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對高校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思考
一、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目的
大學階段是就業前的準備期,目的是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為將來的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大學階段的就業指導,正是為了幫助畢業生實現順利就業。第一,形成就業意識。通過就業指導,大學生可以了解就業形勢,感受就業壓力,合理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形成就業意識,主動參與就業指導。第二,實現就業能力與就業崗位的匹配。一是針對當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能力素質,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使學生畢業時滿足企業崗位的需要。二是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順利實現其就業目標,從而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第三,幫助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通過就業指導,幫助學生科學設計大學生活,全面掌握專業理論,提高動手能力,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有機融合,畢業時能夠成功就業,在工作中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就業指導課程安排缺乏連貫性。部分高校大一上學期開設學科導論、職業生涯規劃課,大三下學期開設就業指導課。自大一下學期至大三上學期沒有安排相應的就業指導內容,使得就業指導工作出現斷層,而且就業指導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2.內容空洞,缺乏針對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內容以就業理論為主,而比較實用的簡歷制作、求職禮儀、筆試與面試等沒有實際的案例,缺少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環節,學生收效甚微,教育效果不明顯。
3.就業指導形式單一。部分高校就業指導的主要形式就是開設就業指導課,邀請成功企業家到校作報告,組織學生觀看衛星實況轉播等,形式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大學生都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他們的個性需求與人生價值的實現要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個體的發展。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框架
根據大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構建分年級、分層次、各有重點、首尾呼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針對大一學生,通過入院教育、生涯規劃輔導、學長啟航等活動,使學生清楚高中與大學生活的差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初步形成就業意識。針對大二學生,通過專業前景分析、考研分析、就業去向盤點等措施,幫助廣大同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形成理性的遠景畢業目標(考研、就業等),積累就業能力。針對大三學生,通過考研輔導、參與教師課題、參加各類技能競賽、參加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提高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針對大四學生,通過模擬招聘、撰寫求職簡歷、傳授面試技巧、參加招聘會、完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等途徑,強化求職技巧,實現就業目標。
四、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路徑
1.幫助學生形成就業意識。本環節的工作,重點是培養學生形成就業的主體意識,能夠主動參與就業指導,主動確定就業和畢業后的發展目標,制訂合理的行動計劃,付諸有效的行動。第一,輔導員和任課老師是教育的主角,要拋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啟用參與式、討論式的教育方法,通過主題班會、深入宿舍交流等,激發學生潛能。同時,通過學生會、社聯會、就業指導中心,開展與就業有關的座談會、經驗交流會、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等,以培養他們的主體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第二,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全程職業生涯規劃,內容要涉及就業指導體系方案建設中的內容,從大一至大四,針對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指導大學生既要有畢業時的長遠目標,也要按學期設立中期目標,還要按月設立短期目標,同時制訂針對性的實施方案。第三,自大三開始講授大學生就業指導課,針對當前供求關系的發展趨勢,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解讀就業政策,系統講解就業前的各種準備、擇業技巧、簽約流程、創業知識等,使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設計自己的生涯規劃,做好就業準備,以利于在人才競爭和自主創業中取得成功。第四,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定期開展專業導師與學生“一對一個性化輔導”活動,使學生更加了解現今的就業狀況,幫助其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重點加強不考研學生的就業指導和管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
2.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競爭力。本環節的工作,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縮短就業試用期,提高就業競爭力。第一,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大學階段,根據教學進度,每學期安排3周左右的校內綜合實習和校外專業實習。通過校外見習,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工程意識;通過在企業頂崗實習,讓學生熟悉生產流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八學期為綜合實習,把大學期間的專業知識以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形式進行融合,通過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使學生既鞏固大學四年的專業知識,又形成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工作精神。第二,參與科研項目。從大二下學期開始,有目的地通過考試、設置情景實驗等方式選拔部分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中。通過查資料、做助手等方式逐步了解、熟悉、掌握導師所研究課題全部或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而融入自己在這方面的獨到見解,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精心組織師生申請大學生第二課堂項目,特別是鼓勵學生作為負責人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督促教師及時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獨立使用設備從事研究的能力。第三,精心組織假期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寒暑假有目的地選擇與大學生專業相近或相關的企業,組織學生利用假期進入企業進行社會實踐。通過深入施工第一線實地工作,不斷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且讓他們深刻認識到所學理論與實際應用存在的差距,以及合作、溝通等素質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第四,考取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根據專業特點,要求每個學生在校期間根據今后的發展方向,考取與工作崗位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取得相關行業的上崗證、職業資格證、技能等級證等,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第五,參加專業技能比賽。為了實現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營造氛圍的學生能力培養目標,達到以賽促練、以練促能的效果,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驗室條件,各專業要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技能比賽,上下學期分別舉辦。院級比賽盡可能鼓勵更多的同學參加,提高參與面,成績優秀的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通過專業技能競賽,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當中營造良好的參與科研、鉆研科研的氛圍。"
3.掌握求職技巧,提高簽約成功率。本環節的工作,重點是對學生進行求職材料準備、求職禮儀、筆試和面試訓練,掌握求職技巧,提高簽約成功率。一是在第六學期組織就業指導報告,使學生明確就業形勢,把握就業時間進程,提前規劃大四一年的時間,并對原來制定的就業目標進行反饋矯正,掌握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的使用方法。二是通過組織模擬招聘會,使畢業生感受招聘會的氛圍,學習應聘技能。三是通過組織“個人簡歷設計大賽”、面試大賽等活動,使同學知道求職的最佳時間,掌握求職的程序,學會準備求職材料,學會制作個人求職簡歷,掌握面試禮儀、面試的基本類型與應對技巧以及面試的注意事項。四是通過組織畢業生訪談、就業經驗交流會和考研經驗交流會,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一起暢談就業、考研經驗,發揮畢業生傳幫帶的作用。五是通過專題就業指導講座,系統學習“求職前的信息準備”“求職前的心理準備”“求職信及簡歷的準備”“求職途徑”“求職禮儀”“筆試與面試”“簽約流程、改派及二次派遣”等知識,結合學生求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4.完善就業服務保障體系。本環節的工作,重點是為畢業生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建立充分的就業實習基地,保證畢業生順利就業。第一,成立就業服務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宣傳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學習職業發展規劃等知識,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廣泛深入地收集、整理和發布就業信息,為學生及時提供高質量的就業信息。舉行專業技能訓練和應試技巧模擬訓練,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建立學院畢業班就業信息員校友錄,形成宣傳的合力,增強學院的凝聚力。協助組織各類校園招聘會,提高就業工作服務質量。收集、反饋就業工作的意見、建議,提高就業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負責聯系外界就業單位,做好學院就業信息庫的完善、補充工作。收集考研相關資料,統計畢業生考研、就業信息。第二,運用學院網站、飛信群組,搭建靈活多樣的就業信息化平臺。在學院網站、飛信群組上,輔導員及時發布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學院內部教師搜集的、外院教師提供的就業信息,促進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信息交流。第三,專門為未就業和考研同學建立動態信息庫,并形成例會匯報制度,從最初的一月一匯報,到后來的一周一匯報,再到最后的每天信息庫一更新,做到及時準確地掌握第一手的畢業生就業信息資料和未簽約學生的就業需求,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第四,加強就業基地建設。利用企業到學院舉行專場招聘會的機會,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根據企業規模、實力以及對畢業生的需求,結合學院專業的教學特點,選擇有意向的企業建立就業實習基地。同時,可通過各地人力資源市場,與當地企業取得聯系,逐步在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深入合作,時機成熟時建立就業實習基地。此外,還可借助往屆畢業生的力量,通過他們推薦建立新的就業實習基地。第五,完善用人單位信息庫,健全校友聯系網。不管是來自哪個渠道的招聘信息,都及時輸入用人單位信息庫,以備以后聯系。將往屆畢業生信息加以完善,建立QQ群定期聯系,及時掌握他們的去向,并通過他們牽線搭橋,向工作單位推薦學院的畢業生,充分發揮往屆校友在就業指導方面的作用。
5.提高學生自主創業能力。本環節的工作,重點是為畢業生傳授創業知識,積累創業能力,實現成功創業。第一,創業能力積累。一是要求學生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進行知識儲備;二是通過實習、社會實踐到一線施工現場、勤工助學等形式積累行業經驗;三是通過參加各種學生組織鍛煉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組織計劃能力、領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精神等;四是通過親朋好友進行資金積累,建設好社會人際網絡。第二,自信心的建立。大學生在校期間,要通過各種勤工助學崗位的實踐,磨煉吃苦耐勞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經歷挫折鍛煉自己的心態,學會科學分析自己,分析環境,分析行業。第三,選擇創業項目。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積累創業項目;通過參與老師課題,選擇創業項目;通過勤工助學、校外實習等,理性甄別項目實施的可行性。技術含量高、具有專利性質的項目,創業時比較容易獲得成功,并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做好產品市場轉化工作。
五、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創新點
1.提高就業指導質量,強化就業心理疏導。一是要指導學生主動出擊,積極尋求就業機會,通過搜集網絡信息、參加招聘會、家人推薦、校友幫助等多種渠道,獲取就業信息。二是轉變就業觀念,除了專業對口外,還要建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就業理念,要堅信自己在不同的崗位都能取得成功。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國家西部計劃”等項目,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三是要指導學生合理分析自己,不要盲目追求沿海地區、國有大型企業、工資高的職位,適合自己今后發展的就是最好的。四是注重個性化,精心選聘指導老師,邀請具備職業資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參加指導工作,并做好指導記錄;要定期總結,學期末對指導記錄中的案例進行匯總,分析案例的共性和個性,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討論,形成總結性論斷,用于指導各學院的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
2.職業測評網絡化。進行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基礎是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結構、職業價值觀、行為風格、優勢與劣勢等。一是科學選擇量表,如《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氣質類型測試》《MBTI 性格測試》《艾森克個性問卷(EPQ)》《通用職業興趣測驗》《職業能力測驗》《計算能力測驗》等,將這些量表掛到網上,并附上量表的使用說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二是合理使用量表,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標準化測驗表,嚴格按照量表的使用說明,對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職業傾向等進行測驗。三是使用好測評結果,通過結果分析,明確自己的個性特征,找出適合自己的職業類型,減少擇業的盲目性,而且要與其后續的網上就業咨詢、求職技巧輔導、心理情緒調適等環節很好地銜接起來。
3.校企結合。對于發展中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比較多而且比較持久,學校可以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企業深入合作。一是動員企業在學院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獎勵學習成績突出、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宣傳企業的同時,也能吸引部分優秀學生到企業就業。二是邀請企業參與學院專業計劃的修訂,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增添部分專業課和實踐環節。三是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畢業時就基本掌握企業的管理要求、生產流程及操作技能,縮短實習期,提高崗位適應性。
【詳解對高校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的思考】相關文章:
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06-18
淺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06-06
關于高校輔導員參與就業指導的思考06-10
關于新時期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07-10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得工作體系的基礎構建05-19
關于高校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06-10
試論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職業實踐的思考范文07-12
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范文07-06
高校就業指導推薦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