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到去三亞試駕福美來F7的任務后,我先查詢了一番海馬旗下幾款主力車型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遺憾的是,無論是曾經銷量過萬的S5,還是有二十年歷史的福美來,乃至入門門檻較低的M3,銷量下滑的幅度都有些令人觸目驚心……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全新命名與定位的福美來F7,我在態度更為審慎的同時,也平添了幾分期許,在產品力的層面,是否已足夠的完善?在市場預期的層面,又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海馬當下的局勢?
身世與定位
可能大家對前面提到的“全新命名與定位的福美來F7”有些疑惑,我們從身世與定位兩個方面來解讀。
【前后兩代普力馬】
海馬在MPV領域起步頗早,普力馬車型早在2001年便已上市,此后歷經兩代車型的進展,并憑借其家用屬性另辟蹊徑,在“高大上”的MPV市場成功分得一份蛋糕。
【2016年北京車展展出的海馬V70】
歲月流轉,當時光來到2016年4月,海馬在北京車展上公布了普力馬的繼任車型——V70,但此時的國內中低端家用MPV市場已然是血雨腥風、強敵環飼,面對長安、寶駿等對手,V70在產品力、品牌形象等方面都不占優勢。
未及半年,去年9月底,海馬又將V70更名為福美來MPV;而今天我們要說的福美來F7就是福美來MPV時隔一年、再度改款更名的產物。值得一提的是,海馬官方反復強調,福美來F7的定位是七座多功能轎車,而不是MPV。
關于車型定位問題,大家不必糾結,畢竟海馬官方的說法倒也經得起推敲(不同于同價位的寶駿730等車型,F7基于福美來平臺打造而來),我個人給F7找了一個參照系——本田杰德,總之是比轎車能裝、比MPV好開,就對了。
不過,從含糊化的V70到開宗明義的福美來MPV,再到標榜多功能轎車的福美來F7,一年半的時間兩易其名,除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馬在多個層面的混亂,背后隱約透露出的海馬未來一個階段戰略、策略的調整,也頗為值得關注。
設計與調性
更名為福美來F7后,新車在外觀設計層面最顯著的變化,是用與現款福美來轎車相似的橫幅式前格柵替換了此前的直瀑樣式,精巧感有明顯提升的同時,也有效拉寬了車輛的視覺觀感、降低了視覺重心。
除了設計與美學層面的肯定,我也把F7的這種變化看作一種回歸,此前一段時間,無論是S5 Young還是第二代S5,其設計都叫人難言中意,總有一種為了年輕化而年輕化的違和感,而海馬素來給人的印象與實際定位都是好開的家用車,符合更廣泛審美的中庸一些的設計似乎才更合適一些。
誠然,消費群體年輕化是當前汽車市場的一大趨勢,但同樣在汽車市場越來越細分的大背景下,清楚的品牌調性、產品定位,才是角力屬于自身的那個細分領域的根本。對于海馬而言,加入一些時尚、年輕的元素是順應潮流的,但這些元素不應該改變其固有的家用、有用的形象。
找準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人是這樣,車也是這樣……
相較外觀,內飾幾無變化可言,整體設計水準用今天的眼光衡量,稍顯落伍,好在配置水準還算不錯,自動大燈、雙區自動空調、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全景影像、ESP、6氣囊等裝備有效提升了車輛的有用性與安全性。
車內空間表現
對于一款主打家用的車型而言,車內空間是影響乘坐舒適性的重要因素,坐擁2800mm軸距的福美來F7在這方面表現如何呢?
光看枯燥的實測數據,有三點是可以明確的:各排頭部空間整體比較充裕、第二排前后移動幅度較大(17cm)、七座狀態下尾廂空間比較局促。
【第二排乘坐空間展示】
而實際的乘坐體驗也是如此,以我178cm的身高為例,隨著第二排座椅的移動,后兩排最小腿部空間都是剛好頂住膝蓋,而最大則均超過兩拳,適當調整第二排位置,后兩排縱向空間可以同時滿足成年人乘坐的需要。
【第三排乘坐空間展示】
此外,138cm的第二排橫向寬度超過了絕大多數B級轎車,乘坐三人也不十分擁擠,但中間位置缺少頭枕算是一大遺憾,結合車輛的定位甚至可以說是實不應該;而第三排座椅坐墊長度與高度都還不錯,只是靠背長度過短,導致對肩部的承托不夠。
【第一排部分儲物空間展示】
【后兩排部分儲物空間及電源接口展示】
除了乘坐空間,F7的儲物空間與電源接口也都較為豐富,稱得上是人人有儲物格、排排有電源接口,多人乘坐狀態下的用車便利性得以保證。固然,細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也有,比如說門拉手下方沒有封死,再比如說第三排沒有空調出風口。
前面提到7座狀態下尾廂空間有些局促,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主要是進深與高度不理想,大致可以放下兩個20寸行李箱或是3-4個背包;此外,二三兩排座椅都可放倒以拓展裝載空間,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二排座椅放倒后不能形成全平地臺。
綜合乘坐空間、儲物空間、人機工程設計、配置設置等多方面因素來看,福美來F7雖然說不上“逆天”,但確實是一部可以滿足7人中短途出行的車,有用性值得肯定。
動態表現
福美來F7搭載一套1.5T+6AT動力總成,機械規格不低,這臺1.5T發動機經過重新調校,其最大功率提升到了121千瓦(原為115千瓦),峰值扭矩則維持220牛·米,單看參數,已經在自主1.5T中位居前列。
而實際的動力表現也不錯,發動機的低扭還可以,再加上油門響應也比較靈敏,中低速下行車并不容易感覺乏力,而渦輪介入后的動力也比較可觀,持續加速至120km/h也沒有明顯的衰減,正常速度段下超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固然,與代表當前自主最高水準的上汽、江淮1.5T相比,海馬的這臺1.5T也還有一些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動力的響應速度,雖然官方給出的扭矩峰值平臺是從1800rpm開始(到4000rpm結束),但實際感受要到接近2500rpm扭矩輸出才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升;二是急加速時的發動機噪音,大約過了3500rpm后就非常明顯,且音質也較為干澀,運轉的高級感、細膩感有待進一步提升。
與發動機匹配的這臺6AT變速箱來自韓國現代,其實際表現也符合我們一貫的印象,首先是升降擋都十分積極且換擋平順性不錯,正常加速基本上2000rpm出頭就會升擋,而要是多給點油門,降擋也是極其干凈利索,即使連降兩擋把轉速拉高到4000rpm也就是一瞬間的事。
其次,變速箱的齒比也較為寬泛,2000rpm巡航時,速度已經超過90km/h,這對于油耗與發動機噪音的抑制都有積極影響。
這臺變速箱唯一讓我感到不太中意的地方是,每次收油門讓車輛滑行時,車輛都會有一定的拖拽感,而這樣的現象在現代自己的車型上并不明顯,應該是調校標定還不夠完善的原因。
總體而言,這臺6AT的平順性與很多中國品牌采納的愛信的產品不相上下,換擋速度還要更快一些,此外,根據以往的經驗,現代的AT變速箱由于內部結構設計的原因,在傳動效率上要略微遜色于采埃孚與愛信的產品。
操控的其他方面,轉向與剎車都值得一說,F7的轉向質感在這個級別中算得上是較為出色的,小角度下的指向可以說是準確、方向的響應還很靈敏,而阻尼與回中力的設定也較為均勻細膩,轉向的高級感比很多日系A級車都要做的好。
建議改進的地方,一是考慮到家用的定位,指向性與方向的響應可以略微留一些曠量,回中力也可以再輕柔一些,這樣駕馭起來更輕松;二是從左到右3.2圈的方向盤圈數有些多了,原地挪車時確實有些費力。
相較轉向的好評,剎車就要提出批判了,最大的問題就是剎車踏板行程太短!感覺像是剛一踩上去就到頭了……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制動力的介入由淺入深這種原本不錯的設定在F7上就十分尷尬了,踩一點不明顯,多踩一點到頭了,想循序漸進的通過剎車來操縱車速并不算很容易。
福美來F7基于現款福美來轎車平臺打造,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的懸架結構在這個級別中并不多見,實際的濾震表現也還不錯,懸架初段偏軟、小顛簸過濾的不錯,而后段還有一定的韌性,通過大的路面起伏動作比較柔和,彎道中對側傾的抑制也還可以。
總體而言,F7的懸架設定風格與我們正在長測的長安歐尚A800比較相似,而實際的懸架舒適性水準也比較接近,懸架舒適性可以給一個高分。
總結
就定位而言,拋開轎車與MPV的爭議,福美來F7確實呈現出了一些少見的特質,它真的可以坐7個人,空間與配置也都稱得上得體;但動力、操控、好開程度又比很多同價位的自主MPV要好;以家用的標準來衡量,這種兩頭都占著的玩法確實讓它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與更廣泛的受眾。
就產品力而言,相比寶駿730、歐尚A800這些強勁的同價位的競爭對手,F7似乎并沒有在某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但也似乎并沒有在某方面有明顯的劣勢,這,已經足夠說明F7的產品力已經較為完善均衡了,而對于一臺家用車而言,完善均衡顯然是一個褒義詞。
由于福美來F7還有一周的時間才會正式上市,在此暫不給出推舉評級,但參考原福美來MPV的售價,相比競品還是明顯高出一些,希翼F7的定價能夠給消費者更大的驚喜,而對于海馬而言,還是要先求生存,再圖進展。
【海馬福美來F7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定位特殊且空間配置均衡、兼顧7座與好開,6AT變速箱總體表現出色,懸架濾震舒適性同級上乘。
主要短板:發動機NVH比較粗糙,剎車踏板行程過短導致腳感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