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閱讀答案 8月7日初入贛過惶恐灘翻譯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閱讀答案 8月7日初入贛過惶恐灘翻譯

日期:2023-02-21 20:31:47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原文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原文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千里外二毛人①,十八灘頭一葉身。

  山憶喜歡勞遠夢②,地名惶恐泣孤臣③。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④。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⑤。

  注釋

  ①二毛人,老人。 ②喜歡,蘇軾自注:蜀道中有錯喜歡鋪。惶恐灘,在江西萬安縣。

  ③孤臣,失勢無援之臣。 ④石鱗,像魚鱗一樣的石頭。⑤知津,原意為譏諷孔子四處奔波。

  作品簡析

  年近花甲的正直詩人,再次受到朝中昏君和奸佞更瘋狂的打擊和迫害,“夕貶潮陽路八千”,被“安置”到了荒遠的嶺南。路經惶恐灘時,寫下這首對奸佞們表示蔑視的詩。

  首聯寫出了當時極其艱難危險的處境,在遠離京都七千里外,水流湍急的險惡的惶恐灘上,詩人仿佛像一葉小舟,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巧妙的數字,強烈的對比,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這一名對大概是受蘇軾這聯詩的啟發才寫出來的,而兩人的心情確有不少相似之處。但蘇軾絕沒有柳宗元“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那么凄慘,畢竟還有家鄉的“遠夢”,這喜歡雖是淡淡的,卻可抵銷一些孤臣的惶恐。諧音雙關修辭手法的運用,增添了許多機趣,一語雙意,并蒂同枝,妙合無垠,令讀者產生無窮的興味。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的詩句浮上詩人的腦海,雖然此時他沒有李白那么充滿信心,卻也不乏坦然自適,不乏達觀豪放。

  所以,詩人沒有愁眉苦臉,卻有詼諧和幽默,說自己可以為官家當“水手”,這官船要走的路早以嫻熟在心,還要向誰去問津。蔑視與嘲笑到此融為一爐,真是嬉怒笑罵皆成詩。倘若蘇軾能過像宋仁宗所希望的那樣,早早就成為水手長──宰相,恐怕宋徽宗、宋欽宗也不至“坐井觀天”于異域他鄉。

  賞析: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二毛人,頭發黑白相雜的老人,蘇軾寫這首詩時五十九歲。首聯,詩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灘頭”、“二毛人”和“一葉身”形成強烈的對比,將詩人晚年被貶謫的凄涼孤苦,生動展示在讀者面前。

  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蘇軾在詩中自己注明:“蜀道有錯喜歡鋪,在大散關上。大散關在現在陜西寶雞市西南大散嶺。惶恐灘,贛江從江西萬安到贛州,有十八個險灘,黃公灘最危險,也稱惶恐灘。第二聯,蘇軾用錯喜歡鋪、惶恐灘地名,組成工巧的對仗,又語意雙關,寫自己四十年前和現在的情況。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第三聯兩句所寫不只是行船的情境描寫,又有象征的'暗示,輕快旋律,恰好顯示出詩人順風行舟觀賞美景的快意。詩上半篇的低沉凄涼一掃而空。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論語》記載,孔子曾經在途中向隱士長沮、桀溺問路,長沮、桀溺因為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張,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說:“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問我們呢?”蘇軾反用《論語》的典故,充滿自信地說:“我一生長途行船,經歷多少大風大浪,豈止是知道幾個渡口而已。”

  蘇軾的七言律詩《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前四句表現自己被政敵迫害、晚年被貶謫的凄涼情況,格調低沉。接下來的四句描寫行船的情境,格調也有凄苦轉為豪放,沉重轉為輕快。因為,蘇軾是一個性格堅韌、胸襟開闊的詩人和哲人,面對再次降臨的人生劫難,他以頑強的意志和達觀的態度去面對。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于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后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并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主張變法的新黨重新被大宋朝廷重新起用,元祐舊臣遭受打壓。蘇軾在河北定州知州任上,先后被貶官到廣東英州、廣西寧遠軍、廣東惠州。蘇軾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贛江,經過江西萬安縣的惶恐灘。面對險灘,遠離故鄉與朝廷,前途渺茫的詩人蘇軾,以達觀的精神,寫下了這首詩。

  名家點評

  清·紀昀《四庫總目》:“真兒不俚,怨而不怒。”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賞析07-02

初過漢江原文及賞析08-22

西施灘原文及賞析09-04

初入淮河四絕句原文及賞析08-27

白石灘原文及賞析08-26

《初入淮河四絕句》原文及翻譯賞析03-06

一斛珠·曉妝初過原文及賞析09-04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及賞析09-04

百字令·月夜過七里灘原文及賞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