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張豐載的原型之一張厚載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在熱播劇《覺醒年代》中,——張塑造了一個與“新派”有著明顯沖突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是許多歷史人物的集合,其中一個原型是——張厚宰,林蔡之爭案中的配角。張厚宰(1895-1955),江蘇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區)人,字才仁,筆名廖智,遼公。小時候家里條件優越,接受過系統的老派訓練。小學畢業后,隨父母移居北京,入讀武城中學。得到了時任語文總教師林紓的高度賞識,收為弟子。然后他進入天津薛鑫學院,在那里他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2、張厚宰的老戲,造詣極高。求學期間,他經常撰寫戲劇評論,發表在南北報刊上。胡適稱他為“因劇評成名而研究通俗文學的人之一。”對于文學革命,張厚宰是關注和支持的。他在給《新青年》編輯部的一封信中說,“讀了《新青年》,我在思想上收獲了很多。”“文學改革是社會固有的思想,是自然進化的現象。”但改革的步驟和節奏,尤其是戲劇改良的方法,與陳獨秀、胡適、錢等老師的改革有所不同。從1917年到1918年,在以《新青年》為載體的舊劇改革筆戰中,張厚宰單槍匹馬對抗敵方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展現了高超的辯論能力,不經意間站到了“新派”的對立面。
3、1918年12月10日,張厚宰從法政三年級學生轉為全日制學生,原因是他在學年考試中取得了70分以上的成績。如果他隨后以學生的身份與高舉新文化旗幟的老師們展開一場關于改良舊戲劇的辯論,他的戲劇理論知識必將為民族戲劇的崇高而美好的發展做出貢獻。不巧的是,五四前夕,張厚宰被卷入了當時具有政治意義的新舊文化的沖突中,充當了“執刀人”的角色。
4、1919年2月,抱著“以古為鑒,為道士辯護”態度的古代作家林紓在上海《新申報》發表文言小說《荊生》,惡意諷刺、影射蔡元培、陳獨秀等北大新派人物,此文由《新申報》特約記者張厚宰推薦。
5、3月初,上海《神州日報》的一個不定期的專欄《半谷通訊》,刊登了“北大文科學長將改口,陳獨秀即將被免職”的消息。一時間,一片嘩然。這個欄目是張厚宰放學后主持的,于是北大很快將造謠者鎖定為張厚宰。在胡適信件的反駁下,張厚宰不得不發表聲明,稱故事未經證實,純屬無稽之談,但并非有意為之。《北京大學日刊》還刊登了《蔡校長致神州日報記者函》,對陳獨秀辭職、胡適、陶、劉半農因思想激烈而受到政府干涉的不實報道進行了說明。盡管如此,陳獨秀仍認定張厚宰因舊劇之爭而與《新青年》結仇,并以此為借口造謠中傷異己。這時,林紓的另一部影射小說《妖夢》又被張厚宰送到《新申報》。沒想到,蔡元培卻給林紓發了請柬,同時為“明代長者劉應秋先生遺志”作序。面對蔡元培的好意,林紓感到愧疚,給張厚宰去信通知上海停止寄宿。然而,草案還是發表了。
以上就是【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張豐載的原型之一張厚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