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客观地讲我国企业的本土品牌的国际化推广、国际化营销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和工具,也缺乏体系化的认识和相应的经验。我们最好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大国,生产大国,但不一定是品牌大国——光做工厂,不做品牌,岂不是将价值链中最丰厚的一块拱手送人吗?更何况本来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已经非常惨烈。
中国本土品牌的国际化传播与推广,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尤其是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目前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那么,中国本土品牌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一般的本土品牌的国际化传播与推广手法,多采用与国外品牌合资、收购国外品牌、展销(览)会、随政府高访与国外企业家交流推介、组建一些名牌推广机构(如中国名牌发展基金会等)等。这些“黄婆卖瓜”式的品牌推广,耗费了企业的财力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因为我们过多的是一相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品牌好,而国外消费者却未必认同,还没有完全被他们接受。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让国外的消费者认同、接受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经济全球化这个背景下,我们怎么来尽量地利用国际的标准和规则,来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交流与沟通。这是大多数本土品牌面临的重大瓶颈。
猜你也喜欢:娃哈哈给中国企业的9个启示(娃哈哈,亿元,杭州,自己的,中国) 最新数字
娃哈哈给中国企业的9个启示(娃哈哈,亿元,杭州,自己的,中国) 最新数字显示,2005年度,娃哈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6亿元,利税21.7亿元,其中利润15.2亿元,饮料产量462万吨,销售收入102.3亿元,远远领先于对手,公司总资产88.7亿元,是国内饮料行业不争的龙头企业。面对业界的质疑之声,娃哈哈又一次用数字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和领先地位!
由于公司的掌门人宗庆后是人大代表,所以,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对比厅长,书记,大学校长,副省长等两会代表,宗庆后更容易引起记者的注意和兴趣。对于很多的外国记者而言,宗庆后因为在农村市场通过非常可乐英勇的阻击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因而更加成为报社和媒体追逐的对象。
因为娃哈哈在中国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因为处在浪尖上,所以一些做法更加容易招致行业和舆论的评判和注意。伴随着娃哈哈成长的每一步,外界对于娃哈哈的质疑和批判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同行对于娃哈哈的关注和学习借鉴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是,是非功过,宠耻荣辱,回顾娃哈哈的20年创业,从娃哈哈对于中国企业界的贡献而言,无疑对于同行的启发是丰富的!作为成功的领导了娃哈哈达到今天的颠峰状态的企业领袖宗庆后,自然不可避免有他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客观的讲,娃哈哈有更多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
厚积薄发,创业不是年轻人的特权
娃哈哈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于1945年10月出生在杭州。1963-1964年,在浙江舟山马目农场(现东海农场)支农;1964-1978年,任浙江绍兴茶厂生产技术调度;1978-1979年,任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业务员;1979-1980年,任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生产销售管理员;1981-1982年,任杭州胜利电器仪表厂生产销售管理员;1982-1986年,任杭州工农校办厂业务员;1986-1987年,任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
宗庆后在42岁的时候才开始创办杭州娃哈哈公司,并且用自己的苦心经营,历经20年把娃哈哈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140亿,总资产88.7亿的中国饮料龙头企业,并且成为世界第6大,中国的第一大食品公司。 猜你更喜欢:我的侄女是名超级管家(嫂子,不同意,木匠,叔叔,侄女)
我的侄女是名超级管家(嫂子,不同意,木匠,叔叔,侄女)
这是关于,我哥与嫂子和女儿的记忆。
早上五点多,吉米听到爸爸妈妈说话醒来了。第一句话就是:“爸爸电脑都没关诺,电脑费很贵的,你要交很多钱了……”呵呵,真是个超级管家!眼睛都没揉开,就开始管事了。
十一前的一天早上,我在楼下,让女儿自己上楼去洗把脸刷刷牙然后带她去上学。一会儿不见她下来,只听得楼上房间里她在和木匠师傅说话。“叔叔,什么时候能做好啊?”木匠笑了,说:“等你放假的时候就好了。”又见挂在墙上的布绒兔,兴高彩烈地叫起来:“叔叔,我的长脚兔!”木匠见是根带子吊了只孤零零的白兔在空调管上,就逗她:“小白兔这样子挂着不是要吊死了吗?”“叔叔,那是假的,做做的啦!好远好远的地方买回来的。叔叔,你不要把我的长脚兔弄脏了喂。”
前两天晚上,嫂子说这些天黄金大跌,等她生日那天,能不能趁机给她买点。我哥没作声,嫂子又问她女儿同不同意。她女儿说“不同意”。嫂子就问她为什么,侄女说:“妈妈你就知道花大钱。”我哥拍着桌子赞同道:“对。吉米说得太对了。”嫂子也笑了,又问:“那叫爸爸给你买车子好不好?红色的车子喂,同不同意?”“不同意。”“那你要什么?”“我要天天花小钱。”我哥和我嫂子同时晕倒~~
——笔名:??。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