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分布规律、运动规律、变化规律、联系规律。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从地理现象中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去分析事实和现象。
气候类型的判定——以气温定带、以降水定型
读图总结规律
(1)读图,说明图中城镇的等级
由图例信息可知,共有3个等级
级别越高,数目越少;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在一定区域内,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间距离越远;反之,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城市间距离越近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
【试题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以东,叶尼塞河以西,南为哈萨克丘陵,北为北冰洋,是世界低平的大平原之一。地处高纬,故气候寒冷,冬季漫长。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上沼泽广布。其原因可从地貌、气候与水文条件、冻土作用去分析。根据区域特点,该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河流有凌汛,地表水丰富且均匀分布。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解析】通过区域对比分析地理差异,总结规律。图上显示: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地理要素造成了流速快与慢、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差异。同时得出:平原河流比高原山地河流泥沙含量低的一般地理规律。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解析】一般性规律是大河河口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具有特殊性。鄂毕河流经沼泽区,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被泥炭吸附,河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加之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缺乏,鄂毕河河口纬度高,水温低,冰期长,鱼类生长慢成活率低。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并分析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问题、编制答案的能力。并理解一般性规律的限制性因素及其特殊条件的分析能力。
(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解析】判断地形类型可根据等高线数据、走向及分布,或河流流向也可判断地势高低及趋势。该图信息明确,既有数据标明等高线高度,又有河流水系形势,故较易判断(该河为刚果河)。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解析】河流水量丰富,主要在于流域内降水丰富,同时汇入干流的支流多,集水范围广,水量大。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解析】河流形成三角洲的因素有二:一是物质来源,有充足的泥沙(流域内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二是沉积条件(流速缓慢,地势低平)。G河不具备以上条件,故在河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七、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主要内容:中国的自然与区域分区、世界的分区或国家。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在掌握各区域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有关内容。
举例:荷兰与肯尼亚种植鲜花的比较、哥伦比亚、墨西哥与美国花卉生产的比较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需要熟记主要地理界线的纬度位置和区域轮廓,以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1)A 【解析】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乙两城市纬度相当,都不临海,所以重点应提取地形、大气环流等影响气温的信息。根据河网密度较小、铁路线沿河流分布、河流分别从南北向中部汇流等信息,可大致推知甲城市所在区域为谷地;乙城市所在地区河网密布,流向大致相同,铁路线较为稠密且多跨过河流,可判断乙地为平原地区。结合经纬度信息以及中国地形分布的知识,可知甲在秦岭以南,乙在淮河之北。两地同属季风区,但冬季风盛行时,甲地北有山脉阻挡,而乙地处于平原,冬季风可长驱南下,因而1月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月份两地普遍高温难以分出高低。
(2)C 【解析】根据前面分析a图中甲地位于谷地;b图中乙地处于平原;再根据浙、闽、关中等信息可推知较图示地区偏东南或偏北,山东较图示地区更偏东偏北;汾河谷地、松嫩平原位置均较甲、乙位置偏北,故确定C项正确。
个别考生的解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地在陕西境内,秦岭以南;乙地在安徽境内,淮河以北。因此可判断甲地1月气温高于乙地(秦岭淮河大致在32°N附近,按该界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一致)。由此可分析甲地在汉水谷地,乙地在黄淮平原。
本题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需要熟记主要地理界线的纬度位置和区域轮廓,以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举例:
哈萨克斯坦某地与中国吉林某地气候比较
越南与智利比较
八、地理图像与图表的判读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自然、人文)、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气候直方图、各种统计图表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掌握判读要领、学会使用绘制、分析原因、比较差异、说明特点。
(1)读图分析A半岛的地势变化及判断依据,并说明其海岸与地形特点。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B处发生较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全球变暖,试推测该等温线弯曲的程度会发生怎样变化,并说明原因。
(3)描述A半岛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
答案:
(1)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多峡湾海岸及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
(2)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弯曲程度减弱 极地冰川融化加强北冰洋海水流出,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从而降低此地温度。
(3)流程短;落差大;流域面积小;北部河流有结冰期,径流量大且均匀;含沙量小,河流数量多(答出任意五点即可得满分)
图中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更易被侵蚀。
九、地理信息资料的提取与分析
内容包括:文字、图像、数据;国情国策、政策法规(国土开发整治方针及措施、当前发展方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提取、判断、解读、反思;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
(1)图中有 6 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 10℃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
【试题分析】提取信息:文字图像
空间信息:登高、俯视(高度)等高线 南望、北顾(方位)小五台山
时间信息:晴岚可爱(能见度好)寒沙衰草(深秋景观)
其他信息:等温线 长城 北京
(1)115°E、41°N 内蒙古
(2)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太行山的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答案:
(1)A (2)B (3)C (4)B
十、地理学科术语的应用与表述
内容包括:专业名称、过程变化术语(如冰蚀、喷出岩、侵入岩、冰碛丘陵、火口湖、凌汛、荒漠化)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文字表述、语言表达,要求运用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暑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解析】本题为自然地理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图中该地的位置与地形可看出为谷地地形,附近有高山可阻挡北来的冷空气;又因谷地有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解析】根据攀枝花地形可看出1月虽有高山阻挡北方冷空气,但西南方的水汽也不易到达,故多晴天,少云雨。由于纬度较低,又在谷地,故气温较高。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解析】本题虽为开放性试题,但对考生的要求在于寻找论据,即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并不适合冬季来此度假,使探索方向明确,更易于深入。
(完)
猜你也喜欢:飘香的回忆:路过(路过,小家伙,让我,是在,校园)
飘香的回忆:路过(路过,小家伙,让我,是在,校园)
早晨洗漱完后,我站在阳台上俯视着校园,夜雨刚刚清洗过的校园清新,自然。稀疏的学生点缀在校园纵横交错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像是被夜雨激发了活力,叶子绿的耀眼,仿佛这绿色要喷涌出来,把整个校园都染成这充满生机的绿色。
我静静地欣赏着这清新的景色,突然眼前一晃,一个小东西从玻璃窗外飞了进来,竟然是只蜜蜂!这可爱的小家伙的突然造访让我欣喜不已,六楼的阳台虽算不得高,但也不低,且阳台并无花草,这小家伙不辞辛苦地飞上来为了什么呢?我猜想着,小家伙在阳台上绕了几圈又飞了出去,像是无意间的路过,但这阳光色可爱精灵的无意路过却让我整个早晨都为它的到来而兴奋高兴。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都是在路过中发生的么?在路旁递给乞丐的几块钱虽属路过时偶施的善心,却暂时赶走了乞丐的饥饿,公车上给老人让出的座位算是路过时爱心的表达换来了老人感激的笑容,把捡到的钱包还给失主虽是路过时善意的等待,却得到了失主激动不已的感激,路旁碰到朋友时的寒暄虽是路过时的偶遇,却拉近了朋友间的距离……
多么奇妙!世间纷杂琐碎之事的大网却大都是在路过时织成的。我们无意间的路过,却成了别人生命中的一处风景,清新,自然。
猜你更喜欢:风吹思乡情(的是,老树,的人,有了,树下)思乡是一
风吹思乡情(的是,老树,的人,有了,树下)
思乡是一种故土难离的情结,微风吹过,掀起的微澜一圈圈,而后潮湿着光阴的手帕。这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乡情,不论途径多少年,翻云多少日月,离开还是回归,都在心心念念着,絮叨着。
儿时,总是梦想去远方,走出山村,游历各地。长大后,离开了农村,又开始怀念儿时的家乡,想着那座山,那条河,那矮矮的房子……人的想法总是矛盾,住着豪宅,开着洋车,却总想吃点野菜,去偏僻的地方,怀旧一把。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总是经历后,才会恍然大悟,逝去的日子最美,离去的人是最好的。于是萌生了不舍,有了怀思,有了念旧!
老家位于莱芜市西部山区,名为下固的小村庄,村子东西方向较长,南北稍短,顾分为东、西头,我的老家在西头,家附近有一大水湾,水很深,常年积水,等到冬里结成厚冰,便成了我们溜冰的场所。
村前有一条长河,由黑龙潭延伸而来,蜿蜒途径几个村落,河两岸生长着多年的木本植物,柳树与杨树,儿时树木葱茏,已经是老树,树干粗大,枝叶茂盛,树下处处可见各类野菜与野果,记忆中尤为深刻的是野草莓,果实为圆形,个头比花生小点,味道清甜,嚼在嘴里,会有细小的种子咔咔作响,味道与如今吃的草莓有点相似。
有些树下铺垫的是沙土,而有一种小虫子,至今难以忘怀,我们称它为沙猴,后来翻阅资料,才知学名为“蚁狮”,沙猴样子非常惹人喜爱,头很小,上面顶着两只小须子,肚子圆鼓鼓的,挺大,样子有点像蜘蛛,最有趣的是,它喜欢在沙丘中钻孔,钻入沙子后会留下圆圆的漩涡,每次玩耍累了在树下乘凉,都会捉它来逗一逗,玩的不亦乐乎,乐不思蜀,忘了回家。
河床铺满了白玉般的沙子,晴天里,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任何季节都会有小鱼小虾。河水丝丝清甜,随便捧起一些即可饮用,这便是记忆中的小河。亦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情此景,不醉都难!
值得怀念的,还有一种小虫,是蝉的幼虫“蝉蛹”,我们当地称它为“知了猴”,它在幼虫时,胖嘟嘟的,一身的美味。夏天里才会出现,一般杨树下最多,晚间出没,泥土里钻出,爬上树变身为蝉。故而童年时的我们会匆匆吃过晚饭,带上手电筒,约上小伙伴,满树林子乱窜,累得汗流浃背,还执着地坚持到最后。每次照取的知了猴,悉数都会把它卖掉,一角钱一只,积攒下来作为自己的零用钱,偶尔寻得少些,母亲会用最普通的做法,油炸一下,一家人共同享用,它嚼劲十足,营养价值高,其中的美味,至今为止回味无穷,如今在饭馆里,也有此道佳肴。
家乡的点滴,一篇一故事,诉也诉不完;家乡的人,一生一世情,怀念永不停歇。不论是老树、小河,还是难忘的知了猴,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美的惦记,记忆的留声机会串联一切,一次次放映,一掬一掬的温暖。
思乡情,唱着一弯明月故乡,任由它洒落双肩,迎着故乡的风,吹拂千万里,一次又一次,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为此送上诚挚祝福,伴着风声,缓缓回想,慢慢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