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现场
喜欢逛文博机构、古玩店的人,对“上海文物商店”肯定不陌生,或是来此参加民间收藏文物免费鉴定咨询,或是慕名而来选购藏品。
今年,上海文物商店首次自主将收藏以展览形式对外展示,而这举措在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中也属首例。
所以,来聊聊这个只展了2天的展览:“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
展厅现场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展览?#
上海文物商店的藏品有多么受欢迎?上海文物商店是目前公认的,国内国有文物经营单位藏品最好、最多的单位之一。每一次对外展销,都引得诸多古玩爱好者趋之若鹜。
它的藏品主要来自民间收购,还有很重要一部分来自解放前后沪上大金融家资本家以及藏家的收藏。
就连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里根女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夫妇等都曾慕名造访或选购商品。
以近期来说,在2020年5月5日,上海市政府联合全市相关购物平台,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举办了“五五购物节”。上海文物商店积极响应此次活动,对各个门类的商品推出了折扣优惠。
朋友圈里,上海文物商店排队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天的凌晨,上海文物商店的门口便开始有藏友排队。据媒体报道当时的场面,“这架势不逊于当年抢购股票认购证、排队买房摇号和80年代集邮疯狂的时代。”
最后,上海文物商店当天销售各类文物艺术品800多件,成交165万元。
2020·全国国有文物商店艺术品交流会现场
而于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同期举办的,2020·全国国有文物商店艺术品交流会,场面也是如此。凌晨5点,排队的人群便已绕过几个弯。
大家之所以对上海文物商店如此信任并感兴趣,离不开其百年历史底蕴。
上海文物商店
1921年,中国古物商场于在广东路成立,后在1932年增设了上海古玩市场。1956年,两个市场合并为公私合营的“上海市古玩市场”。之后上海市古玩市场曾一度停业,几经变迁,于1978年恢复经营,并更名为“上海文物商店”。
虽然以此推断,明年(2021年)上海文物商店才迎来百年,但上海文物商店的雏形其实始建于光绪年间,那时便有了茶楼市场的摊商。
展厅现场
而介绍这么多,也是为突出本次“江海琳琅”展品的历史背景。展示的70件展品是从其逾200万件收藏规模中遴选而出,分为绘画、瓷器、玉器、杂项四个部分,其中包括近20年首次亮相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巨制《兰亭图轴》,还有黄宾虹《山行图轴》、徐悲鸿《双奔马图轴》、吴湖帆《临郭熙幽谷图轴》、张大千《竹溪觅句图轴》等名家力作,均为首次展出。
如果你没赶上这次展览,也不必遗憾。上海文物商店将为此次展览出版图录,在今年年底亮相。
#借由此展,对话上海文物商店总经理赵婧#
雅昌艺术网:上海文物商店为什么会尝试举办藏品展?
谢稚柳题《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览》
赵婧:本次展厅进门处的《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览》,是谢稚柳先生在90年代为上海文物商店题。但至于当时是我们准备办展,还是已经办展的背景下题词,已无从考证,但契合了本次展览。
我们一直说上海文物商店是百年老店,并不单指民国10年的概念,而是追溯到光绪年间。即使以1921年来推算,今年上海文物商店也虚岁100岁。
对上海来说,广东路的地位很重要。100年前广东路因靠近外滩,很多外国商船停在此。上海开埠后,大量洋庄生意也落地广东路。我们想对百年历史致敬,对上海文物商店的百年文物经营理念致敬,对传统进行回顾,因此策划了此次展览。
另外,国有文物商店除恪守以商养藏外,还肩负公益职能。我们向博物馆承担社会文物的输送,同时也有义务为公众加强艺术品教育、普及、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能。
大家日常看展会偏向于去文博机构,其实我们这次的展品也具有专业性。希望通过展览的方式告诉公众,上海文物商店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承。
展厅绘画区现场
雅昌艺术网:我们这次有很多首次亮相的藏品,所以文物商店其实也有商品不售卖?
赵婧:大家会觉得国有文物商店库存里的藏品都是商品,不是藏品,这是对国有文物商店认识的误区。国有文物商店不仅是国有文物的经营单位,我们也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一些重要商品会纳入我们的藏品,是不销售的。
例如80年代初,上海文物商店老经理从藏家手上,以当时2000-3000元征集到傅抱石《兰亭图轴》,然后一直存放在库房。还有一件吴湖帆的《临郭熙幽谷图》,是张大千拿《幽谷图》真迹到吴湖帆家里,吴湖帆根据原作临摹而成,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这么多年来,藏品收藏后少有对公众宣传的机会,我们就想借此机会拿出来,对文物进行大众普及。
当然,上海文物商店始终面向全国博物馆,履行文物征集、文物输送的职能。目前我们已输送的文物数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雅昌艺术网:上海文物商店有逾200万件藏品,这次展览为什么会选择绘画、瓷器、玉器、杂项四个门类?最终展出的70件作品如何筛选而出?
赵婧:上海文物商店为普及文物知识,提升收藏者的鉴赏水平,出版过诸多本专著,从80年代的《海上名画》及续集、90年代的《清代瓷器赏鉴》,还有《中国扇面珍赏》、《中国玉器赏鉴》、《明清古玩真赏》、《近现代名家篆刻》《名家楹联精品集》等。
在此基础上,本次展览选择的四个门类,是对我们整个收藏体系中的精品进行选题性梳理,来挖掘藏品背后的内涵,加强公众的教育。
展厅绘画区现场
绘画上以海派绘画为主,如开埠后的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老一辈海派艺术家均有罗列,也有三吴一冯、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吴湖帆等题材各具特色、艺术风格各有千秋的海派绘画......当然还有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首次亮相的作品。
展厅瓷器区现场
瓷器选择了清三代从明崇祯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10余件精品。因为这时期是中国瓷器制造史的高峰,烧制技术炉火纯青,创烧出许多新品种,名品迭出。展品上搭配了不同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讲述了中国瓷器从明末清初的转变期,到清代高峰期的发展。其中重量级的有《清乾隆 景德镇窑仿汝釉出戟花觚(一对)》、《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等。
展厅玉器区现场
玉器部分以玉器的发展史为脉络,用20余件代表性玉器将史前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辽金,至元明清进行比较完整的梳理。
展厅杂项区现场
杂项部分精挑不同工艺和材质的明清两朝藏品,涉及竹、木、石、漆、金属器等,每款均工艺精湛,或为名家遗珍,如《清 黄杨木雕云龙镶玉熊纸镇》、《清 沈存周制瓜形锡砚滴》......
雅昌艺术网:收藏的这些藏品都是如何征集过来的?
赵婧:解放后国家特许批准了几家具有文物经营资质的单位,上海文物商店就是其中之一。大量的器物都是经历了中国的时代变迁,我们上海文物商店的功能就是对社会流散文物进行征集,再向博物馆输送或自藏。
要卖就卖给文物商店是当时很普遍的现象,当时老百姓将家用瓷器、收藏的古玩拿到上海文物商店进行收购,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收藏的高峰期。当时最多的门类是瓷器、玉器。
这些年来,我们对文物的征集从未停止过,我们也会对信誉比较好、拍卖体系自成风格的国内外重要拍卖公司进行参拍。例如2012年,我们曾从伦敦苏富比拍入一件《清 太平有象瓶形玉砚》的玉雕,玉质、工艺、年份都非常好。
此外,我们也与各个博物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博物馆会给我们提供征集意向清单。而我们自身藏品,也会根据库存结构有的放矢的征集。
展厅现场
雅昌艺术网:对于这些藏品,上海文物商店如何管理、梳理?
赵婧:我们有一个分类清晰、内控体系完善的库房,对藏品进行不同门类的严格保管。
在公众号上,我们也会不定期发布藏品的介绍。除此之外,上海文物商店有出版专著的传统,因本次展期短,今年我们会根据这次藏品展,对展出文物集结出版,以出版著作的方式固定下来,以便更好向公众展现。
雅昌艺术网:好的,谢谢您的回答!
在图录出版之前,我们提前欣赏下本次部分藏品:
#本次展览部分重点展品#
(以下内容由上海文物商店提供)
绘画
傅抱石 兰亭图
壬午(1942)作
设色纸本 纵113厘米 横90厘米
款识:壬午立冬,新喻傅抱石制。
钤印:抱石(白文)、抱石入蜀后作(朱文)、抱石斋(朱文)
题签:兰亭图,壬午初冬抱石自署。钤印:抱石(朱文)
上海文物商店藏
傅抱石先生自署题签的《兰亭图》是其金刚坡时期的宏图巨制,依此文而创作,赋予兰亭雅集流觞赋诗新的意境,也是其人物画与山水画互为映衬之代表作。
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先生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此图作于壬午(1942)年。是年10月,傅抱石“壬午个展”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举办,取得空前成功,轰动山城。石涛所谓“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在傅抱石先生身上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在饱览巴蜀山水的苍茫雄奇,坐观烟笼雾锁、茂郁野莽中,他纵情笔墨,灵感与激情迸发,以硬笔散锋的纵横笔势,创造出挥洒自如的“抱石皴”来表现山水的笔墨语言,推陈出新的意义与影响都极其深远。
作品创作的题材、描绘的对象,也寄寓了傅抱石先生自己的情感,与描绘对象之间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艺术效应,并为中国人物画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新风貌。
徐悲鸿 双奔马图
壬午(1942年)作
设色纸本 纵65.5 厘米 横48.5厘米
款识:葵卿先生哂正 壬午冬日 悲鸿
钤印:徐悲鸿(白)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幅《双奔马图》作于1942年,此时的徐悲鸿已将中西方绘画观念融会贯通,真正开始以中国笔墨参以西方造型,既客观写实又气韵生动,笔下雄健墨马俨然成了人格化的象征。
这件作品独具特色之处有二,以前后飞骏布局为其一。前马作为主体,气势雄壮,飞驰又作回首状;后马虽远小,却依然细节倍至,作奋起奔腾状。此般布局,使画面轻重和谐,又表现出空间纵深感,如同在咫尺纸张中包容茫茫草原,宇宙天目。前马飞驰似要脱画而出,又惊鸿回首,回望同伴,不离画中。画中天地与现实宇宙难舍难分,在气贯长虹的气势与恣肆遒劲的姿态间达到平衡。
将黑白笔墨与设色写实融合则为此画特色之二。徐悲鸿批判一些因循守旧的中国画缺乏对形态与色彩的感受力,所以他孜孜以求传统与西方的交融,在其中构建出一方两全其美的笔墨天地。
194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年,徐悲鸿于昆明举办画展,将全部收入捐献劳军,后又返回重庆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备中国美术学院,此幅《双奔马图》应当作于此时期。
吴湖帆 《临郭熙幽谷图》
癸酉(1933)作
设色纸本
纵145.5厘米 横53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幽谷图》是北宋画家郭熙所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安岐收藏《墨缘汇观》定为无上神品。
《丑簃日记》1933年正月记载:“大千携示郭河阳《幽谷图》绢本真迹,笔墨生动,百读不厌,载入安仪周《墨缘汇观》中,今在庐山蔡金台家。”
此《临郭熙幽谷图》正是吴湖帆仔细品鉴后对本临摹所作。此幅尺寸略小于原作,构图别致,以俯视深远来取全景。图中山岩层叠峻险,寒林屹立,山涧清泉涌出,山石以淡墨勾勒加以皴染,笔致松秀清润,老树枯枝则出以浓墨,略加烘染。然更妙处在于将石青、石绿点缀山谷丛林间,墨与色叠加、穿插,浑然天成,使氤氲的画面更显厚重,具有独特的笔墨趣味和古韵。可谓吴湖帆先生潜心摹古之佳作。
谢稚柳 《山林晴色图》
乙亥(1995)作
设色纸本
纵125.5厘米 横228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山林晴色图》是谢稚柳先生的旧作,于乙亥(1995年)稍加润色并题之。
此巨屏山水,画面气势磅礴,层次显豁而又一体连贯,山峦中瀑布由远及近涌落如练,连勾带皴绘出山体之形态。谢老晚年尤好以石青石绿敷染,杂以浅绛坡石,营造出苍茫深邃的空间感。
而近处丛林蓊郁,云气氤氲,落笔苍润浑厚。屋宇楼阁以界画作之,青瓦朱墙艳而不浮,错落有致。虽为阔幅而能浑然一体,笔墨遒劲,收放有致,可见其驾驭之功力,可叹其大家之风范。
张大千《竹溪觅句图》
乙酉(1945)作
设色纸本
纵132厘米 横51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竹溪觅句图》作于1945年,融大风、大涤两家之笔意。
时张大千敦煌之行后,画风更趋成熟沉着,是其人物画成就最高的时期。此幅描绘在溪边凝神静思的儒雅高士,眉目刻画精到细腻,衣袂飘飘,线条流畅空灵,在飘逸中蕴涵轻重、疾迟、虚实、浓淡的微妙变化。
面部以淡赭平涂,设色温润,坡石以简笔勾出,亦以淡赭渲染呼应,而溪边草丛、劲挺幽竹,则以写意的墨笔出之,浓淡虚实,交叠穿插,极富层次笔力。整幅画面意境隽永,犹存大风、大涤子隐逸画家之意韵,而高士则象征大千本人,亦是其向往桃源隐逸的情思寄托。
任伯年 《仙人图》
乙未(1895)作
设色纸本
纵131.5厘米 横61.5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图绘老少男女两人并行而立。老者苍髯皓首,面部施以渲染,浓淡相宜,表情生动;以白粉淡墨勾勒眉须,精神矍铄;头戴方巾身着赭色短袍,淡墨所写腰带前后摆动,扼腕执团扇于胸前,缓步前行,尽显仙风道骨。后方紧跟一女子,神情专注,目视前方,朱砂轻点朱唇与发髻头绳交相辉映,双手持藤杖,杖端花篮所盛瑶花琪草微微探出肩头。整幅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色彩自然清润,乃任伯年人物作品之晚年力作。
江寒汀《名花珍禽四屏》
壬午(1942)作
设色纸本
纵137厘米 横33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江寒汀以花鸟画闻名于海上画坛,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
此《名花珍禽》四屏条,分别绘四季景象依时序展开。春日紫藤盛放,鹦鹉喧嚣嬉戏,可谓春意盎然;夏日硕桃压枝,八哥悠闲,红花漫天,画外人、画内鸟,已然恍惚;转到金秋,青竹繁茂,鹌鹑觅食;至冬日,天地一色,唯山茶不畏严寒,雪地中有五彩鸳鸯冷眼观世。通观四屏,敷色明丽,笔致生动,静中有动,虚实相间,呈现出江寒汀娴熟的笔墨技巧和状物之精妙。书法题款落笔冷隽,蹊径别开绝俗,隐见虚谷遗意。
张大壮 《鹦鹉戏蝶图》
辛卯(1951)作
设色纸本
纵92.5厘米 横28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张大壮的花鸟画取法恽南田,将“没骨”绘画艺术创造性发挥运用,从 “没骨渲染”发展成“没骨点染”,又至“没骨写意”,被誉为“今之恽南田”。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并称为海派花鸟画“四大名旦”。
此《鹦鹉戏蝶图》构图取倒垂之势,折枝的桃花和稀疏的垂柳以没骨法出之,桃花朵朵,柳叶婀娜,用笔轻盈飘逸,得南田之神韵。一红唇鹦鹉,飞身而下奋力扑蝶,姿态生动逼真,兼工带写,羽翼蓬松,翩翩墨蝶逐花而舞,浓勾淡染,栩栩如生,颇得新罗疏朗灵动之趣。此画面神韵、趣味盎然,赋色妍丽清新,堪称张大壮中年笔墨成熟之佳作。
瓷器
清乾隆 仿汝釉出戟花觚(一对)
高16.8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喇叭口,细长颈,圆鼓腹,足径外撇,觚身有四组出戟装饰,足内凹呈浅圈足,形制庄重古朴。胎体略显厚重,圈足露胎处上酱褐色护胎釉。通体施仿汝灰青色釉,色泽清亮肥润。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康、雍、乾三朝帝王皆嗜好古物,乾隆帝尤好之,花觚是他十分喜爱的陈设瓷。乾隆朝花觚的器型既有忠实于青铜器原形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古铜彩花觚,也有形制简洁的器物,本品器型即摹自南宋官窑青瓷出戟花觚。
宋代汝窑以其温润如玉的淡天青色釉而闻名于世,冠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有“汝窑为魁”之说。汝窑可细分为有开片和无开片两个层次,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记载:“汝窑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他认为不开片的汝窑比有开片的更好。明代宣德朝,景德镇官窑开始仿制汝瓷,都有开片,其后绝烧。雍正帝品味精雅,于汝窑素雅之美甚为钦慕,命督陶官唐英仿制,品质远在宣德朝之上。乾隆帝即位后,对汝窑也颇为钟爱,继续命唐英督烧。雍、乾二朝的仿汝釉,遵循前人审定的品级,刻意烧制出有开片和无开片两种釉面效果,在烧造釉色工艺上真正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有开片者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无开片者称为“仿铜骨无纹汝釉”。本品无开片,为“仿铜骨无纹汝釉”。
此类仿汝釉出戟花觚,创烧于雍正朝,乾隆朝续烧,嘉庆朝开始不再烧造。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二年“七月初五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毛团交……汝釉飞脊花觚一件,……传旨:磁器七件,俱各配一座,……钦此。”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汝釉蜚戟花觚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证明此类仿汝釉出戟花觚于清宫是为陈设而制,并有“汝釉飞脊花觚”及“汝釉蜚戟花觚”之名称。
雍正朝仿汝釉出戟花觚存世极少,检索博物馆典藏资料,仅见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例,有开片。乾隆朝仿汝釉出戟花觚存世也很少,检索公私典藏资料,共见十多例,大多有开片,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对,暂得楼胡惠春先生旧藏一对,瑞士玫茵堂旧藏一件。而如本品乾隆朝无开片者较为罕见。
此对乾隆朝仿汝釉出戟花觚,器型俊秀挺拔,釉色幽隽淡雅,实为乾隆官窑仿汝器翘楚之作。
清雍正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高11厘米,口径15.5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件高足杯敞口微外撇,薄唇,斜壁,深腹,高足中空,足内窄边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整器胎体略厚,形制规整,内外通体施白釉,釉面细腻洁白、白中微闪青,杯内光素无纹,杯外腹部用釉里红装饰了三条鳜鱼(即“桂鱼”)。鳜鱼的形象是以中国传统写意画方式表现的,三鱼同向游弋,红白二色相映成趣,寓意“富贵有余”,生动展示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境。值得一提的是,清人唐英《陶成纪事》里称“三鱼、三果、三芝、五福四种”为“仿宣窑宝烧”,通过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使得鱼纹微凸,如同镶嵌的红宝石,有立体游动之感,尤显珍贵。整件器物虽仿明宣德产品而成,但形制细部仍带有本朝特征。
釉里红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釉下彩。由于氧化铜的发色对烧成气氛、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釉里红瓷器的烧造难度很大,常常产生“飞红”的效果,成品率较低。釉里红最早在元代景德镇窑出现,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盛极一时,但发色仍不够纯正,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的特征,即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釉里红则较为罕见,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器烧造颇为成功,以釉里红三鱼纹或三果纹最负盛名。
宣德以后,釉里红瓷器的烧造趋于衰落,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恢复明代早期水平,发色比明代还有所提高,并成功创烧釉里三色、釉里红加彩等新品种。雍正、乾隆时期是釉里红瓷器烧造得最为成功的时期,其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烧造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通常所谓的釉里红瓷器主要有四种:一是线绘釉里红,即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线条,形成白地衬托红色图案;二是以铜红彩涂抹图案以外的隙地,形成红底白花,亦称“釉里红拔白”;三是以铜红料在器身上随意涂抹,形成不规则的红色斑块;四是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这件高足杯即属此类,主要在瓷器的局部装饰三鱼、三果等纹饰;上述前三种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第四种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
清康熙 景德镇窑黄釉暗刻云龙纹菊瓣盘
直径15.8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造型呈盛开的菊花状,菊瓣棱线坚韧有力,花瓣口,口沿外撇,浅腹,浅圈足,盘心暗刻云龙纹,围以“万寿齐天”四字暗刻篆书,底部书写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通体施黄釉,釉色深沉,釉汁莹润,体现出康熙黄釉秀雅精纯的时代特征。
菊瓣盘,因盘身似盛开的菊花形状,故得名。出现于宋代,在宋代哥窑、金代定窑、元代龙泉窑均有烧造,在明清两朝继续烧制,尤以康熙、雍正朝最为盛行,有粉彩和单色釉产品。
黄釉根据着色剂的不同,可以分成铁黄釉和锑黄釉两类。铁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作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分成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两种。低温黄釉在唐三彩及宋三彩的陶器上已有使用,高温黄釉在唐代的寿州窑、曲阳窑、长沙窑等都有烧制。但是瓷器上纯正的铁黄釉,则出现在明代初期,是在低温中烧成的。锑黄釉是以适量的锑、锡作为着色剂,在低温中烧成。因锑和锡等金属矿物质最早是从西洋进口的,故又有“西洋黄”之称。锑黄釉在清代康熙年间出现。在清代,铁黄釉的烧造以康熙朝最为成功,锑黄釉的烧造以雍正朝最为典型。
从清代《国朝宫史》的记载来看,黄釉瓷器是清代宫廷的专用器物,“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其中,内外皆施黄釉的盘、碗、碟为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专用,内白釉外黄釉的盘、碗、碟为皇贵妃专用,皇贵妃以下的贵妃、妃只能用黄地绿彩的盘、碗、碟,嫔只能用蓝地黄彩的盘、碗、碟,地位更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所用的盘、碗、碟则与“黄”无缘,黄釉的霸道和尊贵由此可见一斑,简直是“瓷”中无敌。此外,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皇室成员所用的黄釉瓷器数量也有区别。
在清代,黄色是凌驾于一切颜色之上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颜色。黄釉瓷器不论是在宫廷的使用,还是在生产与运输以及次品的处理上都有着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不可僭越。
康熙黄釉的色泽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既有呈色淡雅娇嫩的,也有呈色浓重深沉的。产品分成两类,一类是模仿明代的造型,特别是仿明代弘治朝的器物,另一类则是清代的流行器物。流行暗刻纹饰,纹饰纤细生动。器物内外都施黄釉,圈足施透明釉,器底有青花款识。此盘属于后一类产品。
这件清康熙景德镇窑黄釉暗刻云龙纹菊瓣盘的造型典雅端庄,晶莹透澈,超凡脱俗,盘心暗刻云龙纹与“万寿齐天”四字,刻工娴熟流畅,所刻龙纹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数寸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难掩皇家气派,极有可能是景德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烧制的祝寿之器。
明崇祯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筒瓶
高43厘米, 口径14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敞口外撇,短颈溜肩,瓶身呈直筒状,平底,底部有明显的旋削痕。胎体致密细腻,釉色白中发青,青花发色鲜丽明快,青翠鲜艳,并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别有一番韵味。筒瓶,亦称“一统瓶”、“直筒瓶”或“象腿瓶”,因瓶身呈直筒状而得名,出现于明代晚期,由于寓意“江山一统”而盛行于明末清初。
崇祯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浙料与永乐宣德年间的“苏麻离青料”、成化年间的“平等青料”、正德年间的“石子青料”、嘉靖万历年间的“回青料”相比,在发色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浙料的发色浅淡,蓝中泛灰,烧造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们改进了浙料的提炼方式,由传统的“水选法”提升为“煅烧法”,提高了浙料的发色质量,呈现出蓝青色。
明末清初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云龙纹花觚
高41厘米, 口径18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造型呈敞口,直身,腹部鼓起,下部至底足外撇,无釉平底。器型端庄大方,古朴隽秀典雅,线条变化丰富。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图案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是云龙纹,中间是博古图,下段是福山寿海。画面生动,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红彩、绿彩和青花相得益彰,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花觚,亦称“蕉叶瓶”,是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陈设用瓷,上段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段是凤尾,用于插花与布置厅堂,出现于元代,流行于明清。
据考古发现,五彩瓷器最早出现在元代,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流行。有红彩、黄彩、绿彩、孔雀绿彩、褐彩等多种色彩,其中以红彩的运用最为突出,形成浓红艳绿、绚丽浓重的装饰特点。由于明代五彩没有蓝彩,故以釉下青花来表现蓝彩。清初五彩瓷器继续以传统的红彩、绿彩、黄彩、青花进行装饰,流行以两种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阴阳向背,装饰风格已经从明代偏重红彩,转向偏重绿彩。
清康熙 景德镇窑斗彩开光凤穿牡丹纹枕
长56厘米, 高18.5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器型较大,整体呈长方形,枕面颀长,中间微下凹,呈腰鼓状。枕的两侧为正方形,两边饰锦纹和回纹;腰鼓形枕身中间有接口,主题纹饰为开光“凤穿牡丹”图案。用绶带将开光的两角连接起来,绶带有结,结的两端饰“平升三级”图案和花卉纹。凤凰是百鸟之王,牡丹是百花之王,把牡丹和凤凰放在一起,构成“凤穿牡丹”图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优美情趣,而且象征着美好和富贵、光明和幸福。
此枕的珍贵之处在于:在制作过程中,集青花、素三彩、斗彩、镂空等多种工艺于一身,这在康熙斗彩器物中是极为少见的,并且彩料中无粉质感,这与雍正斗彩的彩料中含粉质感截然不同。
清康熙 景德镇窑素三彩菊石纹大盘
高5厘米, 直径32.5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造型呈敞口,弧腹,圈足,底部书写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盘形周正,胎体轻薄,盘内壁暗刻云龙纹,盘心以黄彩、绿彩、紫彩、黑彩等描绘出菊花和寿石,寓意“杞菊延年”。以黑彩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线,将菊花的饱满、寿石的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明净素雅。
这对清康熙景德镇窑素三彩菊石纹大盘的制作工艺,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施透明釉,然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刻云龙纹大盘。随后在大盘的表面用素三彩料描绘出纹饰,最后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产品烧成后,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素三彩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暗刻纹饰,可谓新颖别致,独具匠心。
清雍正 景德镇窑霁蓝釉白花莲池鱼藻纹碗
高8厘米, 口径17.2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碗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双圈款。造型呈撇口,折腰。腹部装饰有两道凸起的弦纹,内壁施白釉,外壁施宝石蓝釉,堆塑白色鱼藻纹,釉色浓艳,蓝白两色对比强烈。鲭鱼、鲌鱼、鲤鱼、鳜鱼悠闲地穿梭游弋于荷塘之内,间隙点缀浮萍,呈现出游鱼嬉戏之景。鱼眼以青花点出,形象生动。“鱼”与“余’同音,象征富裕、吉祥。鲭鱼、鲌鱼、鲤鱼、鳜鱼谐音“清白廉洁”。
此碗造型别致,制作工序复杂,先在素胎上堆塑出鱼藻纹,并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施宝石蓝釉烧制而成。此器最早出现于明代宣德年间,在清代雍正年间继续烧制。蓝地白花,亦称“蓝釉白花”,出现于元代,在明清两代流行。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典型的蓝地白花器物。
清乾隆 景德镇窑粉彩无量寿佛
高18.7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莲花宝座上端坐无量寿佛一尊,面相静穆慈祥,丰润和蔼,双腿盘坐,手捧火珠,显得端庄尊严。佛身绘饰多彩,面部、手、胸、脚均施金釉,金彩富丽堂皇,黄彩鲜艳明快,绿彩娇嫩亮丽,红彩妩媚诱人,诸彩荟萃,熠熠生辉。
无量寿佛,亦称“阿弥陀佛”或“无量光佛”,据佛经记载,无量寿佛曾经立下宏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对无量寿佛的信仰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尤为繁盛。
这尊佛像集泥塑、彩绘、敷色、烧瓷于一体,法相庄严,富贵奢华,具有典型的乾隆宫廷佛教造像艺术风格,是乾隆粉彩佛像的传世佳作。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将皇家宫廷的富贵典雅融入神秘高深的佛教艺术之中,以精湛的技艺呈现精致与华丽,突显满清皇室的雍容气度与虔诚之心。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唐英奉命烧造瓷塑佛像,始终无法烧成,于是乾隆皇帝下旨严厉斥责,“想是唐英不至诚……着他至诚烧造”,可见瓷塑佛像烧造的不易。
清 景德镇窑粉彩仿生荔枝
长6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器通体模仿刚刚采摘下来的荔枝形象,釉色娇翠欲滴,栩栩如生。
仿生瓷,亦称“象生瓷”,是乾隆时期的创新之作,充分利用粉彩的特点来模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各种动植物。虽然模仿造型、釉色、纹饰,但并非亦步亦趋,而是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装饰效果惟妙惟肖,其形态、质地、色泽与真品实物相对比,可谓是完全相同,有时甚至无法分辨出真伪。在制作工艺的复杂、奇巧、精致上,达到了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堪称鬼斧神工。
玉器
明 双鹿竹石玉笔架
长21厘米,高7.1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笔架,又称笔山、笔搁。主要用于架笔,有些形状紧凑,重心低的,还可以作为镇纸。玉质笔架大致分两类:一类仿自然奇石,一般呈山形,平底,上边碾磨出凹形置笔孔,用于搁笔;另一类雕动物、吉祥纹样,以赋予美好寓意。
此件玉笔架为青玉质,带黄皮以渲染整个画面。主体利用镂空透雕法,雕出太湖石的孔洞和造型,平底。石下两侧各琢有一双卧鹿,三角形眼,闭口,一大角后展,回首屈伏,臀部高突,饰以“米”字形纹,短尾下垂,两鹿于山石间遥相呼应,和谐对称。石洞旁以粗犷简练的刀法雕刻竹叶、兽石、灵芝,寓意“富贵长寿”。上端数处圆凹,可用于搁笔,也可作摆件文镇之用。
鹿在古代吉祥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代“四灵”中龙和麒麟都有鹿的特征,它不仅是长寿的象征,在古代还代表政权和帝位。自古以来,竹以宁折不弯被称为君子。竹谐音“祝”有祝福之意;又因竹之主干节节而生,被赋予了节节高升之意。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凌霜傲雪,寒冬腊月中仍能常青,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玉洁冰清,淡泊宁静的高尚品格。灵芝寓意吉祥、美好、长寿,称做“瑞征”或“庆云”,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与兽、石相结合有“富贵长寿”之意。
清 太平有象瓶形玉砚
长16厘米,宽11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玉砚相对于石砚出现得较晚,多流行于明清。形制多样,与同时期石砚类似,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风字形、蝉形、鸟形以及龙凤蕉叶随形砚、卧鹅形、瓶形砚等。除了石砚、玉砚,还有以玛瑙、水晶、翡翠等作为材质的砚台。
玉类砚材,质地光滑细腻,坚实,硬度高,不伤毫,但相较于石砚不发墨,多用来研磨朱砂以校书批注,亦作掭笔用,为案头赏玩之雅物。
此次展出的玉砚为白玉质,玉质温润,略带洒金皮。琢成扁瓶形,侈口、束颈、溜肩、鼓腹、长方圈足,砚体厚重。口沿、颈部与圈足同饰回字纹,上下呼应。颈部两侧各琢一象首作耳,中间刻锦地双螭纹,瓶口深挖成凹弧橄榄形砚池。瓶腹下凹为砚堂,背面浅浮雕一大象,瑞象呈站立状,神态祥和。古人常以“瓶”谐音“平”,寓意“太平有象,平安吉祥”。
几千年来,人们与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喜欢大象,崇拜大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如以象驮宝瓶为“太平有象”;以象驮插戟宝瓶为“太平吉祥”;以童骑象为“吉祥”;以象驮如意,或象鼻卷如意为“吉祥如意”。古人云“太平有象”,寓意“吉祥如意”和“出将入相”。
此玉砚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纹饰雕琢精细传神,为上等文房佳器。
唐 莲花 玉珠
高2.2厘米,宽3.2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玉呈青绿色,局部赭红沁。圆雕花瓣层叠紧抱的莲苞形,中间有上下通心孔,可用于穿系佩挂。唐代写实性植物花纹的流行开拓了古代玉器装饰题材新的空间。莲花象征着冰清玉洁、自由脱俗,佛教把莲花看作圣洁之花,在各种艺术品中均有表现,是传统的吉祥图案。此器造型浑厚,线条粗犷刚质,具唐代雕琢风格。
宋 玉孔雀
长6.8厘米,宽4.7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玉呈灰白色,局部黑褐色。扁平体,透雕一伏卧孔雀,回首曲颈,冠后仰,圆眼,口衔灵芝,一翅着地,另一翅抬举,长尾上扬。刻画细微,充满民间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动物形玉饰是古代玉器中的重要品类之一,主要指写实的肖生动物。隋唐以后肖生动物得到很大发展。而飞禽在宋代最为常见,其纤秀清丽的装饰风格既是弥漫两宋艺坛的时代风貌的折射,也是两宋花鸟画的影响所致。
金 秋山玉饰
长6.2厘米,宽3.9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玉呈青白色,局部留有赭黄色表皮。扁平长方形,透雕二鹿于山林中自由漫步、相互顾盼的情景,旁有灵芝、山石等。以玉之表皮来描摹秋天树叶变黄的天然状态,匠心独到,这种“俏色”手法为少数民族玉匠最擅采用的玉雕技艺之一。金代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再现春秋二季狩猎生活的“春水”、“秋山”题材的作品。金代统治者沿袭了辽人的狩猎习俗,并称之为“如春水”、“如秋山”。“秋山”玉不似“春水”玉那般剑拔弩张,而是刻画在深秋的柞树林中,几只鹿儿在悠闲地踱步,或顾盼,或饮水,有的表现熊、虎的形象,或伏卧,或行走,皆呈一派恬静平和的自然景象,令人体味不到些许的血腥气氛,而这种杀戮前的短暂宁静,是“秋山”玉区别于“春水”玉的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另具一种独特的意趣和韵味。
元 龙凤纹 玉带饰
长9.3厘米,宽7.9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白玉,扁平长方委角形。正面浮雕一穿花龙,回首曲颈,与其上一回首飞凤顾盼呼应,其间有一火珠,周围环绕荔枝丛叶。背面平素,四角各有一牛鼻形孔,可穿系于革带上。琢工用刀深峻,线条粗犷圆浑。龙凤纹为传统吉祥图案,寓龙凤呈祥之意。荔枝谐音有连理、吉利含义,故此器纹样富有对美好爱情的祈愿。
明 龙纹 玉带饰
长7.2厘米,宽5.2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白玉,扁平长方委角形。多层透雕,正面菱形开光内透雕一侧面龙,张牙舞爪,卷草环绕;开光周围,透雕“卍”字纹。背面平素,四角各有一牛鼻形孔,可穿系于革带上。此器系方銙之一,“卍”字符,武则天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广泛见于古今中外各种图案中,是传统吉祥观念的艺术体现。玉带在明代制作数量极大,且制度更严,规定只有皇帝、皇后、妃嫔、太子、亲王、郡王、公、侯、驸马、伯及一品官以上才能佩玉带。明代玉带定制为“三台”、“六桃”、“两辅弼”、“双䤩尾”、“七排方”,共二十块玉带板。装饰图案有云龙纹、狮纹、鹿纹、麒麟纹、花鸟纹、婴戏纹等。
杂项
清 黄杨木雕云龙镶玉熊纸镇
长26.5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纸镇质地为黄杨木,中间镶嵌一只白玉熊饰,雕镶结合的工艺,互为烘托,相得益彰。满工精刻的云龙纹,充分利用黄杨木坚韧细腻的特性,刀法委婉流畅。如意云头纹蒸腾舒卷,祥龙忽隐忽现穿梭其间,真所谓“风生云,云生龙”,云龙呼应相接,丝丝入扣。
纸镇中嵌入白玉熊饰,犹如一朵漂浮的白云,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体现出整器的高贵之气。“熊”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寓意能量、能力等,被古人视为神力的化身。从白玉熊的工艺特征来看,应早于此款纸镇,线条简洁,造型敦厚,不晚于明朝或更早。
纸镇为书斋画轩的必备文房之一,材质一般以各类硬木居多,诸如紫檀木,黄花梨,酸枝木,铁力木,楠木,鸡翅木等,兼以竹,铜,玉,石,瓷等,取材多样。除实用性外,精品佳作更侧重案头赏玩之功。由于常见的纸镇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纸镇并无固定形状,源于古代文人时常会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案头上把玩欣赏,因器物有一定重量,在赏玩的同时,也会信手用来压纸或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一种特定的文房用具——纸镇。
此款黄杨木雕云龙镶玉熊纸镇,以刻木之法呈琢玉之效,打磨精微,故包浆清澈,光洁柔和,无留分毫刀迹琢痕。所谓 “乾隆工”之誉毫不为过,足见其皇家风范,是此类器物中难得一见的上乘力作。
清 沈存周制瓜形锡砚滴
高9厘米,底径6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此砚滴呈瓜形,造型逼真。耸肩,束颈,鼓腹,瓜棱底中心略凹,盖钮为瓜蒂状,中空连管于砚滴内,底部阴刻“鹭雝”篆书款,字体古朴遒劲。通体打磨光滑无痕,足见沈氏锻锡技艺之高。
砚滴选用精细锡料打制而成,精巧压手,盈盈一握。由于年代久远,表面所泛的银灰色光泽,内敛含蓄,足堪玩味。器身刻有上下两段铭文,字体优雅,刀工流畅。上文曰“南亩携来种,桑阴任意栽。应知甘雨好,翠蔓蕊初开。丁酉上巳日,沈存周制,[存周]”。下文刻“泽润诗葩”篆书大字,并赋以“垂叶似碧,结实如金,书窗闲对,抱膝长吟”,落“竹居主人,鹭雝铭[竹][居]”款。丁酉年为顺治十四年,即1657年,此砚滴为其早期作品。
沈存周,字鹭雝,号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清初制锡名家,别号“沈锡”。据《耐冷谈诗话》载“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钱箨石诗集中载有《锡斗歌》,颇令人称赞。”
锡器因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特性而备受世人喜爱。沈存周所制锡器常加篆刻诗文,虽刻犹写,金石味浓厚。古人云:“沈存周凡雕镂诗句、姓氏、图印即世工书篆者不能过”,可见沈存周不仅是一位制锡高手,更是具有极高诗书造诣的文人,而且能将当时文人所推崇的审美意趣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 END -
找组织,你懂得~
雅昌艺术网官方社群3
已经进入1、2群的小伙伴无需重复进3群哦~
商 | 务 | 合 | 作
艺术头条App及电商平台 | 雅昌拍卖图录App及拍卖收藏 | 得艺Artplus电商平台 | 雅昌艺术图书 | 美术 | 艺术家服务中心 | 文博数字化
网友:徐征校:莲川木汐有些好奇的看向宇智波鼬,问道:“鼬,这里面是什么东西?”网友:刘储:觉得心头更加洞明。
网友:王橡:角都浑身透露着一种暗褐色,从水中浮现出来站在了水面之上,而飞段则是呲牙咧嘴的从水里浮出,挣扎着站在了水上,一脸疯狂的对早已经站在不远处水面上的莲川木汐叫嚷道:“刚才真的是太疼了,你这个混蛋我一定要杀了你!”
网友:王杨琳:他忙不迭的挣扎起身:“公子——公子?”
网友:黄惠净:尝试琢磨枪法。
网友:徐华甚: 自来也一脸无奈的听着肩膀上的深作仙人和志麻仙人吵吵嚷嚷的打嘴仗,突然产生了想要就这样回去的想法。
网友:罗昌琥:洗了个澡,换了衣服,便来到了大厅。
网友:于瑞研:大家都是拣着大的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