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医生对此深入研究,并从病理学范围扩展到心理学方面。他对一所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十分之七视力不好,他又调查了100位拥有财富1000万以上的人士,结果表明他们70%以上的人出身贫寒。
这种现象曾让医生困惑不解。但他在研究贝多芬生平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贝多芬的听觉从小就存在问题,20岁开始影响正常生活,28岁已聋得十分厉害了。但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创作力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他的听觉慢慢丧失的时候。听觉全部丧失的时候,他接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五交响曲》……这位医生经研究认为,一个人一旦身体上有缺陷,必然会产生一种弥补的机能与心理。如果一个人在幼时就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只要没有被弱点彻底击溃,那么这些弱点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有时候,缺陷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倒霉的事,它可能是造就你的一个先行的消息。
猜你也喜欢:找一个理由让自己幸福起来(幸福,理由,物质,意义
找一个理由让自己幸福起来(幸福,理由,物质,意义,就会) 关于幸福我们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但对于幸福的感觉却是如出一辙。幸不幸福?是衡量一个人生命意义的标准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幸福的理解过于单调,其实幸福就如干柴一旦找到火种就会燃烧起来。
为什么你幸福不起来?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我在这里不再赘述,但可以从数据来看,现代人的幸福感随着物质大幅度提升之后,并没提高多少,相反幸福感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你幸福不起来?对于很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来说,物质的丰盈可以让自己更幸福。这不可否认,但假设90%的人物质都很丰盈,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跟你现在一样,大家都和你一样物质上满足,你能说这90%的人都幸福吗?不幸福还是不幸福!幸福虽然在短时间随着金钱或物质的的增加而提升,但仅仅是短时间,过了物质刺激幸福的阈限就不再起作用。相反围绕着物质会出现一系列的次生问题。那是不是安贫乐道,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就是幸福的呢?箪食壶浆,清心寡欲,无为而做?这也不能代表幸福的方向。而且个人也不倡导这种做法,人生匆匆数十载,岂能苦坏自己,秉烛夜游,自当及时行乐。
有人或许有疑问,既然有钱也不代表一定会幸福;随遇而安,安贫乐道也不意味幸福;那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幸福的呢?
理由和意义自然而然地让人幸福
一个人物质上贫也好,富也罢;精神土壤荒芜也好,肥沃也罢,幸福从来都不偏心,都不吝啬。它都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只要你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幸福的理由,你便幸福,而不是痛苦。对于追求物质的人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批评他们,如果他们有一个理由让自己能够幸福地生活在这种对物质的追求中,为什么要去质疑呢?这不是漂白,或许有部分人的行为让人不耻,如若他们不曾伤害别人,而且他们乐于这种生活,你又何必去质疑呢?如果说,一个人的内心是安宁的,满足的,他们穿着普通,粗茶淡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且有一个愿望就是过平淡的生活,你能说他们不幸福吗?在他们眼里幸福不是衣服,不是车子,而是一种宁静。说白了也就是每个人的想法和活法不一样,但只要觉得是幸福的大可去做,而不要被别人和周围的社会潮流和现象所蒙蔽或催眠。
维多克·弗兰克尔在他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这么写道:“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个人一旦成功地寻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如果你不幸福,那请给自己找一个幸福的理由,找到你生活的意义。如果你是喜欢财富,并觉得它可以带给你很多,那去追求吧,并且克服困难直到荷包鼓起;如果你觉得平淡生活,顺应本心就很幸福了,那就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给幸福找一个理由,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不断给自己找自杀理由的故事。死,或许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死亡的理由,为什么而死?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有过自杀的念头或想法,甚至付诸了行动,但在准备自杀的那一刻放弃了。因为畏惧死亡吗?不,是没有一个真正让自己死的理由!而幸福也是一样的,你若找到一个幸福的理由,无论身处何处,从事何事,都无关紧要,因为你找了理由,就会一直幸福下去。
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而每一时刻都不会重复。不管对于幸福抑或死亡,能够找到一个理由,那便成真了。
文|子易
猜你更喜欢:溪下鹅卵石(爱之,圆润,为师,苟活,鹅卵石)
溪下鹅卵石(爱之,圆润,为师,苟活,鹅卵石)
欲做溪下一鹅卵石,成形于大山之间,卧榻于河谷之内,仰望巍峨峻峰,洞察风云突变。
志小耶?不大不小,一颗足矣,光滑圆润,坚韧耐磨。上能洞察宇内,下知水之深浅。以鱼虾为邻,以龟蟹为友,以小不成器为耻,以不入人眼为幸,以静观山川幻化为乐,而莫敢随波逐流。
鹅卵石,始为劣石,众人皆不以为意。然天地造化而生,水磨虫咬而存,终成圆润之石。劣石者,为沙土掩埋,或葬身地下,或为肮脏腐化,终为天地之一尘也。
所赖溪流喜之,润物无声,去其棱角,洁其躯体,强其心志,终成一器。虽苟活于清溪之下,却可仰望星空。以江河百川为师,以群峰山丘为师,以天地万物为师,扩其视野,砺其心志,孤傲一生,终不苟活。
一石乃至于此,石之幸也,生之幸也,壮哉。
知其命运不济而爱之,知其劣性难驯而爱之,知其才器不成而爱之,知其自取其辱而甚爱之。
或问曰:仅为一石尚且如此之乐,其志缈,何足道哉?对曰:此石不同他石,吾独爱其圆润、刚毅、识广、志坚。虽不成栋梁之石,然早已与众不同也。其昂然立乎天地之间,不在形,而在性,固吾独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