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恐惧其害无穷:它老是潜伏于>我们心里,使我们时时手心冒汗,恶心反胃,郁郁寡欢,甚至神经官能失常而“咯咯”傻笑;它还会像一个恶魔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时时念叨:梦想只是梦想,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不能实现……
试想一下,你是否已有很多次仅由于害怕可能被拒绝,而不敢大步向前递上名片,从而丧失了潜在的客户?
在创业这个人生关键时段,我们必须战胜恐惧。
实际上在创业之中,恐惧因人而异,影响你的方式、程度及时间等只有你自己清楚。比如有的人开始做第一笔生意时就担心不已,有的人却眼都不眨一下就可以同时启动五种生意,之后却对自己能否十分成功或能否获得扩张资本而过度紧张。所以战胜恐惧也需要你作“个性化选择”,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行动,以上方法仅供参考与启迪。
然而,有一点你必须明确:创业之中产生恐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无论何种方法,你所做的都只能是把恐惧转化为有利于我们的一种正向力量。
而无数事例证实了人们能从恐惧中获取巨大的正向力量。
一次撞车后,妻子被抛出车外,丈夫却因被卡在车内不能逃脱。而这时车尾已起火,轿车不久将爆炸。强烈的恐惧感,激聚起娇柔的妻子身上每个细胞的力量,于是她爬上前去,抬起了轿车,拉开了车门,救出了丈夫……在创业的时候,我们是否都低估了这种由恐惧而转化成的巨大能量呢?
所以,与其垂头丧气找出原谅自己的10个借口然后拿起电视遥控板,不如从现在开始就行动:大声承认“恐惧是正常的,恐惧是我需要的”,然后把它转化成一种推动我们创造奇迹的力量!
摘自:《创业家》
猜你也喜欢:买股如买菜(买菜,托儿,菜市,要看,上了)
买股如买菜(买菜,托儿,菜市,要看,上了)
来源:
自成为职业股民那天起,我就主动当上了家庭采购。不买别的,只管买菜。以前我从未进过菜市。大概是母亲见我时不离盘,炒得很苦,有次买菜硬要拉上我,我只好去了。结果我却喜欢上了这个行当。倒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因为每次买菜都让我品味出买股的许多道理,而这些道理又是从书本里、人口中、股市上很难找到的。
买菜时我们要转很多地方。相似的菜,我们要转很多菜摊才能弄清价格,贵了的我们不会买,哪怕只贵一点点。为怕挨宰,我有时还要到其它菜市比较后才会下手。其他菜商都要一元一斤,而眼前的这位只要六角,自然我只是在此时才考虑下手。按理说,买股我们至少也要看很多类似的股票,就象买菜要看很多相近的菜摊。但事实上买股时我们很是节约时间。我们没作多少比较就匆匆下单,结果多半买了个天价,买了个教训和遗撼。
买菜我们很会讨价还价,为几分几厘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买股我似乎很大方,别说几厘几分,就是几角几元又算啥。只要它是涨势并伴有金叉,再贵我也不怕。结果我们几乎每次都面对的是被套加割肉的现实,并常常独自一人凄然伤感。
买菜我们很少发“菜疯”,即见人抢买某菜于是跟着去抢。因为我们知道那是“托儿们”正在上演的剧目。跟抢的人多,菜商才好卖个好价钱。毕竟菜商就蹲在旁边,嘴里叼着香烟,还正眯着眼,似乎在欣赏那一个又一个上当的家庭采购员。但在股市上我们经常发“股疯”,心甘情愿去当菜“托儿”,甚至还去寻那类似菜商的“庄家”,好去虎口拔牙、刀口舔血。我们还自称什么“战胜庄家”!
打那以后,在买股前我都要想想“买菜之道”,并象买菜那样买股。买股前我要看很多股票,H股B股A股都要看,特别是同种类型的,自然是留心认真看。公司咋写的、行情砸说的以及托儿们砸吹的,就象看菜市上的菜摊那样去看。看好了的,还要讨价还价一番。比方说吧,“卖一”是8元,这就象菜商的报价,因此我只还7.2元。不能再低了,毕竟不能低过跌停价。即使是很不错的票,我至多只少量加入买三的行列,以便有余地再看一看。没有买到不要紧,因为今天买不到还有明天。更何况“天崖何处无芳草”,天下有很多菜!至于那种抢购行情,我再也没有激情去参与了了。因为我想起了菜市上的托儿,准确地说我不再想当个托儿,只是学着菜商,在一边优闲地观看。
猜你更喜欢:中式学习吐槽论(学生,学习,霸占,应试,老师)
现在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学不能
中式学习吐槽论(学生,学习,霸占,应试,老师)
现在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学不能还于学生,
教不能透底,与自学无疑。
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课堂以老师为重,学生为过客。但这恰恰是一直错误,学习。学生因学而生的人,学生是主导,老师才是一个负体。有一种人被称之为戏霸,霸占戏。而学霸其实是老师,霸占课堂,为什么学生会在课堂上睡觉,一部分是真不想学,而我觉得更大部分是他插不进去,主体主导的人把他的戏霸占了,让他成为一个过客,一个看官。没有参与感,这才是做为老师最大的悲哀,成了学霸。你把学生想说想做的都说完了,你还指望他成为学霸吗?
中国自孔猛以来一直推崇尊师重道,拒绝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个错误,我本人认为学生就应该叛逆。敢发言敢错。
课堂为什么会沉寂,因为你把所有都说了 ,我们是应试国家,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死记硬背的去背技巧,去背一些无关紧要明明不实用的东西。
一张文凭成了你是不是高工资的资格,加薪升级的梯子。高学历又代表什么,不过是你学过,在哪里上过学。
一纸证明才是成你最大的敲门砖,为了这张纸,有的人用了三年五年的精力,甚至有的人也经不起压力付出生命。
中国社会其实一直都好像是个怪圈,文凭,一直学习,但是学的东西有多少是用的着的呢?
把大把的时间精力都花在应试学习上。多可悲,学生不是因为热爱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无奈,甚至有的时候,不知道他这一天天的除了应试学习,还能干什么。所以那些父母眼中只会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孩子,学霸君,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也是可悲的。
个人愚见,请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