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端午節由來簡介,端午節由來簡介是什么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根據廣為流傳的“紀念歷史人物”的觀點,《續齊諧記》的君和《荊楚歲時記》的南朝宗鰲,認為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屈原。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的。
2、傳說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向屈原進貢。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把它們“撲通、撲通”地扔到河里,說魚、龍、蝦、蟹要是吃飽了,就不咬大夫的身體了。人們紛紛效仿。
3、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說要打暈龍和水獸,免得傷到屈醫生。后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發展成褐色的種子。后來每年五月初五,就會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古代百越人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和《端午節的歷史教育》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見《聞一多全集》)。
5、考古研究的發展和大量出土文物的發掘,證明聞一多先生的考證是科學的。中國的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從出土的原始文物和歷史記載結合來看,我國江南地區存在著一個崇拜龍圖騰的民族,即古越民族(又稱百越民族),端午節是他們創造的祭祀龍的祖先的節日。
6、據認為,端午節起源于惡月和惡日(見張《端午節非因屈原考》)。
7、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是不吉利的日子,有“五月不生孩子”的習俗,即五月五日出生的嬰兒,無論男女,都不能作為成年人撫養。一旦養大,雄害父,雌害母。甚至有一些說法,比如“五月當官,就再也不動了”、“五月蓋房子,就禿了”。這種習俗最遲從戰國時期開始流行,一直流行到漢代。這一習俗在崇的《論衡》、應劭的《風俗通》和《后漢書》中均有記載。
8、據說端午節起源于夏至(詳見劉德謙《“端午”始源又一說》)。
9、第一個夏至的發起者是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勤興書店196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起源于古代,三代河流交匯,秦漢擴大為河流,唐、宋、納形成湖海。
以上就是【端午節由來簡介,端午節由來簡介是什么】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