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關于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大學生就業結構失衡,供需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轉型期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非配置性之間的矛盾。首先,中國正處于人口高峰期,有大量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在有近13億人口,人口基數大,新增勞動力增長太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預計在90年代的前五年平均增加125萬人,到1996-21年平均增加145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自然增長每年可以建立兩個海南省,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會有一定影響。”出現了畢業生數量劇增,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其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短短幾年間,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必然,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教育大眾化要求我國普通高校大規模擴招,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145萬,23年212萬,24年28萬,25年3萬多。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加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很大,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走向大眾。”
2、有些大學生過于依賴學校的對口就業安排。由于學校與一些專業對口的公司、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都會安排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到專業對口的公司、企業工作。因此,一些大學生變得依賴學校的工作安排,不愿意去擁擠的人才市場面試,導致他們推遲就業。
3、高校專業設置錯位,部分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盲目,專業趨同現象嚴重,導致供大于求現象嚴重。有些學校還是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有的分數高,有的能力低。很多學校的專業劃分太細,跟不上市場變化。一些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學生理論基礎不系統,實踐能力不強。但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4、大學生準備不充分,職業模糊。大學生要到大四才準備就業,但應該在大學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學生認識自己,二年級學生對職業感興趣,三年級學生有提高職業素養的目的,四年級學生初步完成了從專業人士的角色轉換。在調查后的對比分析中,我們發現,為了大學畢業,美國的學生上了大學就開始努力學習。他們在大學的時候也是研究市場,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習感受(比如斯坦福大學)。為了考上大學,中國的學生都想盡辦法努力學習,所以上了大學就不再努力學習了。他們不太關心市場變化和社會變化,他們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考試上。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比較模糊,沒有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結合起來。
5、市場對白領的需求不足。由于中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底層,新增的勞動崗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崗位,所以中國就業存在"白領需求不足"的現象,而這種需求不足又會影響中國的就業
以上就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關于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