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羡慕别人,不如珍惜自己
周末,很意外接到星的电话,邀我礼拜天去她家小聚。
说实话有些犹豫。
星是我在杂志社工作时关系亲密的同事,我们曾经一起工作一起吃零食一起在服装一条街淘衣服,为一条牛仔裤与商贩讨价还价。只是星比我好运,嫁得一位成功的商人,生活在转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了私家车和临湖的别墅,辞掉了工作,在家做起悠闲的全职太太。
而我,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两口子每日里朝九晚五兢兢业业,换回的不过是每月区区几千元,要吃饭穿衣要抚养孩子要照顾老人,在物价飞涨的现在,捉襟见肘的时候是常有的,看看星,想想自己,一对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似乎也被不同的生活际遇割开了。不是不嫉妒的,可是嫉妒又能怎样?所以面对星诚恳的邀请,我不知如何面对,现如今我们在一起还能说什么呢?说我柴米油盐精打细算的生活?这些,置身于临湖别墅里的星如何能体会?既然没有可以引起我们共鸣的话题,那么我的赴约,就是欣赏她的幸福了,可是如果不赴约,反倒显出我的小气和在意,那也是我不愿意让星感觉到的,电话里我和星故作轻松地开玩笑: “我一定去!好好看看你的幸福生活,这对我的心理素质可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喔!”
星的家,一如我想象中的宽敞和奢华,有专门的用人和厨师,餐桌上各种各样的菜肴,有些竟是我未曾尝过的。星将一盘“宫保鸡丁”摆到我面前,“喏,记得你最爱吃这个,特地让厨师给你做的。”难为她能记得这么清楚,一盘普通的“宫保鸡丁”在一桌子精致的菜肴中,显得很突兀,就像我置身于星华丽的家中,显得那么寒酸。
餐桌旁用人侍立,我和星没有空间可以说一说各自婚后的情形,直到吃完饭,星才迫不及待地将我拉进书房,我们终于可以回到以往的同事时光,在沙发里盘腿而坐,放松地聊天。我对星由衷地说:“真羡慕你,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是我们过去的同事里生活得最好的一个。”星深深地看着我,良久,一脸的感慨,她说: “你知不知道?其实我也挺羡慕你的呀!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上这么有成绩,老公很爱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我虽然在经济上比你富有,可是有什么意思?钱再多,买不来快乐也买不来充实,人能用的也就那么多,我每天待在家里,老公生意很忙,要让他像个普通丈夫那样陪着我是不可能的,我一个人守着这么大的房子,无所事事无聊至极,一天一天,每一天都是那么难挨,有时候我觉得这样活着和等死有什么区别啊?”
我大大的惊异了。我一直羡慕着的人竟也羡慕着我?可是仔细想想,星的感受,也是真切的吧!
突然想起曾经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伊特曾是埃及的一位政府高官,34岁就做了副市长,前程可谓一片灿烂,可是就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主管的城市却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于是他被免职,那年他37岁。离官退位后,萨伊特回到乡村,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他在自家菜园里种菜、施肥、捉虫,没事的时候,他就走村串巷,收集一些民间陶器作为自己的爱好。很多人为萨伊特惋惜,可是他却自得其乐,不怀念往日的富贵,更不去羡慕过去那些朋友的奢侈生活。(励志名言 https://www.txax.net)由于他的知识和才能,他很快就在收藏上有了很大成就,竟然收集到了几十件世界顶级的民间珍宝。有人问萨伊特:你怎么会在收藏上有这么大的成就?他说:“因为我过得十分简单,从不盲从地去羡慕别人,清静的生活让我可以一心一意地鉴别陶器。”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让萨伊特不但摆脱了烦恼,也把收藏做到了罕见的顶端——生活中常常造成我们困扰让我们感到不安的,往往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模式。
记得最初看到这个故事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相反认为那都是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在说一些自以为是的感悟吧,可是面对星,面对星的感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犯一个错误。
生活,恰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许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正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芸芸众生,都是互相羡慕来羡慕去:单身的羡慕已婚的幸福和温馨,已婚的羡慕单身的自由与潇洒;年轻的羡慕年老的悠闲和阅历,年老的羡慕年轻的青春与活力;名人羡慕普通人的自在和家常,普通人羡慕名人的名气与成功……
是这样的,我们总是为美玉微瑕而耿耿于怀,却总是忽略了尽管美玉微瑕,但那毕竟是一块美玉啊!就像我们总是拿自己生活中不甚圆满的部分去和别人比较,却没有发现或者说习惯忽略了那更多的圆满的部分。总是羡慕别人的代价,常常就是失去自己的悠然与平衡,变成一个心里充满了怨气和自怜的不可爱的人,而其实,别人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幸福无忧,终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差不多吧,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从星的家里回来,已是夜晚,远远看见家里的窗户透着熟悉的灯光在守候我,门开处,是丈夫温和的笑脸和递过来的冰镇的绿豆汤,“渴了吧?喝点儿绿豆汤,放了冰糖的。”接过来饮一口,清凉的感觉沁入心脾。我在心里悄悄地告诉自己:从今天起,我不再羡慕任何人,我要用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知足者从容,知足者常乐。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我要加倍珍惜自已] [励志文章:只做最容易成功的事]
猜你也喜欢:22岁掘得第一桶金 20多万(饲料
22岁掘得第一桶金 20多万(饲料,都在,企业,济南,原料)
清清瘦瘦,说话时夹杂着古诗词,这是张祥峰的印象切片。很难想象,这个1976年出生,属龙的28岁年轻人,却拥有几百万的身价,而且正计划着把经营的植物蛋白产业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除了事业,我没什么爱好,惟一让我睡不着觉的就是企业不够大不够强,我一直寻求期待好项目、好机遇的出现。”张祥峰直言不讳。
1995年,19岁,张祥峰从山东畜牧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兽药厂跑业务。刚开始的艰难和对社会的一无所知可想而知,“初入社会,请客户吃饭都不知道上哪个饭店,”张祥峰有些半开玩笑地回忆。
那时主要的业务在大西北,‘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出差就是几个月,一年在济南呆不了几个礼拜。有一次不到20天跑了2万多公里,对于当时跑业务的艰辛,他记忆犹新:从济南到呼和浩特、到成都、到乌鲁木齐、到厦门等。每天都在路上,每天都在辗转,每天都要接触陌生的客户,“那时靠的是毅力和不怕辛劳。”
付出和汗水是成正比的。经过三年多的砺练,到了1998年,他终于掘到了第一桶金:20多万。“那时,每个月收入都比较可观”,回忆那段披星戴月的日子,张至今还感自豪。
我喜欢看中国富豪榜,当年刘永好、张宏伟印象最深刻,张回忆说,“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正是这些富豪的财富、经历以及故事给了张创业的激励。1998年年底,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了第一次掘金的地方,倾囊而出20多万的原始积累与济宁一家企业开始了六年的合作。
困难时,挺一挺就能过去
我们供货的厂家是饲料企业,制造饲料需要几十种原料,我们负责生产和供应原料中的植物蛋白等十多种原料,张和他的伙伴选择了农业和饲料产业结合点的半成品加工,这让他们的定位标新立异。当时难度最大的就是产品的市场推广。为了和东北的一家大型饲料企业合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张祥峰远赴东北七八次。
猜你更喜欢:“借”贪腐(万元,借款,受贿,借条
“借”贪腐(万元,借款,受贿,借条,借贷)
借,本是一种正常经济往来,民间有借款,银行有借贷,企业有借支……时下,却成了一些官员贪腐的新套路。《?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披露的官员以借为名、行贿受贿的“借”贪腐案件屡见不鲜。
以借款之名,行受贿之实。借,一旦被权力控制,便会生发受贿犯罪。一些贪官收受贿赂时,为让腐败行为听上去“合理”,常寻找各种理由,为其披上合法外衣,借钱受贿就是一种。
某国有医院药房主任陈某与苏某原系同事关系,彼此并不熟悉。苏某下海经商后,为向医院多推销自己代理的药品,给陈某送了8 万元,陈担心被查处,便将这笔钱说成借款,于次日出具了借条,借期五年。
侦查机关调查发现,陈某还陆续向另外多名药商“借”了共计70 万元,均在借款后出了借条,借期未满。陈某将上述借款先后用于投资,非法获取利10万余元,还在某大城市购买一套商品房。
把受贿说成向请托人借款,违法犯罪就成了平等主体间的民事行为,不追究法律责任。出资投资,依法获取适当收益,获取收益后返还借款本金,也不应认定为受贿。
于是,贪官便以借为名,钻法律空子,干扰调查视线,躲避法纪制裁。组织来查时,就说钱是借的还没还,被借款人有“借条”为证。乍一听好像不是受贿,细一想便会发现,借钱给官员的“债主”,不是觊觎官员手中权力的商人,就是已经占到权力“便宜”的业者,“借条”不过是权钱交易的遮羞布。
假象都以付出为代价,贪腐无论怎样伪装,都难逃法网。
有事为借,无事即贪。名为借取,实为占有,是官员一个自以为左右逢源的贪腐手段,“无事”就占为己有,败露便成为逃避法律制裁的“救命稻草”。法院审理查明,湖南省张家界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程丹峰,利用岳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的影响力,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收受财物共计人民币947.6万元,港币10万元。苏荣被立案调查后,程丹峰将200万元退给了行贿人廖某某,并与其约定,如果来调查就说是借款,我已经归还。最终,程丹峰的“借款”之说被法院驳回,认定其是“将受贿款说成借款以达到逃避惩罚的目的”。
西部某省地级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胡某某落马后,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其辩护人提出,当事人在案发前已向请托人陈某某出具其代为支付的购房款117.7327万元借条,二人之间的借贷行为不应被认定为受贿犯罪。实际上,胡某某除向陈某某借款购房外,还先后五次以借款名义收受徐某送的人民币共13万元。
利用权力,放贷获利。时下,在涉腐官员参与下,不仅借贷领域乱象丛生,公款还成了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2017年,江西九江市纪检部门披露的多起领导干部违规借贷案例,就揭示了权力操控下的借贷犯罪。
瑞昌市教体局校建办干部刘仕芬先后向承建校建工程的个体老板华某放贷13万元,利息按月息2分计算,华某先后还给刘仕芬本息17万元;武宁县教体局副局长余平在担任新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从沙田村、黄?村分别挪用130万元和200万元,借给他人从事盈利活动,自己从中收受他人贿赂2.4万元。
借像一架X光机,透视出了贪腐官员内心深处隐秘的犯罪。在“借”贪腐新套路背后,是复杂的官商勾结、公权力失范和公共权威与公信力的严重透支。(文?墨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