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下着微雨,窗外一片迷蒙,此时,若能品尝一杯香醇可口的咖啡,想必是人生一大乐事。
一位长年在异乡流浪的朋友说:“每当喝着咖啡时,内心总是充满着乡愁,随着咖啡香味弥漫开来,总是好想回到那快要被他遗忘的家,只希望此时的自己,能坐在已经褪了色的旧沙发上,再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同样是喝咖啡,不同的人,总会引发不同的心情。
对这位朋友而言,走遍了海角天涯,疲倦了,需要休息,咖啡便有着家那种温暖舒适的气氛,如同一张似有若无的网,让他无法挣脱。
对于已经在温暖家中喝着咖啡的人,可以亲手冲调一杯咖啡,趁着温度正好的时候,悠闲地啜饮着,让咖啡的香味和音乐在空气中飘浮,心境上比起异乡流浪客要踏实多了。
我总是对着朋友说,那幺,暂且把行囊放下,今日将不再浪迹天涯,或者,喝杯咖啡再走。
闲暇时,我喜欢靠窗坐着,安静地品尝杯中的曼特宁咖啡,渡过一个发呆的下午。
透过落地窗,笼罩在烟雨中的是一条宁静的小巷,红砖瓦舍,庭院中有几株老树,围墙上则爬满了九重葛。
这样的情景,常让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之感。或许,该出去走走了,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寻找一座咖啡屋,在绵绵细雨中,走进爬满藤蔓的老屋,然后,悠闲地喝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浓浓的咖啡香就是像水面的涟漪,一波波地漾开来,让我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凝神的状态,在香气的诱导下,走向自己幽微深邃的内在世界。
我想,能够怀念那些始终飘着咖啡香的城市及午后,是多幺甜美的幸福。
有时,我也会坚持不喝咖啡。
喝咖啡会上瘾,有时,会变成人生的另一种牵绊。
有时想想,喝白开水确实过于平淡,就是喜欢咖啡和茶的浓郁味道和香醇。
进入了咖啡世界,才知道小小一颗咖啡豆,竟然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心情指数。更因为产地、烘焙和冲调方式的影响,宛似魔豆一般,千变万化,变化出无限风情。
有时,我也会给自己调一杯甜牛奶,加进一点点咖啡。心情好而又有闲的午后,拿出闪闪发亮的黄铜摩卡壶,把咖啡粉装满压紧,炉火慢慢燃烧,水蒸气带着咖啡的香气溢出来,弥漫了整个空间,光是这种情调氛围,就足以使人迷醉不已。
我想,我可以了解那位游子的心情,为了想喝一杯异国情调的咖啡,而向往流浪,确实是很浪漫。
当你对漂泊感到倦怠时,家的温馨就会酝酿成一种渴求,就会有一种急切想要回家,马上喝一杯自己冲调的咖啡,然后,躺在舒服的床上好好的睡上一觉。
真好,在这个午后,我又可以一个人静静品尝着这又浓又香的咖啡。
这是别人抢也抢不走的幸福。
猜你也喜欢:协调工作“八忌”(工作,协调,自己的,部门,机关) 一、忌装腔作势
协调工作“八忌”(工作,协调,自己的,部门,机关) 一、忌装腔作势,官腔官调
机关部门工作都是围绕单位整体工作而开展的,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又区分为各自具体的工作职能,由于这些职能都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导性,因而,在发挥职能作用,搞好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协调观念显得至关重要。实际工作中,有些机关人员观念不正,总以为是“别人有求于我”,说话趾高气扬,动辄以“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这事等会儿再说”等等,让人感觉难以接近,更不用说解决实际问题了。如此言行,既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为协调工作带来困难。
二、忌拖拉推诿,互相扯皮
我们自己的工作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同样,别人的工作也需要我们主动去支持,况且,从部门工作的整体利益目标出发,都要求机关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合作,主动去承担一些工作。但客观上由于机关各部门之间职能有所重叠,有的的确需要多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好问题,此时,如果只站在自己“小集体”的利益上,不考虑整体效能,一味地拖拉推诿,互相扯皮,协调工作便无从谈起,最终也会因这种工作态度而“失道寡助”,造成严重的“自伤”,不利于自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忌信口开河,简单从事
协调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讲求科学、规范、准确。特别是对一些复杂多变的工作或者是事关单位建设全局的重大工作等,在协调时就不能信口开河,方法草率,否则,作风轻浮,主观臆断,偏听偏信,势必将工作弄糟,甚至给工作带来全局性的失误和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知实情,办实事,讲实话”,充分考虑工作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把工作协调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从而减少协调工作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四、忌低三下四,唯唯诺诺
协调是以理顺工作关系,沟通工作思路为目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无论是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还是上下之间的纵向关系,协调工作的双方都是平等的,无需表现出低三下四的情绪,即便是同上级部门的协调工作,也要堂堂正正。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机关人员在协调工作中,往往因掺杂个人的利益,该提的问题不提,该表态的地方闭口不说,明知工作有矛盾,不主动提出问题的根结所在,好好是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协调工作缺少主动性。从工作作风的外在表现来说,唯唯诺诺,既是退缩、软弱、依赖、懈怠的象征,又是没有自信、没有魄力,缺乏勇气的一种表现,如此工作面貌,在协调工作中自然得不到协调对象的信任,更难以在关系磨合上,得到满意的效果。 猜你更喜欢:守本与社会发展(自己的,忘本,社会,的人,支点)
当今世界,
守本与社会发展(自己的,忘本,社会,的人,支点)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而这种发展始终需要一个支点,需要一个可以维持人们思想素质和现代社会需要平衡的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人才资源。
然而,“城市牛皮癣”始终不能根治,我们时而不时地会看到许多虚假广告和造假广告,几万块甚至几百块就可以拿个“博士学位”,如果是熟人就更便宜了,只需要几块钱工本费……于是乎,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历的“高材生”都应有尽有了,可是这个社会进步得还是很缓慢,甚至减速、倒退,这又是为何?就是因为人们思想素质与现代社会需要之间失衡了,人们为了那所谓的高薪而忘本了,出卖了自己的良心,欺骗了他人的感情,整个社会弥漫着铜臭味,何以得到发展?而那所谓的“城市牛皮癣”也正是忘本的丑行。
究其根源,却又令人不解,因为导致种种忘本行为的源头,正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成为“人才”有个很高的“门槛”——学历,而学历的获得又是一道更高的门槛,正是这双重门槛,才让众人望而却步。但是,面对这个物价加速度大于工资的社会,思想素质又不能当饭吃,在诱惑面前,气节早已饿死。可以说,“忘本”实质上也是人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出卖良心的“公平”交易。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自考本科生,曾在北大旁听过计算机课程和经济学课程。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级人才招聘会上,他看到郑州航院的展位,就自称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生,并被郑州航院作为高级人才聘用了。虽说是假冒,但他却也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分内事,达到了所谓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生”的水准。不过后来还是东窗事发了。我认为,这件事里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我们到底应该本本分分地做个老实人,过着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清贫日子,还是“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我认为,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不是人为规定的;做人就应该守本分,不要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就忘本;“看菜吃饭,量衣裁体”,有能力就有义务,为什么一定要挂个“高学历”的帽子才行呢?
总之,人要守本,这才是“人才”的基本条件,只有守本的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那些自己不守本还强迫他人不守本的人,犹如“酒肉 逼僧人”,必定成为社会发展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