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2.盲人点灯:禅师见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盲人说:其实我也是为自己点的灯,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看见我,就不会撞到我。搜索微信号:xinliii,找你要的心灵伴侣!
禅师大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3.工人向朋友抱怨:“活是我们干的,受到表扬的却是组长,最后的成果又都变成经理的了不公平”。朋友微笑说:“看看你的手表,是不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可是运转最多的秒针你却看都不看一眼”。
日常生活,感到不公平就要付出努力做前者,抱怨是没有用的。
4.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猜你也喜欢:卸下面具,做真实的自己(自己的,佛像,真实,僧人,幸福
卸下面具,做真实的自己(自己的,佛像,真实,僧人,幸福) 人生有所求有所不求,不要去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做真实的自己,不媚俗、不沉沦,种下幸福、收获幸福。想要活得精彩,就一定要卸下面具,也许你会从此改变,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对中国人分别做了几次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调查显示:从1990年到2010年,国民幸福指数分别经历了几个阶段:6.64(1990)、7.08(1995)、6.60(2001)??2010年,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原因何在?现代的中国人,大多没有为自己而活,换言之,我们做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有多重要?真实的自己,一定是快乐的,是简单的,是随性的,绝不是被金钱和利益包裹的,被房子和车子挟持的。做真实的自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嗅到泥土的芬芳,能拥有无比的快乐。
1957年,泰国的一所寺院面临迁址,其中一群僧人负责搬运一尊巨型泥塑佛像。搬运途中,僧人发现了一个问题——佛像表面,有一条细细的裂缝。因为担心毁坏佛像,所以他们决定暂时停工。
有一位僧人显得更加紧张一些,他拿着手电筒到佛像跟前细细检查。当手电筒的光束照到裂缝上时,僧人的眼睛被反射的光线灼了一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用小锤子和凿子一点点剥去佛像身上的泥,佛像的光亮逐渐显露出来。原来,这尊佛像竟然是一尊巨大的金铸佛像,举世罕见。据历史学家推测,当年僧人是为了保护佛像不被敌军掠取,才将泥涂在佛像表面,而他们却不幸遇害,所以直至今日,佛像的价值才被发现。
很多时候,“外壳”是保护一个人免受外界伤害的有效工具,可是也正是因为“外壳”的存在,一个人的内在被隐藏起来,而隐藏起来的,正是你真正的价值所在。
社会心理学家对人们不愿做真实的自己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们喜欢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比较”的怪圈,比财富、比权势??以至于欲望日益膨胀,幸福感越来越差。可是,如果幸福没有了,还要其他的东西做什么呢?
老话说“知足常乐”。可是,没房子的人,想着能有房子;有房子的,想着能有大房子;有工作的,想着能有高收入;有高收入的,想着去当高层??无休止的欲望,让人不停地奔波劳碌,能不累吗?
生活中本来是有很多阳光地带的,可是人们都过于关注自己的“不幸”,从而忽略了那些阳光地带,也经常有人去放大别人的幸福,而忽略了自己的快乐。试想一下,如果人们每天都处在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中,时时想的都是购房、买车、生儿育女、照顾老人等“重担”,怎么能感觉到幸福呢?
生活就是由无穷无尽的琐事构成的,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够做到最好。每个人都有其来到这个世上的职责,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做好,什么东西都想拥有,结果只会让自己的生命负担太重。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生活就陷入了因为荣誉而带来的各种琐事之中。他不但要参加来自政府的各种嘉奖仪式,还要到一些大学做关于日本文学的客串讲座。同时,他作为各种行业协会的名誉会员,还要为一些活动而奔忙。除了这些以外,他还要因为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而去做宣传等。
在获得诺贝尔奖三年之后,他几乎再没有什么有分量的新作品面世。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因为琐事缠身没有时间写作而选择了自杀。甚至在自杀之前,他还因为要筹集一笔经费而心力交瘁,整日苦闷。如果川端康成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坚持做真实的自己,懂得取舍,以他的才华和智慧,或许会有更好的作品留传于世,而不至于只留下如此遗憾。
当你被名利所累,被琐事包裹,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这是真实的你吗?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也许你就是那尊涂了泥巴的大佛,还没有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处境,与其盲目地羡慕别人,不如守住自己拥有的东西,活在自己的自在里。 猜你更喜欢: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妻子,牙签,婚姻,小叶,放在) <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妻子,牙签,婚姻,小叶,放在)
人生总会有很多的缺憾,婚姻生活同样如此。有婚姻专家说:“要求婚姻完美,你会发现这将是走向离婚和绝望的第一步。”世上没有完美的婚姻,只有不断培养和不断改善的婚姻。专家忠告婚姻中的男女,不要试图在婚姻中寻找“是与非”,争论“对与错”,否则,很可能赢了道理,却输掉了婚姻。
小叶和妻子婚后没多久,就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怄气和争吵。夫妻俩做什么都爱讲道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让他们吵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为了牙签筒的摆放,夫妻俩又较起劲来。妻子觉得牙签筒应该放在冰箱顶上,不占空间;小叶觉得牙签筒应该放在茶几上,方便拿。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有理,谁也不肯妥协。于是,夫妻俩开始上演一幕“牙签筒争夺战”——妻子趁丈夫去洗手间时,将牙签筒放在冰箱顶上,而小叶则趁她不注意时,把牙签筒重新放回茶几上。几次过后,“家庭大战”终于爆发了。
“你随我的意思把它放在茶几上不行吗?我肯尼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小叶先发话了。
“凭什么我要随你的意思?茶几上那么多东西,牙签筒往哪放啊?”妻子很快反唇相讥,“我眼里要没你,你能有牙签用?明明是你没把我放心上,你哪次好好听过我的意见?”
为琐事争吵,然后翻旧账,开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接着砸碗摔碟,最后“冷战”不语,谁都不甘示弱。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争吵模式,常常是吵到后来,他们都忘记了开始时候是为了什么争吵。
日子久了,次数多了,小叶也就厌倦了。最后一次争吵,是因为妻子恋上了一起工作的同事。“你背叛婚姻,完全是你的错!”这次,妻子不再争辩。小叶讲赢了道理,却换回了一纸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
不少人信奉“有理走遍天下”的人生信条,然而,这条处事原则在婚姻里并不适用。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间也不是讲理的关系。
一位承接过多起离婚诉讼案件的律师,曾这样感叹:“家,讲理就是战场,讲情就是港湾。”家里本无大事,如果总为鸡毛蒜皮的事各讲各的理,各唱各的调,那家中就只有争吵,只有战火,只有密布的阴云,而不会再有快乐与幸福可言。夫妻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表面上看,各有各的道理,本质来说,就是不懂宽容,不愿妥协,不肯退让。这样自以为有理的争论,只会互相伤害,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甚至分道扬镳的结局。
在琐琐碎碎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不要遇事都想争个理儿,争个我是你非、我对你错、你长我短、你高我低。家是温馨的港湾,是伴侣双宿双栖的爱巢,应该是讲“情”、讲“爱”的地方。作为丈夫,你要始终牢记,婚姻生活中,最需要的是包容和谅解,而不是输赢对错。
刘涛的妻子是一位职业女性,在公司担任主管。她平时待人谦和,处理起公事来有理有条,对待亲朋好友也热情周到。可在家里,妻子却常常和刘涛怄气,有时候脾气上来了,还会哭闹耍赖皮。
一次斗嘴时,刘涛生气地问妻子:“你在外人面前也是个明理的人,怎么偏偏跟我在一起就这么不讲理呢?”妻子想都不想就说到:“男人就该时时处处让着女人,哪像你,得理不饶人,算什么男人?”摆事实讲道理有什么错?刘涛不服气,继续和她论理,妻子被他逼急了,竟然扑到他怀里又打又踢:“我就是不讲理,就是不和你讲理……”明明是妻子没理,最后反而成了他的不是。
刘涛气得不行,跑到一个朋友那诉苦。朋友听后笑着说:“夫妻之间讲的本来就是‘情’而不是‘理’,她不在你面前撒娇耍赖,你让她找准去?”刘涛细细一想,觉得这话还真有道理。虽然都是“老夫老妻”了,妻子还时不时跟他撅撅嘴、赌赌气,无非就是想让他像恋爱时候那样哄着她、让着她、宠着她。这么一想,刘涛也就不气了,当初娶她不就是希望她能一辈子对自己撒娇,能一辈子快乐吗?