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家長溝通
如何給家長溝通呢?家長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視溝通過程中的一些方法,使溝通變得更有效。
如何給家長溝通第一,耐心傾聽
在發表看法前先了解孩子想什么。有的家長在傾聽時過分關注孩子所講的是否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沒有耐心聽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會覺得孩子所說的都是一些小事,會表現出心不在焉,而當孩子向家長述說自己面對失敗、挫折的感受時,家長又難以做到心平氣和,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埋怨、訓斥,或是要求孩子聽取成人的意見。家長沒有良好的傾聽態度就會影響溝通的效果。一個良好的傾聽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對對方講的內容,事先不加入任何價值判斷,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述說。這種良好的傾聽習慣,可以使對方感受到尊重,通過傾訴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其實,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思想都有了基本的判斷能力,有時只是渴望有人傾聽。要是家長能全神貫注地聽,并對他(她)的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使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滿足了孩子這一時期強烈的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人的焦慮、恐懼、抑郁、疑病、偏執、攻擊等等大多是由于潛意識中積存了一些“心理垃圾”引起,而家長的傾聽可以幫助孩子把潛意識中的“心理垃圾”上升到意識層面,通過傾訴得到釋放,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第二,通過身體語言的運用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理解。在傾聽的過程中,除了語言的支持,還要重視非言語性活動的作用。目光的接觸,身體的動作,空間的距離都會傳遞家長的態度。家長要避免在與孩子的溝通中過多地表現出自我中心和權威意識。父母過強的權威意識易使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分離、不信任和抵觸情緒,不利于建立有益的溝通渠道。父母在權威意識支配下與孩子進行溝通,其實質是偽溝通。孩子會通過家長的身體語言感受到家長的態度,目光的游離,緊皺的.眉頭,緊張的身體狀態都會向孩子傳遞出家長的“權威態度”。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相近的語調、善意的目光、親切的表情、點頭微笑,都會向孩子表示你對他的談話感興趣,并有支持鼓勵的意味,同時也像是在告訴他,“孩子,我在聽著你的話,我理解你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他(她)的每一句話你都感興趣,這其實也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和理解,這樣可以滿足青春期孩子強烈的心理需求。孩子感受到這種真誠的態度,就會與父母無話不談,愿意大膽地進行自我開放,盡情地傾訴,充分地宣泄。
第三,表達你的寬容和理解
讓孩子體會家庭中的民主氣氛。與孩子進行積極溝通,在堅持“少說多聽”的同時,也要通過自身的表達讓孩子了解家長的想法。家長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進行深入溝通,孩子會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支持,家長有時急于將自己的愿望、主張表達出來,孩子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反感,使溝通難以繼續下去。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但從內心里他們對家長還是很依賴,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重視,渴望得到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因此,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以“開放式”的方式,如“什么”、“怎樣”、“為什么”等形式發問,其實就是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回答,可以給孩子提供表現自己,抒發情感的機會。而當孩子遇到挫折,并有消極的想法時,家長也不要急于講道理,應以情感表達為重,可以用理解的語氣表達“這件事換成我也不好受……”“這對你來說確實很難……”當家長做出這樣的反應時,孩子感到了被理解和支持,就會盡情傾訴內心的苦悶。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后,再與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讓孩子做出判斷和選擇。
【如何給家長溝通】相關文章:
1.大班寶寶如何與家長溝通
2.如何與家長和學生溝通
3.老師和家長如何溝通
4.老師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5.如何與小班家長溝通
6.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反思
7.如何與學生及家長溝通
8.如何和家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