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财富一夜之间全部失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壮
文/刘念
我自己的家庭环境就曾两次跌入谷底,我还看过很多有钱人突然失去了他们的财富。然后……然后就像是电影《1942》中张国立演的东家所说的:
我知道怎么从穷人变成富人。只要能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
这才是真相好吗?
至于那么悲壮吗?难道你们曾经的巨额财富都是中彩票得来的吗?
本题很多答案都是先说爸爸,再说自己,那我也遵循这个套路来吧。
我爸第一次跌入低谷是90年代初。已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的他,跟着时代大潮下海,去了海南经商。海南泡沫破灭,93年回到武汉,身背200万债务。我妈吓死了,觉得这要几辈子才能还清。
然后他就骑着自行车去花鸟市场卖鸟笼。几个月以后,凭借着曾经做过大学教授和政府干部的思想格局和口才,说服了花鸟市场的老板投资他十几万,然后从武汉大学说服了一个教授出来给他做技术,开始搞医疗耗材。接着又从一个国有上市公司老板那里拉来两千万投资开始做电气设备。95年买了奔驰。97年产值过亿。到了21世纪,又做了旅游产业。偶有波折之外,一帆风顺。
我爸第二次跌入低谷是08年金融危机。他太有野心了,为一个宏大的项目贷款太多,然后资金链彻底断裂,项目全卖了。最低谷的时候,他带着团队在杭州住了半年招待所,代理专业线化妆品,每天去陌拜美容院,然后被人赶出来。那一年他56岁,我在英国。
后来实在撑不下去,回到武汉把集团公司的地给卖了(这些年地价翻了N番),居然还清了贷款,没有破产。——这他妈就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在中国,土地的升值,超过实业家产值的增长。所以大家都不做实业了,都圈地等着升值了。江浙最近十年就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做工厂,一年净赚200w,还时刻有亏损风险。以建工厂为名圈地,然后屯着等升值转手,就赚千万上亿,这是多么畸形的商业现状?
我父亲一直都看不上圈地的,他的理想就是创造真正的价值——无论是做科技还是做旅游。他就是在95年刚拿到投资的时候,整了一大块地做工业园,到08年实业梦想破灭,居然是靠卖这块地救了自己。所以他08、09年最消沉的时候,居然跟我说:“我当年要是做房地产就好了。那么多做房地产机会,政府都找我做,我都拒绝了,总觉得这不是个创造价值的行业。我现在有点后悔。”我听了就感觉悲哀,不是为他悲哀,是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企业家感到悲哀,我父亲是个多么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呀,居然也为这曾经看不上的东西而妥协了。
还清贷款之后,他从零开始,云游全国,靠着好口才和自身经历给数万名企业家讲课。经过两年的努力,名气越来越大,出场费达到了15w一天,还排不过来,又轻松变成了高富帅,无数企业家成了他的粉丝。他还把以前公司的业务给一一盘活了,恢复到了以前的产值。
当我以为他终于可以安享一生成就的时候,没想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原来他根本看不上这点讲课费。他在去年,他61岁的时候,严肃的跟我谈话,讲了他未来20年的事业规划。是的,你没有看错,他准备至少奋斗到81岁。
原来他到全国讲课只是在布局而已,终极目的是要感染、带动、联合自己的学生(都是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最终整合一个巨大的企业家联盟一起做一个造福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体量大概跟马云所规划的“菜鸟”项目差不多了,涉及到庞大的产业链,物流链和金融链。如今他已经开始牵头做了,全国范围内应者如云。
这个伟大的计划把我吓尿了。但我义无反顾的放下蛋糕店,不开泡妞班,开始拿着6000的工资跟着他开干了。成败其实说不定的,因为项目太宏伟,联盟的企业家太多,千头万绪,极有可能再次功亏一篑,甚至,在最终成功之前,他就倒在了他的征途上,这都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年龄大了。但他没有时间伤春悲秋,感怀过去,到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这半年来,项目推进得极其迅速,已经能看到阶段性胜利的曙光了。
我爸不是特例。我见过太多企业家像他这样的。前几天去湖南见我爸的一个朋友,一个做医疗产业的老板,年产值一百多个亿的。自己有心脏病,过去几年差点死了几次,救活过来就立刻扑到工作上。也曾经几起几落,但根本没有时间怜惜自己和哀叹过去。
他和我爸聊天,聊到国内某着名的培训师(该培训师是他们的好朋友,被普通人认为是大忽悠。在体育场开两天课收两万名学生,每人学费两万。也许有人能猜到他是谁。)在夏威夷对他们俩讲的一句话:“能够被实现的只是目标,根本就不叫梦想。梦想永远不能被实现,但我们永远为梦想而活,梦想就是用来支撑我们生命的!”两人都感觉无比认同。
这群人根本就是为梦想而活的。哪里会care暂时的失去一切呢?哪里有时间去感怀呢?
所以,我看不起顾雏军。被整的企业家多了,孙宏斌,黄宏生,褚时健是怎么做的?顾雏军出来就磨磨唧唧的,还说自己这辈子毁了,再也做不了别的事情了。娘炮一样。我相信黄光裕出来了绝不会是顾雏军这个德性。
谈爸再多,总有扯大旗拉虎皮的嫌疑。那就说说我自己。
小弟我不才。就算某天我突然啥也没有了,那也没啥。
我去工地搬砖挣个上网费总是可以的。只要能让我上网,不超过半年时间,我就会在中文网络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比如知乎这样的网站,然后开班教人追女孩。月收入3万保底。
攒够20万,我就开个小店卖特色包子或者煎饼之类的,起早摸黑的干。虽然我做不出我哥那么好吃的蛋糕来赚取高利润率,但我懂得怎么经营和宣传这些小店,配合网络宣传,让顾客盈门。最多一两年时间,开两三家分店。管理模式做好,月入十万现金不成问题。然后就可以攒钱去城郊的次繁华地区买小商铺,逐渐让自己拥有不动产了。
以上是我可以100%做成的事情,轻车熟路。虽然不牛逼,比知乎上的很多朋友差远了,也能算混得小不错了。所以我要是任何时候变得一无所有,我都不会感觉悲壮。无非是再来一次而已。
我唯一一次经历高票答案里所弥漫着的悲壮情绪的,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那时我爸刚进入旅游产业,一开始不是很顺利,几个项目有危机。19岁的我有一种我家要破产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要做一个男子汉出来打工养家了的莫名悲壮感。然后我就会和妹子倾诉这种悲壮感,以及“巨额财富一夜之间失去”的那种沧桑心境(其实都在我爸那儿,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也没有失去过),妈蛋就靠这个我居然还泡到了好几个妹子。
现在回想,只是当时我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赚钱,没有能力让自己财务自由,所以才会对家人的财富变动产生悲壮感和沧桑感。说来也是,除了沧桑以及用沧桑来泡妞,我还能为家里做啥呢?还不都是干瞪眼。
现在我就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了怎么从穷人变成富人。只要能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
- 巨大财富一夜之间全部失去,是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我为什么不觉得背井离乡有那么牛逼和悲壮 不要为失去的钱包而懊悔
猜你也喜欢:你有没有成长的“金刚钻”(自己的,校长,采访,机
你有没有成长的“金刚钻”(自己的,校长,采访,机会,时间) 作者:朱丽
“不懂就问”应该是上学时期老师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走进职场以后同样适用。很多企业愿意要上手快的毕业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沟通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小A,专业基础不是最好的,在随后的采写稿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少。她常常在稿件中加入主观感受,这无疑与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相违背,因为她的想法与领导不一致却又想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发生了很多的讨论机会。再比如,消息电头的不同写法,她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了选题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心得。
小A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便是她喜欢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花很多的时间去搜查资料。尽管撰写稿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容,但她还是会通过书本、网络或者周围的朋友、同学去请教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时间长了,无形中拓宽了她审视问题的思路;遇上集体讨论问题,大家经常能够听到她一些独到、创新的见解,视野广阔不拘泥于现有格局。
有时候一篇稿子很急,记者的“搜商”就变得极为重要,即在短时间内如何能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脸悠闲;即使是棘手的或从未触碰的选题,她也不会表现出忐忑,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
这也就是小A细腻的一面,她会把工作中发生的值得回味品读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在新闻报道中,捕捉细节来展现人物个性、事件主题思想,需要记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同时在采访中引导被采访对象展现出他本来的“模样”或者遮盖在事件下的原貌,这样的文章才会好看好读。
在工作中,谁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谁就是赢家。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与细腻,让领导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认可,又给下一次采访机会增加了筹码。这些机会是她的优秀工作成绩累积的结果,这就跟实习经历能够影响未来求职是一个道理。
去年两会,小A被指派去采访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委员,从主动要求接机到联系采访时间,都被朱校长一一婉拒。在两会驻地,她和工作人员几番“较量”后拿到了朱校长的房间号码。唯恐直接叩门打扰到他,打电话过去她又一次被拒绝,但默默等待的小A没有放弃,她坐在朱校长的门口开始偷听,并继续想办法。看到来送报纸的客房服务员,她便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上:“朱校长,您就让我进去采访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从客服手中抽出一份报纸贴上去,放到那沓报纸的最上面。
可以想象,最后,她成功了,并且问了朱校长4个“最后一个问题”,长聊了29分钟。
当梦想照进现实,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适时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进步。当然,人不是一剂药下去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可以改变性格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与自己斗,不断地给自己念“紧箍咒”。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让时间作出最公允的评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内功修好,要揽瓷器活儿,还得先有金刚钻! 猜你更喜欢:告别,您老一路走好!(老先生,的人,北大,精神,
告别,您老一路走好!(老先生,的人,北大,精神,让我们) 今天上午,我还伏一在案前,静静地,用心地品味着季羡林老先生的《忆往述怀》,那朴质而真挚的话语,生生感动着我的心灵。他像导师,教育着我,帮着我,启迪着我。
而刚才的一个消息,如迎头重击,顿时我昏天暗地,他老人家今天上午八时五十分左右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了。。。。。。
他,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会通12种语言。一生默默地做着研究,可谓是皓首穷经。我难过,不是因为他是大学者,大作家,大思想家,也不是因为他是北大的教授(季羡林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北大终身教授)。而是他的人格魅力,专研精神,对生命,对一切的诚恳认识与追求,使我深深感动。朗润圆,北大校园里的一个不气眼的小小角落。老先生住在里面十年如一日,每天的凌晨四点半,耄耋之年的他,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
为了查与“糖”有关的资料,残老鬓白的他在北大图书馆里,冒着四十的高温,把《四库全书》几乎查遍了。他的精神真的该使我们这些学习的人学习。
他老人的事,谁也不用多说,谁都明白!
我不懂梵文,印度文,更不知道国学历史,印度史。甚至,连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也是知道的少之又少,可以说,我和这些一点渊源也没有。但是,我读过老先生的书,从中,我对我的前路开始规划,对我人生开始思考,对我的生命开始觉悟。老先生的光亮,不仅仅局限于他的文化研究,而是他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剖析,感悟。他的坚韧,他的意志,他的精神是伟大的。我是因此而敬佩他。
哎!死者长已矣,人终归要在现实的空间化去。
我没什么好说的,只想呼起我们这些学子,让我好好奋斗,让我们的人生赋有意义。我们年轻,我们强壮,我们健康,我们精力旺盛,我们要做点什么,不能再等待,不能再盲目,再浪费时间。
也许,有人不会在意。有人会为他(她)们心中偶像的生病,结婚,生日,新作品,新歌曲而去关心!却不会关心一个学者。我只想说,季老先生的价值不是一个,两个,百个,千个所谓的歌星,偶像演员能代替的!
对他老人家的关注,敬佩,赞美,不需要我们是文人,只要我们是中国人!!!
若你还有点文化,还有点感悟,还有点精神,还有点情操,还有点思想,请把这篇日志,这个消息告诉,分享给你认识的每一个受过教育和正在受教育的人。。。。。
最后,让我们静静地为季老先生,为这位全中国的文化泰斗的逝世,默哀!!!
(从广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他们这些伟大作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学生。文才甚差,不敢班门弄斧,这篇日志只是为了纪念季羡林先生。)
2009年7月11日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