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的时候,喜欢沏一杯清茶,坐在一旁,静神凝望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朵朵嫩芽,缓缓舒展,摇曳沉浮,百态千姿,恰似起起落落的人生,又如勃勃生机的春天。
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蒙缥缈的雨雾,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眼前恍惚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起先稍觉茶韵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酒长饮可以当歌,茶浅尝亦能小醉。前几年,也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挥斥方遒,激扬文字”;也有迷离双眼,坠入混沌,无所适从之时。而今,和着氤氲茶气,数叶西湖龙井,几盏陈年普洱,一壶澄绿透明的铁观音,浸透了心灵风雨中的浓浓淡淡,沉浮飘荡都让人陶醉。一杯一茶,精致地包裹着一个美丽的心灵。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正如郑板桥所爱竹君一般,茶君成了我最亲密最要好的朋友。无一丝媚俗之气,无一点骄矜之态,清心明目,可以清除腑中龌龊,可以荡涤胸中块垒。如若在氤氲的茶香里品味书中韵味,在淡淡的苦涩里咀嚼人生甘苦,那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茶中淡淡的苦涩,有南北风雨的浮尘,有四季风霜的味道,有风雨过后的浓淡与平静。花瓣在水中轻轻飘动,我品读着自己心灵的痛楚、寂寞和激越,默默承受着生活中的花开花落。而茶君,似乎也懂得我静夜里的不眠,懂得我无奈的沉默,懂得我起起落落的生活。每每喝下一杯浓茶,就会想起冬夜轻飘的雪花或秋日灯下的黄昏,让无限的遐思从心底流过。
无论天气晴朗还是风雨如磐,在自己的陋巷斗室里,烹一壶好水,沏一壶好茶,或品绿茶清碧,或啜红汤明丽。有时与二三好友相约在外,在茶君的陪伴之下,高谈阔论信口开河,直抒胸臆畅叙衷曲,指点时事调诨逗趣。更多的时候,则是一人独处,读一篇美文,品一首好诗,有茶君相伴,赏心悦目,如饮醍醐。
猜你也喜欢:如何才是成功的人(的人,成功,有了,时间,生死观)
如何才是成功的人(的人,成功,有了,时间,生死观)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有心养和一个生死观,什么是心养呢?用心酝酿存在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动态的博取外物。心养就是修身,就是悟觉。能够乘物游心,看见事和物能够丰识自己的内心,但是切记,不是得到要多少而是放下要多少。正如佛家一句话眼中有事三界窄,心中无事床头宽。那为什么做一个成功的人呢,因为一个成功的人会逍遥于事逍遥于心。一句志理说道,有再多的钱和知识只为求乐,那乐从何来呢,乐从放下而来,放下一点就快乐一点。再大的价值也是从一点开始的。生死观,每个人都有生死。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明了生死之间没有一定的长度,所以我们很缺少时间。时间也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要死去很长的时间。人立于天下必有其路,则长则短互不相同,但终点都是相同的。人的一生有的要用很长时间收获明了,而有的人时间很短却有了收获。这说明什么呢?是人的根性有差别的。人的根性有了差别并不是人一定有尊贵和悬殊,根性可以有差别但是修补根性的差别有很多法。后天是生命的绝大部分。所以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大的经历或是内心,或是身心。一个成功的人当然也要知苦知乐,如果没有苦乐就不是成功的人生。知苦,这个世界上我们要知道什么最苦,那就是情苦,我们是有情众生,所以我们的人生是有痛苦。怎么样能不为情苦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把情作为投资的一种,我们就永远期盼回报。所以你永远都为情动。如果我们把情当作奉献的一种,那么你会一直攀登自我成就人生。因为情是假的,是人孤独和无知的苛求。智慧是真的聪明是不美丽的。有了智慧就会帷幄心态。而聪明是会有代价的,赋予心计和期望的。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大赢家也一定是个大输家。赢得的是美德,输得的是时间。岂知输得既是赢得,赢得就是输得。为什么呢?因为世间本不完美,在不完美的世界我们不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本身就是不完美。所以我们要以自我永不完整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和原谅别人,这也是成功人具有的理念。成功的人生一定要有大志,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忧心众生。这样的人不但可以靓洁身表也可以潇洒于人世。
猜你更喜欢:我们能否做到不言谢?(邻里,谢谢,东西,大娘,大婶)
我们能否做到不言谢?(邻里,谢谢,东西,大娘,大婶)
出来多年,也许是习惯了说谢谢。也是猛然间发觉,在我的老家,那个贫困和有点偏避的小山村,我很少听见过“谢谢”两字。
在儿时的记忆里,邻里之间互借东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借劳动工具借针线借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也会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什么忐忑不安。
“他大叔,你家的犁用不用?借给我把路边那块地犁下,再不犁就晚了。”
“他大婶,我家的线不知丢哪去了,你有没有?借我缝下衣服。”
“前几天去赶集,忘了买盐,今日才发现没有了,先给我拿点。”
被借者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家跟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你真勤快,刚停雨,太阳还没出来,你就犁田了。”
“针有没有?看得见穿针??要不我帮你穿上?”
“我也经常忘事,这包盐你先拿着用,不用还了。”
可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叔,犁用完了,放到哪里呀?幸亏犁得及时,要不赶不上播种了。”犁主人会让还犁的上家坐一会,忙着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你看你,这点东西还拿过来,真见外!”被借线的主人略带责备的说。
还线的主妇会说:“上次打工回来的二女儿给我带了几陀线,要?有,我也不会还你。”
借盐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俺家买盐了,来还给大婶。”大婶会拽着孩子给他找点东西吃,碰上家里宰鸡,非得拿只鸡腿不可。
在经常的借和还中,他们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彼此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亲们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拗口、浅显、夸张。说出来,好像疏远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也变得生分了。
上次回家,奶奶身体不好,我回去看她,见邻居大娘也来看望,还拿了些橘子、苹果。大娘离开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大娘了!”大娘愣了一下,责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高中毕业后,我就出来了,走了不少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了在接受了别人的关心帮助和问候祝福后慢慢的学会了真诚的说谢谢。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大,楼层也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挤入城市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钢筋水泥、防盗门猫儿眼也阻挡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交流,远没有乡下这般的清静自然,这也是我们年迈的父母为何痴痴眷恋着乡村、依恋着土房瓦房而拒绝在城市、不愿意生活在装饰豪华的商品房的根源。
“欠点人情更有情”,深居闹市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该怎样尽一份孝心还父母一个健康幸福、快乐自然的晚年呢?邻里间是不是可以不拘小节?是不是可以不戴有色眼镜、不随意拒绝邻里的热心与帮助呢?你来我往不也可以像乡下那样亲切自然了呢?
“微笑是最简单的感动。”感恩在心,心中的感动、感激,并不是每次都要说“谢谢”。而是你对我三分好、我对你五分好的真诚,是上次我借给我盐、下次我拿给你蛋的简单,是这次有事你帮我、下次有事你找我的信任……让我们一起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铭记在心,让我们牢记“饮水之源”的道理,敞开心扉、撇开偏见,坦然接受他人的关心、适时感谢他人的帮助,热情关心他人的困难、大胆释放自己的爱心……
如果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彼此都能不言谢而又彼此心照不渲的满怀感激,在你来我往中给予彼此更多的信任、照顾、关心、帮助,并将这份真心与坦诚给予更多的邻里乡里,我们的社会秩序还能不井然?我们社会关系还能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