多單位和部門領導往往注重項目和資金的引進,對人盡其才、用其所長認

  識不足;有的單位領導只重視人才擁有、不重視人才開發,或是只重視使用人才、不重視培養人才,對一些骨干人才,只知道使用,不注重培養提高。凡此種種,導致人才綜合開發使用效益還不高。

  3、農村實用人才整體素質不高,具有示范型、帶動型的實用人才較少。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數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生產經營規模小、實力差,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為薄弱,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同時,對農村實用人缺乏較為完善的組織、開發、管理機制。

  四、抓好今后人才工作的思路及對策

  1、加強人才發展前瞻性研究。一要不斷深化對人才工作的理論研究,把理論研究和當前各項重要工作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著重研究帶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和廣大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分析新情況,把握新特點,理出新思路,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二圍繞曹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曹縣下步人才規劃綱要,初步搭建起曹縣人才隊伍建設總的政策體系框架,

  對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提出具體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

  2、設立政府津貼。每年從各類人才隊伍中評選出10人左右“有

  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每年表彰一次。對其實施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在管理期內給予一定數額的政府津貼、定期安排健康體檢等等。同時,制定出臺“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獎勵辦法。

  3、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充分發揮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和各種農村技術推廣機構的作用,擴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的覆蓋

  面。通過開展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示范指導等活動,利用我縣農村實用人才加快對農業主導產業鄉土人才的培養,力爭每年帶動、培養50名以上農村實用人才。

  4、完善人才信息庫。由縣人才辦牽頭,縣委組織部、人社局、工業和商務局以及鄉鎮企業中心等相關單位負責整理提供各類人才信息,完善我縣五類人才及緊缺人才信息庫。同時,每年定期發布人才供求信息,逐步開展網上人才推薦等服務項目,為機關、企事業、農村等各行業提供人才資源和選人服務。

  人才調研報告10

  農村實用人才現狀調查

  ——關于石寶山村農村人才的調查報告

  前言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在農村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起示范和帶動作用,為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并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結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鎮石寶山村,近期對本村的走訪調查,對本村實用人才總體規模、層次、結構和分布情況有了一些了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村農村實用人才整體概況分析

  據調查,全村共有農村實用人才21人,占全村農村總人口的6%,涵蓋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經營、農村經紀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農業科技型、技能勞動型、文體藝術類和其它類10個方面。從區域分布,人才類別、內部結構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農村實用人才發展較快。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實用人才不斷涌現,且逐年呈上升趨勢。由單一的種植業、養殖業向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經營、農村專業合作帶頭人等行業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到了較大貢獻。

  (二)各行業農村實用人才層出不窮,涵蓋方方面面。調查結果顯示:全村農村實用人才21人中,生產能手有5人,其中種植能手有4人,養殖能手有4人;經營能手3人,其中企業經營人才1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頭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種植業、養殖業、企業經營人才比重較大,能工巧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農村實用人才年齡結構趨于中年化。在年齡結構上,全村30-40歲9人,占全村實用人才的42.9%;41-50歲的10人,占48.1%;51歲以上的占2人,占9%。

  (四)農村實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實用人才的66.7%;高中(中專)的3人,占15.7%;大專以上的4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約占七成,比重大。

  (五)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能情況:從調查看,農民技師2人,其余未申報專業職稱。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帶動作用及典型介紹

  (一)農村實用人才成了開發性農業的引路人。開發性農業人才主要是指種植業、養殖業。全村有8人,其中種植業4人,養殖業4人。他們在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優質稻生產、棉花優質高效栽培、農村土地流轉、規模養殖上,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他們當中有開發數千畝荒灘種糧做法,有土地向大戶流轉典型的經驗,有回鄉創業發展規模養殖的模式,有農技農機結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開始承包江心洲500畝荒灘試種小麥,當年獲得較好的收益。逐步發展到2007年400余畝,添置了大型拖拉機,旋耕機,抽水機,機動噴霧器,實行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李松林、施結木被授予市農村致富帶頭人。在生產能手的帶動下,僅江心村綜合開發利用荒灘2萬畝,全鎮土地向大戶集中流轉8000畝。

  (二)農村實用人才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生產效率低,市場信息不靈,農產品賣價低,銷路不暢,影響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東至縣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農戶十基地”的農業產業化路子,建立優質油菜生產基地5萬畝,訂單生產3萬畝,帶動1萬余戶增產增收。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東至縣昌泰工貿責任公司,依托當地優質棉花,從事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創造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農村實用人才盤活了農產品市場流通。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在流通領域,及時把握市場信息,將農民的稻谷、小麥、棉花、芝麻、花生、生豬、蔬菜等產品集中起來,銷售出去,以銷促產,帶活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我村村余衛兵年營銷糧食1000噸,劉玉學年營銷棉花500噸,辰鑫公司程根生營銷菜籽4000噸,阮雙林年營銷芝麻、花生等農產品3000噸,產品銷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個省、市,不僅自己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入,還帶動當地老百姓增產增收。

  (四)農村實用人才創新了農業經濟體制。章茂林創辦了同福水產合作社,陳立旺創辦了新華棉花專業合作社。運用產業化經營,通過示范,引導農民走集約化、標準化、產供銷一體化發展之路。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外面的大市場對接,實行訂單生產,以銷定產,帶領農民闖市場,提高農產品的賣點,使農民從中收益。

  (五)農村實用人才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創業找市場,組織本地農民有序流動。主要行業有建筑業、裝璜業、縫紉業、修理業等,我村向外輸送技能勞動型人才百余人,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時他們在外學習了技術、管理經驗,積累資本,回鄉創業,在農村大顯身手。

  (六)技能勞動型人才助推農民致富。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擁有一技之長,從事裝璜業,帶著村里人組成一個施工隊與金利來總公司達成裝飾協議,營業額逐年上升,2012年達到500萬元,安置20余人就業。

  (七)復合型人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人才是關鍵。劉明華自學農村土建工程,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專業,掌握各種知識后,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去。承包窯廠,生產優質紅磚,從事農村公路、水利興修等工程建設,質量達標,深受老百姓歡迎。

  三、存在主要問題

  1、人才匱乏。我鎮是農業大鎮,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才是關鍵。據調查,全鎮農村實用人才僅人,占農村人口比重低,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與發達地區相比,顯得農村實用人才匱乏。

  2、結構不合理。從行業上分析,農村人才發展不平衡,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能手多于其它行業,科技型人才缺乏,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帶頭人剛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從性別上看,農村實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從事生產的多,從事社會化服務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數占總數比重大,沒有經正規化訓練和學習,基本上都是靠自學或師傳,專業化水平不高。

  4、經濟實力不強。他們創業時間不長,從事行業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處在創業之初期,資本積累少,經濟實力明顯不強,參與市場競爭能力還很弱。

  5、帶動能力弱。我鎮有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各自圍繞自身產業優勢,僅帶動小部份農戶增產增收,大部份農戶還是靠自已發展,整體帶動能力不強。

  6、年齡中年以上。人才調查中,中年以上年齡偏多,年輕人極少,基本上到外地創業、發展。人才大量流失。

  7、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地方財政對農村實用人才建設的投入經費很少,工

  作環境不優,辦公場所、辦公設備條件差,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四、主要對策與建議

  1、統籌規劃,明確目標,培養造就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各級政府要把農村實用上擺上議事日程,確定主要領導親自抓,抓出成效。一是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從本地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制定發展規劃。二是認真組織實施。明確實施主體單位,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強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充分發揮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中介服務組織,積極發展專業協會和農民經紀人等各類農村中介服務組織,暢通信息、開闊視野、加強互動、優化服務,不斷增強中介組織的服務功能。五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要開展農村實用人才技能認證評定工作,頒發“綠色證書、”技能證書,專業技能證書,做到持證上崗。

  2、加強培訓,提高素材,加快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步伐。要定期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季節性,如產業技術: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技術;工程技術: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質量安全工程等;服務技術:營銷、物流、信息、維修、保健等。確定相關部門具體落實。與此同時,通過輸送人才到大中學校進修,系統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還可通過陽光工程培訓,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養進程。

  3、加大投入,財力支持,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提供資金保障。財政要從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培訓、進修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尤其是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創業、發展生產上重點扶持,引導他們規模種植、規模養殖、規模加工,培育主導產業,形成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一村一品,有明顯的特色優勢。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農民相結合的投入機制。

  4、創新機制,政策扶持,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要從多方面,寬領域支持農村實用人才想事業、干事業、成就事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要出臺有關優惠政策,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扶持,解決信用融資、農業保險、技術支撐、稅收優惠等重點難題,真正發揮政府扶持農民、扶持農業、促進農村實用人才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農村,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作用。

  5、加強領導,組織引導,加快農村實用人才發展步伐。要從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的大局出發,從農民增收的長遠著眼,立足當前,著眼長年,把農村實用的培養和發揮作用擺上政府議事日程,確定主要領導親自抓,抓出成效。對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農村實用人才,要給予獎勵和表彰。要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快農村人才資源開發步伐,建設一批農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人才調研報告11

  我縣是一個典型農業大縣,農村人口達33萬,占全縣總人口的85%。近幾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創建“特色農業大縣”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服務領域拓展到農村,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健全機制,形成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的合力

  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難度大。因此,我們從建立健全機制入手,形成開發合力。

  一是建立領導機制。

  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實行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抓總、鄉鎮政府負責、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工作格局。縣成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縣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的組織、協調和督導。各鄉鎮相應成立領導小組,鄉鎮長擔任組長,全面負責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

  二是建立政策機制。

  去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任務以及培養、選拔、使用農村實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投入為補充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經費投入機制,縣、鄉(鎮)兩級財政建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基金。在支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門用于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培訓機構,拓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渠道。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投資,對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各類項目的培訓經費,要實行嚴格管理,專款專用,使其真正用于農村實用技術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積極鼓勵農村實用人才以技術、資金入股,興辦股份制經濟實體。大力支持農村實用人才承包、租憑企業。農村實用人才興辦經濟實體,承包經營企業的,可優先獲得生產貸款、技術信息、市場信息。農村實用人才可優先評定農民技術職稱,作出突出貢獻或獲得科技成果的,可破格推薦晉升專業技術職稱,可推薦參加各類專家的選拔。建立農村實用人才獎勵專項資金,對有突出貢獻的農村拔尖人才給予獎勵。對選拔為縣農村鄉土拔尖人才的,給予1200元的資料補貼等等。

  三是建立責任機制。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涉及到多個部門。因此,我們通過劃分各部門的職責,建立職責分明的責任制。組織人事部門主要履行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指導、協調、選拔、管理等工作職責。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主要負責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素質。宣傳部門主要負責推廣農村實用人才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先進事跡,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財政、扶貧、移民等部門主要負責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資金的支持力度。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主要負責開發青年、婦女人才,使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展現青春和巾幗風采。

  二、打造環境,營造農村實用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的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著力打造環境,促使農村實用人才脫穎而出。

  一是規范選拔環境。

  為了規范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工作,我們制定出臺了《xx縣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選拔和管理暫行辦法》、《xx縣鄉土拔尖人才選拔和管理暫行辦法》。兩個《暫行辦法》對農村實用人才選拔的對象、范圍、條件,以及選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給予了明確規定。根據這兩個《暫行辦法》,近幾年我們選拔了2名省管農村鄉土拔尖人才、1名市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7名市管農村鄉土拔尖人才、11名縣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60名縣管農村鄉土拔尖人才。

  二是營造輿論環境。

  為了營造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良好氛圍,我們采取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農村實用人才的事跡,在全縣營造了“尊重農民勞動、尊重農民創造、尊重農村人才”的良好氛圍。我們在每屆農村鄉土拔尖人才選拔結束后,舉行隆重的儀式為他們頒發證書,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事跡。20xx年,我們與電視臺聯合開辦專欄,集中宣傳了拔尖人才的創業史和取得的業績。這對進一步激發拔尖人才的斗志,更好地發揮領頭作用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在農村實用人才的開發過程中,注意發現典型,用典型的創業史感染人,用典型的事跡打動人,取得了良好的輻射效應。郭家壩鎮王家嶺村柑農謝宗華,今年58歲,他身殘志堅,相信科技,大膽探索,成為聞名全縣的柑桔專家,被市、縣命名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通過對他的宣傳和他對科技知識的傳播,激發了全縣柑農科學種柑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了“xx臍橙”品牌的質量。

  三是優化管理環境。

  為了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狀況,20xx年我們會同縣農業局、縣科技局、縣統計局等單位,制定了詳細的調查方案,配合各鄉鎮,深入到全縣186個村,采取走訪、座談等方式

  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進行了全面普查,按照種植業、養殖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加工業、其他服務業、民間藝人等8大類進行了分類統計,對每一大類又細分為若干小類。通過調查,比較詳細地掌握了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狀況。通過調查,全縣共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9127名,回鄉大中專生2026名,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2299名。為了讓這些農村實用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根據調查的情況,向縣委、縣政府寫出了專題調查報告,提出了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建議,縣委辦全文轉發全縣參閱。同時,我們將調查取得的資料匯編成《xx縣農村實用人才資料冊》印發全縣,并將全縣農村實用人才按門類建立數據庫,實現資源共享。

  三、積極引導,構筑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舞臺

  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是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的最終目的,為此,我們緊緊抓住使用好農村實用人才這個環節不放松,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這個主旋律,積極引導,構筑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舞臺,讓農村實用人才大有作為。

  一是讓農村實用人才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力軍。農村實用人才圍繞縣委“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經濟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有力的促進了專業村的建設。縣管鄉土拔尖人才、楊林橋鎮白鶴洞村農民秦學全,自學蔬菜種植技術,帶頭示范,并引進谷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當地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容積300多立方米的冷庫,使該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目前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實現商品量6000余噸,出口2000余噸,蔬菜單項實現收入500余萬元。

  二是讓農村實用人才成為創業的領頭羊。在開發農村實用人才過程中,我們積極采取“一戶帶多戶、一村帶多村”的措施,積極引導農村實用人才與農戶結對子,確定對口幫扶關系,有效地增強了農村實用人才的帶動效應。全縣一批農村實用人才通過不斷創新傳統農業經營體制和經營方式,采取“能人+農戶”、“公司+農戶”的經營形式,延長產業鏈,推動了產業升級,給傳統農業帶來新的生機。湖北省科技致富帶頭人、xx縣恒鑫特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覃玉全創辦養殖加工企業,采取企業提供仔豬,負責加工銷售,農戶負責飼養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取得了企業與農戶“雙贏”的效果,帶動了全縣養殖業的發展。

  三是讓農村實用人才成為農民經紀人。我縣是全國“臍橙之鄉”。由于農民對市場把握不準,每年柑桔銷售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近幾年來,我們積極鼓勵一批頭腦靈活、市場意識強、信息靈通的農村經濟能人和種植大戶跳出農門,專搞農產品營銷,切實為廣大農戶當好經紀人。他們產前抓信息、跑訂單,產后抓營銷,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骨干力量。宜昌市“十佳農村經紀人”、水田壩鄉農民徐宏強,1996年就開始跑市場,近十年來,他走南闖北,累計銷售臍橙5000多噸,成為全縣小有名氣的柑桔銷售經紀人。

【人才調研報告最佳范文】相關文章:

網絡輿情調研報告范文04-27

公司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4-24

聽課調研報告12-02

白酒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4-12

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范文11-03

軟件行業學生實踐調研包報告范文04-19

調研公函范文11-29

市場調研報告04-24

校車安全調研報告04-19

兒童護理調研報告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