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也要有技巧,才能依然身体硬朗,否则,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如此的日夜操劳呢~因此,想要熬夜的您,千万记住:
1:不要吃泡面来填饱肚子,以免火气太大,最好尽量以水果、土司、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
2:开始熬夜前,来一颗维他命B群营养丸,维他命B能够解除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
3: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可以提神,又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让您神清气爽;但是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热水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呢!
4:熬夜前千万记得卸妆,或是先把脸洗干净,以免厚厚的粉层或油渍,在熬夜的煎熬下长满脸痘痘。
5:熬夜之后,第二天中午时千万记得打个小盹。生理时钟,一般而言熬夜是不容易补救的,补救的原则还是建议您改回原来的睡眠时间,尤其是熬夜会使生理时钟发生问题,此时要改回原先的睡觉时间会较难,可建议您不论前一晚多晚睡,次日一定同一时间起床(如设定7点起床),白天想睡时不可卧床大睡,仅能趴着小睡如此便能逐渐将入睡时间提早。
生理时钟说明
时段
00:00~01:00 浅眠期 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01:00~02:00 排毒期 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02:00~03:00 休眠期 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09:00~11:00 精华期 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且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12:00~13:00 午休期 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
14:00~15:00 高峰期 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
16:00~17:00 低潮期 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17:00~18:00 松散期 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猜你也喜欢:善意与帮助像一颗球(客气,老板娘,大厨,当我,一
善意与帮助像一颗球(客气,老板娘,大厨,当我,一颗)
善意与帮助像一颗球
有一次家人一起到一家西餐厅用餐。那天客人满多的,菜出得慢,不过还好,陆续送了来,大家开始用餐,吃到甜点时,我点的餐还没送来,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我吃一点你的前餐,你吃一点他的主菜,大家都没注意到这事,但我没忘记。
送饮料来时,服务小姐很不好意思地询问,是不是还有一份餐未送来?
我说是,服务小姐很客气的说了一声对不起就离开了。
不到三十秒,老板娘带着大厨到我旁边,连声抱歉,说刚把主菜放下去而已,还要一二十分钟,问我能不能等一下,或者要退掉。
我答:“没关系,我知道你们今天忙,难免会慢一些,我等一下好了,等好的时候帮我打包起来,我带回家。”
老板娘跟大厨连声道谢离开。
然后,原来没点餐的小朋友都有了甜点、水果与饮料。
埋单时我惊讶地问说是否算错了,老板娘在旁边解释道:“因为你的谅解与客气,所以餐点打八折,没上桌的那一份免费,小孩子的附餐也免费招待。”
我笑笑说:“你太客气了。”
老板娘回了一句话:“因为你的客气,所以不得不让我们更客气。”
我笑着离开,不因少花钱,只因客气也可以传染给别人……
我的工作让我常常有机会介绍想装潢的客户给做室内设计的朋友,按照行规,或多或少总会有些介绍费,但我从来没接受。
大概是从高中开始,当朋友要回报我对他们的帮助时,我总是拒绝。
我只认真的告诉朋友,哪天我需要帮助,拉我一把就好了。
因此,当我须全家外出离家数天时,我不用担心家里的鱼会饿死、花会枯死;当我需要搬运东西时,我不用找搬家公司;当我无车可用时,不必担心没人载……
善意与帮助像是一颗球,当你毫不迟疑的将球丢向对你招手的人时,有天,当你也在招手时,也会有颗球飞到你手中,或者,还不只一颗。
猜你更喜欢:当前的文化隐忧(3)(耗损,文化,体制,惰性,文
当前的文化隐忧(3)(耗损,文化,体制,惰性,文革)
答案,必定与文化的耗损机制有关。
耗损有不同的类型,我要先讲一讲“惰性耗损”。
“惰性耗损”是一种体制性的毛病,这种毛病耗损了文化的活力,浪费了文化的资源,使“恶性耗损”乘虚而入。
今天中国文化的“惰性耗损”,主要耗损在官场化、行政化的体制之中。直到今天,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仍在体制之内,而最重要的文化成果却在体制之外。
文化的官场化、行政化,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中国大陆一层层“领导”文化的部、委、局,以及“文联”、“作协”这样的官方机构中。这些机构一定也做过一些好事,当然还可以继续存在,我的不少朋友也在里边。但是现在应该厘清它们的真实性质,免使它们继续受到不必要的指责。它们实质上没有太多权力,也没有当代的代表性,可能会给部分人员一些身份和津贴吧,却无法面对文化创建上的真正问题。
其实目前处于文化创建前沿的,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天天遇到的障碍、挑战、挣扎、乐趣,是官方机构无法想象的。这中间的差异,就像“野战军”和“军人俱乐部”之间的天壤之别。现在的体制似乎把“军人俱乐部”里的活动当作了战场,错把大量的国家文化资源和荣誉资源都给了他们。而在真实的战场上,却风沙扑面,蛇蝎处处,缺少支援。
这就引出了“恶性耗损”。
我们应该检讨,在“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对于祸害极大的“革命大批判”,当时只是否定了它的具体内容,却没有否定它的行为模式。于是,几十年一过,当“文革”灾难渐渐被人淡忘,大批判的行为模式又沉渣泛起了。现在中国文化传媒界一些不断整人的投机文人,比“文革”时期的造反派更加恶劣,因为他们明知真相而坚持造谣,明知法律而坚持犯法。相比之下,当年的造反派倒是比他们无知得多。
这种大批判的行为模式,永远是假借“大众”的名义,通过捕风捉影、断章取义、上纲上线、鼓噪起哄,给文化环境带来巨大的不安全。因此大家都看到了,不少文化人为了安全起见纷纷寻求官方背景,甚至加入军方的文艺团体。没有获得这种背景而又有较大名声的文化创造者,就成了“恶性耗损”的重点对象。正是这种耗损,危及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命脉。
这中间,很多传媒起到了极为关键的负面作用。近十年来,这些传媒经常在境外控诉,它们的记者如何受到了哪个县长、哪个机关的不礼貌对待,似乎他们是正义的化身,又是备受欺凌的“弱者”。但是它们忘了告诉人们,自己就是一种强大权力,不知有多少文化创造者一直受到它们的诽谤、追殴而求告无门。当诽谤被一一揭穿,它们也从来不更正、不道歉、不受罚,总是转身去谋划着新的诽谤。
它们为什么敢于如此?那是因为,这些传媒都顶着“政府喉舌”的光环,不存在体制上的对立面,更没有法律上的担忧。因此,即使没有受到它们伤害的文化创造者也只能天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就是当前中国文化成果寥落的主因。
我企盼政府尽快与大多数文化传媒脱钩,使它们不再享有特权,随之也能受到法律的监督和惩处。
从现在看来,中国的法律界习惯于把受毁损的文化人看成是“公众人物”,似乎理应挨打;把传媒的暴行看成是“言论自由”,似乎理应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