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潜意识的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大3万倍以上。"我不知道他的3万倍数字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还是有根据的数据,但我可以肯定浅意识对实现成功是有很大的效能,潜意识确实比意识的力度来得大。
而我通过反复实践、论证,总结出多种激发和运用潜意识的方法,其中最典型而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自己的念力调动潜意识,二是通过外力来激发潜意识。
要成功必须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别人更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不平凡的过程,才有不平凡的结果。
网上的一位朋友在电子邮件中说,设定目标后,努力去实践,不放弃就会成功。
这只说对了一半,如果这个目标既合乎合乎情理,一旦设定后,必须努力去实践,不要放弃,你一定会成功。如果放弃,永远也不会成功。但是,本身设定的目标并不合理,若要成功,就必须放弃,重新设定合理的目标。
——摘自《你凭什么成功》
猜你也喜欢: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中国企业,的人,管理,日本人,聪明)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中国企业,的人,管理,日本人,聪明) WTO前总干事穆尔先生说,中国企业的管理相当于30年前的日本,相当于100年前的英国。导致中国企业的管理落后最要命的弊病有哪些呢?
1.人性化致命
一直以来我们宣扬的人性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害了中国企业。每个人意识的真空,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伤。香港爱朋集团董事长尹德川回忆说,曾经有个日本人对他讲,一个中国人可以打败一个日本人,甚至是三个日本人,但是三个中国人一定打不过一个日本人,因为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够。
在日本的新干线里,尹德川躺在一节车厢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服务员进来,毕躬毕敬敬个礼,然后说:“欢迎你顾客”。当时她看不到车厢里有任何人,而且每一个进来的服务员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顾及到车厢里有没有人。这是他们的程序,每个人的头脑里有这个意识,一定要这样做。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 猜你更喜欢:万字情结(万万,数字,成了,身价,亿元)
□墨未浓
万字情结(万万,数字,成了,身价,亿元)
□墨未浓
国人惯于把“万”看成最大的数字,好像离开了万,就显得数量不够大,分量不够重。不管前面用了多大的数,后面还是少不了万。
比如,用“万万不可”,表示最大的不可以;用“万一”如何,表示最小的偶然性;用“万分小心”,形容小心到了极点,一点也不敢疏忽;用“万众一心”,形容大家齐心协力;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形容宰相一类高官的权高位重;用“万户侯”,代表侯爵最高的一级。
封建时代,最希望长寿的皇帝,臣民们都叫他“万岁”,祝他“万寿无疆”。 古时,表示最大数字的是兆,达一万亿,但没人喊皇上“兆岁”;比万大的数还有亿,是一万万,但没谁祝皇上“亿”寿无疆。
这种万字情结,今天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说一个人很富有,无论他有多少财富,都离不开万。改革开放初期,富裕起来的都叫“万元户”,如果资产达到一百万,就称他“百万富翁”;资产增加十倍,就称他“千万富翁”;再增加十倍,达到一万万,也就是一个亿,就有人称他“亿万富翁”。
万、百万、千万都是确切数字,没有夸张味道。“亿万”就不同了,一下子夸大了一万倍,谁能有一万个亿?
不是说亿万这个词不能用,而是要正确使用。亿万有虚实两种用法,实指时,通常说“万亿”,数据确切、实在,有根有据。比如,我国全国财政总收入超过了10万亿元,这个“万亿”是实实在在的,是整个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又如,2009年中央财政拿出4万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刺激经济复苏。再如,工商银行存款余额达到8。9万亿,居全球之冠。
虚指时,含有不确定性和夸张成分,一般泛指数目极大。比如,“亿万人民”、“亿万观众”、“亿万消费者”、“亿万青少年”等等。这个亿万有点类似古人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表述,是让人去联想人有多么愁、天有多么冷,并非白发真有那么长、雪花真有那么大。
称某某为“亿万富翁”、“亿万身价”,显然是把本该实指的数字虚化了。从数学角度说,亿万就是亿的一万倍,当下世界上还没谁有这么财产。有报道说,中国四个最年轻的亿万富翁高燃、李想、戴志康、茅侃侃,身价都过了亿。作者显然把“亿”当成“亿万“了,这四个人的资产加在一起只有4个亿,人均才一个亿。准确地说,应该称他们“亿元富翁”、“上亿身价”。
再有,香港赛马会捐款三亿八千万港元应对人口老化,文中却说成了“近4亿万港元”;金凤科技解除限售数量40338万股,也就是4亿股多点,也说成了“逾4亿万限售股解禁”……
从字面上理解,亿万就是财产,没边没沿、没法计算了,事实并非如此。
诸如此类的报道,明明是亿,后边硬多加个万,让人看了实在不舒服。
他们在说亿万什么的时候,并非有意夸张,而是一种从众习惯,热衷于别人使用的新鲜词儿,别人这样说,我也跟着说,于是,沿着百万、千万这个序列,把“万万”或“亿元”,说成“亿万”了。
个别人的语言错误,一旦被很多人跟着使用,就会约定俗成。把面对公众的数字,动辄说成“亿万”这个,“亿万”那个,就没想一想,夸大了多少倍?有没有逻辑错误?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效应?
万字情结说明,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跟风,是国人的劣根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