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比努力更聪明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而搏。职场发展不在于你能力有多强,不在于你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一个适合你的环境中生存。小智者借物,中智者借钱,大智者借人,超智者借势,聪明的人总是选择借势登场,选择和成功的人合作,选择追随巨人达成更大的目标。如华为、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等成功的企业造就了无数的社会英才,培育了大批的商界富豪,这就是选对池塘钓大鱼,因此选择肥沃的鱼塘,比你的钓技更重要。所以选择适合你的环境,找到你人生的伯乐觅,远比你选择努力显得更聪明。
2、机会比薪水更需要
世界第一领导力大师约翰麦斯威尔说:“抢夺机会就是在增加你的领导力”,因为,有志向的人需要的是机会,是机遇,是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一般人坐等机遇,聪明人抢抓机遇,睿智的人创造机遇,得到了机会就可以快速提高内职涯,内职涯决定外职涯,只要内职涯在提升,你的外职涯就会水涨船高。畅销书《凭什么升职》中美国最大保险公司——恒康公司的董事长大卫先生,他在分享成功的故事时告诉我们说,当领导说奖励他,并奖励他两个月奖金的时候,大卫是怎么选择的呢?大卫说:奖金你不给我行吗?老板就奇怪了,给奖金还不要?不要奖金是什么意思?大卫说我想要一份责任。什么什么项目要给我做,就等于奖励我了。一般上司八成都会达同意这种要求。平时要想干那个项目不行,老板给你钱换是可以的。先不提拔我,先不给我钱,要给我这样的机会。因为有了机会,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薪水还会没有吗?高明就在于此。因此,渴望成功的你应该认清当下机会才是你最迫切的需要。
猜你也喜欢:要适度地折磨自己(修行,自己的,折磨,娇气,中道)
要适度地折磨自己(修行,自己的,折磨,娇气,中道) 藏族有句俗语,“天底下有两种东西,不能让它舒适地闲着,需要反复适度地折磨,那就是房子和人体。”不管多好的房子,如果没人住,很快会“烂”掉。人体也是这样,你不用它,它很快就会出各种各样的毛病。
现代人大多很娇气:进屋子,冷暖气;上下楼,乘电梯;出了门,坐车子;肚子饿,下馆子。可是对身体养尊处优,百般呵护并不能让它健康无病,反倒是滋生了很多“富贵病”。大部分人都觉得生命还得靠“养”着,健康还是要“保”着,而“养”和“保”的方法很多是花钱让身体受折磨。按摩、针灸、拔火罐、艾灸等等,花着钱忍受着皮肉之苦,人们的心里却非常高兴,觉得身体的健康终于得到了保障,这就是人们奇怪的地方。大多数人平时都特别娇惯自己,别人斜眼瞪他一下,会不高兴;骂他一句,气又来了;打他一下,更是要跳起来。但是为了所谓的身体健康,却舍得花钱让别人折磨自己。
当日子好过了,天天享受,富贵病也就越来越多,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等等疾病,年纪轻轻二三十岁就得了;很多年轻人,心灵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忧郁症、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拍桌子骂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打杀杀的也有不少,只能听他的,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等等。
现在不仅有更年期不适症状、还有“更年期提前”的说法。从心理上来说,以前的工人、农民都把时间投入到劳动上,哪有时间发脾气?哪有时间更年期不适?更不要说更年期提前了。为什么会各种不舒服?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如果心里经常存储不干净的东西,内在一直囤积,外在又一直伪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情绪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娇气病。
在娇气的环境里,你娇气地爱护自己,娇气病就来了。你不折磨自己的臭皮囊,总会有机会和方式折磨它,自己造作的业力总会成熟的,不成熟在自己身上,会成熟在哪里?佛教徒通过做大礼拜的方式,磨炼自己的身体,按传承仪轨观想、修持,达到净化自己身口意的目的,外人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对佛弟子来说,却是非常殊胜的修行方法。
对于人世间有漏的福报,我们还必须好好思考,身体是修行的本钱,身心得了病,连修行的基本资粮都不具备了,就谈不上好好修行了。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它。珍惜它,不是娇生惯养着它,而是要时不时地适度折磨它,以中道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不要过于苛刻,也不要过于舒适。
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了中道修行的规范,佛陀没有选择一直苦行苦修,他选择住经舍,日中一餐,托钵等等,行持中道。如果非常苦,你就无法坚持修行;如果非常舒适,你就不想修行。只有不偏不倚行持中道,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所以,对自己要适度地折磨,不能一味娇惯,这是非常必要的。
文/嘎玛仁波切 猜你更喜欢:走进性科学的殿堂(传播,就会,师范院校,二十,体液
走进性科学的殿堂(传播,就会,师范院校,二十,体液)
2012年11月3日-6日,在学院教务处曹红梅老师的推荐下,我到武汉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二十所师范院校性科学社团骨干培训营”的学习活动,这次活动是“全国二十所师范院校性教育师资研训及学术交流”会务组免费资助参与学校的学生骨干培训活动。
11月3日深夜,我和曹老师抵达武汉,当我穿过城市的夜色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时,华师的一切模糊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第二天睁开双眼,发现华师的一切是那样的清晰和陌生,我急匆匆地走到上课地点,见到了来自全国二十所师范院校的老师和学生,还有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老师和他的几位研究生,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异常的激动和兴奋,在性学研究生们的鼓励下我很快熟悉周围环境,由起初的内敛、羞涩变得大方和主动,走进了神圣的性科学殿堂……
提到“性”,我们能想到诸多相关议题,但对它的深入了解则需要一定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有人说在性方面开化得越早越没出息,对青少年便避而不谈,认为长大自然会无师自通。然而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教授说:“早有早的困惑,晚有晚的盲区。比如有个学化学的大学生,以为分子碰撞就会怀孕。现在很多中小学都没有性教育,大学就是最后系统补课的平台了。”他还说,“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文明素养。性文明素养是文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对人一生的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彭晓辉老师讲的“性学基础与涉性人际交往”这堂课。我清楚记得他的第一句话:“为什么人一出生就能被鉴别出是男孩或女孩?性是什么?它是被定义的,不是本身存在的;它是中性的,取决于三个“WWW”和一个“H”(即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发生,与谁发生,怎么发生。)他告诫我们,要对性有正确的认识,它是多元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与意外。正确的性教育,能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不论是人们思想的解放,还是外来文化的冲击,都会导致性知识的传播,所以对其“禁”是不可能的。此时如果不用科学的性知识作引导,那么非科学的东西就会趁机侵蚀……
令我十分难忘的华中师范大学性学研究生童立和我们一起讨论的有关“爱情”的话题。他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很美好,也很幸福。但如果我们对爱情观认识不够,就会陷入歧途,甚至会酿成悲剧……”他的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在想,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当爱情遭遇时间、距离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它离我们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然而不论怎样,我相信爱情!
我最感兴趣的知识点是艾滋病传播和它所需遵循的“5331”原则:“5”表示五种体液即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液、伤口渗出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第一个“3”表示三种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第二个“3”表示三个艾滋病传播的必要条件即体液数量、质量、体液交换;“1”表示一种有效的预防途径即坚持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总之,我们应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艾滋病、关心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的观念逐渐转变,首先是改变了我对“性”的认识,“性”不只是性交,性爱等,“性”有十分广泛的含义;其次,改变了我对性传播疾病的看法,学到了自保自爱的方法;第三,知道了怎样把性知识融入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既不让学生为此感到困惑,也不会让学生觉得尴尬;第四,自愿的无伤的“性”,都是美好的,我们应当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性权力,这不只是性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文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