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進度計劃(精選14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進度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進度計劃 篇1一、課題概況
通過前面的系列研究活動,我們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上一階段, 我們重點開展了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研究。圍繞劉俊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一課展開研討,并針對文言文教學和略讀課文教學進行教學模式的提煉。,收集了每位參研教師的個人簡介、獲獎情況、經典案例、論文等資料。初步建立起課題網頁并逐步完善課題博客。
二 、本階段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進一步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加強教師修養,提高教師素質。
2、繼續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以教師豐富的情感,優美的語言,應變的智慧,使學生放松心靈,釋放情感,活躍思維,放飛想象,從而構成生命的課堂。
3、了解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期望與追求,進一步探索詩意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詩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有針對性地組織上研究課,通過學習探討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
4、進一步豐富“詩意語文”的內蘊,通過對詩意語文教學實踐的理性思考,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好地實施新課程,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三、研究內容
1、詩意語文教學方法與途徑研究。研究如何營造詩一樣的課堂氛圍。教師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努力讓自己的激情在詩意語文的課堂中流淌,讓自己的智慧在詩意語文的課堂中演繹,讓自己的文化內涵在詩意語文的課堂中彰顯。
2、研究詩意語文的特性。課堂上讓學生用形象作詞、用感情譜曲。充分尊重個體、高揚個性,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讓課堂成為一種極具個性色彩的語文。讓課堂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的畫,讀出來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3、研究教學手段的詩意化。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精神訴求、千方百計地滿足學生精神訴求。在讓學生分享作者有關人生、自然、社會、內心的種種經驗的同時,不斷地勾起學生原有的關于人生、自然、社會、內心的種種經驗,從而讓學生產生一吐而后快的沖動。
四、研究措施
(一)詩意語文呼喚詩意的老師。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加強自身修養,學會學習,學會想象,學會感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科研能力。
(二)加強研究過程管理。
1、課題組負責人期初制定出階段研究計劃,并組織實驗老師學習、討論。期終完成階段性研究報告,并整理、匯集師生成果。
2、每月定時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學習心得、討論實驗中的得失,小結實驗成果等。組織參研教師共同研究、精心打造一節實驗研討課,通過課前的研究與課后的研討來實現本階段的重點實驗目標。
3、課題組成員注重交流研究,每位實驗老師一邊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一邊把經驗運用于實踐,使自己的每堂課都體現課題思想,把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三)積極聯系,聘請專家參與指導研究活動。
(四)對各校級子課題的研究活動進行指導,讓所有參加研究的教師都能對課題思想有所領悟,并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運用。
(五)對學生及時進行考察評價,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效果。并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斷調整研究的方法。
(六)加強資料管理。廣泛收集資料,注意保留學生的相關資料。每位參研教師必須推出一篇高質量研究論文。
課題進度計劃 篇2一、課題研究目標
根據實驗方案擬出的實驗階段的時間表,以和目前教學改革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本學期的課題工作目標,圍繞課題研究重點,扎實、深入開展研究,通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課堂教學時間分配等的研究,著眼于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師、學生一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1、確定并圍繞課題研究的偏重點進行研究。圍繞“課堂教學時間設置和布置”和“寫作能力的快速提升”開展研究,各人根據子課題課題實驗方案,結合總課題研究的偏重點,確定下階段子課題的研究重點,切實有效地開展實驗。在注重課題研究的課堂實踐外,注重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提升,疏理、總結出較為幼稚的理論觀點。
2、以“扎實、效果”為核心價值觀,拓展課題組成員發展的空間,發現和培養優秀實驗教師,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以校本教研制度為依托,實現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的有效對接。實現校本培訓、校內教研、集體備課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
4、進一步發揮課題指導組的指導作用。課題指導組成員、負責人要加強對子課題研究的指導,協助子課題進行理論引導和理論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現象,提高子課題研究水平。
5、加強“語文教學研究博客”的建設。目前博客的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博客日志上傳數量少,參與評論少,活動報道少,圖像資料少,互動研討少。下階段除了繼續發揮博客的信息傳送、資源共享、課題展示的功能外,還要進一步發揮它的互動性。活動結束后和時將優秀教案、課后反思、活動相片、活動總結和時上傳。各人在輪值時間要注意博客的維護和管理。
6、加強教學交流。每次活動做到有主題,根據事先確定的主題組織活動,其他教師根據這個主題進行考慮,提前以書面形式上交、上傳到博客中,有時間可以在會上交流,會議有紀錄,有互動,有提升,有總結,有報道、有資料匯編。
7、加強課題研究資料的匯編、建檔。各課題研究教師應認真負責,進行建檔。本學期要匯編的資料有:課題方案,學期計劃、階段小結、優秀論文設計案例。每次活動的資料應包括簽到表、活動通知、活動布置、優秀教案、課后反思、研討紀錄、一學期一次以上活動總結報道、錄象光盤、活動剪影。資料一式2份,并將相關資料上傳博客。
課題進度計劃 篇3一、問題分析
1.在幼兒園文學活動課程的內容與幼兒實際發展需要之間有脫節之處,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2.在文學活動組織中,存在著“教”多于“學”的現象,幼兒被動接受現象明顯。
3.礙于幼兒人數,考慮方便組織等因素,在文學活動中幼兒自由探索、自主建構的空間很小。
二、研究目標
1.優化選擇幼兒自主學習的文學作品,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
2.嘗試改變文學活動中教師“教”幼兒“學”的傳統模式,寓教于樂。
3.探索支持幼兒自主發展的開放性的學習環境、方法、策略,提升幼兒自主建構意義的能力。
三、研究措施
1.直面問題,尋找研究切入點。
(1)梳理調查問卷中的共性問題,發現在文學活動組織中現存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利用問題資源進行剖析。
(2)總結平時觀察和實踐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進行“對癥會診”。
2.強化學習,領悟研究的理念。
(1)學習他園相關研究成果,創新運用;
(2)學習相關理論文章書籍,進行心得交流,形成系列學習資料,作為研究的借鑒資源;
3.加強實踐,探尋文學活動組織自主組織的有效策略。
(1)每個課題組成員尋找自己研究的切入點,貫穿于平時的實踐,在“教”與“學”模式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在此基礎上展示自己的階段研究成果——全園開放活動;
(2)記錄嘗試過程中的點滴經驗和反思,將有效策略總結,每月不少于一篇,學期結束匯總學習冊;
4.優化載體,提升課程實施質量。
(1)在階段研究的基礎上,對學期文學活動的載體進行梳理,優化,從而提升幼兒達中小班語言活動的質量。
(2)嘗試形成相對穩定的年齡段文學活動課程的目標、內容和評價標準。
四、主要工作安排。
周次內容活動組織形式負責人2梳理相關信息文本吳彩萍3制定計劃文本吳彩萍4問題剖析、尋找研究切入點,在課題計劃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個人研究計劃集中學習吳彩萍5學習交流理論文章每人推薦一篇上傳網站,自主學習寫上心得各組員6文學活動載體梳理集中7活動展示黃靜娟8活動展示方莉華9活動展示沈云娥10活動展示吳雯蔡旭蘭11活動展示芮媛吳彩萍12活動展示張倩萬薇13案例交流錢群黃文文14活動展示沈云娥15優化各年齡段文學活動課程載體,形成相對穩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標準方莉華
課題進度計劃 篇4一:準備階段(3月1日——3月15日)
進修學校教研員通覽研讀學科教材,教師教學用書,每單元備寫一篇教案共計10篇。督促各鄉鎮小學教研員通讀各學科教材,特別注重對高年段學科教材的了解。
3月2日參加教育局普教科舉行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教研員座談會議,布置各鄉鎮小學教研員在深入課堂教學過程中確定參與模式教研骨干教師(每學科1人共計5人)。
二:實施階段(3月16日——5月31日)
1.3月20日,帶領8所實驗學校實驗教師40人去三家子中學,深入各學科課堂觀摩學習,領會課堂教學模式精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走出去請進來,開展域外教研,豐富模式實踐經驗,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理論框架。在實際情況需要的前提下,組織基層學校教研員多次深入三家子中學課堂,從高度,廣度,深度三個層面上吃透三家子中學課堂教學模式,以利于更好的直接指導本校教師參與模式教學研究實踐。
2.3月26日,培訓實驗點校實驗教師。地點:進修會議室。主講講師:進修業務副校長:張尚君。培訓內容:小學科教學模式初探(兩展一探一互助)。
3.(3月27日——4月13日)8所實驗點校開始實施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踐,由各鄉鎮小學教研員組織實施,進修相關學科教研員跟蹤督促指導。
4.(4月16日——4月30日)檢查指導。進修相關學科教研員深入實驗學校檢查模式教學實施情況,密切協作實驗學校主抓領導和教研員,指導模式教研實驗教師上好模式教學課。
5.(5月4日——5月18日)實驗學校開展課堂教教學模式校本教研。各實驗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摩學習實驗教師的模式課堂教學,其他學校教研員或者業務副校長參與觀摩,進修教研員深入8所學校觀摩指導。在這一階段進行當中,進修業務領導,教研員廣泛征求實驗學校業務領導,教研員的意見,從8所實驗學校參與實驗教學的教師當中每學科精選出1名教師,共計5名。
6.(5月21日——5月31日)實驗區模式課堂教學優質課展示。由進修業務領導,教研員組織協調,精選出的優質課教師所在學校承辦,其他實驗學校業務領導,教研員,實驗教師全員參與,觀摩學習研討,形成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理論框架。
三:6月15日以前,完成模式課堂教學全縣展示活動。教育局普教科領導,進修學校小教部承辦。具體時間地點視具體情況而定。
四:7月15日以前,完成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經驗材料)。各實驗學校要形成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究的經驗總結材料,上報教育局普教科,進修學校業務領導,小教部。為XX年秋季在全縣各鄉鎮推進實施模式課堂教學提供比較完備的實踐經驗,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課題進度計劃 篇5一、指導思想:
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是“兒童文化的呈現”,是兒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借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幼兒人生中的故事讀本,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幼兒好奇的天性,為幼兒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同時也是幼兒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窗口”,是幼兒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借助繪本,幼兒可以釋放自己的情感,滿足心理發展的需要。同時,還可以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
根據幼兒總課題內容,我們中班階段的子課題依然是《閱讀教學中繪本資源利用的研究》,根據這一內容我們認真上好閱讀活動,積極開展各種與課題有關的活動,以下是本學期所制定的課題計劃:
二、重點目標:
1.每班老師根據班級幼兒的興趣及特點認真制定課題計劃,計劃要具體,有針對性,可操作。
2.階段內老師一起挑選適合幼兒的繪本,上好每一節閱讀活動。
3.階段內開展各種形式的課題活動,鼓勵每位老師參與,共同提高。
4.做好家長的宣傳工作,讓家長知道繪本閱讀的重要性,能夠認真指導幼兒閱讀,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5.創設適合幼兒的閱讀區,投放各種繪本及繪本操作材料,讓幼兒在閱讀區盡情的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6.繼續鼓勵階段內各老師積極撰寫有關于《閱讀教學中繪本資源利用的研究》方面的文章,如論文、案例研究、隨筆等,爭取發表或獲獎。
三、具體工作:
1.每班的老師根據班級幼兒的興趣及特點認真制定班級閱讀計劃,計劃內包括班級幼兒閱讀情況分析、本學期工作重點、具體措施、具體安排等,計劃要具體詳細,可操作。
2.每班每周一次的閱讀活動內容階段內所有的老師一起商討,挑選適合孩子們閱讀的繪本,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并有趣味性。
3.組織階段內的老師積極參與有關于《閱讀教學中繪本資源利用的研究》的論文、案例研究、隨筆等,要理論結合實際,有一定的質量,多發表和獲獎。
4.根據園教科計劃的要求,積極組織階段內的老師解讀繪本,將主題內的繪本活動作為集體備課的內容,活動要有創新。
5.組織階段內的老師開展好教師的“繪本游戲創編”和“繪本歌曲創編”活動,要有質量。
6.請階段內的老師平時引導幼兒愛護繪本,如繪本有損壞要及時的修補,并配合開展“我愛繪本”修補圖書比賽活動。
7.本學期階段內將開展四次課題教研活動,組織老師們積極參與,大家共同提高。
8.通過班級網站、閱讀講座等途徑向家長宣傳繪本閱讀的重要性,請家長抽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
9.閱讀區內不僅要投放各種繪本,如與主題有關的繪本、閱讀活動的繪本等,還要投放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如繪本排序、繪本拼圖等,讓幼兒在看看、動動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10.認真開展好每月的“這邊風景讀(獨)好”活動,請家長帶領孩子在大通廊認真閱讀,并做好閱讀卡的記錄。
11.認真組織好每周的“圖書進家庭活動”,督促家長做好每次的登記。
12.與階段內的“閱讀俱樂部”成員保持聯系,指導家長挑選適合的故事進行親子表演。
13.學期結束,做好資料總結,將各年級組的早期閱讀資料、每次教研會議過程結果做整理,累積一學期的早期閱讀成果。
課題進度計劃 篇6常州素有豐富的地方資源和本土文化,蘊含著巨大的教育財富,以此為突破口,將家鄉的鄉土文化特色作為一部真實、形象、生動的教材納入幼兒園的課程研究中,讓孩子們真實地了解和感受鄉土文化的特色,十分有意義。那么幼兒園里的鄉土文化課程該怎樣開展,怎樣充分發揮鄉土文化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具有本土化、彈性化的班級物質環境。
幼兒最初的認識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得來的。我們應該創設富有教育價值的班級活動環境,真正讓幼兒做環境的主人,與環境親密接觸、有效對話。我們教室的墻畫,粘貼上具有常州民族文化氣息的民間圖畫。走廊上掛上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間工藝品。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較寬松的活動氣氛,能更好地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二、科學利用地區文化民俗活動,拓展提供健康、豐富的教育空間。
新《綱要》強調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資源的重要性。為豐富幼兒的眼界,拓寬學習渠道。我們應充分利用鄉土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以這些傳統節日設計相應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從中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這樣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空間,還增強了當地孩子的獨特“本土文化"知識。
三、“名勝古跡”融入課堂,使幼兒在探究中學習。
班級老師可以多收集常州本土的“名勝古跡”教育資源,開展以本土“名勝古跡”為例的主題活動,如:“常州恐龍園”、“紅梅公園”這些孩子們熟悉的地方,讓幼兒多去了解自己的家鄉,多探索常州、親近常州。產生愛家鄉、愛自然的情感。
四、民間童謠貫穿于教學,使幼兒感受獨特教育。
民間童謠朗朗上口,淺顯易懂,適合幼兒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在選材時要為幼兒選擇篇幅小、節奏感強的有韻律的童謠,將童謠融入到日常生活與教學中。真正體現童謠的價值。
五、“特產、小吃”走進課堂,實現教育生活化。
常州的小吃有很多:“常州麻糕”、“新閘蘿卜干”、“銀絲面”等,有著很濃的地方特點。教師應幫助幼兒了解家鄉的飲食文化,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勞動的情感。
最后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自然的環境,真正滿足其生長發展的需要,促使幼兒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課題進度計劃 篇7本學期我們課題組的研究方向有所改變,將參與進行繪本方面的實踐研究,側重于社會。繪本是指以手繪圖畫來講故事的兒童讀物。繪本以畫為主,字少而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很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內涵,圖與畫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表達繪本的整體意境,能帶給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本學期,旨在通過對優秀繪本作品的鑒賞、學習、創編、經驗遷移等方式,發揮名作的作用,為孩子提供展示認知與創造性表現的機會,并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具體措施如下:
一、在繪本作品的選擇上,我們著重考慮適應性、價值性、豐富性。
適應性:選擇符合中班班孩子閱讀心理、發展需要、接受能力的繪本圖書。
價值性:在追求文化、審美等方面價值的同時,盡可能考慮與主題掛鉤,使其語言、情節、內涵等便于孩子想象與創造。
豐富性:內容上、類型上、主題上力求豐富,為孩子積累相關的語言經驗。
二、進行繪本作品學習方式的研究。
主要是以畫面欣賞、教師講述、幼兒猜測、續編故事結尾、同類故事仿編、表演、引導繪本制作等方式開展研究。
三、創設良好環境:
1.班級設置“寶貝書吧”:供幼兒自由閱讀。
2.每天固定15至20分鐘時間為“故事時間”,如:飯后故事、睡前故事等。(老師或幼兒輪流講故事)
3.每周三帶領幼兒進入“幼兒園小書吧”,開展自主閱讀活動。
四、加強理論學習:
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斷吸收借鑒前輩老師的有益的經驗和做法,學習老師推薦網上的理論學習材料,積極學習參與網上研討。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并吸收借鑒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做法;平時認真閱讀一些關于教育科研方法和早期閱讀、繪本文本研究的理論書籍。
讓幼兒在對繪本內容、內涵的解讀過程中,產生對生活、自然、社會、科學、藝術、文化的好奇心與探究興趣,并由此引領走向對生活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觀察與探究。希望能和孩子們一起更多地親近繪本,共享閱讀的快樂!
課題進度計劃 篇8一、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工作管理規程》和《幼兒教育綱要》為指南,進一步落實《規程》、《綱要》精神,探索研究花木生長發展過程,讓課程生活化、游戲化是全面貫徹《綱要》的需要。創造環境,尊重兒童心理發展的外部表現,為兒童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其成長。同時引導教師在豐富多彩的花木世界實踐中,獲得更科學的研究兒童、觀察兒童的技巧,促進其專業發展,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創造潛質,為兒童一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運用適宜的有效環境,豐富的花木探索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使幼兒能積極主動獨立地參加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感受創新的樂趣。具體包括:
1、對探究花木活動感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主題。
2、積極參與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活動材料的制作,會選擇運用相應的材料。
3、在探究花木活動中主動與他人交往,逐漸學會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會合作。
4、能主動參與活動評價,會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困難,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
5、提高教師的素質:通過課題研究提高實驗教師的探究花木活動指導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重點
1、培訓實驗教師,組織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文獻資料。
2、制訂實驗計劃和實施方案,成立課題指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3、收集資料、分析現狀,撰寫調查報告分析現狀,完成調查報告。
4、進行前測,實驗班調查幼兒喜歡的探究花木活動種類、活動材料、及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前測結果,初步確定幼兒園活動的教學目標體系。
5、初步確定幼兒園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和途徑。
6、初步確定幼兒園探究活動的有效教學評價策略。
四、本階段主要研究內容
1、各階段幼兒喜歡的花木種類、花木顏色以及發展現狀。
2、各年齡段幼兒在探究中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特點和表現。
3、游戲環境的創設與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關系。
課題進度計劃 篇9一、 課題名稱: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
養的研究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我國自有人文教育以來,人倫的關系和人格的培養一直主宰教育的取向,到了當代,更把思想道德放在人文素養教的顯要位置。21世紀人才觀認為,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僅僅重視道德教育也是不夠的,同時要重視文化教育。因為文化是人類的知識遺產,是人類德性的參與指數,最終也是人格的培養。長期以來,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先后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抹煞語文課程的特點,人為地強化語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謂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語文能力的培養;另一種是過分地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否定語文學科內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無休止的做體取代學生的讀寫實踐,或者用繁瑣的分析肢解課文中生動感人的整體形象,或者用僵化的標準答案限制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重新進行了科學的界定,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中小學語文教育應該著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也負有重要責任,因為語文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研究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科學整合,凸現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如何使廣大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使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緊密結合,在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目的所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人文素養的培養的最佳途徑是語文課程的實施,因為它用時最多,其文選的教材又是人文素養最大、最好、最豐富的載體,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都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小學生正是良好的行為習慣、性格、思想培養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所以,研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一代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意義深遠重大。
三、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分析研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蘊含的人文素養的巨大空 間及其因素。
2、 以教科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為主要載體,研究閱讀 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途徑、策略。
3、 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語文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從人文情感、人文價值、人文品位等方面著手喚醒學生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在在閱讀文本中自然的學習活動中體會語文知識與情感的和諧統一。避免走向工具性、人文性割裂的兩個極端。
4、 拓寬語文學習領域,開展課外語文活動,特別是開展閱讀活動,擴大閱讀量,引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養,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成為一生的高尚追求。
5、 通過研究實踐,形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理論框架提供實踐案例等。
四、 國內外課題研究的現狀預計可能的突破
人文素養是現代社會要求一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是指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人自身與他人、社會、國家、自然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感情、意志等社會屬性方面的問題,它通過觀念意識、品德情操、心理性格、價值取向和文化修養的外現而展示個人的人文素養。我國自有人文教育以來,人倫的關系和人格的培養一直主宰教育的取向,到了當代,更把思想道德放在人文素養教育的顯要位置。德國巴伐利亞洲在課程改革知道思想中突出強調向成長的一代傳授廣泛的綜合的基礎知識及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與人文素養,日本則提出了“生存能力”“責任意識”等概念,包括兒童適應社會的一些基本的素質和精神以及倫理道德精神等。這些都是在基礎教育中和課程改革中重視人文精神、人文素養培養的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把握語文教育人文性的特點,重視熏陶和感染作用,要發揮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作用,語文教育要滲透人文教育思想。所以,本課題的提出及研究正是貫徹落實心得課改精神和課標的需要。本課題以教科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主要載體,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整合,有效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教材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熱愛并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時代所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教材從人文的角度入手,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有計劃地確定各個單元的主題,3個學段的主題各有所側重,第一學段著眼于“愛”的情感培養,使學生感到世間處處有愛,并以愛心來面對世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例如:愛學校、愛家鄉、愛美好的事物等等。第二學段著眼于學生的自我完善,學會做人,為其終生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質。例如:善于理解、為人善良、講信義;勇于探索,努力創新等品質;具有較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第三學段著眼于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培養其高尚的人格和審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科學、堅持真理;熱愛自由、民主、和平;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有美好的理想和寬廣的胸懷等等。此外。各個學段還按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順序安排了部分科學及人文知識方面的主題,幫助學生卡視野,吸收人類文化的營養。這些文質兼美的選文,文化內涵豐富,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憑借。通過閱讀教學將一篇篇蘊涵豐富人文情感的美文帶到學生面前,引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同時品味情感,提升認識。
五、 完成課題研究條件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契機下,教科所負責小學語文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教學指導、質量評估。全縣城里7所小學,17個鄉鎮的中心小學及村小學都在使用本套教材,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基地。本課題的主要參與者都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教學理論基礎扎實,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聘請黑龍江省語言文字報刊社副社長小學語文教科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辦公室主任鄭萬峰及賓縣教育局副局長為顧問,由賓縣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永芳主持本課題研究,科研員、教研員、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共同參與,組成了一支強有力地科研隊伍,他們都是我縣的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科研骨干教師,在“十五”期間出色地完成了省、市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的研究任務。在研究過程中,教科所將提供必要的經費、所需資料及外出學習等各種條件,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如期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六、 課題組分工情況
組 長:王永芳
顧 問:鄭萬峰 王平
課題組成員:
李淑艷:負責課題申報立項、組織課題研究、課題總結、結題全過程。 陳淑賢 楊海琴:負責課題研究內容的策劃、指導、研究成果的分析、總結。
李 亞 張 順:信息技術指導。相關信息網上搜集、提供,材料整理。 劉美芝、李春雨、林麗芬、高艷波、李季秋、閆艷、陳彥錄、楊延慶、趙秀娟負責組織本校教師以語文閱讀教學為主陣地研究該課題的相關內容,指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探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寫案例分析、課例實錄、總結經驗、撰寫論文等。組織教師進行階段性成果分析、總結,及時向課題組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匯報實驗進展情況等。
七、 研究階段及研究成果形式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05年11月—2006年6月)
4、 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 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小學生思想、行為問卷調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因素分析。
第二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06年8月—2008年7月)
1、開題培訓會。
2、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與策略研究。通過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課例實錄、教學研討會教研總結、階段性論文成果等形式
課題進度計劃 篇10一、 研究的課題:
《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過參與課題研討課活動、撰寫論文、教學設計、研究心得等多種方式,探索出相關誦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使學生在良好的誦讀中積累知識,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使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迅速成長。
三、研究措施:
1、轉變觀念,認真系統地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誦讀教學的有關理論。認真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
2、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認真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學習國內外誦讀教學方面先進文章,盡可能多地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3、聯系實際, 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踏實細致地調查分析。
4、實事求是,注重課題研究過程,在課題組研究計劃安排下,每學期上好課題研討課、“一人一節課”,與全組成員一起探討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三月份:
(1)學生誦讀現狀調查分析。針對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總結。
(2)學習課題組課題總方案。
(3)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明確研究內容。
(4)參加課題研討活動。
四月份:
(1)建立學生個人跟蹤檔案。
(3)參加課題研討活動。
(4)積極參加培訓,學習、豐富個人博客。
五、六月份:
(1)積極參與課題組開展的專題研討課。
(2)積極參與專題研討課的評課及討論。寫好聽課感言。
(3)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撰寫誦讀教學論文,參加論文評選活動,注意及時收集、整理、上傳資料。
(5)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課題進度計劃 篇11一、課題的提出與研究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與寫字教學是一項基本任務。它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工具,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前提。但通過平時的作業及考試檢測情況來看,二年級學生的錯別字現象很多,這對語文學習帶來了很多障礙。
要是學生避免寫錯字的現象,牢固掌握所學生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將學生的錯字現象作為生字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找到其出錯原因,并研究相應的解決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提高教學效率。
將研究重點放在課本上,并不是將視野局限于課本,適當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在了解語文課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2、在獲取豐富關于易錯字的基礎性資源,從而建構符合實際的語文課程資源。探索高效的語文活動課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構建小學語文的操作模式。
二、課題概念的定義
關于易錯字------顧名思義,易即容易,錯即錯誤,易錯字就是特別容易出錯的.字。出現錯誤的字,我們叫它錯別字,一般分為錯字和別字。易錯字就是指容易寫錯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先入為主的現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書寫,第一次正確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學生,第一次書寫的時候出現錯誤,事后再去彌補,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過一定的干預,在以后的書寫中,正確率將會大大提高。
這要求教師具有對易錯字有提前的預設,知道這個字出現的常見錯誤,并且知道用恰當和巧妙的方法,在課堂上對這個生字進行提前干預,防止大部分同學出現這樣的錯誤,甚至達到把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
易錯字的提前干預,是指教師在知道學生學寫新字之前,對易錯字進行歸類,通過教師和學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編故事,順口溜等有趣的形式進行提前干預,讓學生自行特點后再進行書寫,盡量把錯誤扼殺在第一次落筆之前。
現場跟進指的是在第一次作業出現第一次錯誤的時候,在第一現場及時跟進,通過一定的干預措施,讓學生避免出現錯誤,或及時糾正該錯誤。由此對易錯字的產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
三、課題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從研究設計到具體實驗應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動。在作業設置上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性,增強情趣性。
(2)綜合性原則:合理構建作業結構體系,注意作業設計的相互協調,合理搭配。對于學生作業設計要以新課標為準繩,依據新課標對作業體系進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為本原則:同一年齡的學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意識傾向、興趣愛好的個別差異,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分對待,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課題的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
(一)我們研究的理論依據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完成的對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細加工,是對要記住的新信息附加額外信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對學習材料的記憶,通常用的方法有:(1) 對信息進行聯想;
(2) 產生關于新信息的視覺表象;
(3) 將信息的字面意思進行擴展;
(4) 把進信息同別的事物進行比較;
(5)舉出一個信息的實例;
(6) 補充新信息的細節;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為概念;
(8)對信息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等。
(二)我將二年級所有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獻資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對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作為本課題的理論支撐,幫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⑵調查分析研究:在課題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過調查測試,分析了解學生識字能力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并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⑶個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征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對其施加影響并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⑷經驗總結研究: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三)具體做法:
(1)把本冊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單元編排進行匯總。
二年級的生字數量固定,每課課文后面要求“會讀會認會寫會默”的四會進行匯總。因為二年級教學的識字量相對有限,每個生字的相關詞語也相對固定。因此,我們預先對每一課課文的四會字進行擴詞,讓這些常見詞語讓孩子們多讀多寫,扎實訓練。這樣的八張詞匯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詞組,以及相應的針對性訓練。應該說,這就是所有易錯字的范圍,打個比方來說,這就是我們用來獵取易錯字的一張大漁網。
(2)把學生出現的易錯字按照原因進行歸類。
生字教學之后,在學生的各項作業中,如看拼音寫詞語,聽寫、寫句子等,學生的易錯字就會逐漸顯現。迅速測查和總結,整理了易錯字匯總表。
① 根據錯別字出現的原因,匯總歸類,可分成這樣三類:(別字)
② 改變字形:如“黃”字中間“由”寫成“田”,“原”的第一筆寫成撇。(錯字)
③ 添加或遺漏筆畫:如“試”多加一撇,“球”遺漏最后一個點((錯字)
(3)根據易錯字的不同原因,進行相應的教學干預。
① 第一類:用法混淆而產生的易錯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進行分辨訓練;
B措施二:適當提供語境,進行強化訓練:
這些同音字,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需要進行一定的練習,要求學生不僅理解,掌握,更要學會運用。如“比一比,再組詞”的練習,學生能夠掌握常見的固定詞組。如“選詞填空”的練習,學生在句子中理解字義詞義,真正掌握字詞。
② 第二類:改變字形而產生的易錯字。
措施一:根據字形,進一步挖掘字義。
這一類易錯字的產生,學生大部分因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點,寫字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把筆畫寫錯,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寫錯,導致字形完全改變,成為錯字。如“黃”字中間“由”寫成“田”,這是因為學過“田”,而不認識“由”。又如“原”的第一筆寫成平撇,是因為前期對“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筆順手就寫錯了。這種錯字不存在字義理解的問題,多是因粗心而引起。這種情況。我們適當的把字形和字義加以聯系。在教學時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讓孩子對字形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盡量避免首次錯誤發生。
措施二:正面強化,提倡現場跟進
這一類易錯字的產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勢影響。有一些孩子會在寫字時張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學過“高”字,再學到“亮”,因為兩者相似,就會出現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寫過“學”字,下一課學到“常”時,因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勢影響,就把“學”的頭,套到了“常”的腦袋上。這樣的錯字,簡直是移花接木,不倫不類。
如教到“常”字。教師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學生第一次落筆寫字時,注意巡視,發現有學生出現錯誤時,立刻跟進。馬上讓學生停筆,將錯誤現象拿出來,進行對比,仔細分析字形之后,再讓孩子提筆寫字。這樣的跟進,可以將易錯字在第一時間加以糾正。
第三類:添加或遺漏筆畫而產生的易錯字。
措施一:強調關鍵筆畫,將字形生動化,形象化。
這一類易錯字,原因與第二類相似,同樣是受定勢的影響,遺漏或添加了關鍵筆畫。如“試”多加一撇,“球”遺漏一點。最后一點。這就是老師們反復強調,但學生又反復出錯的“經典”易錯字。
這時可以運用精加工策略,將這個容易添加或遺漏的關鍵筆畫進行強調,賦予這個筆畫以形象的意義,讓他符合兒童認知特點,讓抽象的筆畫產生具體的含義,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點,編故事,唱兒歌。
有一些筆畫,還可以抓住整個字形的特點,讓筆畫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個字編成故事或者兒歌,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牢牢記住字形,對這個筆畫更是印象深刻。
五、課題的預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讓易錯字的統計更具科學性。二年級易錯的生字基本來源于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的錯字。那么這樣的匯總是否存在疏漏呢?我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A 進行全體語文教師問卷;B在二年級進行同步測查;C在現在的二年級進行返回測查。
(2)呈現不同錯誤,反復出現。
易錯字在統計后進行簡單的歸類,從教學進度上,從出現錯誤上進行歸類。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復呈現錯誤。將“精細加工原理”加以深化運用,在理論上尋找支點。
(3)將課題與教學進一步緊密靠攏,整理相關教學案例等資料。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將易錯字研究進行滲透,更新學生的識字觀念。
(二) 預期成果
(1)對易錯字有了初步的歸類匯總
(2)積累了一部分易錯字的實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別訓練,注意練習的節奏,不能過多強化。 B第一次干預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時間加以鞏固訓練。C易混字的練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避免比較難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聲”這樣顛倒詞語,不提倡強化訓練。 D兒歌故事等手段恰當使用,不能太泛濫,太牽強,不要刻意為“生動”而“生動”。
(3)學生學得輕松積極,錯誤率降低。
(三)結果呈現
(1)整理相關數據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寫教學論文,結題報告。
六、課題研究時注意的問題
總而言之,以上是為課題研究指定的初步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小的調整,但是會努力完成課題的研究。
課題進度計劃 篇12一、課題名稱:
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
二、課題的提出:
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閱讀教學走進了一個繁瑣分析、機械訓練的怪圈,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體會和見解,更談不上從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使學生的表達倍受困惑。
與此同時,作文教學又遠離兒童的生活,一些作文教學觀念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擺脫原有作文教學費時、高耗、低效的弊端。在作文教學研究上依然沿用傳統的思維方法,重視對作文教學各個部分進行個案研究,忽視了作文教學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的探討,學生完全是為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作、為應付考試而作,下筆時往往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語文課程標準》已把語文實踐活動和語文積累放在了小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了讓學生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掌握積累語言方法,充分積累,全面積累,并自由表達,主動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寫自己獨特的見解,真正將習作作為自己的發展需要、成長需要。我提出“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進一步以作文教學為重點,拉動語文整體改革,從而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張揚學生個性,還真實于學生,讓表達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理論假設:
“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以“大語文”觀、素質教育觀為指導思想,用立體化的、科學的訓練模式,開放的、靈活多樣的活動,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養成廣泛閱讀、全面觀察、處處留意、時時思考、主動記錄的良好習慣,從課堂到課后,校內到校外,將習作生活化,生活習作化,讓學生感受習作的樂趣。使學生情動詞發,敘童趣,抒童情,寫童真,勇于創新,張揚自我,從而活化語文教學,深化能力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論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課程標準》理念
《標準》指出:“語文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時強調“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手,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積累與寫作中堅持個性化之路,才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自由發展的環境中成為個性特色鮮明的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二)《小學教育學》理論
教育學理論指出:“同一年齡段的少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差異。不同的個性特點,表現了兒童未來不同的發展趨向。”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在寫作教學中,“對這些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便可使學生成為學有專長,富于個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要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其基礎就在于學校教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在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而習作能力的培養也應體現這一精神。
②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能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只有尊重學生個性,他們才會樂于去學、去寫,也才會養成健康的人格。
③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善讀未寫書,不進圖書館,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天地萬物都是閱讀的好教材,只有善積累,才能為寫出獨具個性的文章奠定扎實的基礎。
④語文學家呂叔湘說:“語文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文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只有讓學生獨具個性的感官去觀察社會、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的習作才會有新意,有個性。
四、研究目標:
1、該研究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樹立育人觀念,培養出對知識能主動學習,靈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質型人才;構建教學新格局,通過系統的、開放的實驗,使學生主動積累,自由表達,確實為樂于表達而習作,逐步形成個性化的習作品質。
2、探索一整套科學的研究體系,構建課題自身的理論體系。
五、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小學中年級
具體設想如下:
1、從學生興趣入手,廣辟閱讀資源,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積累具有個性化語言特點的材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是積累對于創作的重要性。小學生的習作更需要大量的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并在積累中進步。語言積累只能通過有聲語言和閱讀獲得。有聲語言積累往往在人與人的對話中無意識便獲取,閱讀積累則主要來自書籍和網絡。
現代的書籍和網絡信息多如牛毛,個人無法完全獲悉,因此必須講究閱讀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去讀,讓他們能巧妙運用選讀、速讀、跳讀、精讀、批注、筆記等方法,還要給學生創造大量的閱讀條件,建設班內小書架,開放校閱覽室,與某些圖書館友好聯絡,鼓勵同學間書籍推薦和互借,開展班內和小組閱讀交流會、精彩片段賞析,讓學生有機會閱讀,樂于閱讀積累。
2、優化開放閱讀教學,讓學生自由地在讀中學寫。在閱讀中、生活中搜集積累語言,主動地在寫中鞏固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主動收集有關課文資源的資料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把語言描述的情境,表達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體化;要能把語言還原于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閱讀中,對自己喜歡的語言,要能大體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來;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敘述出來,并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理解了的語言在記憶倉庫中處于激活狀態,猶如整裝待發的士兵。
3、作文教學全方位“開放”,不受任何束縛,指導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充滿個性的習作。引導學生開展具有趣味性的、實踐性的活動。結合游戲、實驗、參觀游覽、調查采訪等特意安排的活動進行,讓學生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獲取寫作素材,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的興趣。
習作練習一定要“重視個人獨特感受”,“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發自學生內心的聲音,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引導他們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傾聽,用皮膚感觸,用心靈撫摸自然、社會以及人類的道德情感,引導他們學會“生命體驗”,培養其張揚的個性。
4、創設情景,平時多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話題,激發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寫出充滿新意的文章。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習作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視在修改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文章不厭百回改”,關于寫作的教學建議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使習作修改氛圍輕松、團結、和諧,充分調動全班、小組和個人的積極性;
6、進行作文口頭訓練。結合閱讀教學,通過朗讀、背誦、擴句、復述、談學習體會等途徑,在課堂上加強口說練習,并展開講新聞、一分鐘演講、朗誦會、故事會、辯論賽等語文活動,訓練學生說話圍繞中心,思路清晰,口齒清楚等技能。
7、評價以激勵為主,蘊含指導意圖。一味的批評會使學生喪失興趣與自信,一味的頌揚也會使學生迷失進步的目標,止步不前。因此,優秀的評價語既要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充滿自信心,又要指明他們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培養評價能力,要側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修改、加工潤飾。
8、在班上設立“習作”進步獎,每次習作教師認真審閱,對習作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不斷樹立自信心。同時設立“佳作欣賞”欄目,讓每一個成功者享受寫作文的樂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動機能激發人們的奮斗精神。”學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動品嘗到成功的快樂,而學生的習作是學生辛勤勞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學生作文成果的激勵功能。
9、每學期組織全班學生開展習作競賽,并辦習作專集,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時把學生的優秀成果向全國性少兒雜志推薦發表,不斷激勵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積極性。
六、研究步驟:
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1--20XX.4)學習理論,成立組織,擬定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啟動。
第二階段:(20XX.5--20XX.8)教師針對學生習作與習作教學弊端,探求研究“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個性化表達”的教學思路,摸索出讓學生樂于積累,個性化習作的途徑與方法。
第三階段:(20XX.9--20XX.12)整理研究資料,撰寫總結報告,推出研究成果,申報結題驗收。
課題進度計劃 篇13課題名稱:
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
調研地區:
包頭市市政府辦公廳、政策研究室、農牧局、九原區、土右旗及其部分鄉村(基地)
調研時間:
10月19—30日
調研方式:
召開座談會與實地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式
調研目的: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資源,土地制度是農村經濟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隨著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閑置、流動性差,甚至出現了拋荒現象,這一問題已成為新時期影響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制約農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經營的主要障礙。正確認識我市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勢和發展趨勢,強化政府服務職能,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調研內容:
一、我市土地流轉的現狀的摸底調查
計劃從今年年初開始調查我市農村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開展針對“規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情況,調查以完善、土地流轉合同,建立規范的土地流轉制度,完善合同檔案管理為目的,著力抓好宣傳發動,調查摸底和排查問題、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整改和建章立制幾個階段工作情況的調研。
二、土地流轉工作方面的成效論證
1、是否規范了土地流轉合同,讓干部群眾滿意。
2、是否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通過土地流轉,農村中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更多地離家外出打工,或到城鎮經商置業,就近服務于二、三產業,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
3、是否起到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適度規模經營。
4、是否有利于加快了現代農業的進程。主要是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調查我市農村、城郊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5、是否建立了土地流轉機制。
三、存在的問題:
l、法律意識方面存在的狀況。
例如最典型地表現在:一些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法律、法規認識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通讀過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轉未經村委會同意或備案,有的認為簽不簽合同不重要,以口頭協議代替合同,有的流轉后再簽合同,埋藏下矛盾糾紛隱患;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組干部對黨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規領會不夠,為解決人地矛盾,搞“幾年一調”,土地打亂重分,給土地流轉造成了困難和障礙。
2、鄉(鎮)和村組干部對流轉工作認識是否統一,行為上是否步調一致。
3、土地流轉是否存在中介服務組織匱乏,流轉機制不完善的情況。
四、通過調研認真研究對今后完善土地流轉加強基礎設施等工作的建議的實證
1、要充分認識規范土地流轉,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人口變化引發的土地調整的需求。
2、學習先進經驗同時要因地制宜做好工作。
3、建立土地流轉機制,運用市場手段引導土地健康有序流轉。
4、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法律政策,為土地合理流轉提供堅強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5、加強農村、近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建設,結合我市的具體市情,在生產關系大幅度調整的同時,不僅不能減損農村生產力,而且,要利用土地流轉帶來的新活力,形成農近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自我更新、大力發展的新機制,以其獲得更大更高的農業生產效率。
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整理調研資料,于11月底完成課題論文。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但是在許多學校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和表面的現象,不但沒有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反而變成了低效課堂。因此本人研究這個課題,就是要通過對學習小組的分組、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過程監控和指導、評價、來探尋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1.合作學習理論: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互動,是實現學生群體合作目標的基本手段。在合作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關系的發展。
2、生態式教育理論:把教育看作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態式教育強調平衡、和諧、整體的相互聯系的教育,特別是人際生態理論,更注重師生、生生之間團結、合作的人際生態的良好關系。
3、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對八種智能作了簡介,其中也強調了有效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的人際關系智能。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內容:
(1)合作學習小組的劃分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訓
(2)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
(3)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4)研究評價機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2、研究方法:
圍繞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我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調查問卷:第一階段,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2)研討法:第二階段抓好教學案例研究,總結在合作學習中的誤區,從中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途徑。
(3)經驗總結法:第三階段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結合調查分析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及時撰寫論文,形成成果。
四、課題研究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20xx年2月——3月(準備階段)
1、認真學習《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
2、通過閱讀、搜集、學習、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作為本課題的理論指導。
3、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2月(實施階段)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閱讀時間(20xx年3月—4月)完成讀書筆記《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閱讀時間(20xx年4月——5月)完成讀書筆記和課例分析孫亞《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閱讀時間(20xx年9月—10月)完成讀書筆記
馬蘭《合作學習》閱讀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2月)完成讀書筆記和課例分析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總結階段)
總結推廣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論文,撰寫研究方案結題報告。
課題進度計劃 篇14一、指導思想
綱要上指出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促進幼兒語言法展,提高幼兒運用語言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幼兒期是語言發展關鍵時期,幼兒有迫切使用及發展發展語言的愿望,渴望能用自己的語言于別人交談,因此積極充分的利用當地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使我們的幼兒語言能力能更好的發展,并能帶動其他幼兒素質全面的發展。
二、研究目標
1、提高幼兒聽說能力,增強自信,培養創新精神。
2、能聽懂普通話,能辨音、辨調,能理解指令和要求。
3、喜歡與他人交談,熱情親切、有禮貌的招呼他人。
4、在集體面前發言,態度大方,聲音響亮。
5、能用動作、語言、美術、音樂等不同的形式來積極表述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6、對圖書和文字產生興趣。
三、研究內容
1、利用旅游資源,了結黃山的自然和人土風情,會簡單介紹黃山景區的特點及家鄉特產,激發其熱愛家鄉的情感。
2、開設語言區角活動,圍繞主題活動內容提供有利于幼兒鞏固、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
3、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自主識字教學法,豐富幼兒的語言內容。
4、環境設置
(1) 創造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幼兒園與家庭對話的環境氛圍。
(2) 完善幼兒班圖書角的設置,增加圖書量。
(3) 家長宣傳欄中定期向家長介紹有關指導幼兒閱讀的方法,需要家庭配合的事項。
(4) 創造與家長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共同創設幼兒語言發展的良好氛圍。
四、研究原則
1、教育性原則
2、實用性原則
3、可行性原則
4、堅持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原則、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5、教師直接指導與間接影響相結合的原則
五、研究方法
1、個案操作法
2、試驗法
3、操作法
4、經驗總結法
六、研究措施
1、領導在人力和財力方面都非常支持幼兒教育事業,渴望利用農村資源,辦出特色教育。
2、對中班幼兒進行前測,選擇適合閱讀的圖書材料,分析幼兒的表達、傾聽、分享、感受的能力。
3、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培養他們在集體面前談話交往的能力。
4、利用晨間、午間活動。讓幼兒兩兩對話或與群體對話,鼓勵幼兒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所見所聞。
5、通過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學校,讓家長為幼兒創造各種說得機會。
6、教師做到分析問題、及時反思、及時總結、及時交流、及時推廣。
7、加強學校領導的匯報交流,請求學校及時解決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七、研究進度安排表
利用旅游資源,了解黃山的自然和風土人情,會簡單介紹荒山景區特點及家鄉特產,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使幼兒喜歡與他人交流。
個案法11.1--11.30 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自主識字的教學方法,豐富幼兒的語言內容。 對文字產生興趣。
試驗法12.1--12.30 結合新年,豐富關于新年和冬天幼兒的詞匯。 提高幼兒聽說能力,豐富詞匯。
試驗法2006.1.1-1.31 豐富關于春節的詞匯,讓幼兒了解關于過年的民俗及民間故事。 豐富幼兒詞匯,提高幼兒聽說能力。
試驗法2.1- -2.28 向家長宣傳指導幼兒閱讀的方法,為孩子在家里創設語言法展的良好氛圍。 提高幼兒聽說能力,熱情親切有禮貌的招呼人。
個案法3.1 --3.31 豐富幼兒關于春天的詞匯,向幼兒介紹關于春天的故事。 訓練幼兒普通話,豐富幼兒詞匯。使幼兒喜歡故事。
試驗法4.1 --4.30 舉行郊游活動,開展繪畫、講述、歌唱春天等活動。 鍛煉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述文學作品。
試驗法操作法5.1 --5.31 指導幼兒進行閱讀,鼓勵幼兒復述。 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操作法6.1 --6.30 豐富關于夏天的詞語,讓幼兒了解夏天的氣象,觀察講述動植物的變化。 培養幼兒觀察力,能大方、聲音響亮的進行講述。
【課題進度計劃】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進度計劃04-20
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通用13篇)02-25
進度計劃八篇06-04
進度計劃9篇06-08
進度計劃三篇06-12
進度計劃九篇06-15
精選進度計劃3篇07-20
精選進度計劃4篇07-21
【精選】進度計劃三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