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天低头
与山同在
白雪作嫁衣
洁不自傲
不与恶魔为伍
独立挺寒风
风吹雨打心雅志更高
看透百花多豢养
那有气节高
人生何处不是秋
岂让青山染奴骨
雪莲
四季如歌
拥怀驱百魔
猜你也喜欢:最痛苦的不是失败的泪水,而是不曾尽力的
最痛苦的不是失败的泪水,而是不曾尽力的懊悔(的人,时间,太多,都是,让人) 生命从一开始就在倒计时,不要让无谓的琐事耗费有限的生命燃料。谁都无权评判你。他们也许听过你的事情,但他们感受不到你所经历的一切。人一旦过了少年时候,就再也没有那个心去奋不顾身了。什么爱啊,感觉啊……长大之后,在现实看来,都是锦上添花。你得有这块锦,才能添得上花。
我要过惬意的生活。有时间听歌,有时间写字,有时间读书,有时间旅行,有时间看电影,有时间发呆,有时间闹闹小脾气,有时间笑到肚子痛,有时间做爱吃的东西,有时间聊八卦,有时间唱K,有时间拍美美的照片,有时间回忆你们。
那些比你走得远的人,并不是聪慧,而是每天多走了一点。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落。所以,尽今天的努力,活在当下。我写过太多悲凉的文字,但是现在的我想写写幸福。这是一个温暖的东西,让人不再觉得冰凉。这是一个彩色的世界,不会让人感觉到黑暗。这是一个无法用繁华文字描述的感觉,因为她平凡朴素,确是真的。
我们总会在不设防的时候喜欢上一些人。没什么原因,也许只是一个温和的笑容,一句关切的问候。可能未曾谋面,可能志趣并不相投,可能不在一个高度,却牢牢地放在心上了。冥冥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就好像喜欢一首歌,往往就因为一个旋律或一句打动你的歌词。喜欢或者讨厌,是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
有梦想就立刻动身吧,因为现在过得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的一天。孤独,是给你思考自己的时间。最痛苦的不是失败的泪水,而是不曾尽力的懊悔。别让明天的你,讨厌今天的自己。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曾经说好了生死与共的人,到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岁月是贼,总是不经意地偷去许多,美好的容颜,真实的情感,幸福的生活。每一个今日,都是你曾经幻想的明天,所以请为这个今天而努力。
‘爱情语录’亲爱的自己,该醒醒了。你已经做了太多无谓的挣扎,太多荒唐的事情,太多盲目的决定,而错过了太多本来的幸福,太多安静的生活,太多理性的选择。从现在开始,请认真把痛苦的过往都忘记,再用心把你错过的都弥补回来。你要更精彩的活,精彩的让别人注视和羡慕,而不只是关注别人的幸福。
说爱你的人可能只是喜欢你,说喜欢你的人可能已经爱上了你,因为爱字太重,喜欢却怎么听都纯纯的。可遇不可求的事,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那些比你走得远的人,并不是聪慧,而是每天多走了一点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第一个辜负你。
忘记一个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波澜。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每个人的电话本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你永远不会打,也永远不会删的号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你永远不会提,也永远不会忘的人。
猜你更喜欢:真实与文字(文字,真实,是一种,作文,
真实与文字(文字,真实,是一种,作文,的人)
最近一直手不释卷地看柴静的《看见》,每读一章就感慨良多,噙着满目泪水,执笔,在章末留白处写下自己的些许感触。今晨,趴在床上,借着晨光将书看完,至今“真实”二字依旧深深烙印心中。于是,打开笔记本,且随心声,敲下这篇高中生眼中的《真实与文字》。
写作,是高中语文课不能避开的两个字眼。按应试教育的要求,规定时间内写下对于某问题的看法。无论思想是否深刻,言之成理,文字优美,最主要的,写进判卷老师心坎里,管你语文素养实际如何,只要你“装”出一派青春好少年的样子,不给你高分又给谁呢?于是乎,每每一场考试过后,但凡心虚于文字空洞虚假的考生总是那些能得高分的,然而,一旦你觉得自己写得挺好,思想深刻又有建树,很抱歉,你一定总在二类文分档徘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言为心声,真实的写作就这么不受人待见吗?
真实,是文字存在的价值。但是想把真实深刻的文字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需要的是历练、是水准。在达到这个标准之前,判卷老师会很公正地按照你现阶段的水平给予你相应分数,这很实际也很准确。至于,那些你看不起的高分作文,实则是应试者的小聪明,毕竟我国的教育制度规定“一考定终身”,在此利益面前,对判卷老师投其所好地写出毫不应心的文字也是可以理解,只是玷污了文字二字。
高二的时候,每逢考试,便要求自己思考:“作为出题人,他会想让考生写什么?他大概规定了哪些角度?什么样的文字是他的喜好?”自然而然,作文分低不了。但是,渐渐地,也许是一种自负、自以为是,我不愿意再故意写那种专门用来迎合人的文字。总觉得这也是一种对自己思想的封闭与侮辱,这会让我失去作为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的基本准则。于是,到了高三,也许是一种逆反,我一改风格,面对每个作文题都毫不在意他人怎么看,只要写出我的想法就够了。现在看来,这对自己不太负责,但是着实拓宽了我的思路,看事的角度也多了不少。虽然每逢发作文分,我就会很不痛快地对其嗤之以鼻,我也没什么可后悔的。现在,到了寒假,开学便是一摸,过不了120天就是高考。到底坚持内心对文字的要求,保持那份真实,慢慢提高呢?还是功利一点,违背良心迎合考官呢?读完《看见》,我选择前者。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这是陈虻对柴静说的。面对这短短的13个字,我坚定了。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非动物,我需要认识事物,也需要用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明确是非曲直。我相信,命运会通过失败指出应走的路。那么,就像《纽约时报》老编辑Clark说得那样,“不要去听那些声音,你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用真实的文字,书写出我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过程。我想,这就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高三学生,在真实与文字的抉择间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