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讯理财
任何商家都终究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许多促销活动只是看上去有利于消费者,而实际上却是商家有意设置的一些消费陷阱。所幸的是现在商家较多,消费者可以理性地选择。然而,怎样才能做到在大卖场里既买到合适的商品又能省钱?这里有很多秘诀。
选哪家大卖场好
大多数人到大卖场购物都非常随意,其实每个大卖场都各有优劣,只要留心就能扬长避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以下是经常出没大卖场的“逛场族”的经验总结:
农工商:副食品及牛奶、蜂蜜、鸡蛋、米、面之类的食品较便宜;
华联吉买盛:生鲜食品品种多,但很多分店门前空间小,停车不方便。
乐购:价格有优势但产品来源比较杂,在这里最好选择有品牌的货物。
家乐福:生鲜食品质量好,半成品菜肴新鲜,品牌档次较高,价格优势不明显;
麦德隆:日常用品较便宜,产品质量不错,但该大卖场只面向会员顾客开放。
易初莲花:冷藏食品多,服装鞋帽区较大,产品较普通,但生鲜产品相对少;
别被低价迷了眼
许多卖场会把可乐、洗发液一类的生活常用品的价格定得比较低,因为这些商品的市场价格百姓都很了解,如此定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认为这家大卖场的东西很便宜。
对此类日用品的低价格不必太在意,因为这类商品各家超市的价格不会有多大差别,低也低不到哪里去,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所要购买商品的价格和品牌,并注意比较。
价廉的商品在哪里
实际上,大卖场里大多数产品价格和市场行情相差无几,只有上了大卖场推荐牌的,才可能真正有价格优势。
如果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将近期打算购买的货物列一个清单,然后在大卖场寄来的降价单页上仔细查找,哪家在作为推荐商品销售就去哪家买。实际上,同样的商品有没有上降价单页,平均价格可相差6%。虽然这样做有些麻烦,但时间久了的确能省下不少钱。
猜你也喜欢:威华鞋业:热心公益也双赢(万元,公益事业,捐助,鞋业,坦洲)
威华鞋业:热心公益也双赢(万元,公益事业,捐助,鞋业,坦洲)
在威华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里,一张悬挂于墙上的老照片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这张拍摄于1997年5月28日的照片上,公司董事长梁万富伉俪在坦洲镇威华中心幼儿园老师们的簇拥下笑得特别灿烂。时值公司在坦洲安家落户不过6年,梁万富即拿出100万元捐给坦洲镇中心幼儿园。“威华鞋业一直非常支持地方公益事业。”公司管理部经理元次宇告诉记者。
1991年前来中山投资建厂的威华鞋业股份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其生产的鞋制品行销美国、欧洲等地。因为全部产品外销,所以内地听说过这个品牌的人并不多,公司资助公益事业的行为也表现得相当低调。最近,令他们进入公众视野的一件大事是,公司一口气拿出50万元捐助给镇红十字会,用于资助本地的教育项目。而前不久,正是在威华鞋业的推动下,其分布在全球的合作伙伴H.H.BROWN等100多家企业在中山举行了慈善高尔夫球赛,并将通过球赛筹得资金100万元悉数捐给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义工联),用于发展我市的公益事业。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威华鞋业资助公益事业远不止于此。从公司建成投产的第5年(即1996年)起,威华就开始捐助地方公益事业。当年即捐出4万元在坦洲镇理工学校设立了“威华助学金”,以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学业,至今“威华助学金”仍在坦洲理工学校激励着贫困学子自强不息。除100万捐助中心幼儿园外,威华鞋业随后又陆续投入16万元、8万元为威华中心幼儿园兴建体育馆、教学馆,并保持每年资助幼儿园10万以上;投入20万元为坦洲镇实验中学兴建科学馆;为坦洲镇捐助价值50万元的消防车一台……回顾这些捐助公益事业的历史,元次宇竟然一时给不出一个确切的总数:“捐助公益事业是一种回馈地方的方式,所以只要地方有困难,只要我们帮得上忙,我们就捐款,也没有把数目放在心上。”
作为一个台资企业,缘何如此重视公益事业?元次宇解释,威华在坦洲投资10多年,地方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当地政府积极、有效的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健康的外部环境,逐步扩大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公益事业的方式来回馈地方。“地方环境好了,我们的员工就会更安心工作,”元次宇笑着说,热心公益其实是双赢的过程。
猜你更喜欢:我的乡愁(柴火,火膛,外婆,山芋,大灶)
我在江南的
我的乡愁(柴火,火膛,外婆,山芋,大灶)
我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跟着外婆长大。儿时的记忆大多在那不大的几间老屋的房前屋后。记忆深刻的还是那间砌着大灶的老屋,每每做饭时,我喜欢打下手。手里提溜着根火钳,方寸柴膛就是我的阵地。在泥土和砖块砌成的大灶旁,听着火膛里柴草燃烧声和灶面外婆炒菜的声音,是一个孩子一天天中最幸福的时刻!端坐在灶膛前不时拨弄着灶膛里的柴火,听着灶台暖罐里开水咕噜咕噜的欢腾声、闻着灶面飘来渐熟的香气、口中咽着口水!不时伸长脖子看有没有开始盛盘,嚷着要先尝尝咸淡,享受这名正言顺的偷嘴乐趣!
这些年也去那曾经给我留下深深烙印的老屋看过。老屋还在,只是光亮的瓷砖气灶代替了那座黑黝的大柴灶。那往日熟悉的味道渐行渐远,眼前浮现出那一锅沸腾翻滚的米汤、那一锅喷香晶莹的米饭、那入口醇香的焦黄脆锅巴……
记得灶屋是小本瓦上长着草的空心斗青砖房,打土豪时,是村里地主家磨房,隔出来分给外婆家的。记忆中屋子四壁已被烟熏的黑黑的,有时不小心会蹭到身上。家里的柴火一般都是自己家田里收割后,剩下的稻草、麦秸秆、油菜杆。就堆在屋后,方便取。冬天柴火紧张,一般深秋时节,山边勤劳的女人汉子们就上山耙松毛回来,顺便砍点硬柴,过年开大灶用。烧稻草时把它智慧的扎成个空心草把子,方便拿,也宜燃烧尽。拿一个塞进火膛里,看它噼里啪啦的燃开来,大自然的味道弥漫了整个灶屋。火膛闪烁的火苗,舔着锅底,也印红了我的脸庞,火旺时火苗也偶尔会窜出火膛,不小心舔到自己的眉毛和头发,委屈的看着外婆善意的掩面开怀.......
记忆中的炊烟总和山芋,有着解不开的缘,记着那主食充斥着我整个冬日的早餐,天不亮外婆就起来,洗上一盆,放在大锅里煮,品相好的放上面家里人吃,下面的喂猪。因为远,天蒙蒙亮我就起床,洗脸涮牙后飞快的钻进已是雾气腾腾的灶屋,打开手帕,包上两个滚烫的山芋拎在手上,飞也似的出门了,呼啸在乡间的小路上......家里的黄狗默契的跟着我撒着欢,待山芋略冷些时候,便迫不及待的剥开外皮开吃了!带着柴火香气的甘甜味儿扑面而来,虽有些烫,也顾不了那些许多!大快朵颐满口生香,小黄狗也没闲着,一路捡着我吃剩的皮壳,欢快的赶上我,眼巴巴的看着我的手......吃完收起手帕擦擦嘴,对着它拍拍手,小家伙立马懂了,掉头踏上回程的路......
亲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该去的去了,该老的老了。那记忆中的灶台也渐行渐远,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往日情怀。柴火灶保留下的记忆总是回味悠长!那心里的那方柴火灶啊!总在我心灵最深处不是传来暖暖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