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歷與風俗 端午節的來歷來歷來歷

端午節來歷與風俗 端午節的來歷來歷來歷

日期:2023-02-18 00:24:10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端午節來歷與習俗,端午節來歷與習俗是什么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1、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

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端午節來歷與習俗,端午節來歷與習俗是什么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間節日。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落舉行的圖騰節。古代百越之地有以賽龍舟的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因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用石頭跳汨羅江自殺,所以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有的地方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說法;一般來說,端午節起源于南方百越的圖騰祭祀。端午節被視為“惡月惡日”,始于北方。注入了夏季季節性的“防疫時尚”,并配以屈原跳江自殺等歷史人物的紀念內容,最終形成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段”字是“初”的意思,所以“段五”是“第五年的第五天”。按照歷法,五月是“午”月,于是“端午”就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節”。055-79000記載:“初五為五月初五,“蓋端”字注音;在湖北、湖南、貴州和四川,端午節分為大龍舟節和小龍端午節。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在農歷十五。

2、端午習俗:古時候,百越之地,有在陽氣旺盛的正午,以賽船的形式祭祀龍的祖先的習俗。直到今天,劃龍舟仍然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籍記載的端午節最早發生在西漢時期的“梟羹”。055-79000《小吳集解》引自:“韓遣梟至東郡,五月五日,賜梟湯以賜百官。吃惡鳥,所以吃。”文件是端午節的主角——粽子,出現在東漢后期。直到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喝蒲酒,雄黃酒,朱砂酒,灑酒。明滎經《燕京歲時記》:“第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額、胸、手、足沾酒,使無蛇可螫(古書毒蛇)。灑在墻壁、門窗上,避免毒蟲。”這種風俗廣為流傳;掛艾草、菖蒲、榕樹枝。端午節門口掛艾葉、菖蒲(蒲劍)或石榴、大蒜。通常艾葉、榕樹、菖蒲用紅紙扎成一束,然后插在或掛在門上。因為菖蒲是天上五福之首,象征驅走不祥之劍,因為生長季節和形狀被視為一種“百殷琦”的感覺,葉子呈劍形,可以插在門口辟邪;香包,又稱香囊、香包、錢包等。是用五色絲線或破布縫制而成。里面裝有香料(由白芷、川芎、曹勤、白花蛇舌草、山奈、甘松、高崩等中草藥制成),戴在胸前,氣味芳香。躲龍舟節是端午節的習俗,指的是把新婚或已婚婦女帶回家過節。簡稱“藏午”,又稱“藏尾五”。五月和五月五日被認為是邪惡的月份和邪惡的日子,一切都需要避免,因為端午節有帶女人回家躲的習俗。

以上就是【端午節來歷與習俗,端午節來歷與習俗是什么】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