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割舍才能专注,怎么样才能割舍下一段感情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怎么样才能割舍下一段感情

日期:2019-01-05 22:06:14    来源:互联网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文/王凡文  身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文/王凡文

  身边有个朋友,她从不翘课,积极参加活动,还做了某社团的团长。有一天半夜她突然找我聊天,说过两天要去主持迎新晚会,除了主持还要表演节目,可又要准备论文,这两天累的半死还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后来晚会效果不错,她却说以前会很有成就感,现在除了累就是累,想抽身而退又有点舍不得。

  另外一个朋友,只能用忙碌来形容他。他的电脑里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公开课和电子书,假期又马不停蹄地去上海念托福,书桌上必有GRE的红宝书,成绩也很优秀。有一天他说,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不知道现在学的专业在将来有没有用,再忙心里也填不满。

  我问他那有没有想做的事情,他说有,可是想做的太多了反而不知道应该从何开始。他想去考研,又想要在国内先考几个证,想出去旅游,又想要待在家里把新买的书看一下。

  这样子的人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看似忙碌的生活却不一定热爱自己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太多反而力不从心。出去旅游却迟迟决定不了目的地,书店买书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目踌躇不已。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选择像是要把一个人压垮,忙碌的生活未必充实,专注的生活才能追求。

  好友去日本留学前的谢师宴,他在台上说这几年来其实他一直很纠结,他喜欢摄影喜欢画画又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选一个。后来他想为什么他可以是A,可以使B,却偏偏不能是他自己。如果选择画画在别人眼里是那么不靠谱的一件事情的话,那我就尽我全力把这件他们看来不靠谱的事情做到最好。

  人如果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句话我在阿信的浪漫的逃亡中看到过,在大C写给我的同学录里看到过,听起一个朋友这么说起过。

  可是如果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不知道怎么衡量它们之间的重心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后来赖明珠老师在写给阿信的序里这么说:就怕多才多艺的人,想做的事,实在太多,偏偏每件都还做得不错,还真烦恼。然而不管是放弃,割舍还是背叛,却都是不但不得不,而且必要的选择。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我承认很多情况下我都是个随便的人,但对于某些事情,我很执着很倔强甚至固执倔强得很可怕。我对于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抱有兴趣,却只对某些事情达到了热爱的程度。曾经我也以为自己可以在很多事情中衡量的很好,可以既做着这件事情,又能在另外一件事情游刃有余,可是越到后来越发现,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全心全意去做的。我们的生命有限,人这一辈子会做很多事情,有几件事情能做到想要的完美呢?

  选择做一件事情,做你最喜欢的事情,把其他的都抛开。把这件事情做到你想要做到的极致,把这件事情做到你梦想中的最大化。永远不要害怕梦想太大,只有很大的梦想才拥有着你向上的无限可能性。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梦想这东西,也一样。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讲,永远要相信自己可以比现在走的更远,永远不要因为现在所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

  选择本身,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有时没有选择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没有退路反而是更好的出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生活在别处,所以我们轻易地放弃一份工作,一份兴趣,我们总认为我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好,这件事情不行换件事情做就行了,所以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可即便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好,也做不到无可替代的程度,到头来你也只是在Average上下徘徊,怎么也没能到你想要的层次。

  所以试着去听从内心的声音,不要在乎外面的掌声。选择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做,把它当成你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在这件事情上做到最好,而不是去不断尝试着别人看来很好的。还是那句话,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远是成功道路上的不二法则。

    如何专注于重要的事 专注,让你走得更远 专注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熟

猜你也喜欢:32张震撼心灵的人性哲理图(赤裸裸,人性
32张震撼心灵的人性哲理图(赤裸裸,人性,震撼,令人,的是)

1、按别人的指引,盲目的前进,可能会一步踏空,摔得惨痛。

2、每一张笑容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老师说,每个人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看了这幅图之后,我终于明白了!

4、可怕的不是真坏人,而是假好人。

5、没有菱角的人走得会很快,但到下坡路的时候也会滚得很远。

6、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精彩。

7、男人被束缚了自由,女人即使对他再好,他也是厌烦的。

8、一个诚实的敌人,好过一个虚伪的朋友。

9、靠男人的女人终会摔倒,所以,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10、很多人只靠着一张脸活着,却不知早已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苟且。

猜你更喜欢:“自扫门前雪”的智慧(沉默,遇见,声音,
“自扫门前雪”的智慧(沉默,遇见,声音,自己的,追随者)

同一件事,总会有喜欢的,不喜欢的;赞成的,不赞成的。无论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人云亦云。即便是沉默亦是在某一特定观念支配下无声的态度表达而已。

存在,便无法完美,便有分歧,便……便会有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阐述者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是沉默者。包括智慧的沉默者和无知的沉默者。

智慧的沉默者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一切遇见(遇到,看到,听到的一切)。然后思考,分析,拓展,沉淀,转化。而沉默是因为知道遇见的本质是一种存在状态而已。客观的,非客观的;人性的,非人性的;道德的,非道德的;政府的,非政府的……因为存在所以沉默,但并不是事不关己的无视,而是审视之后沉淀转化出的自扫门前雪的智慧。只是,在漫天大雪中,又有几人能以这种行为智慧时刻保持自家门前的静洁呢!

无知的沉默者:沉默便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继而沉默更是一种超然的状态。像是所谓的精神病患者,他们逃避出世人的世界,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进入到旁人无法窥视的一处自由之地。其实是令人向往至少是羡慕的吧!这种无知的沉默“正常人”似乎无法企及。在世俗眼中,这视乎是对儿此消彼长地存在着的矛盾体。

二是引领者。他们多位于人群的高端,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基于什么原因。他们会在主客观的集结下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由于他们超长的才智和思考先于或优于多数人而异常响亮。他们在既有观念的支配下以特有的世界、人生、道德观“全面”的审视遇见,然后指引着他们的追随者。

他们中的一类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遵循现有理论框架下的人性、道德。他们以多数群体的长远发展为基础,试图社会利益最大化……所衍生出的是对非人性的谴责,对无道德的批判,对时事的抨击,对弱者的同情……他们的声音嘹亮而雄壮,似灵魂深处的呐喊一样激发出追随者的良知。

另一类则与之相反,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是自由主义者、极端主义者、强权者、异域异论者……还是其他因不同目的本意(与自身价值观相等同的内心观点)或非本意的阐述者。

这两类在本质上同样热于言论。他们在主观意识支配下客观的做出总结并引导他人。只是,那些被引导者更多地关注的是他们义正言辞的阔论而忽略了他们本身的作为。那些正义的非正义的言论脱离了所言者本身漫散开来,以独立的姿调游离于行为之上,指引着另一部分人的思考方向。利亦或弊。

三是另一部分被指引的追随者。包括有思想的赞同或反对论者和人云亦云者。他们是使遇见得以广泛和普遍传播的人群。传播中,遇见本身被变形,放大,继而复杂又简单的展现在观者面前。

复杂是因为声音太多,发声者太多,发声形式太多而使人难辨真假。简单是这些立体遇见已被平面直观的展现,只需你通过简单的思考或接受灌输后选择其一就好。你无需参与遇见本身的每一环节,无需以遇见本身作为验证(当然也无法)。只是选择一条与你已有信息量,价值观相统一的平面论点就成。继而在此之上发声。声音你一言我一语的散布开来。时而出现个总结者,概括者,继而又有追随者……此时,游离于行为之上的言论便又在这一群体之上继续独立而完全脱离行为本身。于是,又一遇见,循环往复……可对于行为本身的关注却依旧如同最初的遇见起始一样,仅存在于极少极少的沉默者中。

可是,毕竟现实中,无法人人是圣贤,也不能个个成精神病。因为存在,所以存在。声音也一样,无法完美。

但,可以更美:

只要在反复的遇见中让自己逐渐升华,在扩展后的观念下,对人性,道德,社会责任……更加有深度有内涵的思考辨别而非人云亦云。而对于某些恶意,蓄意以及无知者所发出的声音,则该以半个沉默者的姿态打扫自家门前雪而免其传播扩散。在每个遇见中多从行为本身反思自我,保持家门的相对洁净继而再管管他人的瓦上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